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Vol. 26Issue (6): 143-1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31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王明贤, 张文海, 杨薇. 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26(6): 143-1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31.
WANG Mingxian, ZHANG Wenhai, YANG Wei.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in Hebei Province[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7, 26(6): 143-1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31.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课题(HB16MK011);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604040101)

作者简介

王明贤(1985-), 女,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E-mail)415676206@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12-27
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研究
王明贤, 张文海, 杨薇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河北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腾飞机遇,同时也对河北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基础。河北省是高等教育大省,但还不是高等教育强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快速提升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路径和基本原则,并提出河北省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架构,为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河北省    大学生    核心素养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in Hebei Province
WANG Mingxian, ZHANG Wenhai, YANG Wei     
Colleg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075000, P. R.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provides a golden take-off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bei Province, and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f talents training to construct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strong province. Thus, human resource is needed to build a beautiful and economy Hebei Province. Though Hebei Province is a large higher education place, it does not have an advantage on higher education.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s both the demands of servicing the economy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 of rapid promo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tself. In this case, the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are analyzed, the architect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are put forward in Hebei Province, and some insights are listed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college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国内教育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各国际组织和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核心素养体系,今年相关研究机构也出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河北省有140多所高校,各类在校生超过一百万,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既是适应当前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课题组在阐述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源起,分析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基本原则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

一、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源起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教育领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充分汲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等多种知识养分的基础上,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逐渐取代“僵化”的应试教育。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明确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是在2014年1月《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文件中,该文件第11条强调,要“研究构建大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同年3月和4月,教育部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做出具体的要求和阐释,并正式提出按学段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1]

上述国家层面对“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当前构建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一浩瀚巨大的工程需要把各个学段的学生全部囊括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固然非常重要,但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仍不容小觑。对于18到22周岁年龄段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跨入“成年人”行列,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学习,在此期间,他们以“三观”为代表的一系列综合素养体系正快速形成,同时个性化人生蓝图和规划也渐露雏形。而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将直接步入职场,无论于个人、于家庭,还是于社会、于国家都是一大挑战,并最终成为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推动因素。所以,如何把核心素养与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教育、职场教育有机结合,是迫切需要深思和研究的。构建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时代的需要、民族振兴的需要、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

二、河北省开展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既要学习借鉴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也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同时立足省情, 结合河北的地域文化优势和具体教育实践来开展。

第一,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发展,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人成才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体系构建研究全过程[2]。以当前河北省大学生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为论据支撑,在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从中提炼出有益于河北大学生核心素养建构的因素。

第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思想,确保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能够与时俱进[2]。在当前河北省全力建设经济强省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构与培育路径研究,是奏响美丽河北文化之音的集结号,也是唱响美丽河北主旋律的最强音。

第三,强化民族性。立足中国国情,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凝魂聚气,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的重要思想源泉。同时,河北省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充分强化燕赵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优势,把其贯穿于核心素养建构、培育的全过程。

第四,突出针对性。河北省一百多所高校中,部委直属院校很少,而且还是一般院校,大多数学校为省属、市属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招生方面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均有,一本院校招生分数处于中下游水平,优质生源少,外省生源少。因此,构建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应分析河北省高校的实际情况,立足河北省大学生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对适合河北省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体系架构。

三、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

以核心素养内涵为依托,并借鉴新加坡(具有儒家文化背景)对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研究[3],同时结合河北省高校的教育实践与大学生自身特点,构建了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图 1)。

图 1 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结构模型
(一) 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素养包括四方面内涵:一是思想意识。思想意识的内核是要有一个正确的“三观”,即科学的世界观,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人生观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价值观;二是基本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是道德品质修养。每个大学生都应保有道德操守,自觉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四是审美情趣。大学生不仅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和心灵美,更要学会审美、辨别美和创造美[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5],分别从国家层面(大德)、社会层面(公德)、个人层面(私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高度概括和凝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三个倡导”承载国家、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对大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具体来说,要求大学生首先讲道德、明大德(国家层面);其次要遵道德、守公德(社会层面);最后要守道德、严私德(个人层面)。构建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 专业素养

当前世界范围内激烈的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生应时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在大学时代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

1. 科学素养

主要是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2. 人文素养

主要是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3. 自我意识管理

主要是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情感上做到自尊、自信、自强,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思想、行为的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批评和自我控制。

4. 社会性意识

主要是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3]

四大专业素养的具体指标如表 1所示。

表 1 四大专业素养指标

科学、人文、自我意识管理和社会性意识四大专业素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其中,自我意识管理是基础,在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管理素养基础上,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清新的人文气息都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素养。同时,专业素养的确定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制约自我意识管理、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社会性意识。

(三) 职业素养

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素养的培育之外,职业素养的提升也至关重要。因此,课题组成员调查得出河北省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四项职业素养。

1. 实践创新素养

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具备创新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实践技能。

2. 合作尊重素养

作为集体的一员参与工作,跨学科开展创新与合作,能与不同背景的人共事,促进团队有效发挥作用。理解社会、组织的运行方式,尊重社会的多样性并理解系统的复杂关系,理解并尊重专业、道德和社会责任[6]

3. 终身学习素养

意识到个体对终身学习的需要,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孜孜不倦更新知识和技能。

4. 信息沟通素养

有效获取、理解、分析、解释、交流、评价与传播信息,能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信息,综合利用时间、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开展工作,能使用母语和外语以口语和书面形式表达,善于沟通、交流。

实践创新、合作尊重、终身学习和信息沟通是当前大学生必备的四项基本职业素养,在大学期间或未来职业发展遇到问题时,能以合作尊重和信息沟通的视角进行思考,并创新性地解决复杂的实践问题,且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四) 新时代“四有新人”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倡议,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当代大学生应争做新时代的“四有新人”,河北省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应以“四有新人”为旨归,使“四有新人”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课题组成员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在关于大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的研究中,突显与“四有新人”要求的对应性和一致性(表 2)。

表 2 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与“四有新人”对照关系

综上,课题组主要从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源起、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三方面展开对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的研究。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就个人层面而言,可为大学生幸福成长凝魂聚气、固本强基,可以最大限度开启和挖掘创新思维、激发创造潜能、升华精神境界,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条件;就河北省而言,是推动河北省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和文化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保证;就国家层面而言,是形成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证,更是中华民族以先进科技和高水平人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郭歌. 论德国"关键能力"理念对我国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借鉴意义[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11x): 222.
[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6(9): 3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zxja201610005&dbname=CJFD&dbcode=CJFQ
[3] 辛涛, 姜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 人民教育, 2015(7): 26–30.
[4] 张凤珊, 孙振环, 冯爱惠, 等.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之浅见[J]. 中国轻工教育, 2002(1): 15–16.
[5] 陈晓健, 周颖. 浅论文化软实力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J]. 保定学院学报, 2013(3): 98–101.
[6] 李晓军. 核心素养:技术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新走向[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17): 65–70.
图 1 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结构模型
表 1 四大专业素养指标
表 2 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与“四有新人”对照关系
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研究
王明贤, 张文海, 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