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24Issue (6): 104-11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6.010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李玉军, 魏墨济. 西方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4(6): 104-11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6.010
LI Yujun, WEI Moji. Study on economic mechanism of Western academic periodicals[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 24(6): 104-11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6.0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机制比较研究"(10BXW011);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西方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比较研究"(17BXWJ01)

作者简介

李玉军(1963-), 男,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英语文化与英文期刊研究, Email:ziboalw@163.com

文章历史

修回日期: 2018-05-22
西方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研究
李玉军1, 魏墨济2     
1.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49;
2. 山东省科学院 情报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 文章以研究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机制,为中国学术期刊突破瓶颈、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经验借鉴为目的,以文献整理方法、资料归类方法、经济学基本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材料搜集与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是:"学术期刊经济机制"就是学术期刊在出版的组稿、审稿、编辑、印刷、发行等环节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与内在统一的经济关系机理。学术期刊运行在经济上分解为自身创收与成本经费支出、政府与社会组织经费投入与资助等四个方面。其中学术期刊自身创收包括:广告收入、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与会议收入等; 西方国家政府、民间组织基金经费的投入包括财政拨款出版基金、政府资助与补贴、税收减免、政府低息贷款、邮寄费用等政府优惠政策以及社会民间组织对学术期刊设立的各种基金; 学术期刊经济支出包括编辑人力成本、办公费用、稿酬费用、固定资产使用与折旧成本、厂商印制费用以及邮寄费用等; 世贸组织相关规则对出版物的经济诉求及开放获取期刊经费来源问题等方面也是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的内在要素。其研究结论是: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诸环节、诸因素并没有形成学术期刊本身的"用来交换的"市场活动,而有的是学术期刊以外的经济活动,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旨在传播学术成果,不以盈利为目的,因为"经济机制"可以是非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上述经济行为及其构建的经济机制既不是市场行为,也不能由此产生市场机制。因此,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往往不具有商品属性,其经济运行机制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少启迪作用。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经济机制    基金资助    财政资助    评价    
Study on economic mechanism of Western academic periodicals
LI Yujun1 , WEI Moji2     
1.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49, P. R. China;
2.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250014, P. R.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on economic mechanism of Western academic periodicals can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domestic academic periodicals and has significance of realizing "going global" strategy. Its main research methodology is literature organizing, documents categorizing, basic economic methodology, and dialectic unification of Marx doctrin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economic mechanism of academic periodicals" is an internal unity of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lationship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article organizing, reviewing, editing and printing. Academic periodical operating includes its profit generating, cost spending, input and funds from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Profit generating consists of revenue from ads, publication, page charges, sales of right to use articles and conference, etc. Input in academic periodicals of Western government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cludes publication funds from financial allocation, government funding and subsidy, tax deduction, low-interest government loans and posting fees, as well as various funds from social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Economic expenditure of academic periodicals consists of manpower cost on editing, office expenses, fees paid to distributors, using and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manufacturer printing cost and posting fee. WTO regulations appeal to publications' economic return and opening up access to periodicals funding, which makes an internal element of economic mechanism of academic periodical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above mentioned elements and components of economic mechanism of Western academic periodicals do not result in the market activity on academic periodicals with an exchange purpos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non-commercial economic activities aiming at spreading academic achievements, for economic mechanism can be non-commercial. The above economic activities of Western academic periodicals are neither market activities nor capable of generating market mechanism. Thus, Western academic periodicals do not bear merchandise property and economic mechanism of Western academic periodicals is accordingly instructive.
Key Words: academic periodicals    economic mechanism    funding    financial aid    evaluation    
一、学术期刊的经济机制是非市场化的

“机制”具有四重含义:一指机器构造与工作原理; 二指有机体构造、功能及相互关系; 三指某些自然现象物理化学规律; 四指一个工作系统组织或部分间相互作用过程与方式, 如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竞争机制, 等等。而狭义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机制”, 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功能。经济机制存在于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全过程。由于经济机制是在经济机体的运行过程中发挥功能的, 因此, 它又被称作“经济运行机制”。无疑,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包括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学术期刊的收入包括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广告收入、论文使用权收入、会议收入、政府投入、政府经济政策优惠、民间基金会拨款等; 学术期刊的经济支出包括编辑人力成本、办公费用、稿酬支付、固定资产使用与折旧以及印制费用等; 同时包括世贸组织(WTO)有关规则约束导致的经济性措施以及开放获取期刊经费筹措等。这一系列环节因素的内在统一, 构成了“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的总和。

由此可将“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界定为:学术期刊在组稿、审稿、编辑、印刷、发行等出版诸环节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内在统一的经济联系机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诸环节、诸因素并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本身的“用来交换的”市场活动, 具备的是学术期刊以外的经济活动, 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旨在传播学术成果, 而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或者唯一目的, 因为“经济机制”可以是市场化的也可以是非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上述经济行为及其建构的经济机制既不是市场行为, 也不能由此形成所谓市场机制。因此, 即便是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 也往往不具备商品属性。而国内学者经常不经意地将“经济机制”等同于“市场经济机制”。同样, 业界不少人常常不假思索地将学术期刊定性为“商品”。事实上, “经济机制”可以是非市场化的。因为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上述诸环节、诸要素并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为交换对象的市场行为, 并没有形成像马克思界定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1]364这一本质属性, 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本身为客体的“用来交换”的市场, 相反, 有的只是学术期刊本身外围的经济活动, 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术成果传播活动。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上述经济行为及其建构的经济机制, 就主体而言, 既不是市场行为, 也不能形成市场机制。与中国一些业界人士的想象迥然不同的是,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费来源主体也往往是非市场化的“单位”出资、政府拨款、基金资助, 等等。杨琦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 现代出版组织有三种形式:政府出版机构、商业出版公司、非营利出版机构。”[2]“三种形式”的其中两种是非市场化的。因此,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机制实质上是经济上依赖于全社会无偿资助而得以运行的机制, 该机制要求学术期刊尽可能降低出版成本, 尽可能借助学术期刊影响力吸附社会商业化广告等途径以达到盈利的机制。这与中国一再强调的出版(尤其是学术出版)事业“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政策宗旨不谋而合。可见, 学术期刊出版背后的规律是相同的,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经济运行机制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少启迪作用。

