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24Issue (4): 199-20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7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王易, 宋健林.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科学化[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4(4): 199-20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7.
WANG Yi, SONG Jianlin.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 24(4): 199-20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7. .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大委托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

王易(1972-), 女, 山东济南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党委书记,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宋健林(1991-), 男, 江西赣州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文章历史

修回日期: 2018-03-15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科学化
王易, 宋健林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 自学科成立以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也遭遇了同质化研究的瓶颈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亟待进入科学化的阶段。为此,应从三方面展开努力:审视规律研究的目的、探讨规律研究的方法、归纳规律研究的任务,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论域;考察从矛盾中抽象规律、从特征中归纳规律、从目标中提炼规律、从要素环节上划分规律的四种研究思路,以勘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路径;创新研究理念、寻找研究切入点、确立合理的研究预期,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趋向。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规律    科学化    本质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WANG Yi , SONG Jianlin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P. R.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law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it has also encountered the bottleneck period of homogenization research.In the new era, the study of the law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rgently needs to enter a scientific stage.To achieve i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from three aspects:examining the purpose for studying the law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loring the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 law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ummarizing the tasks of studying the law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define the domain for studying the law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vestigating the four research ideas of abstracting laws from contradictions, inducing laws from features, extracting laws from goals, and dividing laws from elements, to clarify the way for studying the law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ng research ideas, finding entry points for research, and establishing reasonable research expectations, to grasp the trend of research on the law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w    scientific    essenc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更加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尽管取得一系列进展,但同质化程度高,目前亟待进入科学化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科学化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和规范研究规律。由此,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应当进一步界定研究的论域、勘定研究的路径、把握研究的趋向,以促进研究的科学化。

一、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论域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学界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当前,应继续思考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目的、方法与内容,以进一步界定规律研究的论域。

(一) 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目的

目的是人们行为的预期目标。考察规律研究的目的,有助于学者们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针对性。同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特殊性,它成立之初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思想政治工作。正如有学者所言:“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但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起科学的理论学科体系,而且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达到预期效果。”[2]因此,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并将之运用于实际工作,是许多学者做这方面研究的出发点。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包括三方面,即“揭示规律、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其中,‘揭示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掌握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运用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3]。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揭示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规律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还应当有其他目的。比如,它应当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学术研究,乃至学科建设。这表明,学界已经开始较为深入地考察规律研究的目的。

(二)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科学化,需要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前提。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深入,学界不断思索着更加合适的研究方法。探讨研究方法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重要论域之一。

目前学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矛盾分析法。持这一方法的研究者普遍认为,矛盾普遍存在并且深刻影响事物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揭示,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认定为基础[4]7,通过矛盾分析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归纳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法。该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和发展视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描绘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变化动态过程的基本内容。[5]5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关于规律的研究,曾一度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三是实证分析法。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大多数都“不是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证分析,而是从哲学层面或者教育学层面进行逻辑推演”[6]。这样可能导致研究成果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比如,当探讨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形成规律时,单纯的理论推演可能不够,还需要从现实入手,搜集实践过程中的第一手材料,运用合理的分析框架展开分析与探讨,最终形成理论性成果。客观地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中确实存在过度聚焦逻辑推演和理论归纳,而忽视实证研究的问题。

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势,矛盾分析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它有利于研究者从学理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过程分析法有助于研究者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动态规律;实证研究法有利于研究者总结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经验。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应当统筹上述各类方法,既立足于实证研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也依赖于矛盾分析和过程分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理论。除此之外,还应继续挖掘其他的研究方法。

(三) 归纳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任务

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可以为研究划定大致的范围。有学者指出:“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任务,这项任务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即确认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存在和基本属性;划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本领域和主要方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理论内容和经典概括;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用的规则和限制条件。”[7]可以看出,这一归纳既涉及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本体论意义上的探讨,也涉及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预期以及使用作用条件的概括,较为科学和全面,它有助于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实质。

目前,鲜有学者直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任务。学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发展规律等方面。总之,这些研究方向大体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基本任务。

