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3, Vol. 22Issue (3): 147-14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3.038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侯春旭. 论中国社区科普问题与改进措施[J]. 高等建筑教育, 2013, 22(3): 147-14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3.038.
HOU Chunxu. Problems of communit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3, 22(3): 147-14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3.038.

作者简介

侯春旭(1980-), 男,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项目主管, 主要从事国内科普实践研究, (E-mail)houchunxu@cast.org.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4-01
论中国社区科普问题与改进措施
侯春旭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北京 100863
摘要:社区科普关系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关系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目前社区科普还存在目标不清、内容片面、机制不畅和定位不准等问题,需要从加强社区科普宣传、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作用、创新社区科普管理体制、准确把握居民需求等方面加以解决。
关键词社区科普    科学传播    科学文化素质    
Problems of communit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HOU Chunxu     
Youth Centr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863, P. R. China
Abstract: The communit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oncerns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s' life qualit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nivers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ies, and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ommunit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of China, such as unclear goals,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poor mechanisms and inaccurate positioning of science activit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t is needed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communit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nhance the role of the community's committee and residents, innovate science community system, and accurately grasp residents' needs.
Key words: communit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居民数量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比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1]。这种形势下,加强社区科普、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背景,2011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明确指出要在“十二五”时期内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因此,分析社区科普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应改进更显重要。

一、社区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科协组织开展大量社区科普工作,如中央文明办等部委联合开展的“科教进社区”,中国科协建设社区科普“站栏员”和青少年科技工作室,各地评选“科普示范社区”“创新型科普社区”等。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得以提高,但社区科普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相关部门注意。

(一) 社区科普的目标不完整

由于我国大规模且专门针对社区居民的科普工作起步较晚,社会各界对社区科普目标并没有统一认识。现阶段,社区科普仍停留在向社区居民灌输和普及医疗保健、营养膳食等科学知识层面,目的是使其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和生活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普”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科普”更重要的作用是使居民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2]。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应用科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3]。令人遗憾的是,使公众形成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念,提高公众运用科学技术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中国社区科普工作中并没有充分体现。

(二) 社区科普内容被片面理解

社区科普内容被片面理解表现为科普理解过于狭隘或宽泛两方面。现实的社区科普工作仅把养生保健、食品安全等基本生活知识作为社区科普的主要内容,缺少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弘扬和传播,需要在知识维度、技术维度和价值维度对科学作整体性认识。缺少科学思想会导致对社会事件的是非曲直缺少鉴别能力, 从而为封建迷信和伪科学提供滋生土壤; 缺乏科学方法会导致决策失误;缺乏科学价值判断,会导致在认识科学的社会正效应同时不能看到当代科学技术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副作用, 进而不断产生环境污染、伪劣产品泛滥等问题[4]。社区科普内容被片面理解的另一个倾向是把科普的含义无限扩大,甚至把体育锻炼、残疾人保障也都当作科普,曲解了科普的内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科普提升了人气,但终究不是科普,达不到提高居民科学素质的效果。

(三) 社区科普的机制有待改进

社区科普机制不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地位不突出。现行体制下,社区科普更多是政府及其他科普组织自上而下、自外而内进行,社区居委会在科普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并没有成为社区科普的组织者,更多的是扮演配合者角色。另一方面,社区居民的需求被忽视。社区科普的原始推动力应该是社区居民的科学需求,居委会和科普机构提供科普服务。而现在社区科普中普遍存在居民完全被动接受的“居民客体化”现象[5]。科普机构无视居民需求,想当然地开展一些自认为有必要的信息、知识传播普及活动。这种现象更像是社区居委会与科普机构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居民没有什么关系。这种带有主观性、强制性的科普活动,往往在开始时轰轰烈烈,过程中零零星星,结束时冷冷清清,造成资源浪费且收效甚微。