二、学术期刊的自身创收

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自身创收主要包括广告收入、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与会议收入等5个方面, 形成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重要收入来源。

(一) 广告收入

虽然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广告收入远不及“消费类”的广告收入丰厚, 并且并非所有学术期刊都有广告业务。比如美国的大众性消费类期刊《体育画报》2002年的广告收入达6.44亿美元, 美国“用叙述体报道时事的新闻”大众读物《时代》周刊的广告收入为4.66亿美元[3], 而学术期刊广告收入远没有如此丰厚, 即使是鼎鼎大名、世界首屈一指的《自然》杂志年广告收入也仅有1亿美元, 同样著名的《科学》杂志年广告收入仅为2 000万美元, 更何况占主体地位的其他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几乎没有广告业务。但是作为知名度很高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的广告仍值得研究。

为容纳更多广告,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往往页码很多, 如美国学术期刊广告与正文之比大都为1:1, 每页广告收入6万美元[4]80-98。德国学术期刊发行量收入大约占总利润的30%, 广告占70%[5]。西方其他主要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从英国的《自然》广告来看, 其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 占总收入的50%以上; 美国的《科学》年广告收入约2 000万美元, 占总收入的50%以上[6]; 美国的《科学》以及总部设于德国施普林格等地出版的学术期刊在许多国家都有广告代理, 广告收入动辄以几千万、数亿、数十亿美元计。再如美国专业学术期刊《化学化工新闻》, 其历任主编在广告上倾注了极大的精力, 其广告创刊时仅为12页, 经过不断做精、做细、做大的过程, 通过广告本身的美化达到了美化学术期刊的功效, 以此争取了更多的广告业务, 实现了更多的广告收入, 目前《化学化工新闻》已成为学术期刊界广告收入最多的期刊之一[7]。与广告相应的是, 学术期刊的广告页码与正文相差无几, 据美国2000年统计, 期刊广告页与正文页的比例平均为50.3%:49.7%;英国医学会的《英国医学杂志》正文与广告之比为7:3;日本许多学术期刊广告已达100多页, 正文与广告可谓平分秋色[8]。美国一些学术期刊还做封面广告, 《学校家长媒体》副总编辑兰德尔坚称:“只要广告主愿意, 我们会经常刊登这样的广告。”[9]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刊登广告的数量和类型, 以及广告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也因期刊类型的不同而有区别。大致有以下类型:(1)综合类学术期刊广告; (2)医学类学术期刊广告; (3)快报(Letters)类学术期刊广告; (4)相当一部分学术期刊没有广告业务。

在西方并非所有学术期刊都能够或者乐意刊登商业广告。因为很大一部分学术期刊是由高校、学会、协会等非营利性机构主办的社科类学术期刊及其他纯学术性期刊, 这些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 这类学术期刊及其刊载成果的出版和发布是公益性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这些学术期刊大都依靠主办单位拨款、政府拨款、各种基金资助, 以及学会、协会的会员会费等维持其运作和生存。

(二) 发行收入

西方国家出版物(包括学术期刊)的发行多样、灵活、开放、规律、创新和规范, 加拿大是通过邮局发行学术期刊最多的国家, 发行渠道有如下主要途径:通过邮局发行, 占总发行量一半; 出版者自办发行, 占总发行量的44%;期刊发行通过国内所有报刊网点零售发行, 占发行量的5%;其余约1%通过其他途径发行[10]18。即使是在学术期刊邮局发行量最大的加拿大, 也仅占总发行量的50%。德国与美国的期刊发行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从总销售公司到中间商最终再到订户; 二是从总销售公司到零售商最终到订户; 三是从出版公司到中间商最终再到订户; 第四是从邮局直接到订户。德美两国期刊的总销售公司是专门为出版公司(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作代理销售发行的, 总公司是邮局发行的强力竞争者。前者采取的销售发行方式具有多样、灵活、开放、有规律、创新强、规范化、快捷等众多优越性[11]。发行收入有一般性发行收入和垄断性收入两种类型; 美国是世界学术期刊最西方化的代表, 对其发行方式进行个案剖析, 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以美国学术期刊为例, 其在组稿、编辑、出版、发行各环节普遍实行了“门户开放”政策, 往往能够吸收全球学科领域最优秀的学术论文成果, 这就决定了其在众多学术领域的首发权; 同样, 美国学术期刊从版式、栏目、文字、图表等方面, 风格别致优美, 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与社会认可度, 为其发行打下了良好基础。美国学术期刊在不同国别的发行渠道差异很大, 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其渠道也多样化, 其发行方式的灵活性包括长期订户与大批量订数订户采取特别优惠价格的政策措施, 拉大学术期刊全年订户与零售订户之间价格的差距以吸引更多大订户和全年订户, 美国学术期刊还依据市场规律调控发行活动, 对发行方式进行创新, 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期刊发行数据的科学管理。制定一系列行业严格的规范、标准, 对发行量进行质量认证, 其认证机构主要有“国际商业性出版物审计组织”“美国发行量审计局”和“美国标准评价和数据服务公司”等。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在一般性发行收入方面尽可能考虑经济效益, 往往通过增加发行量得以实现, 当然, 同时也间接关心社会效益, 因为订阅者越多, 其学术、文化影响力越大。如《美国医学会学报》年发行收入在400万美元以上, 广告收入约为2 000万美元。为了扩大发行量, 《美国医学会学报》实行了发行方式、版本和定价的“三三制”, 即分为读者订阅、单行本销售和免费赠阅。免费赠阅旨在做潜在广告, 以实现对政府官员、世界知名学者、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大学生众多患者进行无缝隙渗透。为方便个人读者、单位订户, 《美国医学会学报》在版本上也挖空心思, 如出版国际版、普通版、超厚版, 等等。为了降低印刷与邮寄成本, 国际版采用纸薄、页码少、无广告、印数少的版本。《美国医学会学报》还针对国内数以万计的订户, 发行了普通版, 印刷精美, 广告量大。西方国家读者看重学术质量, 而美国国内读者则是广告信息与论文质量兼顾, 西方国家大公司则更看重广告内容、广告形式与广告效果。所以, 以上三种版本发行定位准确, 发行工作行之有效。广告与学术期刊发行一脉相承, 更大的发行量才能吸引更多的广告, 学术期刊有了更多广告, 才更有能力降低价格, 低价格的学术期刊加以更高稿酬吸引最优秀的学术论文稿源, 学术期刊质量及其对学术论文、广告吸引力相辅相成, 三者相得益彰, 三足鼎立[12]

