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21Issue (6): 234-24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6.029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刘旭. 中国孔子学院历时发展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1(6): 234-24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6.029.
LIU Xu. Chinese Confucius institute diachron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5, 21(6): 234-24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6.029. .

基金项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语言大数据挖掘与文化价值发现”(14@ZH036)

作者简介

刘旭(1982-),女,辽宁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文章历史

修回日期: 2015-05-19
中国孔子学院历时发展研究
刘旭     
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48
摘要: 文章对遍布全球120个国家近500所孔子学院十年(2004-2014年)历时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孔子学院十年辉煌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开拓阶段、全球战略布局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由此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对孔子学院的继续发展谏言献策。
关键词: 孔子学院    历时发展    战略布局    
Chinese Confucius institute diachronic development
LIU Xu     
School of Literatur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P. R. China
Abstract: This essay analyzes and cards the ten-year (2004-2014) diachronic development of about 500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120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at ten-year magnificent development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ree stages, pioneering stage, making the layout of global strategic stage, stable developing stage. From the abo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gives the suggestions to the moving of Confucius institute.
Key Words: Confucius institute    diachronic development    problems    

中国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于2015年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中国国家教育部最初的设想是用10年时间在全球建立100所孔子学院。事实上,2005年在全球就建立了46所孔子学院,2006年就完成了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的任务。但是,越来越多的外国合作院校、社会团体、政府机构和企业都非常接受孔子学院这种办学模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院校申请共同建立孔子学院。截至2014年12月,全球120个国家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十年间以平均每年建立近50所孔子学院的速度增长,这一发展势头大大超出了预期,也让世界人民惊讶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快速发展。

截至2014年底,孔子学院历经10年发展,这一历程虽然短暂,但却非常宝贵,认真、系统、科学地对孔子学院十年发展进行总结,无疑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的最大财富。同时,需要根据这些经验、发展规律和理论对孔子学院未来发展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以满足海外汉语文化学习与交流的需求。为了对孔子学院发展历程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笔者将孔子学院总部官网提供的孔子学院完成签署协议和已启动且已运营的428所孔子学院(尚有47所已建立的孔子学院尚未启动运营)的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研究。

一、 孔子学院历时研究

根据孔子学院总部官方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将2004年至2014年12月7日建立(签署协议)的各洲孔子学院年度数量总结归纳,详见表 1

表 1 2004-2014年各洲孔子学院数据统计表

根据表 1可以推出图 1,即2004-2014年(12月7日)孔子学院建立数量增长情况,据此便于研究孔子学院增长趋势及发展规律。

图 1 2004-2014年孔子学院年度建立数量

根据孔子学院年度建立数量图表所示,孔子学院从起步到发展的高峰期仅用了两年时间,即2004-2005年为孔子学院的开拓阶段,两年间建立了41所孔子学院;2006-2008年则进入了全球开设孔子学院的高峰期,三年间建立了206所孔子学院,特别是2006年和2007年,两年建立了159所;2009-2014年则是孔子学院发展的平稳阶段,平均每年建立38所孔子学院。

(一) 孔子学院初期开拓阶段 1. 孔子学院实现从无到有的开荒期(2004年)

孔子学院总部在《公共外交季刊》上发表《孔子学院十年发展回顾》一文指出,孔子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绝非偶然,而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政治影响逐渐扩大,而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显著增强。中国这一东方古老大国的崛起,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伴随中国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及人民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更加重视与中国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国际政治与经济、国际文化交流与交融过程中的作用空前凸显,其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也不断提升,成为极具上升空间的国际性语言和文化,这导致了全球对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进而形成了井喷式的“中国热”和“汉语热”。国内外已有的汉语教学机构和教学资源已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孔子学院便是在此形势下由教育部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现更名为孔子学院总部暨国家汉办)自2002年开始酝酿,借鉴了各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的成功经验,筹划在海外设立汉语言及文化推广机构。2004年孔子学院总部将设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并建立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4年6月15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合作协议在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并于塔什干东方学院成立了塔什干孔子学院,但是其开始运营时间晚于韩国首尔孔子学院。显然,这是孔子学院从无到有的标志,是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表 1可以知道,在孔子学院最初的开拓时期,孔子学院是从亚洲和非洲开始逐渐走出去的,这符合中国地缘优势及外交环境。亚洲多国属汉字文化圈,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与生俱来,而且从周边国家入手有利于借助国际贸易、边境交往等方面优势。因此2004年亚洲建立的孔子学院数量占据了全年建立总量的33%,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中国与非洲国家外交往来频繁,有着深厚的国际友谊,因此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最初期多借助于非洲各友好国家,孔子学院寻求的合作伙伴也有着这样的倾向性。2004年,非洲建立的孔子学院数量占据了全年总量的33%,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这样的开拓思路,一是可以保证孔子学院得到所在国的政策支持,二是可以进一步增进两国的友谊。而欧洲和美洲建立的孔子学院数量各占当年总量的17%,各建立1所孔子学院。但是这一百分比并不能充分体现欧洲和美洲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的真实需求量,而是在孔子学院开拓期时,孔子学院的知名度、信誉度都未达到一定的水平,各国对孔子学院的认识和了解还处于较低和较弱的水平。

