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3, Vol. 22Issue (6): 94-9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6.023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刘茜, 常江, 邓元媛. 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13, 22(6): 94-9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6.023.
LIU Qian, CHANG Jiang, DENG Yuanyuan. Teaching practice of special English of architecture based on task-based method[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3, 22(6): 94-9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6.023.

基金项目

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建筑类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2013G07)

作者简介

刘茜(1976-), 女,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建筑理论方面的研究, (E-mail)qianliususan@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9-07
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
刘茜, 常江, 邓元媛     
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任务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以致用,比较契合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文章从建筑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任务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以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建筑设计解析”为主线详细解析了任务教学法的操作步骤,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其运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建筑学    专业英语    设计解析    
Teaching practice of special English of architecture based on task-based method
LIU Qian, CHANG Jiang, DENG Yuanyuan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P. R. China
Abstract: Task-based method puts students at the center of teaching and encourages learning for practice, which agre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special English teaching. The paper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teaching condition of special English of architecture, introduces basic theories of task-based method, describes the procedure of using the method in teaching with the exampl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alysis,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sing the method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task-based method    architecture    special English    design analysis    

专业英语是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的紧密结合,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开设的英语课程。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英语是获取建筑信息、掌握学科动态、参加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建筑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课时少、任务重,有些高校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背景下取消了专业英语课程。同时,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学习投入时间和精力多,英语相对薄弱,很多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不强,查阅科技文献的能力也很有限。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传统上往往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Method)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以致用,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要求相符[1]。因此,笔者尝试在建筑学专业英语中引入任务教学法,以期激发学生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一、任务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任务教学法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依据,其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任务教学法将语言教学真实化,课堂社会化,通过任务学习把语言能力目标与工作能力目标相联系,发展认知潜力。

在相关理论研究中,Nunan在《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一书中提出了任务组成的5个方面:目标(goal)、输入(input)、活动(activities)、任务隐含的教师学生作用(roles)和任务执行的环境(settings)[2]。从专业英语的教学来看,任务的目标是运用专业英语进行交际,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输入材料是有助于任务完成的有价值的专业语言资料,包括录音、录像等语音资料及出版、未出版的书面材料等;活动是学生运用输入材料所做的事情,如问答、对话、研讨、信息处理和反馈等;作用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任务中扮演的角色,这里教师是“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是任务的“执行者”和活动的“参与者”;环境是任务中的课堂设置,为语言的习得创造真实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语言学习。

二、任务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解析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多个方面,引入任务教学法需要对多个任务进行合理组织,在任务过程中同时提升多项技能。1996年,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提出了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将任务型教学分为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while-task)和后任务(post-task)三个步骤[3]。下面笔者就根据该框架,以建筑学专业英语的核心内容“建筑设计解析”为主线,结合实践介绍以任务教学组织各单元教学的过程,每个单元包含同一设计相关的视频听写、建筑解说和文章翻译三个关联的子任务。

(一) 前任务

前任务主要是明确任务内容并进行相关准备,除学生分组外,本案例中主要包括任务解析和任务准备两方面。

任务解析。教师对本单元的各项任务进行详解,并将任务要求发给学生。每个单元的任务被分解为视频听写、资料查找、课件制作、英文解说、课文阅读、段落翻译、评价反馈等多个环节。

任务准备。教师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供需要听写的视频资料,给出该设计作品相关的文献资料出处范围和查找方法,分发需要翻译的文章和词汇表。学生接收、查找、整理和消化相关资料。

(二) 任务环

根据Wills的理论,任务环包括执行任务、准备汇报和汇报展示三个阶段。

任务执行。各单元的三个子任务中组员执行的内容分别是:对教师提供的英文建筑视频进行逐句听写,各人给出独立听写文字版本。各组根据前期整理的文献资料结合图片撰写文字、制作介绍该建筑的英文课件。根据教师分发的课文,结合背景知识和翻译工具,各人阅读全文并完成指定段落的翻译工作。

