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Vol. 30Issue (3): 130-14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4.04.015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吴成国, 梁宏达.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逻辑理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0(3): 130-14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4.04.015
WU Chengguo, LIANG Hongda. Logical reasoning behind leading social revolution with the Party's self-reform: Study and implement Xi Jinping's important thought on the Party's self-reform[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4, 30(3): 130-14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4.04.015

基金项目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特别委托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血脉关系研究"(2021TBWT-ZD26)

作者简介

吴成国,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Email: 1660434979@qq.com

文章历史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逻辑理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吴成国 , 梁宏达     
重庆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74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其理论精深、内涵丰富, 是新时代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行动指南。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的鲜明品格, 领导社会革命是党的崇高使命,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蕴含丰富的辩证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逻辑体现为二者之间既各有侧重、又内在统一, 党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和保障, 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旨归和动力。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及组织引领, 为其提供强大的政治领导, 指引正确的政治方向, 发挥举旗定向的政治引领作用; 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 发挥思想引领凝心聚魂的作用, 为其提供锐利思想武器; 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的组织引领, 发挥强基固本作用, 为其夯实组织基础。社会革命是自我革命的动力源泉、崇高使命和奋斗目标, 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革命性、人民性一一对应, 其历史逻辑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这既是一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史, 也是一部革故鼎新的社会革命史, 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时代新征程, 要始终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实践逻辑, 坚信理论指引, 为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凝聚磅礴思想伟力; 坚定领导核心, 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前进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人民立场, 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前进夯实最大底气; 健全监督机制, 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前进铸造坚实屏障,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灿烂绚丽的华章。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    社会革命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Logical reasoning behind leading social revolution with the Party's self-reform: Study and implement Xi Jinping's important thought on the Party's self-reform
WU Chengguo , LIANG Hongda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P. R.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s important thought on the Party's self-reform is profound in theory and rich in connotation, and i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and scientific action guide for promoting the Party's self-reform to lead the social revolution in the new era. The courage to self-reform i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 of the Party, leading the social revolution is the lofty mission of the Party, and leading the social revolution with the Party's self-reform contains rich dialectical,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logic. The dialectical logic is embodied in the fact that the two have their own emphasis, but also have their own internal unity, the Party's self-reform is the forerunner and guarantee of the social revolution, and the social revolution is the purpose and driving force of the Party's self-reform. Self-reform is the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of the social revolution, which provides it with strong political leadership, guides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raising the banner and orienting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Self-reform provides strong ideological guidance for social revolution, plays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cohesion, and provides it with sharp ideological weapons; Self-reform provides a strong organizational guidance for the social revolution, plays a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and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and consolidates the 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 for it. Social revolution is the source of power, lofty mission and goal of self-reform,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practical, revolutionary and popular nature of Marxism, and its historical logic runs through the Party's century-long course of struggle; this is not only a history of self-reform with a blade inward, but also a history of social revolution with a new revolu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ads the social revolution with self-reform and unites and leads the Chinese people to realize the historic leap from standing up, getting rich to becoming strong.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we must always adhere to the Party's self-reform to lead the social revolution, constantly enrich and develop its practical logic, firmly believe in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gather majestic ideological power for the Party's self-reform to lead the social revolution; Strengthen the core of leadership and provide a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Party's self-reform to lead the social revolution; Adher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eople, and lay the greatest foundation for leading the social revolution with the Party's self-reform;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cast a solid barrier for the Party's self-reform to lead the social revolution forwar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country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with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write a more brilliant chapt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the Party's self-reform    the social revolution    leading social revolution with the Party's self-reform    Xi Jinping's important thought on the Party's self-reform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最显著的标志和最强大的优势,引领社会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历史主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14。同时还强调,“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6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全面从严治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指引百年大党开辟了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新境界[2]。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政党,既勇于改造主观世界推进自我革命,又善于改造客观世界推进社会革命,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有机统一,始终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蕴含深刻的辩证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入研究、系统阐释这一重大命题的逻辑理路,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行动自觉,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学术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于党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的学术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围绕“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命题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了研究与阐释。(1)探寻理论支撑。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支撑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三个方面。例如:吴恒、陈晨认为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3];徐爱华、张铭月认为其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我反省品质、奋进意志、民本理念[4];陈松友认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5];张士海、李自强认为其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革命”的逻辑规定[6];张文龙、李建军结合三次历史性飞跃,阐释了党的历届领导人关于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重要论述[7]。(2)梳理历史演进。国内学者在此领域主要有“三阶段说”与“四阶段说”两种观点:其一是“三阶段说”,唐皇凤、任婷婷将其划分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阶段[8];其二是“四阶段说”,于冰[9]、方旭[10]从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分别进行论述。(3)总结实践经验。国内学术界的论述较为系统、全面,集中在加强党的建设[11]、坚持人民至上[12]、推动理论创新[13]、培育制度文化[14]等维度。(4)阐释辩证关系。杨明认为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社会革命是自我革命的根本目的和归宿[15];王翔认为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始终相互伴随、相互促进、相互依存[16];黄蓉生认为社会革命不断给自我革命提出新的要求, 自我革命不断给社会革命注入新的动力,二者互促共进、协同共生[17];姜辉认为伟大自我革命为伟大社会革命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伟大社会革命为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广阔舞台[18]

