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6, Vol. 25Issue (6): 107-10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3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申洁, 王丽娜, 邵俊. 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16, 25(6): 107-10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3.
SHEN Jie, WANG Lina, SHAO Jun. Reflection on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6, 25(6): 107-10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3.

基金项目

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4X052)

作者简介

申洁(1981-)女,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设计研究,(E-mail)sabrina302@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02-29
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思考
申洁1, 王丽娜2, 邵俊1     
1. 武汉科技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1 ;
2.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20106
摘要: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乡规划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2011年城乡规划学从建筑学二级学科中独立出来,正式被提升为一级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始终沿袭建筑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文章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当前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城乡规划学的思维方式,并结合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课程教学,从调研、任务书的拟定、图纸内容和口头表达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城乡规划学    建筑设计    教学方法    幼儿园建筑设计    
Reflection on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SHEN Jie1, WANG Lina2, SHAO Jun1     
1. 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1, P. R. China ;
2. Hubei Institute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Wuhan 430071, P. R.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role and statu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have witnessed continuous enhancement. In 2011,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got independence from the second-class disciplines in architectonics and is promoted to be a first-class discipline. However, in practice,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still follows the teaching mode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onics, thus failing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demand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Against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mode, and combining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of kindergarten, puts forward specific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 aspects of investigation, assignment book making, drawing content and oral expression.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method    kindergarten architectural design    

在中国的高校中,城乡规划学大都源于建筑学专业,或以地理类学科为背景,或以林学、农业风景园林为主,这其中又以工科建筑学专业占的比重最大。经过新中国60年的建设培育,当前的城乡规划学科已远远跨出了原建筑学的学科范畴,从物质空间形态进入社会经济、区域发展、生态保护、城乡管理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领域。2011年,在国家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正式将“城乡规划学”提升为一级学科。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实现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历史性选择。对于依托于建筑学开设城乡规划学专业的这类院校,建筑设计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课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基本采用的是“3+2”或“2+3”模式,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和模式已不足以体现和突出现代城乡规划学科的内容,不能满足城乡规划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 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大多数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低年级设计课程的教学采用的是“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城乡规划设计”的模式,将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前期课程。具体的课程安排是以建筑学的类型学教学方式展开,从单一空间的小型公共建筑到复合空间的幼儿园再到功能相对复杂的旅馆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多半以培养学生的功能组织能力和空间形体设计能力为主。然而,建筑设计的核心属于空间创造,而城乡规划的核心属于对未来的预测和对建设行为的控制,两者有本质的不同。依照传统建筑学设计课程的教育模式,势必无法达到《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试行)》[1]中明确提出的“有能力在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中应用建筑设计基本原理,能协调建筑单体、群体城市整体环境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是规划设计思维中的整体观体现,而非针对建筑学空间创造而言。同时,建筑设计课程多集中在二年级到三年级,这一阶段主要是从专业基础知识逐步向专业设计知识过渡,缩短从建筑思维到规划思维的转变,要达到上述要求则需调整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 注重培养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思维

城乡规划学专业中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是对规划专业的认识及基本素质的培养,而这一切都源于对城市的认识。城市认识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层面到低层面、由外而内、由上及下”的规律,有利于系统地、整体地把握城市。以往传统教学任务书中的建筑用地的范围、红线的退让、建筑的容积率等有了规定,甚至某些功能空间大小也一一给出了具体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几乎没有设计条件的概念,不去思考这些条件是如何产生以及这样的要求如何制定,忽视了从城市或区域角度来确定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来引导建筑设计。若规划的学生也仅仅只关注城市细节中建筑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及设计造型的独特性,会使其在高年级的学习中产生茫然感,影响今后的专业学习。

因此,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应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建筑单体对于规划师而言,只是组成城市空间的一个要素,它是由各种条件的限定和诸多利益平衡而得来,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针对规划专业偏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寻找“设计”与“分析”的结合,正确处理建筑设计与社会、经济等学科交叉问题。做设计都要习惯去探究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设计的本质,从城市的角度去看待建筑的设计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就空间论空间,知道为什么而做和如何去做。教师也不应该仅仅提供建筑设计任务书和各种指标,而应通过调研,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方法,学会如何去确定指标以及了解这些指标如何指导建筑设计。强调建筑是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中的一部分,加强学生对城市环境的整体认识,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 承上启下的课程教学——幼儿园建筑方案设计

