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题设计是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种基本课程形式和考核项目,普遍用于各类考试和考核。具体是指考核者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设计或规划设计,强调从文字到图形的表达,旨在考查被考核者的设计能力、方案构思能力、现状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创意能力、表达能力、深化能力和理性判断等专业能力。一般时间为3小时、6小时、8小时,也有12小时甚至几天[1]。纸张类型不限,大小为国标A1或者A2。内容一般为平面、立面、剖面、轴测图和表现透视图,有时也包括部分分析图。
(二) 快题设计的发展快题设计发展至今有30年左右的历史,早期主要运用于建筑设计教学领域,近十年在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也有所运用,因此快题设计在建筑学专业的运用和发展比较成熟,特别是以建筑老八校为核心展开的快题设计、快题实践和理论研究,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快题设计教学思路和方式,且教学成效显著。如今越来越多的院校将快题设计引入实践教学,甚至一些院校将其作为必修课程来设置。
(三) 快题设计的现状为获得就业、升学选择的理想结果, 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快题设计的设计方法和特殊技巧极为重要[2]。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重视快题设计并专门开设快题设计课程。目前约90%的建筑类或环艺设计院校把快题设计作为考研的一种初试手段,95%的设计院通过快题笔试筛选人才。快题设计被赋予的内容和含义被放大,有的学校从低年级就开始学习快题设计。这种思维的后果导致学生经过几年的快题设计训练,虽然能够取得高分,但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个完整的设计和流程,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二、景观建筑设计教学中快题设计的运用 (一) 作为景观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早期的快题设计主要是作为一种快题设计教学,比如东南大学和天津大学,他们通过将其与课程设计的融合,让学生尝试快速设计和表现方式的结合并总结成理论书籍。初期快题设计主要是以一些建筑小品为主,比如岗亭、大门、早餐亭、游船码头、小住宅、活动中心等。采取的表现方式主要是钢笔、彩铅和水彩,因此很多设计表现仍然类似于低年级的课程设计作业。随着快题设计发展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马克笔表现工具开始流行,作为一种效果好、携带方便的绘图工具被引入到快题设计表现中来。此时,快题设计进入极速发展和普及阶段,很多教学内容开始丰富起来,任务书的面积和建筑类型也开始变大变多。快题设计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初期和中期的效果和收益较为明显。而近几年快题作为一种必要的测试手段,将快题教学引向末路。
(二) 作为景观建筑设计课程测试快题设计具有时间快速、考察多面、题目多样的特点,作为一种测试手段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它的快速表现和快速阅读也使得快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是,当事物发展进入一种模式化、单一化和统一化时,就会进入衰退期,失去原有事物的活力。快题作为一种测试手段具有不稳定性,它不像数学或英语测试有标准答案,它会让不同老师形成不同的评分标准。如同济大学快题考试具有自己的表现风格和特点,经过几年的应试,也被学生和培训机构掌握,最后变成了一种取得高分的手段。可悲的是,很多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可以放弃一切设计想法和思路,只为博得评卷老师的认同。当这种应试模式在中国各大院校蔓延之时,我们不得不反思。
三、景观建筑快题设计的误区每种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瓶颈,必然需要变革。在快题设计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必须要承认其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起到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但也存在一些误区。
(一) 认识误区 1. 唯徒手论快题设计产生的背景是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的年代,当时计算机并未普及,想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设计方案,必须要通过徒手表现的方式解决。如今设计软件的难度降低,计算机软件的运用已渐渐融入课程设计教学中。早期的唯“徒手论”已经慢慢被怀疑和推翻;为什么国外景观建筑教育不用重视徒手也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为什么我们在计算机软件教学发展上如此之慢?为什么国外学生都做手工模型,而我们一直在画图?