(四) 科普活动定位需进一步清晰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社区就是一个社会。社区里有年轻职工、青少年、家庭主妇、老人、残障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类人群,成分十分复杂,需求也有很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科普要准确把握居民的真实需求十分困难。目前,社区科普中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居民欢迎,具有推广价值和长久生命力的社区科普品牌活动很少。大多数活动只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另一方面,社区科普活动的形式也对居民参与率有重要影响。有的活动虽然符合居民需求,但需要居民自己准备活动器材,有的活动涉及的知识太深奥,有的活动参与程序太复杂,有的活动场地狭小或时间不合适,这些都会影响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二、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建议

笔者认为,要开展社区科普,推动社区科普深入持久的开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加强对社区科普的宣传

各地政府部门和科普组织要积极宣传提高社区科普的有关知识,使科普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真正明白科普的含义、目标和内容。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科普,不能将所有活动都当作科普。其次要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将培养社区居民运用科学知识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作为科普的重要目标,提高社区居民分辨是非的能力。最后要加强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宣传和普及,使社区居民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基本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全面提升其科学素质。

(二) 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在社区科普中的作用

一是积极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吸引公众参加。公众是社区科普的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在社区科普中最有发言权。居委会和科普组织必须根据居民的需求组织科普活动,逐渐树立居民在社区科普中的主体地位[5]。二是培养社区居委会开展科普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在居委会中建立健全社区科普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工作中的桥梁作用,使其能整合政府部门、科协系统、驻区单位、科普志愿者等社会科普力量共同与社区开展科普活动。这样,通过居委会的内外衔接,组织社区科普。

(三) 创新社区科普管理体制,制定支持社区科普的配套政策

首先,加大社区科普经费投入。政府和社会力量应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优秀科普社区精神或物质奖励,支持和鼓励其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北京市从2008年开始奖补优秀科普社区、优秀基层科普场馆和优秀社区科普宣传员,到2011年底累计投入5 200万元。2012年,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投入1亿元财政资金奖补国家科普示范社区,对社区科普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社区聚集。科普内容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将是社区科普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面对这个矛盾,社区科普不仅应整合社区内科普资源,更应该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如各级政府、科普组织、驻区单位和科普基地等,实现科普资源的共享。第三,制定社区科普资源有效供给的优惠政策。大多数社区都缺乏开展科普活动所需挂图、资料、展品等资源的有效获取渠道。各级科普组织应加强对社区进行宣传资料、展品、图书等科普资源推介,并进行必要的配送,解决社区科普资源短缺的现实问题。第四是建立和培养社区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师、老医生、老党员等各种社区科普人才的积极性,发展科普志愿者,并进行一定的培训和奖励。这些政策才是社区科普工作长期开展的有力保证。只有制定综合配套的社区科普政策,才能建立社区科普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 创新社区科普的内容和形式

社区科普必须认真分析社区居民构成,分析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有效的接受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活动。据统计,目前社区居民关注最多的主题有医疗保健、食品安全、营养膳食、气候变化、节能环保、地理旅游等,获取科普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网络、手机、书报、科普宣传栏、科普讲座等[6]。同时,策划科普活动时还要考虑社区特点、居民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等因素,既要注意居民参与, 又要考虑居民要求; 既要组织节庆和时令活动, 又要坚持日常性活动; 既要注意现有基础, 又要考虑如何不断提高品位档次[7]。此外,还要及时、有效地发布和宣传社区科普信息,提高社区科普知晓率。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EB/OL]. (2012-01-17)[2012-01-17]. 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20117_402779443.htm.
[2] 科学技术普及概论[M].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12年)[EB/OL]. (2006-03-20)[2006-03-20]. http://www.gov.cn/jrzg/2006-03/20/content_231610.htm.
[4] 诸大建. 理解科学文化:中国新世纪科学普及的战略性课题[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1(3): 92–97.
[5] 龙叶先, 高波, 曾国屏. 试论社区科普模型的"居民主体化"转向[J]. 科普研究, 2012(4): 11–15.
[6] 胡俊平, 石顺科. 我国城市社区科普的公众需求及满意度研究[J]. 科普研究, 2010(5): 18–26.
[7] 陈国蓉. 现代化大城市需要有繁荣的社区文化[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3(1):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