就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论域而言,已有研究尽管存在不足之处,但意义重大。首先,已有研究表明,学界已经自觉地将规律研究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并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其次,当前学界的探讨,基本上划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范围,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研究的目的、方法、任务等,已得到较好阐释,这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勘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路径

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采取了不同的路径,主要包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矛盾中抽象出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点中寻找规律,提炼出特征意义上的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上寻找规律,归纳出目标意义上的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素和环节上寻找规律,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规律。

(一) 从矛盾中抽象规律

如前文所述,矛盾分析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一些学者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的某些关系,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尝试从中概括出适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比如,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适应超越律”,即“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规律”[8]。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则包括:双向互动律、内化外化律、协调控制律[8]。以上概括尝试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主要矛盾的把握来揭示规律,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实际上,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许多教材和著作都引用上述概括,也有许多学者在此论述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其中的“适应超越律”更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经典概括。从矛盾中抽象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科学路径,但当前研究还有改进的空间。以“适应超越律”为例,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与个人已有思想品德层次上的差异确实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但是,“适应超越”更多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不仅要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标是“适应超越”,更重要的是揭示出实现这一目标所要经历的环节和具备的条件。这也是学界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二) 从特征中归纳规律

一些研究者选择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某些特征中归纳出共性,并将其总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比如有的学者认为,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界定为“在各种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中定向引导的规律;教育过程在迂回曲折中发展的规律;层次递进地进行教育的规律”[9]。这一归纳很好地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迂回曲折、层层递进等特点。但是,一方面,这些特点并非思想政治教育特有,它们甚至存在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它们更多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状态的描述,不是对规律的描述。与此相类似的研究结论并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教育者的素质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与政治需要层次的规律;教育信息的质量必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规律;教育方法的性质必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层次的规律;社会环境状况必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的规律”[10]。同样很好地概括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某些特征。还有学者从认知的角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规律主要有“需要驱动律、阶段发展律、实践反映律、内在决定律、社会互动律和整体发展律”[11]。这些规律归纳的出发点虽各不相同,内容也不尽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呈现出来的某些特点,在此不一一评述。学界的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已有研究已经在尝试接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本身,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指引。但同时,今后的研究应当超越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某些特征的概括,深入到这些特征的背后,找寻出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本质的联系。

(三) 从目标中提炼规律

学界的研究中,有一种思路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中找寻其规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社会适应规律、要素协调规律、过程充足规律、人格分析规律、自我同一规律”[12]。这个观点归纳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些普遍性的目标,但是,“要素协调”“自我同一”等提法,更多地在向人们呈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有的状态,或者预期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包括“知与行的统一;情与理的结合;人、环境、教育相互影响的统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13]。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知与行的统一,情与理的结合,还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追求的应然状态。可见,这一概括同前一个概括情况类似,都是尝试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标中归纳出某些共性。这些归纳有助于人们从目标的角度理解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但它们并不是规律研究的终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还应当致力于探索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路径、基本方法和主要过程。

(四) 从要素环节上划分规律

有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组成要素及其基本环节的视角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本方面进行划分,并尝试找出规律。比如,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同样也是一个系统”[14],并认为它包括四个子系统,即“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规律、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与管理规律”[14]83。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系统论的观点是学界代表性的观点之一,这一观点显现出学界尝试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面貌。也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具体来看包括“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关于思想教育本质地位的规律;关于施教运行的规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价值的规律;关于历史发展过程和趋势的规律;关于教育异化的扬弃规律”[4]3。这样的划分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某些要素和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某些本质性的联系,但不同视角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并且也没有充分交代这样划分的原因、目的、标准及意义。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分为五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规律、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发展的规律、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的规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7]这一观点将目前学界涉及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组成部分的提法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归纳和分类,并且加入了“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发展规律”这一新表述,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规律。该观点层次清楚,很有启发意义。但也应看到,尽管有学者强调以系统性的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但在实际研究中少有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已经探索出了多条路径,也得出了许多富有启迪意义的结论。但是,也应看到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当前的许多研究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表层,如归纳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特征意义上的共性,但没有深入地探究这些共性背后所反映的本质联系;其二,当前研究路径更多地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部分或者某些方面,很少从整体意义上进行考察,致使许多研究碎片化和模式化。为改变这一状况,应当统筹已有研究路径,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法,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趋向

