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Vol. 26Issue (4): 132-1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31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唐雪. 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资助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J].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26(4): 132-1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31.
TANG Xu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igher education targeted aid financially based on the big data logic[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7, 26(4): 132-1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3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交互自媒体价值观传播机制及其导向策略研究"(14XKS045)

作者简介

唐雪(1978-), 重庆医科大学学生资助中心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E-mail)20217909@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3-02
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资助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
唐雪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 400016
摘要:大数据时代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诸多海量性、精准性、关联性和跨域性的累积数据和深度处理技术,为现代高校精准资助体系构建和完善提供了模式选择和技术支撑。从各高校资助建设成效来看,当前大学生资助覆盖面广,体系健全,措施得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对大学生学业发展、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在高校内部却依然存在政策落实精确度不够,资助对象选择有限,资助主体经验取向明显,资助对象过程跟踪不及时,资助实施执行偏差等问题。大数据的精准思维和技术逻辑对未来资助工作影响巨大,能起到精准化、动态化和系统化的积极作用,更有力地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精准资助    发展策略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igher education targeted aid financially based on the big data logic
TANG Xue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16, P. R. China
Abstract: The era of big data provides a cumulative data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ccuracyrelevance and cross domain for all walks of life, and provides accurate funding and technical support to improve the mode selection. University poor student aid system has made enormous achievement. Howeve, from the principle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 it has some deficiencies, such as, aid system is not compatible enough.Certificate of poverty is more likely to cheat aid modes lacks the humanistic concern, and so on. The technology and precise thinking of big data is great influence forfuture funding work, it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for accurate, dynamic and systematic. And it is more powerful service national strategy, social nee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big data    universities    aid financially    development strategy    

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的首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研究部署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把“精准扶贫”提高到战略高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出台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这些政策措施,为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提供了政策保障,消除了后顾之忧,也为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大学生精准资助的内涵及现状 (一) 精准资助的内涵

“精准”与“粗放”相对。精准资助,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资助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资助对当代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能提高资助效率与效果。

(二) 现有资助体系概况

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各高校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国家出资提供的奖、助学金,特别是国家助学金,力度大,涉及面广,基本覆盖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高校新生“绿色通道”的开通及国家助学贷款的配合,再加上学校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及临时困难补助等资助手段的补充,形成了全方位、多维度的资助网络,基本解决了学生在读期间学费、生活费的困境,保证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这一系列资助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了安心完成学业的有力保障。但是,由于贫困认定工作量大,人数多,要求高,各地生活水平差距大等现状,目前的资助体系还不能称得上绝对精准。

二、高校精准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一) 贫困生认定机制有待完善

高校对贫困生的判断主要依据学生填写的《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表上填写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数字虽然有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确认,但由于高校缺乏切实可靠的信息来源,缺乏实地调查的可能性,缺乏相应的收入申报制度和监控机制,无法考究其真实性[1]。在具体的甄选过程中,仅凭借学生所提交的信息和生源地所开具的证明无法对其家庭收入、成员构成等家庭背景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准确判断。另外,在选定过程中,受贫困生个人性格、思维及对学校资助政策敏感程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由于自尊心太强,不愿或羞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部分学生却弄虚造假,上报虚假信息,占用贫困生名额。这就违背了资助工作的初衷,导致贫困生资格认定管理工作的不精确性,使应得到资助的学生形成学习、生活甚至心理上的不平衡,为高校资助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 资助初衷与资助效果有待统一

目前,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额度虽大,但名额相对较少,需要在校期间各方面都非常突出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多数学生对其望而生畏。只有国家助学金量大且金额可观。国家助学金只看家庭情况不重表现和成绩,导致受资助的贫困生主体意识不强。这种无偿资助反而导致部分贫困生产生依赖和安逸心理,滋生不劳而获的懒惰行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失去斗志,对其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很多并不十分贫困的学生也加入了申请助学金的行列,还有部分确实家庭贫困的学生形成了理所应当的思想。个别学生虽然实现了物质上的脱贫,但精神脱贫还任重而道远。

