2025(1):11-1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5.01.002
摘要: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的代表性产物已经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崭露头角,智能化的科技变革颠覆了传统高等工程教育的功能,挑战了现有工程人才结构培养体系,加速了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打破了“师-生”二元结构教/学形式。高等工程教育唯有“主动出击”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以“四个面向”为核心,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目标,借力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等工程教育新生态:突出层次化,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问题为导向,破茧学科壁垒;激发内驱力,唤醒主动与批判意识;文理兼修,培养核心价值观,打造新时代德才兼备、能力出众、层面鲜明、社会认可的拔尖创新人才。
2024, 33(3):25-3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3.004
摘要:第二课堂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载体和有效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搜索了2015年1月到2022年4月的第二课堂相关研究文献,运用了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技术解析“第二课堂成绩单”研究的集中领域、热点话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认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关注度和研究深度在不断增加,该领域的学术价值也逐步提升,当前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现状、功能价值、技术平台融合应用等方面展开。同时,“三全育人”成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核心议题与热点。未来可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标准化与科学化、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与学生发展路径的关联、与就业市场的对接等方面深入研究。
2010, 19(4):118-121.
摘要:以114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13门课程成绩为样本,应用SAS软件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线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认为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和高等数学等课程成绩最能代表该专业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并对改进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议.
2008, 17(5):5-9.
摘要:根据时代进步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寓STS教育思想于成人高等教育之过程,通过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构建了KAQ课程体系。同时强化各项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效果良好。
2008, 17(1):10-12.
摘要:针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建筑设计需要重新被认识.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存在的大量问题也亟待解决.通过设计理念的改变、补充新的可持续建筑课程、加强建筑设计中的技术含量、建立可持续发展研究兴趣小组这几个途径达到培养学生建立可持续设计理念的目的.
2008, 17(1):21-27.
摘要:将工作流技术引入建设审批领域,是要实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处理流程的自动化、协同化和建设信息资源充分共享.文章论述了基于B/S架构的建设审批系统中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合本系统的工作流引擎设计,最后实现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简要说明了相关功能.
2008, 17(1):45-47.
摘要:文章提出以典型工程案例建筑图形语言作为课程辅助主线,改革教材内容体系的设想;以建筑物的基础、墙体、楼面、屋面、楼梯等构造为对象,选用相关<国家标准图集><地区标准图集>作为课程构造版块辅助元素的教学思路,以达到重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整体工程能力的教学目标.
2008, 17(1):47-50.
摘要:文章分析了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完善教学大纲修订对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桥梁工程系列结构类课程一体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以结构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