(三) 版面费收入

在西方国家, 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早已成为惯例。“版面费”也叫“出版费”“发表费”“投稿费”或“注册费”, 等等。学术期刊成本一般通过向作者收取“版面费”等方式来获得消化, 这种“版面费”比较复杂, 包括各个环节以及作者费用的各个项目收费, 具体包括:一般性版面费、超额版面费、图表及图版费、校对清样修改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通过对美国《植物细胞》《农作物科学》等23种知名学术期刊作者版面费情况的调查表明:西方国家有接近一半的学术期刊尤其是自然科学学术期刊, 都对作者收取各种“版面费”,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版面费”相对少一些[13]。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费用收取透明度很高, 上述各种“版面费”都通过学术期刊的《作者指南》予以事先明确规定与声明, 而那些可灵活掌握的费用及免收费的文字类型等在《作者指南》中也予以明确告知[14]。如《植物生理杂志》《植物细胞》等杂志的《作者指南》规定:特殊情况下作者可与编辑部协商申请免掉彩图和版面的费用等[15]。其目的是便于作者把握相关学术期刊收费情况, 有针对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及支付能力进行综合考虑, 有选择地寻找合适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

对于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而言, 版面费收入主要包括:(1)一般版面费, 也叫“发表费”或“出版费”; (2)超版面费, 也叫“补充版面费”; (3)图版费, 其费用与图版是否彩色有关, 彩色图版费高于黑白图版费; (4)校对清样修改费; (5)来自作者的其他费用。

需要指出的是, 西方国家收取版面费的学术期刊不到50%,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基本不收版面费, 极个别商业类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 如美国的《商务评论》《美国商学会学报》《金融杂志》等。在西方国家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界, 收取版面费的比重较大。完全免费发表的学术期刊一般影响力都很大, 经济实力雄厚, 拥有包括众多政府组织、基金会等资助资金来源渠道[17]

(四) 学术期刊的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

“论文使用权”是指在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版权的使用权利, 论文使用权可以让渡与出售。学术论文使用权的让渡与出售形成学术期刊的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学术论文版权受法律保护, 往往仅供付费者使用。在西方国家, 学术期刊出售已发表论文的使用权已成为其收入的稳定来源。德国知识产权法规定非常严格, 学术期刊论文的版权任何人不得转用, 公司或个人要使用必须从出版者那里购买。例如施普林格“版权部”就是专门负责销售期刊学术论文的机构。为方便与学术论文作者联系, 施普林格专门成立了学术交流部门, 在作者与编者及使用者之间搭建桥梁。此外,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还有部分来自出售抽印本、过刊、期刊缩印本和电子版的经济收入。

(五) 会议收入

基于品牌建设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依靠其影响力, 举办众多专业培训班、学术研讨班, 由此举办的会议也产生了相应的收入:与会者交纳的会务费、资料费、住宿费、厂商赞助费、论文汇编与会议指南登载的广告费、会场外围参展厂商赞助费、会议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推介赞助费等。这些费用除会议所需外剩余的就是学术期刊会议收入, 并构成学术期刊的重要经费来源。基于品牌建设的会议及一系列活动在广度上扩大了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 如《自然》为了提高学术影响力, 在欧美日等地多次举办国际会议, 为各学科、各专业的学者、专家提供与同行进行深度交流的空间、时间, 同时也赢得了可观的会议经济收入。学术期刊借助学术承办资源、专家人脉优势、组织协调优势举办越来越多的相关学术会议, 在吸引同行专家注意力的同时在经济收入方面也斩获颇丰。

三、学术期刊源于政府与各种基金的经济收入

考察西方国家政府财政拨款、资助与补贴政策情况可以发现, 其学术期刊出版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资助与补贴, 其出版机制并非市场化。西方国家政府、民间组织基金的经费投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出版基金、政府资助与补贴、税收减免、政府低息贷款、邮寄费用等政府优惠政策以及社会民间组织对学术期刊设立的各种基金。

(一) 西方国家对学术期刊的财政拨款、资助与补贴 1. 美国政府对学术期刊等出版机构的财政拨款、基金资助与财政补贴

20世纪90年代美国每年用于补贴学术、学术出版物的经费高达95亿美元之多[18]。美国政府的这项资助分为直接资助和间接资助。直接资助就是将款项直接拨给相关出版机构或者政府的相关出版部门, 有时还与学术出版机构签订长期资助合同, 如“美国政府印刷局”就是由美国国会直接资助的非营利出版机构。美国对学术出版的间接资助就是将款项拨给有关组织机构, 由其按照规定补贴给学术出版者, 如通过对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公共图书馆的补贴以使出版单位最终收益, 受益人中既有非营利出版单位, 又有所谓营利出版机构[19]。早在1977年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直接资助的学术期刊就有近150种, 金额在2 000万美元以上, 并且这种资助呈上升趋势, 到1985年美国国会给美国政府印刷局的拨款高达2 400万美元[20]。此外, 对出版机构的资助资金不仅来自政府, 捐赠基金也是资助计划的重要方式, 其中的个人、基金会或慈善家的捐赠一般用于特定原稿的花费[21]

美国对学术出版的资助资金来源包括美国政府设立的基金会和大财团设立的基金会两个方面, 对出版机构的直接或间接资助主要通过这些基金会实现。美国的出版业资助基金会逾百个, 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基金会主要有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国家人文基金会(NHF), 资助倾向于科研成果和学术著作的出版, 还包括“出版物翻译计划”, 后者指向于向世界推广美国文化的公司; 民间的福特基金、梅隆基金等主要资助大学出版社, 有数十家大学出版社先后接受过他们资助[17]

