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Vol. 26Issue (3): 32-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08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李启才, 张兄武, 黄旭燕, 等. 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关键问题分析[J].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26(3): 32-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08.
LI Qicai, ZHANG Xiongwu, HUANG Xuyan, et al. Key problem analysis on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for high vocational plus bachelor degree segmented training program[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7, 26(3): 32-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08.

作者简介

李启才(1969-), 男,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结构工程研究, (E-mail)ustsgjg@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05-23
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关键问题分析
李启才1, 张兄武1, 黄旭燕2, 毛小勇1, 徐宗宁1    
1. 苏州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11;
2.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苏州科技大学和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5+2"和"3+4"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项目。以此为例,深入分析该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本着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负责、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业要求和确保教学质量等原则,对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转段考核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    转段考核    
Key problem analysis on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for high vocational plus bachelor degree segmented training program
LI Qicai1, ZHANG Xiongwu1, HUANG Xuyan2, MAO Xiaoyong1, XU Zongning1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uzhou 215011, P. R. China;
2. Suzhou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Construction & Communication, Suzhou 215104, P. R. China
Abstract: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project of "5+2" and "3+4" segmented training program from high vocational training to university study, held by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Suzhou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Construction & Communication, tak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as their starting students, was taken as a case study. Key problems aroused from its formul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were listed out.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objective, curriculum setting, practice schedule, and transfer examine were carefully analyzed and solv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being responsible for students' vocational development, being convenient for students to choose the educ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being sure to maintain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segmented training program from high vocational training to university study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curriculum setting    cultivating objective    transfer examine    

自2012年开始,江苏省教育厅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一系列高职加本科的教育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作为首批试点的四个项目之一,苏州科技大学与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申报并成功开展高职加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项目,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在高职学校学习5年,经过转段考核,进入本科学校学习2年(以下简称“5+2”项目,后来改为在高职学校学习3年,在本科学校学习4年的“3+4”项目)。该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思和制定过程中,一直关注着这类试点项目的教学研究。董存田[1]对分段培养试点工作开展的必要性、成功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探讨,对课程如何衔接和培养质量如何检验进行了论述。李建英[2]探讨两类学校如何进行合作,各阶段工作如何开展,提出考试与考核以本科院校为主导,两校配合,转段考核难度适宜等原则。葛敏等[3]对“5+2”人才分段培养的资源优化和合作配合进行探讨,对其遵循的公平性、沟通性和适应性原则进行了分析,对分段衔接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构思。邹海燕等[4]对本科与高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证,指出实践教学对这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集合这两类学校的实践教学优势,构建特色化的实践教学环节。苏宝莉等[5]分析了高职与本科衔接办学的理论依据,研究了国外社区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模式,提出了高职与本科课程衔接的机制保障和技术路径,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进行了“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由于分段培养教育是新生事物,学校办学设想都从各自的专业和学校实际提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以及学生从高职阶段向本科阶段的转段考核方案等方面,苏州科技大学和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骨干教师从各自的办学角度来考虑,认识上既有相同点,也有较大的分歧,双方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和沟通,进行了仔细梳理和分析,本着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负责,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业和确保教学质量等原则,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6]的办学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决。

一、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就业定位问题

试点项目以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学生培养的总目标,但由于是分段培养,也就存在着有的学生不愿意再进入本科段学习,或者不能通过转段考核进入本科段学习的问题。所以培养目标也应该有两个阶段各自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分别对应于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按照江苏省教育厅“既要分段培养,又要有机衔接”的要求,合作院校达成共识,明确了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两者都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都突出应用性,但是本科阶段相对于高职阶段培养的人才,在知识方面应具有更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达到相当的深度,既区别于高职的“够用、实用”,又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基本理论扎实、设计研究并重”的要求,达到“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视野宽,职业上升后劲强”的目的。在能力方面,既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素质方面,既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又有一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但是,有一个疑惑一直困扰着大家,那就是如果学生把高职和本科两个阶段都学完了,毕业以后按照本科的就业定位找到工作,那么,高职阶段的大量技能训练没有使用就直接荒废了,是不是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学生按照本科毕业要求找到相应的技术或管理性工作,其接受的高职阶段技能专门训练,便于其进行管理,且对日后进行技术改进或发明创新也非常有利。

现在我国的本科教育规模越来越庞大,大量本科生在毕业后不容易找工作,而高职加本科培养模式毕业的学生,如果不能按照本科学历去找工作,他们可以凭高职毕业证和相应的技能证书,找对应的技术技能工作。由于其拥有本科阶段的知识储备,今后在晋升技术主管或者管理岗位时,相对于没有本科教育的纯粹高职毕业生,就有了巨大的优势。

二、培养方案中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问题

一是两个阶段的课程是否需要高度整合统一的问题。

二是高职阶段所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大学阶段所需要的基础课程有很大一部分是基本相同的,但是两个阶段的知识深度要求不一样,高职阶段的要求较浅,大学阶段要求较深,是否需要在两个阶段学习同样名称的课程需要进一步思考。