准备汇报。三个子任务中准备汇报的环节比较相似,主要是各组在组员独立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成果汇总,小组给出相对完整的听写文字版本,完善介绍建筑的英文解说,给出统一的段落译文版本。

汇报展示。这一环节的任务内容是由各组选派代表以不同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任务成果,汇报形式多样,包括抽选两组的板书视频听写文字、一组结合课件演示用英文进行建筑解说、一组口述段落翻译的译文。

在以上任务环的各个阶段,学生是主体,学生查找资料、撰写介绍以及翻译、研讨时,教师进行监督和引导,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三) 后任务

后任务主要是对任务进行评价并通过后续操练提升能力。在本案例中包括任务评价和任务延伸。

任务评价。在学生完成各任务之后需要通过评价反馈总结经验,为调动课堂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视频听写采用小组互评,英文介绍采用学生自评,文章翻译采用一句多译方式灵活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及时指出学生文字或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错误并给出相对完善的文本参照。

任务延伸。在各单元三个子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需要根据该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提升语言能力的技巧和方法,如长句、从句、被动、否定等翻译技巧,视译、跟读、联想等英语学习法。每个单元突出一种技巧,同时下发相关练习材料供学生课外操练,以进一步巩固提高,并尝试在下一个单元中适当运用该方法,使各单元内容相互关联。

三、任务教学法实践的思考 (一) 采用任务教学法的优势

此次在建筑学专业英语中尝试引入任务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任务的真实性。任务教学法将语言学习的理念转换为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方式,其任务紧扣语言应用的真实情境,切合了专业英语的实用性要求。比如:上文案例中对建筑设计进行介绍和翻译就是建筑学专业极具现实感的任务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 任务的过程性。任务教学法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过程本身。学生是过程的中心,其个人的经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贡献成分[4]。不同的任务组织带来灵活多样的课堂,在任务过程中的参与感,任务完成时的成就感大大提升了语言学习的乐趣。

(3) 任务的可持续性。整个任务过程的最终目标是意义建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内在联系,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意义[5]。在任务教学中,学生尝试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这种对方法和规律的把握为其未来持续学习语言奠定了基础。

(二) 运用任务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目前任务教学法在专业英语中的运用有限,专业英语的大纲和教材多以传统的3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教学法为基础,即讲解、操练、运用,缺少与任务教学相匹配的大纲和教材。如此则教学思路和目标并不明确,教学内容上变数较大,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的盲目性。要想进一步推进任务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任务教学的特征制定新的大纲,按照任务的设定编写教材和组织内容,明晰教学思路。

(2)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任务展开。专业英语通常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众多,水平参差不齐,思维方式和学习动机各不相同,要以同样的效果完成难度相当的任务是不现实的。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无法按要求完成任务,容易产生挫折感,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任务耗时较大影响教学效率。任务教学是一个从准备到执行到评价的完整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精力。教师需要设计任务,合理组织,监督语言,分配时间;学生需要查阅文献,完成任务,汇报成果,总结经验。在教学中,学生的对话、研讨和演示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课时却十分有限,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学生专注于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影响效率。因此,教师需要精简任务数量,精炼内容,重点突破,同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任务准备和任务提升,以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建筑领域的国际交流需求越来越多,学生也有了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如外教授课、讲座、联合设计、国际竞赛等,因此,对学生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凸显了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相较于基础英语,专业英语更强调专业的针对性和运用的实效性,而这也正是任务教学法所注重的,将任务法运用于专业英语教学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当然,任何方法都有其利弊,在任务法教学的探索中,我们要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扬长避短,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希. 任务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职教论坛, 2008(11): 32–34.
[2] NUNA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 WILL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 Longman, 1996.
[4] 覃修桂, 齐振海. 任务及任务教学法的再认识[J]. 外语教学, 2004(5): 69–74.
[5] 魏勤.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AHDJ200704017.htm
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
刘茜, 常江, 邓元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