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Vol. 26Issue (3): 9-1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03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陈明芳. 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26(3): 9-1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03.
CHEN Mingfang. The unity of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ought to be[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7, 26(3): 9-1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03.

作者简介

陈明芳(1991-), 女,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 主要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E-mail)740985433@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12-30
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然
陈明芳    
华南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1
摘要:此研究在华南地区的某所研究型大学随机选取了20名全日制专业硕士应届毕业生,通过半结构式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和学术性的认知。研究发现,学生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和学术性有很高的价值期待,但是学校现有的培养环节和措施并不能完全保证二者的统一。在分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保障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与学术性有效统一的举措。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学位研究生    职业性    学术性    
The unity of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ought to be
CHEN Mingfang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P. R.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randomly selected 20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graduates from a research university in South China.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 knew their cognition about the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have high value expectations of the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but the existing cultivation of school can't fully guarantee the unity of the two.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guarantee the unity of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Key words: graduate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s    professional    academic    
一、问题提出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这一培养目标凸显了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的综合要求。《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也指出,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2]

但是,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学校仍然采用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近乎相同的培养模式,课程同质化、导师职业性缺失、专业实践效果甚微、评价标准学术化等问题明显。政策上对于“职业性”的肯定与实际教育中对于“学术性”的坚持是当前研究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孜孜以求,对学术性存在认知偏差,导致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功利化的学习思想。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切实保证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对于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探讨 (一) 职业性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主要体现在众多维度的规约之中,如政策规约、培养目标规约、职业规约、课程规约、培养流程规约和比较规约[3]。《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4]同时要求“各专业学位所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岗位(职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因此,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显然具有政策上的职业性。

从其他维度的规约来看,专业学位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其职业性主要通过专业实践这个环节来保证和实现,为补足本科教育留下的科研短板,并凸显实践特色以区别于学术型学位。

(二) 学术性

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性的探讨主要是基于学位的考虑,学位所依据或依托的主要是学术标准,如果舍去了学术性,学位则不复存在[5]。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一种学位类型,必然具备学术性。同时,专业学位所对应的职业领域已形成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相对独立的专业技术标准,与学校设置的专业和普通意义上的职业有很大区别,这也体现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学术性要求。

那么,专业学位的学术性和学术型学位的学术性有什么区别呢?可以从博耶的大学术观里面找到答案。在《学术的反思·教授的工作重点》中,博耶提出大学术观应该包括: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6]。其中,应用的学术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学者成为反思的实践者,使他们从理论到实践,然后从实践返回到理论,从而使理论更加可靠。因此,专业学位的学术性是一种应用性的学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重在对学生应用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学术型学位的学术性重在对基础理论的研究,是一种探究的学术。

(三) “学”与“术”的统一

梁启超对“学”与“术”作了如下界定: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其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沈,投以水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7]。“学”与“术”两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也会导致“学”与“术”相分离,在教育中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因此,还必须坚持“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

专业学位的设置实际上是针对学术型学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提出的,其目标在于培养“顶天立地”的人。“顶天”就是在理论层次和在机理的揭示方面能够站在世界的前沿,“立地”就是能够接地气,所做的东西能够用于生产实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即既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又在理论上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前人对于“学”与“术”关系的论断,对于把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与学术性很有裨益,要求在实际教育中必须强调职业性与学术性的有效统一。

三、学生视角 (一) 对职业性和学术性的理解 1. 职业性

访谈发现,大多数学生选择专硕的原因在于对未来工作的期待,希望通过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专业实践的环节尽早培养进入职场的状态,培养自身职业方面的认知、能力和素养。其中,学生特别强调专业实践对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专业技能、理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职业性就是去企业联合培养,培养目标上是偏向职业性的,要培养适合某一个方向的技术人员,具有研究能力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之类的,擅长某一个方向的工程技术。”

“职业性把这个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当中去,不需要再去提炼出一套新的理论,只是应用现在已有的理论,到项目实际当中去。”

2. 学术性

学生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性的理解主要表述为,通过课程、文献学习等积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培养研究思维、研究方法,为应用性研究打好基础,并且强调论文、专利、软著等是学术性的体现。

“学术性,我觉得是我们学习课程的一些理论,就是理论性研究的,做科研、发表文章这些。”

“学术性主要是培养研究的思维、研究的方法,你怎么去总结自己过往做的东西,然后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学术性的理解就是毕竟你是作为一个研究生,作为一个高层次的人来培养,所以你做的这个课题也好,学习的内容也好,就更加注重专业,或者高层次的教育培养。”

(二) 学生的认知偏差

在问及“职业性与学术性重要性”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职业性更重要,认为这比较契合专业学位设置的初衷,也符合自己当初的选择。而对于学术性的看法,只有很少学生觉得在保证职业性的同时,也要提升学术性,“学术能力是一种软实力,必须要兼备的”;甚至,有学生觉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需要具备学术性,“我觉得对于专硕来说,职业性就够了,为什么还需要学术性,而且还要求职业性和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一方面,学生意识到职业性的重要性,并对此孜孜以求,却认为学术性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认知会导致“崇术轻学”的倾向,降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标准。另一方面,学生将学术性理解为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学术要求,比如,很多学生提到理论研究、发表论文等,这和学校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生设置的毕业标准有很大关系,还没有完全走出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圈子。笔者认为,职业性与学术性统一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中,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职业性是在学术水准保证下的职业性,学术性是体现职业性的学术性[8]。同时,专硕的学术性应有其特定含义,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论文成果等,而更应该体现的是专硕的应用研究能力。