经过前期的训练,学生学习了建筑设计初步、单一空间茶室和小型的居住空间别墅的建筑方案设计,对建筑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有了萌芽式的了解。幼儿园建筑设计对于学生而言是转折点,是低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技法的启蒙教育后,第一次进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设计实践。通过这次实践,培养学生能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设计思维习惯。只有具备了规划思维的整体观和逻辑性,才能顺利过渡到高年级规划专业学习中去。

(一) 调研分析幼儿园和城市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城市意识,从城市的角度来分析建筑。传统建筑设计调研只是针对建筑内外部空间进行参观,从物质空间上了解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尺度及造型,而这些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对城市的作用及城市对建筑的要求,所以在调研过程中,要求学生扩大调研范围,分析幼儿园与居住区、周边道路的关系以及幼儿园的规模是否能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同时,关注幼儿园出入口位置设置是否合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导致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出入口的设置既要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安全出行,又要避免产生较大的交通干扰。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调研手段,综合多视角研究问题。问卷调查是了解和收集大众信息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小到活动用房空间的大小,大到选址的区位问题,都可以从中反映出来。学生掌握了研究城市问题的调研方法,有助于与高年级专业课的衔接。

(二) 开放式幼儿园建筑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是建筑设计的起点,传统的建筑设计课程教育中,学生只需要阅读任务书便可获得甲方对设计要求的所有信息。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成为了如何将这些空间组织得合理和钻研建筑形式感,但这些并不适用于规划的学生。在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教学中,任务书给出了真实的幼儿园建设场地,学生可自由选取校园教师居住区旁的空地,或城市内某个地块上已有建筑重建,总之,尽量还原真实的场景。幼儿园的规模大小则需要根据区域居住的人口和辐射范围而定。学生自己安排内部使用空间大小,考虑接纳幼儿人数,不再是简单地由教师一次性给定。如此一来,学生在设计中会更多地思考城市及周边环境因素,其中渗透了城市设计及规划原理的相关知识,也理解了建筑设计是在规划限定的情况下完成的,开放式的命题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建筑生成的内外逻辑和复合规划学科的特点。这样的思维才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思考方式有区别。

(三) 强调总平面与分析过程的表达

建筑的设计总是绕不开功能空间安排,总平面设置是规划专业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强调朝向的重要性,处理好幼儿园功能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三大功能关系。注意设置公共活动场地和分班活动场地中间的关系,能很好地处理室内外的联系。最后的成果要求增大绘制总平面的比例,对幼儿园建筑外部环境和场地的布局要考虑更加全面。评分标准中增加总图的所占比例等。在建筑学的成果表达中,大多关注最终的成果而忽视了中间的分析过程,而这些内容恰恰是规划专业的重点,城市规划的“结构”、“层级”等基本概念是通过各类分析图来体现与表达的[2]。通过分析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建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更注重规划的逻辑性和整体性的推理过程。这对于理解建筑本身也是一种提高。

(四) 提倡团队合作,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团队间的讨论和相互作用可以积极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个人责任感。在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中,从调研开始到开放式任务书的拟定,在教学组织中均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工作的方式,以共同合作的成果进行汇报,阶段性的成绩也以小组为单位评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建筑作品是建筑师的个人能力的展现,而规划成果则是团队合作的结晶。

除去图纸,口头表达能力是城乡规划专业所要求的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有的学生往往是做得到,但说不出。在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是方案的交流和点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课堂教学过程来完成的,设计课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关键。幼儿园的设计要求相对简单,在公开评图时,鼓励学生完整地阐述自己的方案,争取做到“清晰、准确、完整”基本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把握汇报的节奏、时间、表述方式等,口头表达能力要与设计水平同步提高。组织学生参与方案的讨论中,不能让教师的点评成为一言堂。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指出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修改的内容和发展方向,采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沟通和应变的能力。

四、 结语

通过对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思考,教师应认识到建筑计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城乡规划学专业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组织,着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观、逻辑性和社会洞察力,让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更具备城乡规划学专业理性的特点,结合中国国情和城乡规划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逐步完善城乡规划学建筑设计课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为高年级的规划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试行)[S].2010.
[2] 严铮. 论整体观的培养-建筑学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二年级建筑设计教改刍议[J]. 中外建筑 , 2012 (1) : 59–60.
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思考
申洁, 王丽娜, 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