(三) 高校自主资助经费力不从心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不断改革发展阶段,各高校都出台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系列资助政策。但这笔资金是从高校事业收入支出,所以各高校的资助力度差别很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高校实施的这种“减、免、补”的无偿资助模式日益凸显其明显不足:一是随着物价的不断增涨,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水涨船高,高校所设置的资助金额无法满足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高校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高校人数也在急剧增加,相应的贫困生数量也逐年上升,使资助金额与贫困生数量比例不符。而高校实行“减、免、补”的无偿资助措施,带来了经费不足、覆盖面不全等难题,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四) 助学贷款覆盖广而不全

助学贷款是中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措施,是帮助和缓解高校贫困生经济困难的最有力举措,也是推动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但高校无息贷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国家开发银行义无反顾地扛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大旗,解决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入学问题。但个别欠发达地区还没有开通此项业务,虽然国家及高校已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告之学生,没有贷到款的学生照样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但始终有个别信息闭塞的家庭没能了解到该政策而延误了学生的入学。而校园地贷款又因某些比较严格的限制条件,导致个别学生没有资格贷款。同时,还有个别家庭思想保守,不太愿意接受贷款,导致个别学生入学几年后仍一直无法缴清学费。

(五) 高校勤工助学岗位供需矛盾

中国高校一般都设有勤工助学管理中心,旨在为广大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缓解生活压力,减轻生活负担,同时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但受部分学校教学规章制度、课时安排等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课余时间无法集中,无法满足勤工助学岗位的需要,部分学生只能利用零星的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来赚取生活费用。此外,高校不灵活的教学制度及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影响学生对勤工俭学岗位的选择,高校设置的助学岗位有限,且工作强度大,酬劳较低,大部分学生更愿选择报酬相对较高的校外兼职,从而导致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找不到人,而需要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找不到合适岗位的局面。

三、大数据时代学生资助的精准逻辑 (一) 大数据时代特征与技术优势

所谓大数据,也称海量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2]。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也指出,大数据具有4个基本特征,也称“4V”,即数据规模巨大(Volume)、快速实时响应(Velocity)、数据类型多样(Variety)和数据富含价值(Value)。解决问题的因果思维在大数据时代受到挑战, 着眼预测的效果思维与关联分析受到重视[3]。从未来发展来看,大数据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集结在一起的复杂数据集,根据其海量、时变、异构和分布性特点,当资助对象生活中的数据碎片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反映出其真实面貌,为精准刻画资助对象提供技术支撑。

(二) 大数据实现精准资助的必要

通过一个全面、精确、及时的大数据实现资助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是新时期对资助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大数据为精准资助提供思维模式和技术支撑,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精确识别,真正体现教育资源公平。建立大学生数据档案,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学校学业情况、日常消费情况、学费缴纳情况等综合数据的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确制定相应的帮扶规划。关联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数据,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提高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和能力培养。

(三) 大数据应用的关键在精准分析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术,其最大的价值是形成基于事实数据的方法论。看大数据不能浮在数据表面,需要理解其背后蕴藏的含义,读懂单位、行业等数据,配合云计算、物联网的交互发展,在交互方式、交互内容、交互设施和应用模式上共同发展。大数据客观上也促使管理创新,促进管理升级,实现新兴价值,为精准分析、创新管理提供服务。资助并不强调资助了谁,资助的规模和数量,更重要的是在资助过程中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产生了怎样的积极效果。

四、高校精准资助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

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目的是有效解决当前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精准识别资助对象, 对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资助, 提高资助精准度和实效性, 实现资助资源的优化配置[4]。现代高校资助工作需要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立体式资助服务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实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发展,既需要政策支撑、机制完善和技术突破,也需要进一步树立资助工作新理念,强化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资助工作, 加强资助动态管理和责任追究[5]

