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教育是培养建筑师的基本途径,也是建筑师职业获得社会合法性的必要条件。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往往被批判是以男性思维为主导[1]。同样,女性现代建筑教育与执业的探索往往受限于男性固有的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对女性现代建筑教育与执业的溯源性研究,探寻女性建筑教育的当代意义。
一、 西方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的阶段划分一般认为,西方建筑教育发端于法国的学院派(Beaux Arts,又称“鲍扎派”),19世纪初学院派建筑教育开始走向成熟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2]。1919年包豪斯的成立被认为是现代建筑教育的发端。美国建筑院校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Schools of Architecture,ACSA)在其出版的《建筑院校:北美三个世纪的建筑教育》中,将其建筑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专业形成时期、理工模式与鲍扎模式的斗争时期、挑战鲍扎统治地位时期、现代主义主导时期、从政治激进到后现代主义时期以及建筑教育的当代发展时期等6个阶段[3]。国内学者顾大庆教授以现代建筑教育的内容转变为基本线索,将西方建筑教育依次划分为古典建筑教育时期、现代建筑教育的转型期、现代建筑教育时期3个阶段[4]。台湾的殷宝宁教授认为女性建筑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将西方女性建筑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性别化教育和专业化教育[5]。
文章认为,对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的阶段划分不应只考虑线性的时间排序,因为不同国家的女性建筑教育及执业由于社会状况、女性开放程度的差异性,呈现先后的交错次序。仅从施教者的教学内容出发,又无法跳出习惯性的男性思维主导下的阶段划分。鉴于此,文章依据社会性别差异、女性主义运动等影响维度,结合女性这一特定受教群体的受教状态和受教形式进行综合考量,将女性建筑教育的发展划分为女性家庭教育、女性准入化教育、性别专门化教育和性别平等化教育4个阶段。这种划分方式不再强调时间上的线性递进关系,而是以发展特征为依据,辅以时间线索。
建筑执业行为与建筑教育密不可分,建筑执业标准的确立离不开对建筑从业者知识技能的审核。18世纪末,建筑设计逐渐由形式装饰和雕塑设计转变为一系列的技术工程问题,建筑师作为独立职业得以出现[6]。行业组织的自律和技术标准的规范强化了专业建筑教育与执业的关联。20世纪初,随着政府对建筑行业控制的严格,建筑执业需要具备相关专业学位的认可[7]。女性的建筑教育程度涉及其参与建筑实践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女性建筑执业行为对应女性建筑教育的发展,并表现为对建筑教育的现实回应。
二、 西方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的发展 (一) 女性家庭教育阶段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中产阶级的家庭女性开始有机会通过家庭教育学习建筑知识,其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家具设计和室内装饰。19世纪的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吸纳了女性的灵感与视角,其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又为女性提供了特殊的设计参与途径。此时女性学习建筑主要是基于个人兴趣,其教学传承的特点与鲍扎体系下的师承关系类似。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要以赞助人(Female patrons)的身份参与设计,设计类型大多局限于住宅。如英国的Hardwick伯爵夫人以赞助人的身份主持了Hardwick宅邸的设计,其空间配置改变了传统英国住宅设计的平面布局。此外,也有女性因为家庭原因偶尔参与公建的设计。例如:英国的Elizabeth Deane,在她的建筑师丈夫去世之后,接手并完成了其丈夫遗留下的大部分建筑项目;法国的Katherine Brionnet,在其丈夫服兵役期间,主持完成了Chenonceau古堡的设计与施工,她也被认为是前工业化时期,影响欧洲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女性之一。
(二) 女性准入化教育阶段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建筑院校的兴建,女性开始有机会接受建筑相关教育。19世纪后期,随着建筑教育体系的日趋成熟,西方建筑类院校逐渐放开对女性招生限制,1871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最早开始招收女性学生。1900年,麻省理工学院开办的景观建筑课程允许女性与男性共同就读,这也是第一个接受女性就读的景观建筑课程。在欧洲,芬兰的赫尔辛基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于1888年招收女学生,此后欧洲各国开始逐步允许女性学习建筑学。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女性在建筑教育方面受限较大,能接受专业建筑教育的女性十分有限。此时的女性建筑教育体现出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受家庭条件的影响,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女性都出自上层社会或富裕家庭,受到过一定的家庭教育或较好的艺术熏陶;另一方面许多建筑类院校在招生时仅允许女性就读艺术类专业,偏重于对女性艺术修养的培训,女性往往要通过旁听或者选修的方式才能接触正规的建筑教育课程。中国的著名女建筑师林徽因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期间,由于招生上的性别限制,只能注册于美术系,并通过兼职建筑系助理教员和选修建筑系课程的方式学习建筑。
随着接受建筑教育的女性人数增多,女性参与建筑实践的方式开始多样化。除了以赞助人的身份主持住宅开发,女性也开始涉足古建遗址保护与开发等新的建筑创作类型,如Susan Pringle Frost在Charleston城的保护运动中通过购置古宅的方式保存当地的历史风貌[8]。此外,也有女性以绘图员的身份加入建筑事务所。1870年英国颁布的《已婚妇女财产法》间接保障了已婚女性建筑从业者合法获得收入的权利。同时期建筑行业学会也开始逐步吸收女性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于1888年接受了第一位女性会员Louise Blanchard Bethune,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于1898年接受了第一位女性会员Ethel Mary Charles。这标志着女性开始有正式的身份涉足建筑领域,女性建筑教育成果受到社会和行业的正式认可。