经过多年的探索,学界已经基本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论域,也探索出了不同的研究路径。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取得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更大突破,必须创新研究的理念,寻找新的研究切入点,并设立合理的预期。

(一) 规律研究要创新研究理念

规律研究的科学化,要以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为此,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理念,既要坚持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还要推进内部化研究。

1. 坚持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以虚体的方式存在。因此,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却可以通过逻辑思维将其抽象和总结出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依赖人的思维和逻辑能力,但同时也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在提炼规律的过程中,不忽视对物质因素的考察。比如,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规律时,不能脱离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实践,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发展同一个时代的物质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可以先从人们的现实活动中寻找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接着通过科学抽象法,进行理论分析,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理论表达;最后再将相关结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既需要学理上的逻辑推演,也需要实证上的分析与检验。

2. 坚持规律研究的内部化

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内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15]。所谓内部化的研究,指的就是回到研究对象本身,在认识研究对象特殊性的基础上,进行有机考察的研究方式。规律研究同样需要内部化的研究,其原因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方面,已有规律研究中,存在将教育现象及特点归纳为规律的情况。比如,许多学者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向互动规律”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这实际上是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特征。另一方面,规律研究中存在不够深入和机械移植西方理论的现象。比如,有学者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例,指出现有研究“停留在移植皮亚杰、科尔伯格等西方学者关于个体发展阶段与进程有关成果的层面,还未深入到对新时代中国人包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产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科学探讨的层面”[16]。这一论述很好地反思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表层化,这一情况同样出现在规律研究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规律的研究应当采取内部化的研究方法,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抓住其内部的深层联系,从而概括出反映其本质的独特规律。

(二) 规律研究要寻找新切入点

所谓切入点,指的是解决问题时需要最先着手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要取得新进展,需要打破当前研究工作中的思维定式,寻找新的研究切入点。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主要范畴为切入点,以求突破。

1. 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为线索揭示规律

规律的研究到底是从现象还是从本质的意义上展开,这是研究者需要重点省思的问题。所谓从现象意义上展开研究,指的就是研究的层次停留在对某一事物相关现象的特点的总结上。例如,苹果成熟后会自然地落到地上,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断重复着,有人就认为苹果成熟后会掉落就是一个规律,但仔细思考会发现,这只是一个现象,人们能称之为常识,但无法称之为规律。尽管这个现象反映了某种规律,尽管人们用语言将其概括为“苹果成熟后会掉落”,但它依然只是对现象的描述,不是对规律的描述。苹果落地的规律实际上就是万有引力,因为地球的引力会促使物体由高处落向低处。规律研究的现象化趋向表现为归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目标等内容,通过话语抽象,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这些“规律”看似很有道理,但大多停留在常识层面,理论空间不够,凝练的深度也不够,缺乏引人入胜的力量。以“社会适应律”为例,它被认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中提取出来的。这个“规律”的确归纳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社会所要求的人们的品质同人们实际的品质不足之间的矛盾。但仔细推敲会发现,它并非思想政治教育所特有,甚至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带有这一特点。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研究活动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规律研究应当尝试立足于本质的视角,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作为参照来揭示其规律。规律与本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是规律是对本质的集中反映,它既包括对事物关系本质的反映,也包括从侧面反映产生联系的两种事物各自的本质。比如,当我们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规律时,无法脱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人的本质。阶级社会里,利益分歧产生不同利益团体,不同利益团体之间,又存在价值观念的冲突,每个利益集团都希望代表自己利益的意识形态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为了获得更大的群众基础,需要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的特别是政治思想的教育,由此,思想政治教育便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应当始终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归纳出能够反映本质的关系。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贯穿规律研究始终的主线和准绳,契合和反映“关系的本质”亦或“本质的关系”,是判断是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学理依据。

