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07
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207, P. R. China
建设法规课程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等非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内容庞杂、法律法规较多、授课学时较少、对学生日后从事工作有较大影响等特点。案例教学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 进而获得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 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1]。该方式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蒋杰[2]在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积累了推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成功经验。徐雷[3]在调研的基础上, 围绕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方法单一、教师照本宣科及缺乏实践性教学等问题, 提出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比重的策略。佘立中[4]介绍了广州大学在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 提出采用"及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参与式教学法",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杨松森、刘文锋、徐菁等[5]提出建设法规课程的两阶段案例教学法, 即第一阶段以案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以教师的讲授分析为中心, 第二阶段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中心。该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建设法规课程的热情, 教学效果良好。张友志、顾红春[6]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案例选择及撰写、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及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等进行了研究。李鹏炜[7]对建设法规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对比了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差异, 并对案例的选取提出了一些建议。
从以上研究成果及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实践来看, 建设法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 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如:有些案例过于简单, 主要用来佐证某些法律规定, 学生很容易得到正误结论, 不具有挑战性, 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建设法规课程的动机, 也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观能动性。有些教师的案例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 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 案例只是用来佐证法律法规, 没有从教学手段上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 在没有动机激发的情形下, 人们通常只能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 而如果给予充分的激发, 其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8]。因此, 学习动机能引导学生高效地、主动地学习, 是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内在动力,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基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激发理论, 本文探讨了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模式, 从大学生学习心理学视角推进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 学习动机激发理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8]。心理学家研究认为, 人类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动机性, 即不存在无目标导向的人类行为。动机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手段, 使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 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 以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8]。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一种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行动, 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 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 激发学生对建设法规课程的学习动机, 对改善该课程的授课效果意义重大, 关键是要恰当运用学习动机激发的手段。
(一) 帮助学生设立明确的、可达到的课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目的, 是学生努力的方向。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则会导致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因而, 设立明确的、可达到的课程学习目标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尤为重要。教师在课程的第一堂课时, 就需要把课程的重要性、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对学生将来工作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典型工程违法案例、课程成绩评定办法、往届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考核方式等告知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具体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才能达到学习目标。只有学习目标明确了,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课程有了兴趣, 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应根据授课时间、授课对象及授课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不断更新和变化,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帮助学生把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变为一种乐趣、一种愉悦的享受, 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案例课件或视频、组织小组辩论或模拟法庭辩论、建设法规知识现场抢答赛等教学手段, 集竞赛、专业知识及娱乐为一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 实施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式教学"最早来源于孔子"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思想。格思里和科克巅发现, 通过创设复杂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 有助于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相关内容, 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9]。在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中设置一些案例问题, 引起学生的思考, 促使学生努力解决问题, 从而产生学习建设法规课程的需要,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四) 通过控制作业难度, 激发最佳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水平的增加, 将会提高学习效果, 但是, 动机水平并非越高越好。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见图 1)[8],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 最佳学习动机的激起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如果学习任务较容易, 最佳学习动机激起水平较高; 如果学习任务难度中等, 最佳学习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 如果学习任务越困难, 最佳学习动机激起水平越低。
![]() |
图 1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图 |
由图 1可知, 教师在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中, 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 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程度。在学习较容易、简单的章节, 如建设程序法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时, 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紧张一点; 而在学习较复杂、困难的内容, 如民法、合同法时, 则应尽量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避免学生过度焦虑或紧张。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小组作业时, 也要控制好作业的难易度, 尽量布置难易适中的作业, 使学生保持最佳动机水平。
(五) 根据各种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 对学生给予恰当的奖惩反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使学习者随时改进学习策略, 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反馈信息会给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带来很大的影响, 无论教师的反馈信息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 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的根据。评价手段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有较大影响,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表扬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而批评将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从这个角度讲, 如果教师能在提供定量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如根据学生作业表现给出不同的成绩), 再加上定性的奖励(如口头表扬) 与惩罚,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效果会更加明显。
(六)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经常性地举行一些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促使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竞争学习环境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动机, 使学生努力追求目标[10]。因此, 通过竞争活动, 使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加强烈, 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加。
