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初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1]。近年来, 各类高校、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数量稳步增加。2015年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7.2万人, 其中学术型32.2万人, 专业型25.2万人。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都将面临重大转变和调整[2]。对于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校来说, 研究生普遍扩招是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机遇, 但也将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是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研究生总体招生规模扩大, 使得研究生入学分数线明显降低, 生源平均质量下降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需要注意的是, 这一现象在不同档次高校中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同一专业, 处于招考上游层次的高校仍然具有优先吸引优质生源的优势, 研究生扩招进来的一般生源则大部分流入招考下游层次的高校, 使得这类高校的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得非常明显。
二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缩短。自2012年起, 中国开始大规模招收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学制两年。这一变化对于很多类似土木工程专业这样对数学力学理论和工程实践两方面都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3]。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如何在两年时间内完成全部学位课程的学习?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并保质保量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研究。
三是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速度明显快于高校硕士导师增加的速度, 造成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2010年每位导师只能招收1~2名研究生, 三届全部加起来不超过5名。到2014年, 每位导师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数量超过3名, 三届加起来接近甚至超过10名。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和质量[4]。
因此, 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普遍扩大, 生源质量有所降低的背景下, 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就成为当前各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5]。
土木工程专业是广州大学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 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受到研究生扩招的影响, 近年来生源质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从2011年开始, 两年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 硕士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为应对这一变化, 学校扩大了招生宣传范围, 提高了学校保送研究生比例, 增加了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数量。自2015年开始, 学校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改为三年, 以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在此基础上, 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学校决定从守好研究生毕业前的"质检"关入手, 在土木工程学院推行"双盲"答辩, 并以此为契机, 带动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 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一、 "双盲"答辩方案简介 (一) "双盲"答辩的基本思路长期以来, 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答辩工作多由系主任或导师组织。答辩委员由本校熟识的教授、副教授组成, 外单位专家参加的比例很低。答辩过程中导师不仅可以出席, 而且可以发言参与答辩过程。在以往研究生属于精英教育的阶段, 研究生数量较少, 整体素质较高, 这样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基本能够保证程序公平和学术严谨。但是, 在当今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大众教育, 研究生数量大幅扩大、平均科研素质下降的背景下[6], 这样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形式逐渐暴露出了把关不严、看导师面子作决议、毕业答辩流于形式等问题。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行"双盲"答辩的初衷, 正是为了严肃答辩程序, 保证学术公平。"双盲"答辩的含义是:在正式答辩会之前, 答辩委员名单对所有研究生和导师保密; 在整个答辩过程中, 答辩研究生导师姓名对答辩委员保密。全部答辩工作由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组织和完成, 研究生导师除了提交答辩工作所必需的对学生的评价(匿名) 之外, 不介入答辩委员的邀请工作, 不参加答辩组织工作, 答辩会场也不允许导师列席。
这一答辩组织方式尽最大可能杜绝了答辩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答辩委员没有了后顾之忧, 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生论文本身的学术问题上, 保证了答辩工作的公平性和学术性。对于答辩研究生来说, 答辩过程没有导师在场, 对答辩委员不熟悉, 以一个独立的科研工作者的身份面对专业专家和前辈的考核, 是个人学术研究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成长过程。对于列席的低年级研究生而言, 现场观摩高年级同学接受答辩委员纯学术性的质疑并进行答辩, 对其树立严肃的科研态度和正确的科研方法[7], 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 "双盲"答辩工作的组织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组, 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答辩秘书组成。主管领导全面负责"双盲"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是整个答辩工作的总负责人, 也是答辩委员会组成的最后决策者。在主管领导的组织下,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整个答辩工作。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答辩前后的程序性工作和答辩会举办期的后勤工作, 包括:(1) 答辩前, 根据研究生论文的"盲审"结果, 确定参加答辩的研究生名单, 准备答辩表决票等必需的答辩资料; (2) 答辩会期间, 负责答辩会的后勤工作, 包括制作答辩海报和横幅, 统一购置答辩会所需物品; (3) 答辩会结束后, 回收全部答辩文件, 整理分析后上报学位委员会和学校研究生办公室。答辩秘书从各系所抽调精干的青年博士教师组成, 负责答辩相关的全部学术性工作, 包括研究生的答辩分组、答辩委员的邀请, 以及答辩会的组织和实施等。其中答辩秘书在"双盲"答辩工作中处于关键的核心地位, 对此将在下面作重点叙述。
(三) "双盲"答辩工作的实施流程"双盲"答辩工作的实施流程如图 1所示。
![]() |
图 1 硕士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流程 |