正如前文所述,孔子学院在全球进展之顺利,发展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的预料。而孔子学院的起步时间即开拓阶段的时间也非常短,孔子学院的发展和崛起非常迅速,仅用了两年时间。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的建立吹响了全球建立孔子学院的号角,是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出去里程碑式的一步,也拉开了全球建立孔子学院的帷幕。

2. 孔子学院规模迅速扩大的开拓期(2005年)

通过图 2可以知道,2005年全球孔子学院建立数量最多为欧洲,建立了14所,占据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40%;第二为亚洲,建立了11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31%;第三位为美洲,建立了6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17%;第四位为大洋洲,建立了3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9%;第五位为非洲,建立了1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3%。令人意外的是,2005年孔子学院建立的数量几乎是2004年的6倍,其增长速度超出了中国人的预期,却符合了世界人民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其时,不论是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国家教育部还是国内高校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全球对汉语及中国文化学习需求的骤增来势汹汹,孔子学院承载着汉语和中国文化并回应着世界的呼唤开始跑步前进。从孔子学院的开拓阶段到其迅猛发展阶段,只给了2005年一年的过渡期。而这一年过渡期,相较于第一所孔子学院建立的时间来说,即相较于韩国首尔孔子学院正式运营时间(2004年11月24日)来说非常短暂。可以认为,不论是孔子学院总部,还是其他相关部门对此发展势头都没有充分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子学院迎来了迅猛发展阶段,“汉语热”和“中国热”迅速升温。如果将孔子学院开拓阶段比喻为演出前彩排的话,那么孔子学院的彩排还未完成就被推上了世界的舞台中央。

图 2 2005年五大洲建立孔子学院数量所占比例
(二) 孔子学院全球战略布局阶段 1. 孔子学院规模迅猛增长(2006年)[1]

经历了两年的开拓阶段,孔子学院的发展进入了高峰期。2006年,全球建立了70所孔子学院,建立数量约为2005年的两倍,2004年的12倍。两年时间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甚至是飞跃发展。而全球的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需求暴增,也促使孔子学院总部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以应对全球的“汉语热”和“中国热”。200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孔子学院大会,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与会代表共同讨论了中国语言和文化传播的发展方向。据2006年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显示,当年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 000万人,100多个国家2 500余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事实上,孔子学院已成为向海外介绍中国的窗口,而不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机构。孔子学院总部对孔子学院的准确定位,以及对其功能性质准确而客观的认识,是孔子学院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

2006年,孔子学院总部的各项工作也逐渐打开了局面,与孔子学院同步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孔子学院总部的年度发展报告开始在孔子学院总部的官网公布,让外界对孔子学院的全年发展情况和汉语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各项活动及工作的开展情况有所了解。年度报告对数据的公开,是孔子学院总部及孔子学院主动走入国内外公众监督范围,主动让外界了解孔子学院的发展概况、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与推广、考试改革、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无疑,这样的探索和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孔子学院迈上新的台阶,并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