(三) 性别专门化教育阶段20世纪初,以包豪斯教育为代表的现代建筑教育模式开始出现并在全世界传播,同时期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达到高潮。自由女性主义者强调女性与男性的绝对差异,借助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女性建筑教育发展出了专门化的路径,主要体现在室内设计的专业化和女性建筑学校的出现两方面。在室内设计方面,女性设计师在推动室内设计教学走向专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女性室内设计师Elise de Wolfe是促成室内设计得以专业化的重要人物之一,1913年她的《高品位住宅》(The House in Good Taste)出版,奠定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此外,美国女性室内设计师Nancy Vincent McClelland在室内课程编排、学制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框架: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课程内容除了室内基本的设计训练,还包括装饰材料、照明色彩、机械及手工制图等。在女性建筑学校方面,女性建筑教育推动者通过创办女性建筑学校开展建筑教学实验,尝试建立符合女性特征的建筑教育模式。女性建筑学校的开办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由美国慈善家Ellen Dunlap Hopkins创建的纽约女子设计学院(New York School of Applied Design for Women)。1915年美国建筑师Henry Atherton Frost成立了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女性建筑学校——剑桥学校(The Cambridge School),自此以后女性专业化教育成为一条独立的发展线索,女性主义者不断寻求构建符合女性自身属性的建筑教学体系。1974年女性规划与建筑学校(Women’s School of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WSPA)的成立是女性主义思想在建筑教育领域的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尝试。在其存在的7年间,通过构建适合女性学生交流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女性在建筑领域的创造能力[9]。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成立的郡山女子大学、梅花女子大学等,在考察分析了性别专门化教育案例的基础上,开设了众多建筑类设计专业。
随着女性建筑教育的发展,女性开始以职业建筑师的身份参与建筑实践,受女性组织委托、参与女性建筑组织也成为女性参与建筑实践的新方式。 第一位获得巴黎美院建筑系认可的女性Julia Morgan,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基督教女青年会(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YWCA)的委托,在加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和夏威夷设计了多所建筑。还有不少女性建筑师依托于男性建筑师,以夫妻合作的形式共同参与建筑创作实践。如与赖特合作的Marion Mahony,以及与密斯合作的Lilly Reich等。这一时期的女性建筑组织在也在稳步发展。191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学生的H.May Steinmesch等人创办了最早的女性建筑组织La Confrerie Alongine,为建筑系的女性学生搭建交流平台。随后几年里该组织不断扩大,并在奥斯汀大学、伯克利大学和明尼阿波利斯大学先后成立了分部,其产生的影响波及全美。1921年,美国建筑师Elisabeth A. Martini创办了美国最早的女性执业建筑师俱乐部——芝加哥草图俱乐部(Chicago Drafting Club),她也是芝加哥第一个独立拥有建筑公司的女性。1948年,美国成立了女性建筑师协会(Association of Women in Architecture),以女性主义视角规范了女性建筑师的执业标准。
(四) 性别平等化教育阶段20世纪60年代,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女性建筑教育进入性别平等化阶段,具体表征为女性接受建筑教育和参与建筑实践的比例迅速提升。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保障了女性接受建筑教育和参加建筑实践的权利。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最高法院通过了反歧视法案,其条文间接规定了女性建筑师的权益。这项法案极大提高了女性建筑师创业的积极性,并鼓励了建筑类院校招收更多的女性教师。1974年一份由美国建筑师协会所做的调查显示,超过7成建筑学专业的女性表示毕业后愿意继续从事建筑行业。
女性执业行为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潮,具体表现为服务于女性的建筑组织大量涌现,其中包括有“女建筑师、景观建筑师、规划师联盟”(Women Architects,Landscape Architects,and Planners)、“芝加哥建筑界女性”(Chicago Women in Architecture)等。除此以外,官方学术组织也为女性建筑组织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女性在建成环境里的安全问题、特定女性建筑类型研究等。1975年,加拿大国家首都委员会NCC举办的题为“在塑造城市环境中关注女性”(Concerns of Women in Shap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的会议发展了CPTED(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思想。在女性组织的推动下,政府还通过成立项目小组,吸纳民间组织参与城市管理,如颇具影响力的METRAC(the Metropolitan Action Committee on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Children)组织便是基于此而诞生的。
三、 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的发展特征总体而言,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的发展要滞后于男性。自启蒙思想发端至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发生,女性接受建筑教育与执业完全是在男性思维主导的社会背景下展开。在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时期,女性在建筑领域的发展主要归因于战争等外部条件的刺激,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劳动力短缺,女性因此有了更多从事建筑实践的机遇。进入后现代建筑发展时期,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开始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建筑教育与执业的自身发展在两性间取得了一定的平衡。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发展的整体特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 受教育人数的增加在女性准入化教育阶段之前,由于观念的限制,只有极少数女性能够获得专业建筑教育,受建筑教育的人数要远低于男性。进入性别平等化教育阶段以后,建筑类院校开始大规模对女性招生。美国建筑学评估委员会(National Architectural Accrediting Board,NAAB)的统计显示,1970年代符合NAAB认证的美国建筑学专业招收女性的比例(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维持在20%左右,此后逐年递增,并在20世纪末突破了40%。女性接受建筑教育的人数日趋与男性持平。