2. 英国政府对出版机构的财政拨款、资助与补贴

1995年以来, 英国政府出资83.3万英镑用于资助Super Journal出版计划。英国政府对出版物(包括学术期刊)进行财政资助的部门有艺术委员会、外交部、文化委员会、海外贸易局、海外开发署等。资助范围包括:出版物海外推广、出版机构参加国际展的摊位与差旅补助、访问出版物出口国销售代表团差旅补助、对负有出版物出口任务的出版机构提供的其他资助、对拓展出版物出口市场的研究机构提供资助, 等等。成立于1942年的英国官方艺术委员会是根据皇家宪章注册的慈善机构, 是英国政府负责向海外推广英国图书的重要机构, 也是政府建立的专门资助文化艺术事业的官方机构。该委员会设出版顾问委员会、书刊和新闻司, 在世界90多个国家设立代表处。它除了在欧美等举办出版物展览会、研讨会外, 还资助本国出版机构参加大型国际出版物展览会, 从而促进其出版物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英国文化委员会每年提供约150万~180万英镑的出版物推广费, 用以资助英国出版物出口。其海外贸易局每年向出版机构提供约25万~30万英镑出口补贴, 1994年以来, 英国海外开发署出资150万英镑向世界5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图书和期刊[17], 这些出版物以学术与管理类为主。英国政府提供给图书馆的经费相当于国内出版物销售总额的1/6, 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学术期刊的出版, 实际上是政府变相资助学术出版。除了几个与出版业关系密切的政府部门提供资助外, 政府的其他部门每年也拨出固定的款项资助一些学术性书刊的出版[22]45。英国出版物政府拨款多集中在教育、科研、扩大学术教育需求与母语推广等, 从形式上看实施项目拨款是通常的做法。对学术出版而言, 建立基金或出版项目以获得财政资助已成为获取政府拨款的一个主要手段。统计表明, “2002年英国的6.5万篇学术论文的84%源于政府资助”[22]88。英国每年都从财政中拨出关于学术出版资助的项目经费[22]93

3. 法国政府对出版机构的财政拨款、资助与补贴

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对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出版业财政补贴力度最大的国家, 其措施往往通过多种多样的创作补助费、鼓励创作费、创作准备费等“创作”补贴兑现。法国文化部下属的图书与阅读局每年从财政拨款中抽出一部分经费扶植中小出版社和中小型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运作。法国国家出版中心资助的主要对象为学者、学术期刊、出版社、图书馆、书店、文化团体以及相关文化活动等, 其资助尤其偏向于学术出版; 法国“文化部下属的图书与阅读司”就是保护与支持创作、出版而设立的政府机构, 握有一笔主要用于对整个出版链进行资助的资金。对出版业的财政补贴从1982年开始逐年大幅度提升, 1981年为31万法郎, 1982年为733万法郎, 1986年达到1 557万法郎; 政府用于图书向海外出口的资助占法国图书期刊出口总额的5%~6%, 仅1990年用于资助图书期刊出口的拨款就达4 600万法郎[23]19。1995年法国文化部与商业部决定每年从政府的“连锁企业税金”中拿出3亿法郎扶持和保护小型出版机构, 其中营业面积不足400平方米的书店可获70万法郎资助。2004年由法国文化与通讯部资助全国书刊与阅读计划项目的资金达3.73亿欧元, 除优先资助作者外, 还资助出版社、独立书店、学术期刊社与图书馆等; 法国政府部门“法国图书中心”对学术期刊也有相应的支持系统, 2003年在488份补助申请中, 有460种得到了批准, 每个期刊得到的平均资助额为3 000欧元~3 500欧元, 其中被资助的期刊中有81种是学术期刊; 法国2004年拨发4 500万欧元以支持图书、学术期刊出版的正常有序运行, 并且制定了“保护公共借阅权”“统一书刊价”等相关政策, 直接资助作者、译者、书刊出版机构以及图书及阅读宣传活动, 其中对作者的资助达307万欧元, 对出版机构的直接资助达250万欧元, 对书刊宣传活动的资助为174万欧元, 对发展公共借阅权而额外购买图书的图书馆资助150万欧元, 对收藏特殊主题图书的图书馆资助550万欧元[22]85。这些机构及其措施减轻了学术出版机构的经济负担, 激励了出版物作者的积极性。

为抵制出版垄断以保护学术与文化多样性, 法国文化部“图书与阅览司”每年都拨付相当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书刊出版机构、中小书店[22]19, 同时拨专款成立了“图书文化基金”。

4. 加拿大政府对出版机构的财政拨款、资助与补贴

加拿大政府为促进学术出版业健康发展, 一直采取多种资助方式和许多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加以鼓励, 加拿大出版业享受多种多样的政府直接与间接资助。加拿大政府“艺术委员会”每年拨款5 000万加元资助国家的出版业, 同时《资助加拿大出版业发展计划》还规定, 政府每年投资9 700万加元以“优化出版业的经济结构”。统计表明, 1971—1999年间, 加拿大联邦与州两级政府用于出版业的资助金额超过23亿加元。1970年加拿大政府的“议会补助计划”“图书出版产业发展规划”等等就是证明, 这都保证了加拿大学术出版的健康发展[23]85。“新闻传播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每年为书刊出版机构提供2 000万加元资助, 以扩大出版业的世界影响力。1992年又制定了“五年出版资助计划”, 决定对包括学术期刊出版在内的出版业每年投资l亿加元[24]。在享受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 加拿大政府对非营利性的学术、技术、科学、艺术等学术类期刊每年再追加4 500万加元的拨款。

5. 德国政府对出版机构的财政拨款、资助与补贴

为了鼓励学术出版的健康发展, 德国国家研究与技术部设立了“出版与印刷补贴基金”, 专司资助出版业发展之职, 其“补贴基金”主要来源有三:一是政府拨款; 二是政府资助的出版机构赢利后的返还基金; 三是社会公益赞助资金[19]57