三、 基于动机激发理论的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进程, 基于学习动机激发理论的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 分为三个阶段八个步骤进行。
(一) 授课前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 教师根据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要求, 基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理论, 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1. 制定教学目标, 重点分析授课内容根据学习动机激发理论, 明确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建设法规课程的第一步, 在课程后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目标应明确、具体且易实现。建设法规课程涵盖的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庞大,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最新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该课程学时非常有限, 一般为32学时, 教师可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 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及授课重点,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不是平均授课学时, 面面俱到。如土木工程类高校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即"四法三条例"为案例教学的重点。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 可告知他们将来担任项目经理需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 而在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中, 工程建设法规为一二级建造师的资格考试科目之一, 使学生明白该课程对未来职业的重要影响,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 教师还可根据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中建设法规相关内容的考试重点, 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 确定课程的重点讲解内容。
2. 学生分组准备为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为后续的分组讨论和小组作业做准备, 教师需把班级学生划分为10个左右的小组, 每个小组5人左右。为保证小组讨论的质量及小组成员的愉快合作, 建议小组成员自愿组合。
3. 相关教学资料的搜集准备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帮助学生把枯燥的法学理论学习转变成为一种愉悦的享受,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实现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在授课前应用大量的时间, 搜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料。如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各类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的视频, 工程安全教育视频, 以及建设法规相关的案例庭审视频等资料。
4. 作业分配准备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作业的难易程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较大影响, 教师应布置难易适中的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在授课前, 根据建设法规课程内容, 给各小组布置不同的作业, 并明确作业要求、完成的质量、作业的考核方式及完成时间。作业的内容可采用章节法规的预习、章节复习题编撰、小组案例讨论、案例查找、小组成果汇报PPT制作、小组辩论视频制作、小组模拟法庭展示等多种形式, 切忌给学生布置统一的简答题或案例题作业, 因为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且容易给学生提供抄袭答案的机会。
5. 研讨案例准备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的核心是以各类相关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因此, 教师应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案例的准备。目前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中, 存在案例来源单一、案例过于简单、案例教学过程过于随意、缺乏通盘考虑等问题, 暴露出教师在案例准备过程中思想上不重视, 未进行充分案例准备的问题。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各类违反建设法规的案例, 背景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十分考验学习者的综合判断能力, 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因此, 教师在授课前需认真筛选案例, 既要有少量的简单案例, 也需要准备一些背景稍微复杂、有挖掘潜力的案例, 供学生讨论或辩论, 从而调动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建设法规课程的重要性, 以及课程的独特魅力。
(二) 课程授课阶段根据学习动机激发理论及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的特点, 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三个步骤。
1. 基于启发式教学的法律条款的解释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的一个认知过程, 这个过程需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程序。对于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欠缺的土木工程或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如果用更加抽象的概念来解释抽象的概念, 学生会感到很难理解。因此, 在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导入与所讲法律相关的真实案例。同时从感性认识入手, 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 使学生身临其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对法规学习的欲望。然后在要求学生预习相关法律条款的基础上, 教师重点解释一些难理解、易产生歧义的法律条款。这样既能做到使学生透彻理解法律条款, 为后续的案例辩论奠定理论基础, 又能保证小组案例辩论有充足的时间。
2. 案例分组辩论该阶段是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 教师组织展开小组案例辩论。由于课堂学时有限, 小组辩论过程可以事先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2~3个小组, 要求他们录制辩论视频, 在课堂上播放, 既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又训练学生录制视频的技巧。同时,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开展小组辩论竞争, 请未参加辩论的小组为辩论小组打分。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宜对任何小组的表现直接下结论或作出判断, 对于辩论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 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参加辩论的小组继续讨论, 直到得出正确结论为止。在整个小组辩论过程中, 教师应充当的仅是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辩论进程控制者的角色。
3. 辩论后的归纳小结当一个章节的案例辩论结束后, 教师应及时对参与辩论的各小组表现进行简要的点评总结。点评时, 应以积极鼓励为主。对作业完成较好、辩论视频制作精良的小组要给予充分肯定, 对发言积极且语言表达到位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 还应指出各小组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为下一章节新案例辩论奠定基础。
(三) 授课结束前的总结阶段根据赫洛克关于奖惩对学习动机影响的实验研究理论, 教师在建设法规课程全部内容讲授结束时, 应根据各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课程总结。可要求各小组制作1分钟的精彩回放视频, 展示各小组的学习过程, 如查找资料、辩论过程等。同时请全班学生打分, 根据得票高低, 评选全班表现最优秀小组和最佳辩手, 由教师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 使学生获得课程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并把这种正向激励传递给以后的学生。
四、 结语从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 基于学习动机激发理论的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 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的旷课率降为0, 不少学生津津有味地在班级QQ群上讨论课堂学习的精彩表现, 表达了对课程学习的期待和高度关注。但是,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这种授课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前准备课后总结,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二是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学案例的选取要求更高。应选择有一定深度, 可挖掘理论内涵的综合性案例用于小组辩论。这就需要教师下功夫对搜集的案例进行改编, 创建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案例库, 并通过不断积累、充实、更新案例库, 以满足案例教学的更多需要。
[1] | 易清. 案例教学改革:法学专业课程质量提升的路径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41(6) : 149–151. |
[2] | 蒋杰. 案例教学法在《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四川建材, 2015, 41(4) : 255–256. |
[3] | 徐雷. 土建类高校《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8(4) : 79–82. |
[4] | 佘立中. 建设类专业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09, 18(3) : 25–27. |
[5] | 杨松森, 刘文锋, 徐菁. 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的两阶段案例教学法[J]. 中国冶金教育, 2011(6) : 4–5. |
[6] | 张友志, 顾红春. 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实践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1) : 122–126. |
[7] | 李鹏炜. "建设法规"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 科教文汇, 2014(3) : 52–53. |
[8] | 石岩. 高等教育心理学[M]. . |
[9] | 张俊桂, 袁梦明, 张瑜. 理工科大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21) : 153–155. |
[10] | 苏显春. 浅谈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 32(12) : 5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