图 3可知,2006年全球孔子学院建立数量最多为欧洲,建立了31所,占据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39%,与2005年所占比例基本持平,说明孔子学院增长速度基本没变,但就新建孔子学院数量来说,同比增长了93%,数量增长了近1倍,既体现了欧洲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需求,也体现了欧洲对与中国开展公共外交、国际贸易与合作、国际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重视和友好态度。第二位为亚洲,建立了22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31%,与2005年所占比例基本持平,说明孔子学院增长速度没有改变,但就其新建孔子学院数量来说,同比增长了100%,即增长了1倍,真正实现了新建孔子学院数量比去年翻一番,证明亚洲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需求、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及汉字文化圈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第三位为美洲,建立了17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24%,比上一年所占比例增长了6个百分点,说明孔子学院增长速度有所提高,但就其新建孔子学院数量来看,同比增长了183%,几乎是2005年新建孔子学院数量的3倍,说明美洲的“汉语热”和“中国热”骤然升温,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和了解意愿显著提升,有了进一步增强语言与文化交流,加深国际友谊的愿望。第四位为非洲,建立了3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4%,非洲孔子学院增长速度与2005年持平,基本保持了孔子学院的增长速度,但就其新建孔子学院数量看,同比增长了200%,虽然从增长的百分比看非洲增长迅猛,但由于2005年非洲孔子学院只建立了1所,由于基数较小,所以其增长数量不大。第五位为大洋洲,建立了1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2%,大洋洲孔子学院增长速度比2005年有所回落,回落了7个百分点,这是唯一一个在孔子学院大发展阶段出现回落的洲别,但是从其当年新建孔子学院数量看,其新建数量同比减少67%,大洋洲“汉语热”和“中国热”降温与其他四个洲的增长态势相反,一是由于大洋洲国家和地区有限,二是大洋洲大多是殖民国家和地区,其相关政策仍受所属国的影响,因此在世界语言文化交流中,这些国家没有太多自主性。

图 3 2006年五大洲建立孔子学院数量所占比例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2006年开始了孔子学院的飞跃发展,新建孔子学院数量激增,国内外开始关注孔子学院,且把孔子学院作为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平台,加速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创立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品牌,而这一品牌产品即是孔子学院。

2. 孔子学院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2]

2007年,孔子学院的数量发展延续了2006年迅猛发展的态势,2007年全球共建立89所孔子学院,比2006年多建了19所,同比增长27%,但增长幅度比2006年降低了73%,孔子学院建立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从另一个角度分析,2006年建立孔子学院数量的增多,是全球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了解的需求骤增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想了解中国,与中国政府合作,与中国人民沟通交流。而孔子学院在2006年的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突发性骤增的“中国热”和“汉语热”,但仍未基本满足全球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需求,“中国热”和“汉语热”还在持续升温。

图 4可知,2007年全球孔子学院建立数量最多为美洲,建立了31所,占据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35%,比200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说明美洲加快了其新建孔子学院的速度,从新建孔子学院数量上看,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83%, 增长幅度较大。第二位为欧洲,建立了28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32%,比2006年降低了7个百点,2007年欧洲孔子学院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从新建孔子学院数量上看,增加了1所,基本处于持平状态,由于美洲、非洲、大洋洲新建孔子学院都有明显涨幅,欧洲新建孔子学院数量与2006年基本持平,则没有跟上当年发展的脚步。当然,从孔子学院整体战略布局的角度看,也存在均衡其他洲建立孔子学院数量,尽量做到均衡发展的策略。第三位为亚洲,建立了18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20%,比2006年所占百分比降低了14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且从增长数量上看也比2006年少了4所,只占2006年新建孔子学院数量的82%,对于亚洲孔子学院发展战略布局有所调整。第四位为非洲,建立了9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10%,比2006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从新建孔子学院数量上看,比2006年增加了6所,是2006年新建孔子学院的3倍,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但是由于非洲国家的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有限,孔子学院的整体战略布局对这些因素也有所考虑。第五位为大洋洲,建立了3所,占据了当年建立孔子学院总量的3%,比上一年增长了1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和新建孔子学院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图 4 2007年五大洲建立孔子学院数量所占比例

从2004年至2014年11年各洲建立孔子学院数量统计看,2007年是新建设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孔子学院迅速布局的高峰期。但是这并不代表是孔子学院发展的高峰期。但从目前建立孔子学院的数量统计看,可以推论出孔子学院全球布局的重要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

