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设计知识与能力是城乡规划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的重要内容,城乡规划专业脱胎于建筑学一级学科。我国目前城乡规划专业有的以土建类学科为背景,有的以地理类学科为背景,还有的以社会科学类或管理类学科为背景,不同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均涉及建筑设计课程相关内容。对于部分依托于建筑学专业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由于其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空间形态设计能力,其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如我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共有四门,总课时有210个课时。如何在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依据城乡规划专业特点,使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更好地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则是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关注的重点。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做了以下探索。
一、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上过多沿袭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对于依托建筑学专业开办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其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较多沿袭了建筑学专业中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有部分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采用“2+3”模式,即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在五年本科学习中,前两年不分专业,学习课程完全相同,后三年再分专业学习。在教学模式上,大多数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课教学采用的是“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的递进模式,把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前序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大都采取的是以建筑类型组织建筑设计教学的方式,建筑类型从单一空间的小型公共建筑到重复空间的幼儿园再到相对多变的图书馆、旅馆等,一步步走向复杂。这种教学体系中,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功能组织能力和空间形体设计能力为主。然而建筑设计的核心属性是空间创造,城乡规划的核心属性是对未来的预测和对建设行为的控制,它们有本质不同。如过多沿袭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带来建筑设计课程不能很好地为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问题。
(二) 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是城乡规划专业,毕业后将从事城乡规划相关工作,具体的建筑设计工作由建筑学专业人员完成,因而在思想上不重视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学习积极性不足,设计过程中存在被动、应付等现象。
二、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2009版)中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建筑设计能力的要求是“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建筑文化及城市文脉的概念;掌握建筑单体、群体之间及其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关系,具有公共建筑群体及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1]。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城乡规划专业学习的知识结构中也有对建筑与土木工程知识的要求[2]。建筑设计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有如下作用:
(一) 培养学生对于建筑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能力,为树立正确城市观服务对建筑的引导和控制是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城市角度去认识建筑,让学生认识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中,对建筑设计的控制、管理和引导都是重要内容。如果没有建筑设计的相关概念,对建筑设计的控制、管理和引导也无从谈起。因此,培养学生对于建筑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能力是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 培养学生功能组织及空间形态设计的方法与能力,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服务功能组织及空间形态的设计是建筑设计课程的重要内容,建筑设计中空间形态组织和空间尺度的把握能力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准确把握城市空间的基础。城市作为一个人类创造的复杂系统,城市空间复杂多样,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一开始就以城市空间为学习对象。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事物认识规律,通过对相对简单的建筑空间的认知来认知城市空间形态及尺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筑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协调建筑单体、群体之间及其与城市整体环境关系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把握城市空间的能力起着基础性作用。在随后的城市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等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发现,由于部分学生建筑设计课程的基础不扎实,其城市规划设计作业存在着诸如建筑形态及建筑尺度失当、外部空间把握不好等诸多问题。
(三) 培养学生建筑设计的方法和能力,为培养综合型人才服务教育部曾就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性指导意见。对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厚基础”的重点应该放在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上,这样才能适应毕业生到城乡规划相关岗位就业的需要。而从我校历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除部分毕业生到城市规划设计院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外,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到政府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建筑设计院工作。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建筑设计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使他们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进一步自学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
三、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 (一) 培养目标应更加注重设计基本方法和相应能力培养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相比,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学时要少得多,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特点和功能要求显然不现实,少量几种类型的建筑设计学习也使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取足够的设计经验。因而,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建筑方案设计基本方法的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建筑设计是图示思维的过程,利用草图思考不仅是建筑设计的方法,也是后续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思考方法。没有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草图训练,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也会面临不小困难。因此在评分时,除关注最终设计成果的质量,更应关注在设计方案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 教学内容应结合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建筑设计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应注意以下特点:
一是拓宽设计题目的广度。由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较建筑学专业课程少得多,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大设计内容的涉及面,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不同功能的建筑设计有基本的认识。我们将《建筑设计三》原来的“山地艺术中心设计”改为“山地培训中心设计”。在设计要求上,从对建筑造型有较高要求的艺术中心转变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住宿、餐饮等功能后,学生在设计时更易上手。在建筑功能上,山地培训中心设计除延续了山地建筑设计的要求外,在建筑功能上综合了住宿、餐饮、康乐、培训等。这些功能相对于专门的住宿或餐饮建筑而言设计要求相对简单,但建筑整体功能的综合性更强。通过扩展设计题目的广度,使得学生通过一个设计便可初步掌握这些不同功能类型建筑设计的要求与特点。在《建筑设计四》的教学中,我们将原有的“图书馆建筑设计”改为“中小学设计”,中小学设计包含了校园总平面的布置。总平面布置在教学内容中比重的增加,为实现建筑设计到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顺利过渡奠定了基础。
二是注重建筑与其所在环境的关系。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注重于单体建筑的设计,设计内容上偏重于建筑内部的功能组织和空间形态,对于场地设计、城市环境、城市文脉等建筑要求方面考虑不够。而现实中城市周边环境是建筑设计的背景、出发点及重要制约因素。在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应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建筑设计教学内,引导学生从周围环境入手,对建筑的色彩、体量、风格、尺度等进行思考。如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设计地块应为所在城市的规划中小学用地。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在设计前期依据周边实际情况去思考并确定场地开口的位置、建筑的形态与色彩等内容。这些做法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整体设计观念,使学生在以后学习中顺利地从建筑设计课程过渡到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等城乡规划的专业课程。
三是把建筑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建筑设计课程中。由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原因,培养计划中没有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物理等课程,而这些课程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又非常密切。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可将这些课程的基本知识及原理融入到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如学生在建筑平面布置中,可讲授建筑结构选型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建筑结构的选型。在建筑设计整个过程中,可将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要求贯穿其中。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结合学生所做的建筑方案,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不但能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三) 教学方法应结合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一是以“方法论”取代“类型学”。由简单建筑类型到复杂建筑类型的学习,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但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类课程的课时远少于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类课程的课时,因此在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应更加强调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设计前期调研与准备、方案构思与表达、方案比较与深化的方法和技能。这些方法和技能,不仅是前期建筑设计课程所必须,更对后期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大有裨益。
二是课程教学中引入城乡规划管理条件。规划条件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用地以及建设工程提出的引导和控制。依据规划进行建设的规定性和指导性意见,包括用地情况、开发强度、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交通组织、配套设施、城市设计、公共安全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控制手段,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是建筑设计的前提[3]。将规划条件引入建筑设计,教学中对规划条件及其对建设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规划条件的作用及其对建筑设计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建筑设计不是天马行空般的形式创意,而是在城市规划条件限制和指导下的创作。
四、 结语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与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在要求和目的上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更好地为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在注重设计方法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使学生认识到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只有针对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在教学不同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教学,使建筑设计课程更好服务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
[1] |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
[2] |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 http://www.aiai.edu.cn/s/36/t/177/77/a6/info30630.htm. |
[3] | 白宁, 段德罡. 引入规划设计条件与建筑计划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教学改革[J]. 城市规划 , 2011 (12) : 7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