从图 1给出的"双盲"答辩工作流程可以看出, 答辩秘书的工作在整个答辩过程中处于关键的核心地位。土木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答辩, 从研究生分组、邀请答辩委员、准备答辩相关文件材料, 直至答辩会的召开等工作, 都需要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水平。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以往都由系主任或研究生导师完成。"双盲"答辩方案要求答辩委员名单对研究生导师保密, 使得这些学术性的工作成为答辩秘书的职责。答辩秘书从接收答辩工作任务开始, 直至整个答辩过程结束, 负责"双盲"答辩最具专业性的核心工作, 是研究生"双盲"答辩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中, 这一极具特色的组织方式被称为答辩秘书负责制。
(一) 答辩秘书的抽调答辩秘书的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 研究生答辩工作一年只举行一到两次, 答辩秘书只在此阶段内参与研究生答辩工作, 是一个临时任务。另一方面, 答辩秘书的工作需要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 答辩秘书一般从各系所具有博士学位的精干青年教师中抽调。抽调出的答辩秘书和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 组成研究生答辩工作组, 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完成整个答辩工作。经过一至两年的实践锻炼之后, 答辩秘书的队伍也可以相对固定下来, 成为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重要的人力资源保证。
(二) 答辩研究生的分组从2013年起,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已全部实行外校盲审。盲审结果反馈回来之后,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据此确定总的答辩研究生名单, 并提交给答辩秘书进行分组。
虽然土木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总体来说都属于大土木专业范围, 但在学校多年来有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促进多学科并行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可谓百花齐放。不仅不同专业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很大差异, 就是同一专业的不同导师、同一导师的不同研究方向都会有很大差别。由于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往往只与导师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相关, 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向的差异就更加明显。答辩研究生分组的基本思想, 就是根据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进行分组, 让研究方向相近的学生尽量在同一个组参加答辩。这样做有两个明显的优点, 一是便于邀请同一研究方向的答辩委员参加答辩; 二是有利于参加答辩的研究生相互学习。具体的做法是从大到小, 层层分类, 即第一步先把市政、暖通专业的研究生分离出去, 组成若干个单独的答辩组; 第二步从大土木方向把桥梁、交通、道路、岩土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分离出去, 组成若干个单独的答辩组; 第三步在小土木范围内, 按照力学、抗震隔震、抗风防灾、结构设计与分析、材料与实验技术等研究方向分组, 形成单独的答辩组。
答辩秘书对研究生进行分组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论文的题名和摘要, 有时还需要参考其毕业论文全文。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不仅需要对土木类各专业有充分的认识, 也需要对所涉及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正是答辩秘书要从各系所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中抽调的根本原因。
(三) 邀请答辩委员为保证答辩工作的公平性和答辩委员的权威性,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双盲"答辩方案聘请答辩委员的原则是:(1) 建立答辩专家库, 所有答辩委员均从专家库内抽取; (2) 答辩专家库中的成员全部由非本校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中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组成, 本校教师一律回避; (3) 答辩委员会中, 高校答辩委员和企业答辩委员按比例邀请, 学术型研究生组高校答辩委员4人, 企业答辩委员1人, 专业型研究生组高校答辩委员3人, 企业答辩委员2人; (4) 每个答辩周期, 同一答辩委员邀请次数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次, 最多不超过3次。
答辩秘书根据答辩专家库内答辩专家的研究方向, 结合各组答辩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答辩时间, 拟定初选和增补答辩委员名单, 上报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审核。审核无误后, 向答辩专家发出邀请, 组成答辩委员会。
(四) 召开研究生答辩动员会在答辩之前, 答辩秘书需要召集研究生召开答辩动员会, 与研究生建立联系, 布置答辩任务, 并借此机会对研究生进行答辩礼仪培训。具体内容包括:(1) 要求研究生积极准备答辩工作, 按时上交答辩所需各项材料; (2) 要求研究生认真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参考文献格式等是否符合规范; (3) 提醒研究生在答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包括PPT的制作和讲解、回答问题需要重视的细节等; (4) 要求研究生根据《论文评阅书》提出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 (5) 确定答辩顺序。
答辩动员会结束之后, 收集答辩所需的论文、论文评阅书, 准备好答辩表决票、学位申请表和学位论文签名页等相关材料, 为召开正式答辩会做好准备。
(五) 按期组织正式答辩会在正式答辩会期间, 答辩秘书担负双重任务。一方面, 作为答辩会的组织者, 答辩秘书要保证整个答辩会按照答辩流程顺利进行, 需要直接处理包括答辩后勤工作在内的一切相关事务。另一方面, 作为唯一的同时掌握答辩委员信息和答辩研究生导师信息的校方工作人员, 答辩秘书需要密切关注答辩进程, 根据答辩过程的需要准备答辩决议、学位申请表签名页等答辩文件, 并及时处理一切意外情况。例如, 在2015年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答辩过程中, 有答辩委员对一位研究生的试验数据持有疑问, 现场难以形成决议。答辩秘书紧急联系该研究生导师, 促其提供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和国内外相关试验结果对比, 最终使该研究生顺利通过答辩。
(六) 答辩会后的收尾工作正式答辩会结束后, 答辩秘书的收尾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整理全部答辩材料并上交研究生办公室, 包括答辩表决票、答辩决议、学位申请表、论文签字页等; (2) 召开研究生答辩总结会, 督促研究生按照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提出的意见修改论文, 并按要求上交授予学位所需的材料; (3) 总结答辩组织工作的得失, 提交给研究生办公室, 以备答辩工作总结会时研究讨论; 总结整理答辩委员的提问及其他学术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给相关系所和研究生导师, 作为其今后工作的参考。
三、 实践效果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双盲"答辩方案自2013年开始启动, 2014年初制订初步的工作流程, 并首先在结构工程、工程力学、防灾减灾、岩土工程等小土木专业142名研究生的毕业答辩中试行。随后, 根据试行情况和答辩委员、相关导师、研究生的反馈, 对工作流程进行了调整。2015年, "双盲"答辩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 包括结构工程、工程力学、防灾减灾、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暖通、道路桥梁等大土木类专业的全部205名研究生。