四、教育现状与主要问题

访谈发现,学生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有很高的价值期待,而在问及“学校有没有一些培养环节或者措施来保证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问题时,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学校有“至少6个月专业实践”的要求,而且给他们配备了校外导师,“安排了校外导师,要求你实习半年,强制性地要求你去融入到这个实践”。但是,学校在保证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反映在课程、导师、专业实践和论文等方面。

(一) 课程同质

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呈现出“新瓶装旧酒”的特征,专硕和学硕的课程安排基本相同,甚至专硕课程的选择性更小,具体的课程内容也不能反映职业领域的需求。还有学生提到,硕士阶段的课程设置跟本科具有很大的重复性。课程学习是学生积累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性、前沿性的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我觉得学校的课程严重滞后,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新出现的这些问题、新的学科,学校都还没有跟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跟企业的生产其实是相脱节的。”

(二) 导师缺位

校内导师受传统学术观念和科研压力的影响,不加区分地培养两种类型的学生,无意于对专硕职业性方面的指导,甚至不允许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校外导师只是“挂名导师”,有的学生说自己根本没见过校外导师,职业性的指导更无从谈起。“双导师制”旨在实现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学术性指导与职业性指导的有机统一,但是现实中却是双重职业性的缺失。

“有的导师思维固执,不认同企业实习,不放手让学生去实习。有的课题组老师想招专硕的学生,但是他没有那种外面的项目,那他招了专硕的学生,就只能做他现有的一些项目。”

“从专硕开始要求发小论文,要求学位论文送审之后,很多导师就害怕专硕毕不了业,所以就只能够按照学硕的标准来要求你了。”

(三) 专业实践效果一般

由于校内导师观念和项目的原因,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专业实践中,这就失去了保证“职业性”的前提。学校对专业实践的考核形式化,为了考核而考核,导致学生、导师对专业实践不重视。另外,学校应加大建设实践基地的力度,不仅要增加基地的数量,更要注重提升基地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

“设置这个考核可能并不是真正来考核你,可能是为了流程的完善来做这一步的,就是走一个流程,就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必须要有这么一个步骤。”

(四) 学位论文偏离实践

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通常是来自校内导师的项目,这样的选题脱离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其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有待商榷。在论文答辩中,相关行业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参与度不够,而学生明确表达了行业人员参与的必要性,“专硕就是要面向企业,如果你做的论文是偏向于实践或者是工程应用,学校里面的老师可能对这些情况也不是特别了解,请一些企业里的专家过来,他们会从生产实际的角度来考虑你研究的应用价值”。

五、对策建议 (一) 实现课程理与实的统一

课程内容既要有一定理论价值,又要凸显实践意义,尤其是开设相关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应用。理论知识的积累在于指导实践,理论的灵魂在于应用。专业学位的设置是针对学术型学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实提出的,因此,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理与实的统一。

(二) 促进学术指导和职业指导的融合

校内导师要重视专业实践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发展的作用,减少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的阻力,同时在学生学术研究方面给予必不可少的指导。校外导师要切实参与学生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发挥校外导师在专业实践方面的经验优势。在教育教学中,要确保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良好沟通,实现对学生学术指导和职业指导的统一。

(三) 加大专业实践的落实和考核力度

首先,校内导师要转变观念,重视专业实践对学生职业性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减少专业实践实施的阻力;其次,学校、学院以及导师要为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提供支持和帮助,比如为学生提供实践单位,加快建设实践基地等;最后,要建立严格的专业实践考核制度,包括实践单位、实践内容、实践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切实保障专业实践的效果。

(四) 发挥学位论文的纽带作用

学位论文是连接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的纽带,是体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和学术性的重要载体,保证学位论文职业性和学术性的统一是关键。有学生提到,“研究方向和专业实践相匹配,以实践的东西为基础来写毕业论文”,应将学位论文与专业实践的衔接作为明确要求列入制度文件。

图 1,课程学习为专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学位论文的写作积累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在专业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以此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通过撰写学位论文,展示专业实践的结果,体现职业性要求;同时,学位论文作为一种学术标准,也反映了学习者的学术水平。

图 1 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关系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Z]. 2009.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关于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2010〕49号)[Z]. 2010.
[3] 张尔秘. 基于"专业性"的教育硕士培养管理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5.
[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学位〔1996〕30号)[Z]. 1996.
[5] 陈厚丰, 李海贵. 建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 2015(7): 54–59.
[6] Boyer E L.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J]. Academe, 1990, 42(1): 151.
[7]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M]. .
[8] 刘国瑜. 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J]. 中国高教研究, 2005(11): 31–32. DOI:10.3969/j.issn.1004-3667.2005.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