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Vol. 26Issue (3): 82-8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20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张春英, 孙昌盛. 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居住区规划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26(3): 82-8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20.
ZHANG Chunying, SUN Changsheng. Teaching reform of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principle based on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7, 26(3): 82-8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20.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A229)

作者简介

张春英(1980-), 女,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城市设计与城市社区研究, (E-mail)zhangchuying_zcy@163.com;
孙昌盛(1979-), 男,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城市空间研究, (E-mail)sunrurall@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06-17
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居住区规划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张春英1,2, 孙昌盛1,2    
1.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2. 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城乡规划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时代背景特征深深地影响了规划行业实践与规划教育的发展方向。文章从当前社会转型背景发展需求和教学应对思路两个层面,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方案评价、教学手段四个方面提出了居住区规划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应对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社会需求    居住区规划    改革    
Teaching reform of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principle based on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ZHANG Chunying1,2, SUN Changsheng1,2    
1.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P. R. China;
2. Guangxi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Key Laboratory, Guilin 541004, P. R. China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s a highly practical applied science geared to the needs of social service, so characteristics of times background deeply affect the industry practice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lanning education.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development need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teaching adjustment ideas, this paper proposed a reform strategy for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eaching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links, scheme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mea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 social needs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reform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一直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特别是大规模的居住区开发建设。在欣欣向荣的城市发展背后,一些城市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城市特色减少、活力降低、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与邻里关系被打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人为本”“生态文明”,要求城市发展由粗放式向内涵式生态文明城市转变,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这种转变既是国家层面城市发展建设战略问题,也是城乡规划学科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居住作为城市第一主要功能,其规划建设该如何以人为本,体现当前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既是规划实践者面对的问题,也是规划教育者应思考应对的问题,即如何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规划人才?

一、时代背景特征 (一) “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

近年来,深圳、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提出“存量规划”的概念,其城市规划的重心已由空间扩张的增量规划向城市建成区功能优化调整的存量规划转变。各城市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居住区面临着内外功能与外貌形态不适应当前城市发展节奏与居民生活要求,急需新一轮更新改造。而中国现行各大院校规划教育主要服务于空间扩张的增量规划,基本是以新开发为主的居住区规划理论与方法教学为主,大多数教材中不包含旧居住区更新改造相关内容,因此,这样的教学体系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趋势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二)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通常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14年末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05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2051年老龄人口将持续稳定在31%左右。

可见,中国老龄社会已不可逆转之势迅速到来。居住区作为老年人生活依托的主要空间,如何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居住区规划教学应对此作出专业教育与应对。

(三) 居住市场需求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居住观念从追求“生存性居住”向“高品质居住”转变,对居住区的景观环境、绿化生态环境、配套设置、社区邻里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购买的不再仅仅是一个住房而是一个完善的社区。而当前的居住区规划教育主要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居住区住宅的规划布局,而关于居住区景观环境与空间环境设计无论从理论教学还是课程设计都未引起足够重视,景观设计更是缺乏系统性,基于满足使用者实际需求的设计意识和理念还未形成。

二、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原理教学与课程设计脱节

城乡规划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特征,因此,主干课程一般都制定了原理、课程设计实践两个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是规划原理学习的深化与知识体验。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拿到居住组团设计任务书一脸茫然,无法将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在设计中实现,更难以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即出现原理到设计断层的现象,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较差。

(二) 景观设计缺乏创意

学生缺乏系统的景观设计知识体系支撑,特别是针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知识体系,因此,在学生做完规划布局后,对于景观设计往往无从下手,缺乏创意。此外,担任课程设计的专职教师大都有城市规划的专业背景,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他们更多地是评价,对于指导学生设计往往深度不够,最终出来的景观环境多为一片绿地,缺乏多样化,从而影响最终方案的效果,达不到应有的功能需求。

