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Vol. 24Issue (1): 83-8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1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赵睿. 面向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究 ——以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实践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1): 83-8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1.
ZHAO Rui. Teaching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ourse of architecture design:taking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ourse 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5, 24(1): 83-8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1.

基金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ER2013C40)

作者简介

赵睿(1972-),女,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及研究,(E-mail)zhaorui@bjut.edu.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08-15
面向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究 ——以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实践为例
赵睿     
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124
摘要: 以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经验为基础,文章从建筑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出发,对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专业学习之间的关联点进行思考和分析,努力探究和构筑最适合于建筑学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体系。
关键词: 环境心理学课程    建筑设计    人—环境互动    教学研究    
Teaching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ourse of architecture design:taking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ourse 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AO Ru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P. R.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ourse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ed 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ourse system suited architecture desig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ourse    architecture design    me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teaching research    

环境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环境心理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跨学科、多元研究方法,着重研究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缩小实验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本文从建筑设计专业学习的角度,探讨将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与建筑设计学习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建筑学专业学生思考建筑、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

一、 环境心理学简介 (一) 环境心理学基本要素

首先,如何界定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学者Hellpach将环境划分为三个范围:自然或者“地理心理因素”(geopsychological factors)的环境、社会或者“心理社会因素”(psychosocial factors)的环境和“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虚拟环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重要环境之一,因此,可以对环境进行如下分类(见图 1)。

图 1 环境的分类

其次,心理学是什么?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基础理论依据必然离不开心理学基本原理。在自然科学领域,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性质,可以将研究分成三种类型:透明箱(如数学)、灰箱(如物理学)和黑箱。心理学属于黑箱,因为其研究对象——心理过程无法直接看到、直接测量,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借助可以直接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的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以达到描述、了解、预测及控制行为的目标。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体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这部分是人类个体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认识世界时所遵循的普遍的、共同的心理过程。二是个性心理,包括个体的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关注个体之间的特异性,表现为个体间不同的气质、性格和人格特征。三是社会心理,个体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存在,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和周围的其他人有一定的关联,这部分主要研究个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思维。[1]因此,环境心理学可以定义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二)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取向——人—环境的互动

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始终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据罗玲玲等的统计和分析,认为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环境社会学与文化、环境行为学、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设计评估是环境心理学的五大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本质上关注的都是人和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环境心理学家Stokols教授提出的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很好地表述了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见表 1)。该模型分为两个基本的维度:其一为人—环境交互作用的认知和行为形式;其二为人—环境交互作用的作用和反作用阶段。将这两个维度的分类两两匹配,获得人—环境交互作用的四个模型:解释模型(认知、作用)、评价模型(认知、反作用)、操作模型(行为、作用)和反应模型(行为、反作用)。[2]

表 1 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

解释的模型与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表征和结构有关,涉及空间环境的认知表征与人格和环境两个方面。评价的模型是人们针对预定的性质标准对情景进行评价,包括对环境的态度和对环境的评价。操作的模型是个体的活动穿过或者直接影响环境,包括对与生态相关行为的实验分析和人类的空间行为。其中重点关注的是人们的空间行为。反应的模型是环境对个体的行为和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物理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心理学。

二、 人—环境的互动:面向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

建筑环境心理学面对的环境以建成环境为主,在Stokols教授的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表中,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认知层面的解释模型和行为层面的操作模型。结合上述对心理学研究内容的分析,建筑环境心理学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层面:(1)认知层面:探讨个体的基础心理活动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内容为建筑环境的色彩、光线、材质、形体等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知通道所带来的心理体验。(2)意识层面:探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主要研究个体在不同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下对建筑环境的理解和追求。(3)行为层面:探讨人的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交往尺度和习惯行为方式与建筑环境的领域感、私密性等,并结合人体工程学探讨建筑环境的舒适性。

依据以上三个层面,笔者对环境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建成环境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探讨面向建筑设计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虽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虚拟环境同样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但是本文仅以建筑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范围仅限建成环境部分。

表 2列出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相关原理在建筑设计中可能对应的相应问题。

表 2 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建筑、环境设计

表 2可以看到,认知、情绪和意志等心理过程是认知和解释世界时所有个体都遵循的共同性过程,其中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是环境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有:个体面对环境时在知觉层面、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心理过程;基本的空间认知(如空间客体的知觉)与宏观的空间认知;认知地图与认知图式等相近的概念,了解这些概念能够帮助建筑学专业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设计基础中,关于形状、形态、形式等与人类个体知觉和认知的关系。空间认知的基本理论则对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较多启示作用。关于人格与环境的研究则关注特定个体在解释环境过程中的独特组织结构和表达。学者坎特认为环境心理学中的人格研究至少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环境倾向的概念和测量;二是利用已有的人格测验来预测人们对物理环境的使用和改变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毕生发展的概念能够引导建筑学专业学生关注环境使用者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对建筑空间、环境的不同需求,这是设计的依据和灵感来源。而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关注的是空间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引发不同交往情境下人们对不同空间形式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空间对其使用者行为方式的影响。[3-4]

三、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实践 (一)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 1. 课程大纲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心理学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设置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课时为16学时,授课对象为建筑学专业的本科生。通过对国内主要建筑类院校相关课程设置的调研发现,开设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学校虽不在少数,但是其课程设计大多参照目前常见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材,缺乏深入思考以及与专业实践的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也有一些实践思考。本文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色,寻找二者之间的深层逻辑关联,并尝试构建和完善适合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体系。

上述针对心理学原则及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的分析,成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设置的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从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把与建筑设计专业联系紧密的环境心理学内容分成若干主题明确的教学内容模块,同时结合授课对象专业知识水平的差异,调整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和深度,具体内容见表 3

表 3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从环境使用者和环境设计者两个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内容设计。首先,对环境使用者而言,从共性的心理过程、独特的个性心理和社会的个体互动三个方面,介绍环境心理学以及它和建筑设计的关联,并针对社会物理环境中与建筑设计专业紧密相关的建成环境部分,从城市、社区、单体建筑三个不同层面应用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设计指导原则的讲解和讨论。其次,对环境设计者而言,如何发挥创造力潜能,形成良好的设计思维,在设计过程中与相关各方密切合作、良好沟通、说服他人,以执行自己的设计意见和设计想法,这些都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应重视并掌握的能力。因此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列入教学计划做简要介绍。

2. 课程作业

环境心理学本身就是一个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学科,因此,环境心理学课程作业设计亦遵循问题导向的原则,以人—环境的交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业内容与教学大纲基本同步。根据作业难易程度分为小组完成和个人完成两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作业指导书,从下述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个课题进行研究(见表 4)。

表 4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心理学课程作业
(二)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未来发展计划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已开设6年,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反映以及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分析,每年都会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作业进行相应调整。作为主讲教师,更关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地介绍环境心理学中对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使其与设计课程实践结合得更紧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未来建设规划主要有三个方面:(1)尝试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验室合作,为学生创造噪音、温度、光照等环境知觉的实验环境。(2)加强与设计基础课、建筑设计课的结合,课程作业设计与设计课程作业同步,以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风格、学习倾向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Dennis Coon.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M]. 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
[2] Daniel Stokols.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公开课:环境心理学 .网易公开课.
[3] 吕晓峰.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审视[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3.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3-1013187444.htm
[4] Enrich Pol. Blueprints for a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I):From First Birth to American Transition[J]. Medio Ambiente Comportamiento Humano , 2006, 7 (2) : 95–113.
图 1 环境的分类
表 1 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
表 2 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建筑、环境设计
表 3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表 4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心理学课程作业
面向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究 ——以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实践为例
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