6. 日本政府对学术出版机构的财政拨款、资助与补贴

日本政府的学术出版机构财政拨款主要通过其文部科学省、国立情报研究所、学术振兴会的科研补助金实施。从1965年起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等政府部门及其相关公共机构, 就开始大力资助学术出版机构。这些政府机构对学术书刊的出版一般都是通过直接资助的方式进行, 到1989年, 用于资助学术出版机构的资金高达128亿日元。文部科学省通过拨付学术出版机构的资金旨在促进优秀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 同时用以学术研究成果的保存与积累。政府的《1995年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征集要领》规定, “科研补助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性定期出版物、学术图书、学术数据库、研究成果的公开发表, 等等; 二是个人或学会等为公布学术研究成果而出版的特定的学术图书。“科研补助金”还规定:受到政府资助的成果作者有义务首先投稿给日本国内最重要的13种学术期刊, 日本学术界也呼吁学者向被重要索引和学术文摘收录的本国学术期刊投稿; 次等论文的发表在欧美西方国家相关专业学术期刊上, 同时, 吸收全球知名度高、一流优秀研究人员为日本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或兼职专职编辑[24]

(二) 西方国家政府的学术期刊基金制度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基金制度有别于其他政府性资助, 是西方国家庞大基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学术期刊业之所以繁荣, 与大量基金支持密不可分。例如:法国政府的特殊担保基金, 就是为了保证出版业与书店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1983年法国成立的电影与文化投资委员会就拥有大量保证资金, 以确保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另外, 法国政府采取相关措施以使出版业、书业等能从国家银行或其他银行获得优惠贷款。此外, 加拿大政府拨款设立了“文化基金银行”, 向其书刊出版机构提供低息贷款, 后又成立了相关的基金会, 决定每个书店在购买和安装新软硬件时, 政府将为其支付一半费用, 其最高资助额为1万加元, 以提高加拿大书业的竞争力[21]

西方国家有关学术出版资助的基金会众多, 根据《国际基金会指南》统计, 西方国家的基金会涉及教育、人文科学、国际关系、社会福利、经济、法律、工业、农业等领域, 其资金结构有三个特点:一是直接从国库中划拨出基金, 包括通过相关税收设立基金, 如著名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德国科学研究会; 二是私人捐助设立基金会, 依据捐者的意愿, 由基金会对基金进行运作; 三是多渠道混合性基金, 它由政府投资、民间捐款和社团赞助等。在林林总总众多的基金会中, 占较大比重的基金会都对学术出版物, 包括学术期刊的出版进行了大量资助, 有的还对相关出版编辑人员给予资助, 以达到影响出版的目的。

1.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普遍受到政府各种基金资助

学术期刊事业事关整个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如果简单地对学术期刊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化改造, 必然导致学术期刊的价格不断上涨[17], 由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出版商介入学术期刊出版领域[25], 至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出现了举世公认的“期刊危机”, 主要表现就是学术期刊价格上涨和订户减少两者间的恶性循环, 出版商不仅将他们接管的学术刊物大幅度地提高价格, 而且还利用学术期刊需求的非弹性特点, 以远超物价平均上涨幅度的速度提高期刊价格, 学术期刊价格上涨使其基本上失去了个人订户, 也迫使大多数图书馆减少了订购数量。出版商面对学术期刊订量的锐减, 只能用进一步抬高学术期刊价格的办法弥补其订量锐减导致的利润损失, 从而使学术期刊陷入了价格上涨→订数减少→价格上涨的恶性循环之中[26]。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西方国家学术界、学术期刊界和图书馆界共同开展了“开放存取”运动, 旨在打破学术出版过度商业化带来的严重障碍, 解决学术期刊出版和学术交流危机。不仅如此, 西方国家的非营利组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学术期刊发展之路, 就是对非营利学术期刊出版的创立、运作和发展的每个环节都给予资金支持。无独有偶, 这种情况在中国早期的学术期刊资金筹措中也广泛存在, 《格致汇编》的经费“十分之九以上的捐款来自中国人。由于老徐先生及次子的大力募捐, 中国人的全部捐款来自大清帝国各地的高级官员”[27]247-248。可以认为, 从古今中外学术期刊出版历史来看, 学术期刊普遍需要基金支持。

2. 政府对特定的学术期刊给予资助

西方国家对学术期刊出版的基金支持往往针对某一类学术期刊进行。如进行社会主义研究的布鲁金斯旗下每年出版的几十种期刊, 如《国际安全事务》《评论》《国家利益》《国民评论》《旗帜周刊》《新共和》《公共利益》《政策评论》《国家安全记录》《情况通报》《背景情况》, 等; 布鲁金斯基金会的《布鲁金斯评论》季刊;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美国企业》《舆论》; 国防方面的《对外政策与防务评论》;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外交政策》《政策简报》; 大西洋理事会的《大西洋理事会政策报告》; 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外交》; 胡佛研究所的《胡佛文摘—公共政策研究与观点》《政策评论》;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华盛顿季刊》; 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的《美国外交政策利益》, 等等。以上均为相关机构的主要学术期刊。

3. 西方国家政府对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给予资助

西方国家对学术期刊出版的基金支持还经常通过对某一类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人员的出版给予资助而进行。如英国的保罗·哈姆林基金会对出版人员培训给予资助, 每年都向两所高等院校的学术期刊的出版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资助, 以吸引更多人从事出版科学的研究。而美国的“艾丽西亚·帕特森基金会”对具有5年以上的从事报纸、学术期刊、有线通讯工作的编辑提供为期1年的研究基金, 并要求撰写出版编辑方面的学术论文交由该基金会出版。加拿大政府对学术期刊的补贴则占到了学术期刊全部投入的56%[28]

4. 典型的美国政府式基金制度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基金问题。美国作为科技、学术大国, 有重视学术和学术出版的传统, 很多基金会矢志于科研项目、学术书刊的出版以及图书馆购买书刊的经费投入。美国是全世界学术出版基金会最具西方特质的国家, 据美国慈善统计中心统计, 2008年仅私营基金会就有11.5万家[29]。数以万计的基金会、学会、协会把出版学术刊物、书籍作为自己的任务, 当作与会员沟通的主要手段, 这些基金会有的是政府设立的, 有的是财团设立的, 有的是慈善机构设立的, 有的是一般民间自发设立的。就基金规模而言, 美国每年的出版基金达5 649亿美元之多, 每家基金会平均总资产747万美元, 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有50余家, 超过50亿美元的有8家, 福特基金会超过10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更是高达298亿美元。1946—1958年期间, 哈佛大学等研究型大学获得学术出版基金资助每年都超过10亿美元。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远远超过英国, 与其普遍存在的学术出版基金制度有很大关系[17]