总体来看,国内学界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单独的研究成果较为完善,对于“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主题的研究近年逐渐呈现上升趋势。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理论、历史、实践逻辑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相关文献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参考与学理支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目前学界论述二者间辩证逻辑的文章数量有限,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丰富,学界集中关注自我革命对社会革命的引领作用,关于社会革命对自我革命推动作用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较少。为此,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辩证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期待呈现以下创新观点:第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对于二者的实践逻辑进行深刻阐释;第二,深入解析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内在本质特征,彰显出自我革命对社会革命的引领性;第三,多维度地对二者的辩证逻辑进行更加系统、完整的剖析,深刻把握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推动自我革命的逻辑叙事。

二、党的自我革命对社会革命的引领性

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形成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开辟了新时代百年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新境界。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必须“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19]。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根本路径,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

社会革命旨在不断破除落后陈旧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枷锁,革新阻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除旧”不易、“布新”更难,除旧布新的社会革命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需要不断克服强大阻力,不断调整战略策略,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20]。社会革命不是自发推进的,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逻辑起点。我们党的“一大”纲领就郑重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从成立之时起,我们党就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社会发展事业。一百余年来,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创新,成为社会革命最可靠的领导核心、最强大的引领力量,以自我革命全面引领社会革命,提出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党的自我革命”到“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坚定和使命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科学指引,坚定不移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辩证逻辑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为人们提供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余年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改造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二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互相贯通、相辅相成、同向发力。割裂二者辩证关系,将陷入形而上学孤立、片面看待问题的思维误区,一旦放弃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将失去阶级基础,没有群众拥护、支持的社会革命注定走向失败;而离开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则会丧失政党本色,自我革命最终也将迷失前进方向。“两个‘革命’一起抓,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21]。唯物辩证法为中国共产党厘清二者内在逻辑提供方法指引,深刻阐释两个革命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和保障,社会革命是自我革命的旨归和动力,二者内在统一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

(一) 党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和保障

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工业文明发达的欧洲大陆,是推动工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的主力军,却长期遭受资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与压迫,为保障自身合法权利,他们同资产阶级展开了长期而坚决的斗争。“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22]。无产阶级的先进性赋予其资产阶级掘墓人的身份,只有团结一致组成政党,才能承担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的崇高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批判性不光体现在对旧社会制度的冲击、对落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之上,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刀刃向内,不断推进自我革命进程之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是从思想上、行动上经由自我认知到自我扬弃,最后实现自我超越的进程,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3]。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政党深知,必须加强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加深对于自我革命的认知,确保自身成为社会革命事业中最坚强的领导核心,成为社会革命的先导和保障。

1. 党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政治引领

党的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举旗定向的政治引领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具备突出的政治属性、鲜明的政治使命、明确的政治目标、远大的政治追求,以政治上的先进性,引领先进的社会革命,确保社会革命朝着正确方向前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强调,正确的政治纲领是指引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革命目标与历史使命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纲领,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结合,在自我革命中锻造自我,并经由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消灭阶级对立,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建立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联合体。政治引领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征,从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开始,到党的七大提出“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24],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25]这一重要论断。实践充分证明,充分发挥党的自我革命对社会革命的政治引领作用,这既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团结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引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同一切否定、歪曲党的领导的言行作斗争,保证社会革命方向不偏,自我革命力度不减,最终走向成功。