(三) 孔子学院稳定发展阶段(2008-2014年)

孔子学院在2008-2014年间经历了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控制了孔子学院的发展规模,转而向提高孔子学院基础建设、配套资源和孔子学院办学质量方面发展。

根据图 5所示,2008-2014年每一年建立的孔子学院数量基本控制在30至50所之间,上下幅动较小,基本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图 5 2008-2014年孔子学院年度建立数量
1. 建章立制、提高质量(2008年)

2008年全球建立孔子学院的数量(47所)整体有所回落,比上一年减少了42所,仅占上一年新建孔子学院数量的53%。这是孔子学院发展中的又一转折,大跨跃式、大规模建立孔子学院的政策逐步收紧。截至2008年底,已建立孔子学院249所,远超出了孔子学院最初建立100所的目标和计划,若不放缓迅速扩大的脚步,在孔子学院管理、办学质量、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等多方面工作都将追赶不上孔子学院规模不断扩大的脚步,这样会滋生很多问题。因此,放慢扩大规模的脚步,着力于孔子学院的质量和基础建设,无疑将为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2008年《孔子学院年度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新建孔子学院数量减少并不代表“中国热”和“汉语热”降温,而是孔子学院总部开始控制新建孔子学院数量,有意识地调控区域布局及提高外方提供条件、中外方办学资质等方面的要求,审批新建孔子学院实施更加严格的把关。2008年孔子学院总部建立了孔子学院专项委员会,以督导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保证孔子学院的顺利发展,孔子学院总部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建章立制、提高质量上,比如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孔子学院基本办学标准”、“孔子学院自我评估办法”、“孔子学院总部资金管理办法”、“孔子学院院长指南”、“孔子学院教师任职条件”等规章制度,努力将孔子学院打造为全球汉语教学资源研发和推广中心,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提供多种服务[3]

2. 进一步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及知名度(2009-2011年)

2009年经济危机蔓延全球,各国经济普遍受到了冲击并陷入低迷状态。孔子学院在这一年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并不明显,而且中外方对孔子学院的投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不仅保持了孔子学院持续增长的势头,而且孔子学院的学员大幅增加,汉语水平考试推广等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作为孔子学院走出去的品牌项目,随之不断提高或增长[4]

孔子学院总部在这一年将孔子学院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上,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配套活动。组织专家对15个国家的50多所孔子学院进行现场评估,提高孔子学院办学水平。为孔子学院配备体验中国文化的硬件设备,在209所孔子学院建立中国文化体验中心或体验角,并向当地民众无偿开放。孔子学院评估工作的开展和硬件设备的配备都旨在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可见,在孔子学院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必须狠抓质量,这样才能保住孔子学院已有的局面和成果,才能进一步促进孔子学院的发展。否则只重数量不注质量,将导致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2009年孔子学院总部组织并开展了“三巡活动”,即中国文化巡讲、巡演、巡展活动。从国内高校选派40多个团组,与270所孔子学院联合举办“三巡活动”,在孔子学院所在地反响强烈。这一活动的开展,将中国文化以文艺演出、文化讲座与报告、艺术展览等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不仅将中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直观地展现出来,也为当地民众上了一堂中国文化科普公开课,还为当地民众直接展现了中国人民及中国真实形象。这一活动不仅吸引了很多的当地民众参与,还带动了当地“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也带动了各孔子学院开放其办学思想,走进当地社会,大力开展中国文化活动,开发一批有特色的活动项目,不断提高孔子学院知名度,创孔子学院品牌效益。

2010年底第一次全国孔子学院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孔子学院总部及各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教育机构及相关教育机构对孔子学院过去5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此次工作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教育部、外交部、财政部等部委的相关领导均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将孔子学院在国内的影响力推上了一个高峰。孔子学院经过10年的努力和发展,已逐渐成为中国语言和文化走出去的品牌项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国外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成为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桥梁。

2010年孔子学院总部向各国孔子学院提供办学“主菜”:统一配备体验中国文化的设备和软件,统一为孔子学院配送教材和图书等教学资源。这一举动有利于各孔子学院统一办学标准、教学内容、基础设施水平等,保证孔子学院的平均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尽量避免各孔子学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5]