(三) 教学手段缺乏多元化路径

信息化正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对于城市规划教学也同样如此。而很多科任教师,特别70年以前出生的中老年教师,他们利用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的能力偏弱,而90后的年轻一代深受现代科技的影响,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很高,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更希望、更接受与教师实时互动的学习形式。而当前的教学仍然以面对面单向传输的课堂教学为主,因此,已经远远不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三、教学思路调整与探索 (一) 完善教学内容

首先,增加旧居住区更新改造知识内容,重视这部分知识在居住区规划原理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完善旧区更新知识体系,不仅是旧区规划的理念教育,同时,还包含设计策略与规划方法等具体知识体系的建立。重视传统居住文化与社会问题的思考,通过旧区更新改造,提升各个城市旧城区的功能与品质,特别是1998年之前住房实物分配政策下建造的住区。

其次,加强老龄化社会城市规划应对教育。社区养老是中国养老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居住区规划教学中,针对老人群体的居住需求,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分析其空间需求,加强规划设计应对措施。

再次,加强住区景观设计知识体系教育。如将景观设计相关课程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前开设,将以如何实现图面表达为主的景观设计转变为以如何被居民使用与感受的空间设计,以适应当前“高品质住宅区”的要求和居民的生活需求。

最后,在修建性详细规划课程设计环节,转变以新开发为主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为住区新开发、旧区更新、老龄住区(或者特定群体住区)规划三种形式并存的设计任务形式,让学生自行选择,后期通过成果汇报,完善不同选题知识体系的建构,如表 1

表 1 居住区规划原理教学体系表
(二) 教学环节设计程序改革

教学环节由“理论→实践”变为“理论→体验→实践”。“体验”环节的设置,不仅是用活生生的案例进行现场教学或让学生体验实景带来的视觉冲击,更主要的是通过从物质空间与居民需求和物质空间与居民精神归属两个层面设置问题与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疑问与任务去现场体验与调研。在最终汇报环节,可以邀请专业物业管理人员与住户代表共同参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进入课程设计和做出更好的设计作铺垫,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和社会调查能力(表 1)。

(三) 增加方案科学评价方法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的带来,对城市规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引导城市规划与建设,学者需要数据的可视化研究,以及对物质空间的评价。当前对新的方案生成的量化评价分析主要以软件模拟、数据预测、与相关规范限值的比较为主。对于旧区改造环境的分析主要通过仪器检测或监测,分析内容涉及声、光、热、风、空气品质、土壤等。这些量化评价知识体系与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使方案与设计更具有说服力与科学性,因此,城市规划教育应适当引入相关知识体系。

(四) 适应信息化时代多元教学手段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为多元化的教学提供了良好基础。借助于网络,利用电脑、手机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辅助教学尤其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如网络教学平台、微课、微信群、QQ群等。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针对一些普适性问题(图 1),以固定格式的模板来回应学生常见问题与困惑;对于一些用文字表述不清楚的问题,可采用微视频辅助网络教学来解决(图 2);而微信群、QQ群则相对比较灵活(图 3),可针对学生突发问题随时答疑。

图 1 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图 2 网络教学平台与微视频结合在教学中的应用
图 3 QQ群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结语

对美好居住的探索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未来,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居住问题的解决将会更加复杂,其研究方法与涉及的领域将会更加多元,因此,城乡规划教学需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市场导向、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需求,加强城乡规划教学与实践的研究,培养符合实践需求的规划人才,推动城乡居住环境的改善与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泉, 陈刚. "由观到悟"——城市规划准也认识实习教学改革与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1): 146–148.
[2] 赵万民, 等.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教育改革[J]. 城市规划, 2014, 38(1): 62–68. DOI:10.11819/cpr20140112s
[3] 段文杰, 唐小晴, 等. 中国大学生性格优势调查分析—跨文化视角[C].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 陈秉钊. 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双面观[J]. 规划师, 2005, 21(7): 5–6.
[5] 冯兵. 面向综合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路探讨[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研究专辑, 2010, 30(s): 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