2. 党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思想引领

党的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发挥凝心聚魂的作用。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6]。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没有正确指导思想的革命运动终将走向失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所系、命脉所在。“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在革命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将先进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发展,实践反哺理论进步,成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充分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之时,克服一系列严峻挑战,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发展的强大武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奋进的征程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成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厚积薄发,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胜利、变革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立足“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革命的理论高度决定革命实践的行动深度,运用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武装全党,指导具体实践、推进实际工作,防范各式错误社会思潮甚嚣尘上,坚决同一切削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行为作坚决斗争,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引领社会革命事业向纵深发展。

3. 党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组织引领

党的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的组织引领,发挥强基固本的作用。伟大事业离不开先进组织的坚强领导,革命队伍坚定有力才能铸造辉煌成就。早在无产阶级政党成立初期,马克思、恩格斯对盟员阶级成分复杂这一现实状况进行了充分考量,他们深入实地走访考察,亲眼目睹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小商人、小工业家等中间阶级生存环境的挤压。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会迫使中间阶级加入无产阶级队伍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同样,被卷入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的还有旧社会最底层:流氓无产阶级,他们同样迫于生存状况,更易被资产阶级收买,从而站在革命队伍的对立面。针对盟员阶级成分复杂的情况,第一部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章程《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应运而生,其中详细列举了对于盟员的基本要求,并对不符合要求的盟员作开除处理。这一章程极大地助推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功改造,使其向着纪律严明、组织严谨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对于组织引领的高度重视,为后续无产阶级政党加强组织引领提供了范例,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7]。这一重要论断,明确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为党成功领导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可靠与充足的人才保障。我们党历来注重在社会革命中充分发挥组织引领的关键作用,在新时代不断创新和诠释了党的组织引领的深刻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与环节,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摆在突出位置、落到实处,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有力提升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有效增强了政党凝聚力与战斗力,对组织路线作出全新阐释,不断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更加强调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引领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使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党组织,再到每一位党员都发挥积极作用,肩负起社会革命的重任,充分体现党组织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党通过自我革命锻造出忠诚纯洁、善于斗争、敢于担当、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通过不断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的各级组织得以充分历练锻造,大幅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以强大的党组织和优秀的党员凝聚起推动社会革命事业前进的磅礴伟力,将党的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领导社会革命走向成功的制胜法宝。

(二) 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旨归和动力

“社会革命”这一概念由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正式提出,他指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迈进的过程,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螺旋式上升、曲折中前进。社会革命加速了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包含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深层变革,这一变革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不能简单地将社会革命看作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从而夺取政权,获得统治地位的暴力行径,不能忽视过程中所体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巨大进步,不能忽视以全新社会形态代替落后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逐渐摆脱政治上被压迫的不利地位,不断改善在社会中被残酷奴役与无情剥削的现状,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远大目标。恩格斯认为,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的必然产物,比任何一种革命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据此提出“两个决裂”思想揭示了社会革命的深层含义,预示了社会革命的最终方向就是要建立全新生产关系,消除阶级以及伴随而生的阶级对立,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社会革命不会自动发生,需要领导这一革命事业的政党不断克服自身不利因素,解决各个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不断对政党自身顽瘴痼疾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作为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动力源泉、历史使命以及奋斗目标,对于党在社会革命事业中不断推动自身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1. 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动力源泉

社会革命为党的自我革命积聚深厚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充分体现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之中。一方面,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政党通过自我革命不断提升自我品质、锻炼自身能力、革新思想观念,不断为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的政治保证、思想指引、组织基础。另一方面,只有改造好客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正确路径,最终目的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进行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面对不同时期社会革命的现实要求,为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积极改造主观世界出发,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自我革命的首要任务,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首次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一重要论断。成功在一个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占绝大多数,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建立一个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出三大法宝,形成三大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气吞山河的人民英雄史诗,这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和建设以及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在此基础上接续发展,围绕如何提高党员干部执政水平、增强防腐拒变能力等重大时代课题,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全新高潮,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结合时代特征,提出全新要求,在“四个伟大”之中,伟大工程居于首位,起决定性作用,为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引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国际新形势的深刻分析与历史经验的深入总结,更是体现了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价值遵循,是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战略部署,更是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胜利提供坚强保证。