(二) 执业范围的扩大女性执业范围的扩大体现在获得执业认定的比例上升,以及执业种类的增加。在执业认定方面,据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官方统计,自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起,美国注册建筑师中女性的比例逐年上升。1958年美国注册建筑师中女性的比例仅有1%,1988年其比率上升至4%,截至1999年,女性注册建筑师的比率上升至13.5%。美国建筑师协会还对美国建筑行业中女性的领导地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美国建筑事务所中女性担任公司合伙人、负责人的比例仅为4%,至2005年这一比例上升至16%[10]。在执业范围方面,女性建筑从业者经历了早期偏向室内设计,到以居住建筑设计为主,再到可以承担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设计的发展过程。
(三) 性别平等的诉求主线从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内在对性别平等问题的探究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发展需求。在女性家庭教育阶段和性别准入化教育阶段,男性的主流价值观是衡量社会公平的标准,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的发展是以男性的接受标准为主要标杆,在追求绝对女权的同时却忽视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进入性别专门化和性别平等化教育阶段,现代建筑学科中的纯粹理性、英雄主义逐渐遭到质疑,建筑教学和职业培养的女性视角、对话视角、差异视角得到重视,差异化的平等成为追求的目标,并催生了女性主义建筑学这一新的领域。
(四) 呼应于女性主义运动的螺旋上升女性建筑教育、执业的发展与两次女性主义运动存在着潜在的关联线索。在女性主义运动活跃的时期,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呈上升的发展态势。在女性主义运动低迷的时期,一战结束后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由于反女性主义运动的阻挠,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女性主义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反女性主义运动相辅相成,两者互为补充与批判。女性建筑教育、执业的发展也呈现类似的发展规律,反女性主义者在反对女性接受教育的同时,也间接为女性建筑教育、执业的发展提出了批判性的意见甚至建议。
四、 结语当代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已成为建筑学领域研究的特定方向,女性建筑教育、女性建筑设计、女性建成环境等课题日益受到建筑学界的重视。这些女性视角下的建筑研究重点和方向与本文所述的西方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的历史演变具有潜在的对应关系,其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和特征逐步演化为当下女性主义建筑学研究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对近100多年的历史进行溯源与分析,也为当代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分析视域与研究线索。
中国的建筑教育于20世纪20年代初由海归留学生开创,其教育体系借鉴于美国,并从一开始就接纳女性学生,如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在其创立之初就有招收女性学生的记录[11]。女性在接受完正规的建筑教育后就可以投身于建筑实践。中国第一位独立执业的女性建筑师张玉泉,在1938年与其丈夫费康共同创办了大地建筑师事务所,并为国防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国内女性主义建筑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很多优秀的女性建筑师脱颖而出。2015年12月,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学术年会专门设立了“女性视野中的当代建筑创作”主题论坛,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当代建筑设计多元化、人性化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女性建筑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未来女性建筑教育与执业必将拓展出新的成果。
[1] | Niki Saval. Cubed, a Secret History of the Workplace[M].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2014 : 185 . |
[2] | 单踊. 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评述[J]. 建筑师 , 2003 (3) : 92. |
[3] | Dell Upton. Architecture School:Three Centuries of Educating Architects in North America[M]. MIT Press, 2012 : 50 . |
[4] | 顾大庆. "布扎-摩登"中国建筑教育现代转型之基本特征[J]. 时代建筑 , 2015 (5) : 49. |
[5] | 殷宝宁.性别与设计:建筑与女性主义的邂逅[M]//典藏艺术家庭,2015:89. |
[6] | 姜涌. 执业与职业,中外建筑师之辩[J]. 时代建筑 , 2007 (2) : 7. |
[7] | 滕静茹.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48. |
[8] | Burghardt,Laura Ashley. The Movement of Architectural Elements Within 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D].Clemson University,2009:36. |
[9] | Elizabeth Cahn. Project Space(s) in the Design Professions:An Intersectional Feminist Study of the Women's School of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1974-1981)[D].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2014:3. |
[10] | Lian Chikako Chang.Where are the Women? Measuring Progress on Gender in Architecture[EB/OL].http://www.acsa-arch.org/resources/data-resources/women,2014. |
[11] | 建筑创作杂志社. 石阶上的舞者:中国妇女建筑师的作品与思想记录[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