5. 英国政府的基金制度

英国有100多个相关的基金组织, 其中大部分对各类学术出版活动进行资助, 并且对该类出版活动施加影响与监督。英国政府对于学术期刊、图书出版等出版项目, 实行由商业化公司申请建立专项基金,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与法律进行筹资, 同时获得部分政府资金投入[30]。英国政府采取项目申报与基金设立同步的办法, 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项目有“扩大国民阅读世界图书日”等项目, 以及以扩大英国图书版权出口为目的的会议的筹办、参加书展等。另外, 对于一些具体的出版项目, 如学术期刊、图书的出版可由商业化公司申请建立专项基金, 并且能够获得部分政府投入[19]88

四、源于政府优惠政策的经济来源 (一) 政府税收减免政策

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与其政治、经济及文化体制相关联, 其对出版业及出版物征收的税种、税率也基本相同, 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对出版机构征收的法人税; 二是对出版物的征税。

1. 英国政府对所有出版物实行“零税”政策

英国政府对所有出版物实行“零税”政策已逾百年, 它促使英国出版业得到持久、稳定的发展, 并由此跻身世界出版强国之列。关于出版物尤其是学术出版物属性, 在英国没有“是否商品”的争论, 即不把出版物尤其学术出版物等同于一般商品。英国对一般商品征收17.5%的增值税, 而对出版物免征增值税, 也免征进口税。英国政府为鼓励学术与高新技术发展, 还制定了出版税收政策, 包括对版权开发费税补贴以及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成果出版物版权采用分期赋税制度等。为鼓励学术书刊出版, 英国政府对非营利性的大学出版机构给予免税优惠, 甚至对学术期刊、图书采取不征税的特殊政策, 英国文化委员会每年提供150万~180万英镑作为学术期刊、图书的推广费, 英国海外贸易局每年提供数十万英镑的出版物出口补贴, 并在法律上承认出版物的这一特殊性[30]

2. 美国将出版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类型

在美国, 出版机构按性质不同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类型, 政府对赢利的出版机构不仅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 而且还要像其他一般企业一样征税。政府对这些“营利性”出版机构税率一般控制在15%~34%区间内。同时鼓励本国学术期刊等出版物的出口, 对出口者免征增值税与营业税, 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 同样, 美国对进口期刊图书也免征进口税[33]。美国政府对非营利出版机构不但实行零税政策, 还给予大量的额外资助, 这种资助往往直接拨款给非营利性出版机构, 还通过对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图书馆的资助来间接资助非营利出版机构的学术出版活动。学术期刊成为政府零税政策受惠和资助的主体[31]

3. 法国政府不断降低出版物的税率

法国政府采取不断降低出版物税率的办法鼓励出版物的出版。20世纪80年代法国对书刊报征收7%增值税, 在此基础上还运用降低计税基数的办法对书报刊的增值税又打70%折扣。从20世纪90年代始, 又把书刊报的增值税率由7%下调到了5.5%, 仅有一般商品18.6%税率的1/3。同样, 法国对出口书报刊出版物不仅不征税, 而且还实行出口补贴, 对书刊实行统一书价制度, 分完税价和非完税价两种, 出口书刊可享受非完税价。

4. 日本政府通过减免税收以保护其出版业

日本对出版物的税收分为国税(税率为3%)与地税(6%~12%), 其税收制度充分考虑到了出版市场的特点, 所以上述二者都会因为退货或库存损失得到政府的补偿, 减少市场衰退给出版机构带来的消极影响, 以保护日本出版业的利益。即使在全球经济持续放缓与持续衰退期, 日本出版物也没有出现崩溃现象, 日本政府对出版物的特殊征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3]

对书报刊出版物实行免征增值税的还有加拿大、葡萄牙; 对部分出版物免征增值税的还有比利时、丹麦、爱尔兰、意大利; 对进口出版物免征进口税的还有爱尔兰、挪威、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士; 对进口出版物征税的国家有荷兰、比利时、奥地利、丹麦、瑞典[32]

西方国家出版物与一般商品相比税收要低得多, 大量减免税收优惠政策是其在经济上扶持出版业的一个重要举措, 有的一直采取零税以至于资助扶持政策, 这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进而形成了西方国家特有的出版制度传统。

(二) 政府低息贷款政策

西方国家的学术性书报刊出版发行业, 许多都是微利甚至是无利行业, 经常面临着资金困难, 特别是中小出版社和书店。为此, 不少西方国家政府调整政策, 以使出版机构、书店等获得较优惠贷款或者无偿资金支持, 实现出版物的扩大再生产, 许多国家为此建立了担保基金、文化基金等低息贷款政策, 建立了一整套优惠贷款、资金资助制度, 确保了出版业的发展。

1. 法国政府的出版信贷优惠政策

法国为其出版业贷款创造条件并实行优惠政策。法国的出版机构和书店经常经费不足, 特别是小型出版社和书店的情况更是如此, 出版业利润微薄、风险大, 出版机构的银行贷款困难, 尤其需要政府的优惠政策。为此, 法国成立了相关金融公司、特殊担保基金会等为出版业进行担保, 以保证出版机构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另外, 银行还为出版商的贷款给予优惠条件, 比如优先贷款、放宽贷款期、低利率等。

2. 加拿大政府的出版信贷优惠政策

为了让出版机构获得更多资金, 加拿大政府在金融机构评估其资产时尽可能降低标准, 其遗产部与皇家银行联合设立了“图书出版商贷款计划”机构, 为出版机构提供资金信贷支持[34]