2011年,孔子学院总部加大了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及学习电子资源的开发和推广,特别加大了对孔子学院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的力度。孔子学院总部开发了含中文在内的46个语种的全新的网络孔子学院中文学习和教学网站,并在当年上线试运行。新网站构建了全新的在线学习汉语版块,建设了新版中国文化展示平台,增添了新闻汉语版块,倡导搭建全球孔子学院网站群。同时积极开展了“汉语桥”比赛系列线上活动、主持人选拔大赛、志愿者摄影大赛、“我的一堂课”征集活动及“孔子学院大春晚”等精彩纷呈的线上活动[6]。这一工作的推进是孔子学院的一大亮点,网络孔子学院的访问量和注册用户人数都较往年有了较大提升。截至2011年底,网络孔子学院注册用户已达到近31万人,仅当年新增用户近18万。据孔子学院总部统计,2011年网络孔子学院访问量约8500万次,是过去3年累计访问量的1.5倍。网络平台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不仅是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出去人工智能化的基础建设,还是远程教学资源建设。满足了世界各地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汉语的需求,为教师和学习者都提供了资源和便利,有力地推动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进一步传播,增强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此外,孔子学院总部加大了对教材的开发力度。改编、翻译及出版“汉语乐园”、“快乐汉语”、“跟我学汉语”、“当代中文”、“汉语800字”、“汉语图解小词典”、“汉语图解词典”、“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8套教材、工具书45个语种以及“新实用汉语课本”9个语种共1115个品种[6]。可见, 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仍然是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3. 基本进入常态化(2012-2014年)

通过对《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2-2014年度)及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2012-2014年度孔子学院的管理与督导、教学及文化活动、重大交流项目等工作已基本步入正轨。这一阶段孔子学院的各项工作已基本进入常态化,有了一定的机制、规律可遵循,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第一,孔子学院规模逐年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孔子学院的规模逐年扩大,这是从2004年至今,从第一所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建立新的孔子学院的脚步就不曾停下来。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是由于“汉语热”和“中国热”持续升温,另一方面是因学习汉语而提升的就业优势和空间日益凸显,增强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经济属性。而且经过8的发展,孔子学院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受到了世界各地师生和民众的认可和欢迎。孔子学院已成为透视中国的窗口,也是中国走出去的明星项目和名牌产品。因此,在中外方的共同推动下,孔子学院的规模持续扩大,办学质量也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提高。2012年,孔子学院总部启动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该计划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涵盖中外合作培养博士、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理解中国”访问学者、青年领袖、国际学术会议和出版资助等6个项目。2013年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7], 孔子学院数字图书馆、孔子学院教学案例库、信息库正式上线运行。其中孔子学院数字图书馆首期整合了18.8万种多媒体资源,帮助用户便捷学习、研究和体验中国语言文化。2014年积极推进“三院”建设[8],网络孔子学院开通网上实时教学,示范孔子学院总数增加到26所,深入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支持中外大学举办“国际汉学翻译家大会”等高端学术会议,扩大招收中外合作培养和来华博士生,邀请中青年海外汉学家、中国研究学者来华开展合作研究,资助翻译出版《诗经》、《史记》等中国经典和文化读物[9]

第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称为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一大创举。孔子学院总部及各孔子学院不遗余力地打造并推广品牌项目。首先,“汉语桥”大赛。曾与湖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分别合作联手推出汉语桥大赛系列活动,三年间每年均组织了“汉语桥”系列活动,其中“汉语桥”大赛共有106个国家的18万多名学生参加。其次,“三巡”(巡讲、巡演、巡展)活动持续开展。三年间共组织了107个团组赴五大洲的111个国家的538所孔子学院及周边地区学校,开展活动1 021场,参加人数达115万余人。再次,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规模与质量同步提高。三年间孔子学院各类奖学金共惠及21 182人,其中,来自118个国家的新生12 002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奖学金惠及1 629人,奖学金惠及当年毕(结)业的孔子学院学生5 817人,1 257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回国担任汉语教师。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招募要求及选拔标准越来越高,但孔子学院奖学金的规模不降反升。一方面体现了全球汉语学习者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及中国留学教育的吸引力越来越大[10]