2. 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崇高使命

社会革命为党的自我革命赋予崇高使命。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洪流中屹立不倒,积极回应革命诉求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拥有显著的革命特质与标识。社会革命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所在与终身任务,必须清醒认识到自身担负的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要实现这一崇高使命,必须要经历长期的斗争,要通过自我革命使全体共产党人在观念上、实践上统一到夺取社会革命胜利的事业上来。党成立初期,由于党员成分复杂,充斥着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导致党未能认清严峻的社会革命形势,在前进道路上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以及巨大牺牲,形势迫切要求党在自我革命进程中,将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勇于纠正思想路线上的错误,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路线,在残酷的斗争中逐渐成长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成功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革命道路。党即将面临执政大考时,毛泽东同志敏锐地提出“两个务必”并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警惕出现骄傲自满、居功自傲的情绪,要求党继续重视思想建设,保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向着成为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不懈奋斗。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在工作作风、思想能力、组织体系等方面齐向发力,锻造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28],原有封闭僵化的经济体制得以改善,焕发出全新生机活力,社会生产力实现了巨大发展、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逐步富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明确自己是什么,要干什么,发出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动员令,确保党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将党锻造得坚强有力,直面改革开放时期遗留的系列问题,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在风云变幻的全球局势中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高尚品格。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注定充满激流险滩,党高度重视坚持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在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政治建设统领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纪律建设全面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得以向纵深推进,努力将“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人民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9],朝着走好伟大复兴之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3. 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奋斗目标

社会革命为党的自我革命明晰奋斗目标。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0]。这一论断深刻阐述了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想人民群众之所想、行人民群众之所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情爱戴与大力支持,这既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动力,也是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在硝烟四起、炮火横飞的革命年代或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平安定繁荣的今天,党无论面临多大的风险挑战,仍然能够取得社会革命的胜利,关键在于党在自我革命过程中,时时刻刻将群众利益摆在最优先位置,致力于向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亮剑,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同破坏这种纽带,有损党群关系的行为做最坚决斗争。从延安整风、“三反”“五反”运动到整党整风运动,再到新时代“打虎”“拍蝇”“猎狐”,狠抓党内作风问题,百年峥嵘岁月绘就了一幅党依靠人民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壮阔史诗,正因为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清醒反思自身问题,不断纠正错误,校正方向,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最终得以保障,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愿望才能变为现实。同时,党敢于直面人民监督,充分利用人民监督的伟大力量与正确途径,将人民监督作为破除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与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相结合,不断深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推动人民监督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并高效运行,为党的自我革命积累宝贵经验和重要财富。坚持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党自我革命的魄力与底气,更是决定党的自我革命能否取得辉煌成就,能否向更高高度、更深层次推进的关键所在。

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又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31]。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这一阶段社会革命的主题和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逐渐锤炼出自我革命的优良品格,踏上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开端的社会革命之路,百年栉风沐雨,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立足于深入理解两个革命的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系统梳理回顾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逻辑,不断总结党百年奋斗进程中自我革命的宝贵历史经验,是坚定历史自信,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的必然选择,对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总结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宝贵经验具有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 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目标

1840年,西方列强以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国门,自此,无数仁人志士踏上了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官僚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先后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但普通农民战争、自强运动、改良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均以失败告终。时代的接力棒最终交到了无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深知,只有团结在一起组成覆盖全国、人民忠实拥护的政党,才能履行时代赋予的重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32]。党的八七会议及时纠正自身严重错误,坚持武装斗争,成功确立正确革命路线,向世人昭示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磅礴力量;遵义会议是党走向政治成熟的重要标志,形成坚强有力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于生死攸关之际成功拯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事业;整风运动以加强思想建设,培养选拔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主要内容,并在政治觉悟、思想理论、组织作风等方面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成功纠正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及错误路线; 党的七大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充分肯定自我革命的实际作用。这一阶段,党坚持将政治革命作为主要内容,以革命的武装斗争反对反革命的武装斗争,经历长达数十年血与火的严峻考验,成功解决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社会主要矛盾,推翻了“三座大山”,最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的历史目标。

(二) 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现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愿景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3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独自探索,遭受各种曲折磨难的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会议彻底破除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开辟了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挫折之际,坚决捍卫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巩固了党的领导,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纪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形势下,接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大贡献。这一阶段,以重新确立思想路线、重视制度与监管体制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等为主要内容的自我革命推动党的先进性、执政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引领以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确立新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革新落后思想观念为主要内容的社会革命,成功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完成了从温饱不足到基本小康,最后迈向全面小康的飞跃,最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富起来”的历史愿景。