3. 日本政府的出版信贷优惠政策

日本政府有效利用金融手段促进中小出版机构发展, 这是日本出版业政策的一大特色。在日本, 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融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都是针对中小企业(含中小出版机构)的政府金融机构, 其低利率资金政策引导出版业健康发展, 保障了对出版产业培育、产业体制完善、生产部门现代化及中小出版机构的发展提供战略性资金供应[22]19-20

(三) 政府邮寄费用优惠政策

西方国家关于学术期刊等出版物在邮寄费用上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 这样就保证了出版物发行渠道的畅通, 从而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众所周知, 出版物尤其是学术期刊邮资费用比重很大, 邮资费率对期刊十分重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学术出版物的邮寄政策非常优惠, 政府将书刊的邮资定为最优惠的第三级, 客观上使学术期刊等出版物的邮寄费用比同类邮寄品有30%以上的优惠。在日本, 《邮政法》也做了专门的优惠政策规定[22]34-36, 其在1947年就颁布了《邮政法》和《邮政规则》, 分别规定对出版物实行全国统一的最低邮费优惠政策[35]68-74。日本的《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邮政法》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学术网络公司的介入, 学术期刊的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在中国国内, 出现了“中国知网”等学术论文经营性公司, 既然是经营性公司, 所以利润的获取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其客观上对于中国的学术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使得学术研究平台大大拓宽, 学术研究手段大大加强, 学术研究效率大大提高。当然, 由于它的出现使人们不用传统的订阅现刊即能阅读需要的学术期刊, 因此, 学术期刊的订阅量被大大压缩, 无疑挫伤了学术期刊编辑部的积极性, 可见学术网络公司是把双刃剑。与中国不同的是, 西方国家的学术网站往往是以传统学术期刊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双刃剑”现象相对比较弱。

五、学术期刊的经济支出

学术期刊的经济支出包括编辑人力成本、办公费用、稿酬费用、固定资产使用与折旧成本、厂商印制费用以及邮寄费用等, 在事关全局的经济支出上, 学术期刊出版者大多尽可能减少开支。第一, 在编辑环节上存在少量志愿者编辑, 省去了部分人力成本, 同行审稿专家往往不被支付审稿费用, 而甘愿为学术期刊无偿审稿。因此, 这些因素基本不影响学术期刊出版的人力资源成本[36]。第二, 稿费和版税是许多作者不可缺少的经济生活来源, 同样也是学术研究费用的源泉, 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经济基础。第三, 对学术期刊出版者来说, 稿费将取决于论文的质量, 有时还考虑销售等成本核算。一些知名学术期刊为了吸引高水平论文, 为争取在某一领域科学文献的首发权, 往往给作者发放高稿酬[37], 这就构成了学术期刊运行中的一项重要开支—稿酬费用。第四, 学术期刊印制费用成本一般包括纸张、油墨、印刷费用等, 由于这些费用成本日益涨价, 使得学术期刊的运行成本不断增加。第五,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发行工作往往交由专门的发行公司, 邮局只负责邮寄, 这样有利于发行公司开展竞争, 提高服务水平并降低发行成本。第六, 学术期刊的办公费用成本包括水电费、通讯费、办公场地使用费、办公耗材费用, 等等。

西方国家在如何有效地消化学术期刊的出版成本以不影响其顺利出版, 甚至尽可能多地盈利等方面, 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机制, 这就是在政府和社会各个层面得到财政、个人及各种社会组织设立的众多基金的有力支持。国家和社会充分考虑学术和学术期刊的独有功能、独有特点, 即学术和学术期刊关系国家的实力底蕴, 而学术期刊存在学术性强、尖端性明显、受众面狭窄等实际情况, 以及在经济上学术期刊难以盈利的特点, 诚如张高明先生所言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是“二三素心人的事业”, 这种“曲高和寡”的特征决定其读者群是特定的少数人群[38]。因此, 很难与以盈利为目的大众化、市场化的“消费类”期刊相匹敌。为此, 高等学校、政府、众多基金会及各种学会、协会、企事业、社会团体组织等, 对学术出版、学术期刊在经济上实行了注资、政府财政拨款、税收减免、低息贷款、资金扶持、邮资优惠等等措施。在民间层面, 各种基金会积极进行资金支持, 各种学会、协会、企事业、社会团体组织也积极运作。学术期刊自身通过广告、发行、学术会议、期刊论文出售、版面费、学术期刊出版者出资等多方面筹措资金, 并且这些政策措施和办法汇集的各种经费资金、基金的使用, 达到非常规范的程度, 形成了一个高效、持久、科学的学术期刊运行机制, 保证了学术期刊出版业的健康、科学发展, 从而推动了国家科学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此外,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还受WTO有关经济规则的制约, 诸如贸易自由化、“文化例外”贸易原则以及其他与文化有关的贸易原则等。西方国家的OA学术期刊经费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作者付费、政府扶持、机构付费、赞助费、广告费等。

六、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的启示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组稿、审稿、编辑、出版和发行等各环节诸要素, 可以具象化为:学术期刊自身经济创收、来自政府的经济投入、来自政府的经济优惠、学术期刊的成本经济支出、与WTO有关经济规则及OA学术期刊经费来源等因素, 这些要素的高度内在统一构成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机制”, 这种机制对中国的学术期刊出版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一) 并非所有西方国家学术期刊都能或者乐意刊登商业广告

西方国家很大一部分学术期刊是由高校、学会、协会等非营利性机构主办的社科类学术期刊及其他纯学术性期刊, 由于其学术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 其刊载的学术成果具有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厂商、公司也深知这类学术期刊受众面小, 广告效果差, 在该“小众”类学术期刊上做广告效益微乎其微, 故广告公司不大可能刊载广告, 所以这类学术期刊主要依靠主办单位拨款、政府拨款、各种基金资助及学会、协会的会员会费等维持运作和生存。

(二)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绞尽脑汁, 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吸纳广告业务, 以此获得广告费用收入, 抵消或者减少成本支出

西方国家不少学术期刊由于广告收入颇丰, 可以通过收到的广告费以增加稿酬来吸引优秀学术论文; 同时这些学术期刊可以通过调低其价格吸引更多订户, 提高发行量, 以此形成理想的学术期刊出版的良性循环。