这些问题已慢慢被提出,引起反思。快题设计作为徒手表现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因人而异。辅助计算机设计的内容相对客观,空间的尺寸关系比较准确,同时计算机能产生的效果已经是我们徒手表现所望尘莫及的,特别是参数化软件运用与景观建筑设计,给课程设计手法带来很大革新。所以那种只有徒手才是对,只有徒手才能找灵感,只有徒手才能成为优秀设计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让学生直面科技,直面多样化,只有这样设计表现手段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2. 快题设计是检验学生知识的唯一手段快题设计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测试手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不应该是检查学生知识的唯一手段。在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发扬和提倡的,比如培养学生汇报表达沟通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作为景观建筑设计教育,应涵盖面广,工作方向弹性强,检验学生知识的手段也应该是多元的。
(二) 教学误区 1. 教学方向错误快题设计教学内容比较多,不仅仅要学生构思出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更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优美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快题设计教学方式和内容一直备受争议。在快题教学中,技术型教师容易强化快题表现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习各种表现风格和表现方式,到头来参加单位或研究生测试时却出现低分,这是一种教学方向的错误。将图纸的形式作为主要强调的内容,而忽视了图纸的内容,真正专业的老师肯定是先评判方案能力,再考虑图纸的表现形式。另外一种极端是过于强调方案而忽视了表现美感,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特别是在读图纸时内容不清晰,导致出现严重扣分或低分。
2. 强化快题设计决定性快题设计从早期的“高龄化”已经慢慢步入现在的”低龄化”, 很多大一的学生已对此有所了解,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学校和社会灌输快题设计在考研和工作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得很多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焦虑,着急为找工作做准备,为考研做准备,他们放弃了寒暑假出去单位实习的机会去培训快题设计。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引导使得学生学习变得功利化和唯目的化,他们可以忽略设计漫长的学习和摸索过程只为应试做准备。
(三) 定位误区快题设计诞生的初期是为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考核学生对某个课程设计的总结能力。如今将其作为景观建筑设计学习的总体判断和测试,过于夸大快题设计在课程设计中的功能定位。快题设计作为学期初的热身练习和学期末的巩固总结练习非常合适,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知识,使其专业知识面融会贯通。如今回归快题设计初衷非常必要,不能让快题作为一种测试手段而抹杀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艰难的摸索过程。
四、提倡积极合理的快题设计学习观和测试观 (一) 改变学习观很多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对快题设计有功利性偏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弱化快题设计的重要性, 明确提出快题设计作为一种测试手段不能代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倡设计过程的培养,将设计的过程作为学习考察成绩的重要依据,让学生理解不是简单几个小时的快题设计就能取代课程设计。将快题设计在景观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定位理性回归,通过实际的理论讲解课程学习让学生理解学习是以漫长摸索过程来获得进步,而不是简单的图纸表达测试,这样能让学生形成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二) 丰富专业测试评估方式快题作为课程的测试方式,不应该占百分百的比重,而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能力来评估一个学生的最终成绩。特别是在考研测试和单位笔试,应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如做事能力占10%、知识能力占60%、管理能力占10%、团队协作能力占20%,多方面综合考核一个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完善自身能力。系统的测试要求和测试标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合理科学的测试观。
拓展其他评估和考核手段,如现代一些院校和设计公司开始尝试在学生完成快题设计的同时将快题的内容直接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出来,然后做成文本给评委和导师汇报。这样的评估方式考查学生的表现能力,也考查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综合文本汇集和汇报能力,达到全方位评估学生的目的。只有系统、完善、丰富的评估手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元的专业知识,形成更综合的专业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五、结语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快题设计作为课程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给课程教学带来新思路和新想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其作为教学手段的局限性。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快题设计在教学和测试中的作用,引导其走向健康合理的发展路线。反思这些年快题设计的发展,是不理性的测试方式和专业能力评估手段的贫乏把快题设计引向极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和测试中应该鼓励和尝试评估手段的多样化,将计算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纳入测试评估的标准中。把快题设计的教学作为一个真正有潜力的教学过程,发挥快题设计的长处和优势,使之成为景观建筑设计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能充分发挥快题设计的优势并丰富专业测试评估手段,克服快题设计的先天不足[3],只有这样才能把专业学科建设和学生学习引向合理,引向科学。
[1] | 黎志涛. 快速建筑设计100问[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2] | 董莉莉, 姚阳. 浅谈建筑学专业快题设计的应试技巧[J]. 高等建筑教育, 2006, 15(3): 102–106. |
[3] | 杨青. 快题设计模块:在环境艺术教学中的优势、局限与合理配置[J].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9, 10(6): 7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