(一) 树立高校资助的服务育人理念和精准化目标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也是高校资助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学生发展是高校学生资助绩效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这体现了公共政策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以社会正义为底线的价值目标[6]。“立德树人”赋予高校资助工作新内涵, 与加强和改进资助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路径不谋而合。因此, 要正确理解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价值的资助育人新内涵, 把握大学生资助工作与“立德树人”的内在关联, 充分发挥资助服务和精准帮扶的价值引导和育人功能, 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和贫困生心理诉求的高校资助新路径, 提升资助的增值效果,以达到“立德”与“树人”的目的。

强调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目标。精准资助目标包括对象精准、需求精准、形式精准和效能精准。对象精准是资助的前提与基础, 需求精准是资助的定位与目的, 形式精准是资助的过程与方法, 效能精准是资助的价值与评价。由于数据量和分析条件的局限、资助工作管理队伍局限、贫困生自身顾虑、标准难统一等,精准化目标定位较低。文章所言之精准化不单单是认定对象的精准化,还包括资助形式的精准化及资助数据的精准化,更包括管理评估的精准化、信息反馈和实施绩效的精准化。借助大数据技术的精准化分析内容、云计算精准分析技术和物联网精准分析平台,树立现代资助的精准化目标和标准。在实现精准认定的基础上,实现资助方式的人性化、个性化定制。“对症下药”的个性化资助将越来越受到贫困生欢迎,也将受到师生和社会舆论支持,避免出现媒体报道的“受助贫困生生活富裕奢华,未被资助贫困生为生活发愁”等不良现象。

(二) 构建多样化数据来源渠道和分析机制

数据是精准分析的基础,也是资助工作可选择、可操作、可评价、可发展的基础。中国资助经费保障体系的数据来源为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民政部门、金融银行部门以及各种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各种数据海量繁杂,资助部门类型和资助形式日益多元、多样,资助政策不同,资助金额来源也各自不同,依靠传统报表形式和人工取样分析方式已经无法系统构建数据平台。因此,需实现不同来源资助系统兼容且一致,便于资助部门精确思考、比对,选择资助对象。

对于现代大学而言,一般本科生数量均超过万人,学校可采集食堂一卡通消费、图书馆进出刷卡记录、教室自习室行为反馈、食堂就餐人次等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生活饮食习惯、学习行为表现、日常花销等了解基本需求, 制定相应的帮助措施和引导服务机制。

(三) 搭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

平台是机制的基础,也是资助体系的信息化管理依托。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开放的空间,促成了资源共享和优化管理的思维习惯。提升精准资助信息化、动态化管理水平就需要构建功能突出、流程优化、节约高效的数据采集、人员管理、资助服务平台。资助管理动态化主要涉及资助对象、资助标准和资助方式的及时性和灵活性。促进资助政策、主体、对象透明公开,借助大数据实现资助形式差异化和精准化,及时发现、及时纠偏,将资助失误降至最低,以提高资助精准度。

(四) 完善评估反馈与激励机制

资助工作是持续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受助后的表现,资助精准化情况,是否全面覆盖学生群体中的贫困生等都需要通过资助后的舆情分析,及时跟踪调查,进行满意度评估。高校资助和扶贫工作应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素质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资助后积极努力学习,形成贫而不弱、不卑不亢的学习风气。

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应注重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建立总体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和学校满意度等调查制度。通过系统分析学生受助情况、受资助后生活状态、资助单位过程管理和持续资助等情况,在高校精准资助体系构建和发展策略上,有针对性地加大资助力度,安排专项勤工俭学项目,开展一对一帮扶等,将学生资助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李民栋.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对策探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2(18): 212–213. DOI:10.3969/j.issn.1673-260X.2016.18.090
[2] 朱友红.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创新[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 38(6): 85–87.
[3] 郑瑞强, 曹国庆. 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15(8): 163–168.
[4] 吴丽仙. 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 教育评论, 2015(9): 46–49.
[5] 刘云博, 白华. 精准化资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思维[J]. 教育评论, 2016(2): 67–70.
[6] 廖述平, 张丽红. 基于学生发展的高校资助绩效评价研究[J]. 高教探索, 2016(4): 20–25.
src="js/html_new2.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