(三) 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现中国人民“强起来”的历史飞跃

党的十八大奏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章,这十年间,在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相互交织,俄乌冲突与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挑战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14。我们党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勇气、钉钉子精神将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以持续推进整治作风为主线,重塑选人用人风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于政治生活等诸方面的各项规定,一刻不停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立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断带动政治、经济、生态、法治等各领域改革,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特点,正确处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朝前推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新时代这十年,党团结、带领人民经历了建党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三件大事,达成了“十三个方面成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最终完成“强起来”的历史飞跃。

五、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一个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无坚不摧”[3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要应对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必须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不懈用好自我革命这个重要法宝,要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正确看待其辩证逻辑,发挥自我革命的引领作用、社会革命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定历史自信,不断从历史逻辑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新时代新征程,在遵循辩证逻辑、历史逻辑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实践逻辑,从坚信理论指引、坚定领导核心、坚持人民立场、健全监督机制四个维度发力,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坚定决心完成社会革命的伟大事业。

(一) 坚信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指引

坚信理论指引,为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凝聚磅礴思想伟力。列宁同志提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35]。党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之上,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将为我党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理论指引。

1. 坚持加强理论学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1]65。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契机,“突出凝心铸魂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2]。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体要求,将“学思想”放在首位并贯穿全过程,重视理论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深刻把握其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特别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第一批主题教育与第二批主题教育中的先进做法紧密结合,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用好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充分发挥其强大精神伟力,坚决做一名崇尚真理的忠诚信仰者、理论结合现实的切实实践者、拥护理论权威的自觉维护者,保持思想、政治、行动上的高度自觉与清醒,增强执政能力与执政本领,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学原理、读原著,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2. 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6]。“两个结合”是深刻汲取历史经验的产物,为新时代推动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科学方法,必须深入领会并长期坚持,要紧密联系具体实践、结合时代背景,坚持问题导向,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谋事之基与成事之道,要充分运用好这一重要法宝,深入基层人民群众,聚焦人民群众及政党自身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探寻理论创新的本质特征与时代意蕴,不断丰富发展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这一理论体系。还要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文化精华,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廉洁文化基因、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及变革革新思想,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良好氛围,赓续优良传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结合时代不断阐释其全新内涵,彰显其独特价值与精神力量,为推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创新提供丰富理论滋养。

(二) 坚定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领导核心

坚定领导核心,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前进提供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37]。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加强和巩固党内团结统一,是党深刻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成功经验。全体党员必须“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1]66,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

1. 拥护领导核心

全体党员要心怀“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到这十年间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重大意义,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在于思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行动上拥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政党的选择,必须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为民情怀与宽广胸怀,在实践中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定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学史崇德,崇尚对于政党、对于领袖无比忠诚的大德,忠诚于党的事业与信仰,更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 健全领导制度机制

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加强并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落实“两个维护”制度,将其作为巡视整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对“两个维护”的正确认识,将“两个维护”切实落脚到加强维护实际效果的行动上,不断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全新目标要求,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形成上下一体、执行高效的严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内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统筹协调、强化落实,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进一步落实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报告的制度,及时报告重大事项,妥善处置应急事件,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练就过硬本领。

(三) 坚持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人民立场

坚持人民立场,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前进夯实最大底气。“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固有属性”[38]。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兴盛不衰的血脉根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力量之源,这既是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又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满怀深情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46。“打江山”是以社会革命的方式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守江山”则是以自我革命的魄力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二者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基层组织作为直面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要整顿、清理涣散软弱的基层组织,健全完善人才选拔与培养体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1]66,打造为民着想、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将解决人民群众住房、医疗、就业、社保等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持续推进、狠抓落实。坚持以作风建设为重点,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问题,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要推动中央八项规定走深走实,紧密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特点,针对各领域频发性问题敢于较真碰硬、久久为功,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勇于向群众反映强烈的奢靡之风、享乐主义亮剑,坚持以思想建设为基础,学思践悟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的全方位、全过程,深刻领悟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刻内涵,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尊重并发扬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积极调动人民群众在社会革命事业中参与实践的积极创造性,鼓励人民群众在党的自我革命进程中提出宝贵意见,畅通党群沟通渠道,完善互动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鼓励人民群众运用手中的监督权力,团结协作破解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拜人民群众为师,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收获经验,得到启迪,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具体工作当中,着眼于社会实际问题,满足实际需求,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破除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前进途中的一切阻碍,充分发扬首创精神及主体作用,贡献强大的人民力量。