表 1给出了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近6年硕士研究生的答辩情况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实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部校外盲审, 实施"双盲"答辩方案之前的2010年至2013年, 不能按期参加答辩的研究生是极少数, 参加答辩的研究生全部都能通过答辩。自2014年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答辩方案以来, 不能按期参加答辩的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到两位数, 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答辩决议不通过的情况。这表明所采取的"双盲"答辩方案在学位论文授予过程中的严格化、规范化方面的积极意义。学术水平达不到毕业要求的研究生, 会在以下三个环节被淘汰下来, 一是导师自行把关, 对达不到基本要求的研究生不同意其参加答辩; 二是校外专家盲审未过关; 三是"双盲"答辩决议未通过。
![]() |
表 1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近6年硕士研究生答辩情况对比 |
对近6年的3 818份答辩表决票进行统计分析, 其结果如表 2所示。从表 2可以看出, 自2014年开始实施"双盲"答辩方案以来, 评价为"中"和"及格"的成绩数量明显增加, 评价为"不及格"的成绩也开始出现。图 2给出了答辩成绩走势图, 可以看出评价成绩为"优秀"和"良好"的占比在2014年开始实施"双盲"答辩以后大幅下降, 评阅成绩为"中"及以下的占比相应有明显上升。这一结果表明, 由于"双盲"答辩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小了答辩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得答辩委员在进行答辩评价和决议时, 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本身, 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 |
表 2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近6年硕士研究生答辩成绩对比 |
![]() |
图 2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近6年硕士研究生答辩成绩走势图 |
总体而言,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硕士研究生答辩过程中实施"双盲"答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具体表现在:
1.答辩程序进一步正规化
"双盲"答辩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主持, 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各系所抽调来的答辩秘书分别负责答辩过程的程序性工作和学术性工作,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公平性、学术性和严肃性。
2.论文答辩会的学术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双盲"答辩会实行研究生导师回避制度, 答辩研究生按照研究方向分组, 所有答辩委员均从校外具备正高职称的专家中邀请, 这些措施充分保证了学术答辩会的学术性和权威性。硕士研究生在导师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进行答辩,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检验研究生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意义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硕士导师和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得以提升
实行"双盲"答辩之后, 由于尽可能地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答辩委员现场提问的深度明显加强, 评价标准更加严格。研究生及其导师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特别是答辩过程中, 答辩委员对学位论文选题、工作量、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评价反馈给各院系后, 引发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以往对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等过程不重视、走形式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 研究生的培养进一步严格化、正规化, 这与学院推行"双盲"答辩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四、 总结与思考两年的实践表明, 广州大学在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中推行"双盲"答辩是较为成功的, 基本达到了提高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视,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类研究生"双盲"答辩工作的成功, 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 严谨细致的组织工作是"双盲"答辩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双盲"答辩是研究生答辩工作中具有革新意义的改革措施, 每一步工作都有可能遇到无法预料的阻力和困难, 需要一边摸索一边推进。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双盲"答辩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全面负责,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组根据自身特点分工协作。这一方案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得以顺利实施, 首先应归功于严谨细致的组织工作。
二是, 答辩秘书负责制是"双盲"答辩工作的核心工作方法。答辩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在"双盲"答辩中尤为突出。答辩秘书负责制保证了"双盲"答辩方案的顺利实施, 是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是, 答辩委员全部从校外邀请, 指导导师回避, 使研究生以独立科研工作者的姿态面对行业专家和前辈的检阅, 研究生学位论文得到最客观的评价, 这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课。
总体而言, 采用研究生"双盲"答辩, 能够提升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认识, 促进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 对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拟在今后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中继续坚持"双盲"答辩, 学校也拟在2016年将这一答辩方式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但是, 对于"双盲"答辩方案本身来说, 在答辩专家库建设、答辩流程细化、答辩文件正规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有待于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1] | 张东海, 陈曦. 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11, 32(2) : 83–90. |
[2] | 黄晓明.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3, 22(1) : 52–55. |
[3] | 程朝霞. 道路桥梁专业答辩中成绩评定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34) : 244–246. |
[4] | 姚利民, 朱黎旻. 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13, 34(11) : 55–59. |
[5] | 刘晗, 龚芳敏. 优化预答辩制度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8) : 52–56. |
[6] | 崔延强, 易然, 吴叶林. 学位制度及研究生教育改革对高校的挑战--第四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综述[J]. 高等教育研究, 2013, 34(12) : 106–109. |
[7] | 马云阔, 杨文强, 李伟. 提升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策略[M].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 118-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