第三,将每年9月27日确定为全球孔子学院日。孔子学院总部于2014年以庆祝孔子学院十周年为主题,将9月27日确定为“孔子学院日”,孔子学院总部及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孔子学院日”活动。全年以此为主题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万场,其中学术讨论和研讨会5 531场。不论孔子学院作为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综合平台[11],还是作为中国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的桥梁[12],所具有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都是不容忽视的,对所取得的发展和成果加以保护,为未来发展作好谋划,是增强中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力保证,也是增强中国话语权的重要平台[13]

第四,不断加强汉语考试服务体系建设,考生和考点数量增长迅速,HSK、HSKK、BCT、YCT等汉语水平考试已成为全球权威汉语水平测试。首先,考生数量不断攀升,2012年全年参加各类汉语考试的考生人数达352万,2013年全年参加各类汉语考试的考生人数达502万,2014年全年参加各类汉语考试的考生人数达542万,三年参加各类汉语考试的考生人数达1394万人次。其中,HSK、HSKK、BCT、YCT等收费考试的考生人数达113.6万人次。其次,为适应并满足全球与日俱增的参加各类汉语考试考生的需求,考点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2012年全球共有101个国家(地区)的640个考点,2013年全球共有104个国家(地区)的837个考点,2014年全球共有116个国家(地区)的886个考点。再次,网络和计算机考试的推广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12年,推广到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中国等10国的114个考点。2013年发展到15国的223个考点,2014年增长到24国的223个考点[14]

二、 孔子学院发展问题及建议

孔子学院在1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汉语言文化走出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国家的公共外交和良好国际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就一个机构来说,10岁的年龄尚且年幼,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从而使孔子学院茁壮成长。

(一) 对不合格的孔子学院没有明确的淘汰机制

孔子学院的评估系统仍需进一步健全。目前,孔子学院总部每年都会组织各孔子学院展开专家团评估和孔子学院自我评估。但目前孔子学院的评估体系的具体指标和评估办法尚未对外公开,限制了对其科学性、可行性的研究和论证。由于这一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了个别不达标孔子学院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或治理。吴应辉[15-16]归纳了评估孔子学院的指标体系,共分为办学指导思想、和谐程度、管理机制、办学条件、影响力、汉语教学情况、主办文化推介活动情况、运营状况、获奖情况、负面影响共10个一级指标,并将10个一级指标细化为学院定位、汉语推广思路、中国文化传播思路等52个二级指标。这一评估体系的指标符合系统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可操作性强,值得借鉴和参考。

可以认为,全球已有近500所孔子学院的宏大规模,如果没有正常的淘汰机制,就会发生孔子学院不断扩大规模,而不合格的孔子学院占用着经费和资源,却完全起不到孔子学院的作用,甚至到最后却不得不关闭,带来的误解和负面影响却挥散不去。因此,对于评估不达标的孔子学院,总部应制订一套完善的标准,如对于可以通过指导得到改善的,可以警告并加强指导,督促其尽快改善;通过指导仍得不到改善的,可以通过暂停办学、整顿合格后再开始运营;通过停办整顿仍得不到改善的,可以通过更换国内承办单位,重新开始合作;如果是外方不合作或态度消极的,可以经孔子学院总部派专家组核定后予以关闭。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人文外交史上的一大创举”和“中国唯一被国际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中国产品”,每一所孔子学院都是我们无比珍贵的成果。但同样,只有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使这些成果永葆青春,保持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良性发展。个别孔子学院的停办、淘汰是孔子学院大规模扩张的必然,但不能因为个别孔子学院的成败否定所有孔子学院,既要看到孔子学院带着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是顺应世界需要和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也要看到孔子学院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

(二) 媒体应对机制不健全

孔子学院建立发展虽然已有11年历程,但在对舆情监测和媒体宣传方面仍处于被动状态,主动宣传和迅速应对舆情的经验不足。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条微信或新闻都可能迅速传遍世界。在研究孔子学院发展的过程中,笔者访问了10余位国内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对于“您对孔子学院的印象”和“您觉得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两个问题,有8位老师对于第一个问题持肯定态度,认为孔子学院是国家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是国家公共外交的品牌项目,是汉语走出去的桥梁和重要平台,有2位老师持消极态度,认为孔子学院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浪费了国家的经费。对于第二个问题,有6位老师持肯定态度,认为孔子学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值得业界人士骄傲。有3位老师持消极态度,有1位老师持否定态度,认为美国关闭孔子学院事件对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孔子学院可能会出现倒退。当美国芝加哥孔子学院关闭的新闻出现在媒体时,对国内很多高校从业教师带来了震憾甚至对孔子学院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态度。这说明媒体传播的力量不可小觑。孔子学院取得的成果和正面报道是负面报道的很多倍,不一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但美国芝加哥孔子学院关闭受到的关注度却非常高,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个案例说明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了解是多么的重要。