(四) 健全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监督机制

健全监督机制,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前进铸造坚实屏障。历史上,苏联共产党软弱且低效的监督机制失去了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强力监督,导致苏联共产党失去人民拥护,最终丢失执政地位,引发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一巨大地缘性政治灾难,这说明再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39]。因此,健全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监督机制意义重大。

1. 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40]。必须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向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尤其加强对年轻干部这部分群体的监督管理,形成监督范围全覆盖,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常怀敬畏之心。不断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制度意识,更好地为社会革命事业行稳致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深化问责机制,对于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要严肃问责,对于出现落实不力的情况要精准问责,同时也要坚决防止滥用问责的情况,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永葆问责机制的生命力与公信力,对于党员干部存在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失职渎职的行为严肃处理、违纪违法的行为严惩不贷,坚持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监督执法工作结合起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注重纪检、法律之间的情理贯通与融合,持续推进党内法律法规与国法相结合、党纪处分与政务处分相结合。

2. 推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

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要以党内监督为统领,带动党外监督,促进多种监督形式融会贯通、协同发力,系统化、一体化推进监督体系建设。采用“年终考核”“回头看”等形式,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不断完善巡视巡察、派驻监督机制,推动巡视巡察常态化进行,实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强化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既抓住“关键少数”,又抓住“绝大多数”,畅通群众上访渠道,要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为群众办事质效作为工作第一要务,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推动资源共享,形成联动处理机制,关注民生问题集中领域开展集中整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 人民日报, 2024-01-11(01).
[3]
吴恒, 陈晨.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重要论断的生成逻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5): 23-30.
[4]
徐茂华, 张铭月.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机理、价值意蕴及路径选择[J]. 重庆社会科学, 2024(1): 75-87.
[5]
陈松友, 张月晨.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4): 1-9. DOI:10.3969/j.issn.1672-8106.2022.04.001
[6]
张士海, 李自强.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依据、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向[J]. 理论探讨, 2023(3): 37-43.
[7]
张文龙, 李建军.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渊源及现实诉求[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 1-8.
[8]
唐皇凤, 任婷婷. 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 实践历程、基本经验与战略路径[J]. 江苏社会科学, 2019(5): 30-40.
[9]
于冰. 论党的自我革命的可能与现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2): 272.
[10]
方旭. 从"第二个结合"看"第二个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进路[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2): 260.
[11]
杜立文, 关凤利.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发展演变、显著优势及实践路径[J]. 学术探索, 2023(4): 32-39.
[12]
刘宗灵, 严静. 两个伟大革命: 历史理路、辩证关系与新时代实践进路[J]. 学习与实践, 2022(7): 5-14.
[13]
金根, 王建华. 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2(2): 5-15.
[14]
仰义方. 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J]. 红旗文稿, 2018(14): 15-17.
[15]
杨明.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 科学社会主义, 2022(6): 142-148.
[16]
王翔.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J]. 毛泽东研究, 2022(5): 16-19.
[17]
黄蓉生, 马欧阳.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时代特征[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3): 1-8, 181.
[18]
姜辉. 持续推进"两个伟大革命"[J]. 前线, 2020(9): 30-33.
[19]
习近平.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 求知, 2019(11): 4-10.
[20]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559.
[21]
徐光春. 伟大的社会革命与伟大的自我革命[J]. 求是, 2018(7): 10-13.
[2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437.
[2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13.
[24]
刘少奇. 刘少奇选集(上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1: 330.
[25]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6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449.
[26]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437.
[27]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526.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46.
[29]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48.
[30]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 4.
[3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 47.
[32]
杨凤城.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底蕴、新时代实践与重大意义[J]. 探索, 2022(6): 26-32.
[33]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13.
[34]
习近平. 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2-11-16(01).
[35]
列宁.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71.
[36]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62.
[37]
本书编写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65.
[38]
黄蓉生, 方建. 勇于自我革命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 11-18, 193.
[39]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207.
[40]
谢伏瞻. 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中引领时代前行: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作[J]. 中国社会科学, 2021(6): 4-29, 204.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逻辑理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吴成国 , 梁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