(三) 西方国家绝大多数学术期刊是非商品化的

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学术期刊界, 动辄拿西方的《科学》《自然》等虽然著名实属少数的学术期刊说事, 试图证明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市场化运作多么成功。事实上, 即使在西方这样的学术期刊也实属凤毛麟角, 普遍存在的还是默默无闻、起“金字塔”塔基作用的一般性学术期刊。同理, 科学家的成长需要很长过程, 不可能在成名成家前就能在《科学》《自然》上发表论文, 必然有一个从在一般学术期刊再到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过程。没有金字塔基周围众多学术期刊的存在, 著名学术期刊也不可能产生, 而绝大多数一般性学术期刊没有广告收入或者很少广告收入, 其经费依靠所依附的大学、学会、协会、基金会、政府拨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中国, 人们一提起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 言必称“市场经济”“商品化”, 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一叶蔽目, 不见泰山”, 这种认识误区可能贻误中国学术期刊事业的发展。

(四) 西方国家绝大多数学术期刊是非市场化的, 主要依靠各种政府拨款、政策优惠、社会化的基金会资助维持运行

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经济运行机制就是在经济上依赖于全社会无偿资助得以运行的机制, 这种机制本质上要求学术期刊有效地消化出版成本, 并借助于学术期刊本身的影响力吸附社会商业化广告等实现运行或盈利, 这与中国一再坚持的出版(尤其是学术出版)“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精神不谋而合。可见, 中国与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背后的规律是相同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资本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5.
[2] 杨琦, 张娜, 赵文义.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借鉴与思考[J]. 科技与出版, 2016(3): 95–101.
[3] 黄奇玮. 从美国三本畅销期刊看期刊营销的发展趋势[J]. 科技与出版, 2009(7): 10–12.
[4] 秦朔. 美国秀[M].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5] 刘丽斌. 中外学术期刊管理模式的特点与借鉴[J]. 现代技能开发, 2002(7): 51–52.
[6] 盛忠. 对德国期刊业的考察与思考[J]. 编辑之友, 2000(1): 57–59.
[7] 续维国, 王小智, 李萍. 走近"国际大刊"《化学化工新闻》[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51–53. DOI: 10.3969/j.issn.1009-4458.2002.02.018
[8] 胡青. 从国际期刊走势看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4(4): 371–373. DOI: 10.3969/j.issn.1001-7143.2004.04.002
[9] 萧笑.美杂志开始卖封面广告[N].中国图书商报, 2009-03-20.
[10] 托马斯·乔伊.图书销售概论[M].李孝枢, 译.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0.
[11] 璞石. 中外期刊发行模式异同论[J]. 湖南师范大学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1): 122–127.
[12] 王应宽. 美国《科学》杂志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启示[J]. 出版发行研究, 2004(12): 80–83. DOI: 10.3969/j.issn.1001-9316.2004.12.019
[13] 张以民. 23种国外科技期刊作者费用的调查报告[J]. 编辑学报, 2005(2): 153–155. DOI: 10.3969/j.issn.1001-4314.2005.02.035
[14] 任毅军. 国外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新动向[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7(2): 16–19.
[15] ULRICH S D. The complete Ulrich sinter 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M]. NJ: R.R.Bowker, .
[16] 张晓斌.国外学术期刊论文收费情况概述[EB/OL].(2012-07-19).http://www.docin.com/p-506290397.html.
[17] NSF merit review criteria[EB/OL].(2009-07-01).http://www.nsf.gov/pubs/1999/nsf99172/nsf99172.Htm.
[18] 《出版经济》编辑部. 美国政府对出版业的资助[J]. 出版经济, 1999(2): 46–48.
[19] 余敏. 国外出版业宏观管理体系研究[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 19.
[20] Instructions to Authors[J].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03(1): 160.
[21] 陆本瑞. 外国出版概况[M]. 沈阳: 辽海出版社, 2003.
[22] 戴利华, 刘培一. 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23] 日本学术振兴会.学术期刊普遍受到政府各种基金资助[S].平成17年科学研究费补助金(成果公开促进费)分配状况一览, 2005.
[24] House of comm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nth report[EB/OL].(2004-07-20)[2006-04-26].http://www.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cm200304/cmselect/cmsctech/399/39907.htm#a21.
[25] 原祖杰. 学术期刊:西方的困境与中国的机遇[J]. 文史哲, 2013(2): 138–145. DOI: 10.3969/j.issn.0511-4721.2013.02.012
[26] 金京.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27] 汪广仁.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28] NATIONAL CENTER FOR CHARITABLE STATISTICS. Number of organizations by type[EB/OL].(2011-03-02).http://nccsdataweb.urban.org/PubApps/profile1.php.
[29] 刘培一, 赵新. 美国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J]. 图书情报工作, 2006(3): 53–58. DOI: 10.3969/j.issn.0252-3116.2006.03.014
[30] 徐玲.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捐赠的特点及启示[J]. 阴山学刊, 2002(1): 76–78. DOI: 10.3969/j.issn.1004-1869.2002.01.020
[31] 刘远颖, 刘培一. 英国学术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J]. 图书情报工作, 2006(3): 65–69. DOI: 10.3969/j.issn.0252-3116.2006.03.016
[32] 金碧辉, 戴利华, 刘培一, 等. 国外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6(1): 3–9. DOI: 10.3969/j.issn.1001-7143.2006.01.003
[33] 杨贵山.WTO与世界出版业[EB/OL].[2005-08-15].http://www.chinainfobank.com/report/wto/0201/Wto14/0109.htm.
[34] 董涛. 西方国家政府调控出版业的主要经济手段[J]. 出版发行研究, 1998(1): 54–55.
[35] 周源. 西方国家出版管理制度[M]. 北京: 时事出版社, 2001.
[36] 李红. 德国小型专业期刊社根特考察记[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2): 350–353.
[37] 邢进生, 马冉. 试论WTO项下文化贸易政策与文化产业政策的冲突与协调[J]. 公民与法, 2014(3): 8–11.
[38] 张高明. 浅谈西方学术期刊的办刊模式[J]. 出版发行研究, 2012(10): 91–92. DOI: 10.3969/j.issn.1001-9316.2012.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