2. 以主要范畴为切入点揭示规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天才般地以“商品”这一范畴作为资本主义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分析蕴藏在“商品”中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发现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并逐一引出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工资等概念,从而系统地、层层递进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规律及其剥削的秘密。当然,这是《资本论》的叙述方法,同马克思在写作之前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可能存在差异,但即便如此,依然不能否认范畴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可否在一定程度上借鉴马克思范畴研究的方法?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商品是关键性要素,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是否也存在某种要素可作为研究的范畴,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规律?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方法上可能的突破点。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合词,由“思想”“政治”和“教育”三个词组成。曾有不少学者试图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范畴,有人认为“思想”最重要,也有人认为“政治”或“教育”更重要,这方面争议比较大。即便如此,依然可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一个相对可靠的范畴,以此来进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部。比如,有学者指出,“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最重要的范畴,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对人的一切方面都进行系统的研究。它同其他学科一样,只能研究人的某一特定领域,这个特定领域就是人们的思想,特别是人们的政治思想”[17]。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可否以“思想”作为切入点,抓住人的思想,特别是政治思想的矛盾,以此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总之,以范畴作为切入点,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一条可能的路径。

(三) 规律研究要确立合理预期

规律研究的科学化还应当包括研究预期的合理化。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应当对研究结果有较为合理的预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最终呈现出的成果应当理论地、系统地、动态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一般原理。

1. 规律内容的理论化呈现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应当是感性化的,而应当是理论化的。当前规律研究常常得出公式化、简单化的结论。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它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中“功利化”的研究心态有关。所谓研究的“功利化”指的是研究活动过于注重服务现实,强调从眼前的实践活动中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而忽视从普遍意义上寻找规律。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结论的公式化倾向也值得关注。规律研究的结论当然可以被概括为简短的句子,但简短句子为的是方便人们的认识和记忆。如果过于追求简短化和公式化,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片面的。强调规律研究理论内容的深化,就是要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中的简单化和公式化倾向,用过程的视角做研究,通过科学的理论分析,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完整过程,并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论模型。

2. 规律图景的系统化呈现

图景原指图画上的景象,在此指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成果呈现出的样态。作为社会现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必然也是复杂和多样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应以系统的视角去考察和归纳,通过系统的理论归纳与概括将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原貌呈现出来。首先,系统化要求较为全面地呈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各方面的规律。研究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出各方面的规律;其次,系统化要求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主要方面。系统化不是庞杂化,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系统时,应严格界定其范围。因为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囊括和穷尽事物所有的规律,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相对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而言,划分的标准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部关系中,哪些关系对其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最后,系统化的研究还需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专题化。尽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系统性的存在,但当我们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暂时跳出宏观的系统思维,用微观的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具体的规律,这个时候就需要专题化的研究。

3. 规律运行的动态化呈现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成果,应客观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过程和机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成果,不应该是静止而孤立的描述,而应以动态化的方式,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运行全过程。为此,要以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为指导,既要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也要从现实的角度,揭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的规律。总之,应当以得出动态、有机的结论为预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在新时代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378.
[2] 陈文旭.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5): 26–28.
[3] 刘建军.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J]. 教学与研究, 2011(3): 20–27.
[4] 张世欣.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论[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5] 韦冬雪.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 5.
[6] 叶红云.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问题与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8): 23–25.
[7] 刘建军. 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基本任务[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6(4): 114–119.
[8] 邱伟光,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14-115.
[9] 王礼湛. 思想政治教育学[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 114-120.
[10] 杨生平, 隋淑芬.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37-146.
[11] 屈陆, 戴钢书. 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形成的基本规律[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 12–16.
[12] 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学[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2: 152-178.
[13] 邱伟光.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 190.
[14] 孙其昂, 黄世虎.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4: 83.
[15] 孙其昂. 论个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及其形态[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7(4): 131–136.
[16] 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14.
[17] 陆庆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8.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科学化
王易, 宋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