中国是一个东方古国,有悠久的历史,也习惯于含蓄的情感和委婉的表达方式。但在信息交流异常顺畅和发达的当今国际社会,主动让对方了解无疑是消除误解、增强多元文化交流的首要方式。孔子学院是东方文化的象征和符号,同样要学会面对国际社会突如其来的质疑和责问,主动加强对国际社会的宣传和展示无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要利用媒体或电子传媒系统,向世界说明、宣传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消解西方国家故意曲解、妖魔化中国的政治意图。

(三) 社会资本引入机制不健全

孔子学院的经费主要由中外方按1:1的比例承担,中方投入的经费由孔子学院总部全额拨款,主要用于支付孔子学院教师和志愿者的生活津贴。正是由于孔子学院总部的全额拨款,而孔子学院总部隶属于中国国家教育部,因此孔子学院始终被认为有着较强的官方背景。社会资本的引入是孔子学院淡化官方色彩的一个好办法,而且也能为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经费支持,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孔子学院存在着社会资本引入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没有把引入社会资本作为开拓经费来源的一个主要渠道。一方面是对引入社会资本这一问题考虑得尚不成熟,对于引入何种社会资本,引入的比例是多少,引入后与企业或社会团体的合作形式是什么、如何开展合作,引入后如何保证孔子学院的质量等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讨论、研究和论证。虽然引入社会资本可能会使孔子学院的性质和功能发生改变,但若引入社会资本的方法得当,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那么这将是一个多赢的方案,是孔子学院淡化官方色彩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剂强心针。

三、 结语

孔子学院10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不仅带领中国语言和文化走向世界舞台,而且已站在了舞台中央。接下来的演出是否精彩,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向世界传播什么,哪种传播方式更易于接受等问题。因此,孔子学院接下来的发展目标就是提高办学质量,满足世界人民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需求,努力向全世界提供一场语言和文化的盛宴,从而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交流、公共外交和国家战略提供支撑和帮助,为世界的多元文明和多元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06[EB/OL]. [2015-03-17].国家汉办官网. http://www.hanban.edu.cn/.
[2] 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07[EB/OL].[2015-04-27].国家汉办官网. http://www.hanban.edu.cn/.
[3] 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08[EB/OL].[2015-04-06].国家汉办官网. http://www.hanban.edu.cn/.
[4] 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09[EB/OL].[2015-04-17].国家汉办官网. http://www.hanban.edu.cn/.
[5] 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0[EB/OL].[2015-03-08].国家汉办官网. http://www.hanban.edu.cn/.
[6] 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1[EB/OL].[2015-04-11].国家汉办官网. http://www.hanban.edu.cn/.
[7] 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2[EB/OL].[2015-03-26].国家汉办官网. http://www.hanban.edu.cn/.
[8] 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3[EB/OL].[2015-03-22].国家汉办官网. http://www.hanban.edu.cn/.
[9] 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4[EB/OL].[2015-04-16].国家汉办官网. http://www.hanban.edu.cn/.
[10] 李宇明. 孔子学院语言教学一议[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4(4): 1–8.
[11] 骆小所. 论汉语国际教育中"文"的重要性[J].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 2014(3): 12–15.
[12] 樊钉. 孔子学院对公共外交的启示[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6): 102–105.
[13] 宁继鸣, 孔梓. 社会资源的聚集与扩散--关于孔子学院社会功能的分析[J]. 理论学刊, 2012(12): 48–54.
[14] 沈蓓蓓. 从孔子学院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 113–118.
[15] 吴应辉. 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教育研究, 2011(8): 27–34.
[16] 吴应辉. 孔子学院经营模式类型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 2010(2): 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