三是两个阶段的实践课程要求不一样,高职阶段的实践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深度要求不高,而大学阶段的实践课程在理论计算和实际设计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

四是两个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课时设置完全不同,高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中学接近,每门课程的课时较多,课堂上不仅讲授知识,而且有例题和习题的详细讲解和训练,而大学课堂主要是传授新知识,至于例题的学习和习题的练习,主要靠学生在课下自学。

针对这些问题,组织两个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和教学方案修改,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在以下主导思想下完成。

(1) 参加合作项目的学生并不是百分之百都可以或愿意最终进入本科段学习,所以高职阶段的教学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把两个阶段的课程完全整合。否则,有些放入本科阶段的课程在专科阶段没有学习,影响到专科阶段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学生的知识系统完整性。

(2) 对于高职阶段和大学阶段要求深浅不一但名称相同的课程,能够在高职阶段适当增加深度的,可以尝试增加。对于不能增加深度的,在后继需要的课程中,再点对点地增加教学内容,但不能在两个阶段给出名称完全相同的课程。高职阶段内容适当加深的课程,对于明确提出不需要转段进入本科学习的学生,在考核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3) 高职阶段的单纯动手操作性实践课程,仍按高职阶段要求完成。但是对于设计性的高职阶段实践课程,尽量增加理论要求。

(4) 两个学校的教学习惯和课时设置仍然按照各自的特点进行安排,但是需要梳理知识是否有遗漏或者教学要求是否有降低的地方,然后根据课程性质,在高职阶段或者本科阶段进行补充和加强。

(5) 本科阶段的课程安排,也要区分于高中起点的本科阶段课程,应尽量偏向实用和技术技能型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加强教育。而对于学术性要求较高的课程,只要满足《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6]的基本要求即可。

三、“专转本”考核方案的制定

这是学生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一个敏感问题,也是每次和学生及家长见面,都会谈及的问题。转段考核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 要求高还是要求低的问题

学生、家长和高职学校都希望转段要求尽量低些,对招生和学生顺利毕业有好处。本科学校则希望转段要求尽量高些,因为转段要求太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可以进入本科阶段学校,可能会造成上课听不懂,课下做作业也吃力的现象,一方面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影响毕业率和学士学位授予率,而且最可怕的是,可能会对整个合作项目的学生学风和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二) 考核内容问题

高职学校的教师认为,高职教育主要是技术技能教育,所以转段考核主要看学生是否拿到所要求的多个技能证书。而本科学校的教师认为,学生能否顺利从本科学校毕业,关键在于能否完成本科阶段的教育。有些基础课程在高职阶段已经讲过,本科阶段不会重复再讲,若高职阶段的基础打不好,本科阶段则不能顺利毕业,本科学校强调的是高职阶段的课程学习成绩。

对于这一问题,仍在探索之中,两个学校拿出来的方案也大相径庭。项目组进行了多次会议讨论,各位教师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达成的转段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不放松。除了政治立场和遵纪守法等要求外,和本科段的学士学位授予要求接轨,加强诚信要求,凡是有考试作弊记录的学生,一律不得升入本科段学习。

(2) 必须取得高职阶段的毕业证书。而取得高职阶段的毕业证书,也就包含了相应技能的要求。

(3) 对于与本科阶段学习有密切关系的高职阶段7门关键课程,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要求两个学校共同组织考试,考生成绩不得低于70分。这些课程,也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段的主干课程[6],高职阶段学过以后,本科阶段不再开设,所以需要和本科段学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学业绩点基本一致。

(4) 对于上述7门课程的前修课程,如英语、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基础工程、土木工程CAD四门课程,提出相当于本科毕业学位授予绩点的要求,但是其具体考核,可由高职学校单独完成。

(5) 对于两个学校联合考核的七门课程,只给一次重修再考机会,重修再考不通过的,取消转段考核资格。

四、结语

总之,高职加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中间出口、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和转段考核等问题,文中给出的处理方法都体现在本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其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本项目自2012年开始实施,2017年迎来第一次转段考核,2019年将产生第一届毕业生。我们也会在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目前方案的实施效果,不断加强学习和思考,摸索出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董存田.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试析江苏省职业教育分段培养试点工作[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 2014(10): 11–12.
[2] 李建英.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合作机制与保障措施的研究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53): 237–238. 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4.53.114
[3] 葛敏, 刘志娟, 吴呤颗. 基于合作联盟的"5+2"人才分段培养实践体系架构[J]. 职业技术教育, 2014, 35(23): 15–18. DOI:10.3969/j.issn.1008-3219.2014.23.004
[4] 邹海燕, 徐明华. 本科与高职衔接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11): 147–150.
[5] 苏宝莉, 孙华林. "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3(29): 124–125. DOI:10.3969/j.issn.1004-3985.2013.29.055
[6]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关键问题分析
李启才, 张兄武, 黄旭燕, 毛小勇, 徐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