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Vol. 27Issue (3): 26-3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3.007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方勤. 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27(3): 26-3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3.007.
FANG Qin. Explora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tutors and counselors: tak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in Tongji University as the example[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8, 27(3): 26-3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3.007.

作者简介

方勤(1983-), 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博士研究生, 讲师, 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E-mail) fangqin@tongji.edu.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7-02
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例
方勤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
摘要:研究生是高层次的教育群体,而当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已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两支力量。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最核心的是将德育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遵循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和成长规律,充分调动和发挥导师、研究生朋辈和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责任分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原则,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    辅导员    协同育人    
Explora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tutors and counselors: tak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in Tongji University as the example
FANG Qi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P. R. China
Abstract: Contemporary graduate students are higher educated groups whose thought tendency has shown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Tutors and counselors are the executors and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o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graduates. They are cooperative to teach the graduates and their core work is to combine moral education with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so on. During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structing and their development, the law of grow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student group are followed. Th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of tutors, graduate peers and graduate students themselves are fully mobilized. The principles including apportionment of liability, resource sharing and mutual advantages are adhered to form a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tutor    counselor    cooperative education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生、专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具有知识水平高、年龄层次复杂、思想状况多元的特点,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各高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办法[1]。当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已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新时期的研究生自我意识与个体化倾向明显,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与挑战。

一、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一)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今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更加国际化、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优秀研究生的首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思想品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了解新时期研究生群体的特点以及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8日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2]。有研究表明,研究生群体的心理、思想状况已基本定型,尤其是与大学生群体相比较,要在研究生群体进行观点、立场、态度等方面的改变是比较困难的。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扩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问题越来越复杂,各高校逐步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有部分高校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薄弱,机制体制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总体看,广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调研统计显示,目前研究生群体中存在科研压力和论文压力大、婚恋和心理问题复杂、就业及经济压力大等困惑,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教育引导。

(二) 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困境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两支力量,如何形成两者之间的合力,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调动各育人主体的积极性。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综合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点,探讨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的长效机制,促进相互沟通交流,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

在现阶段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存在一些现实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教育主体的定位认识偏差,尚未达成协同育人共识,由于导师和辅导员工作分工和职责权限的差异,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清晰,难以形成协同育人格局。(2)导师通过教学科研来开展育人工作,辅导员通过组织活动、规范管理与保障服务来开展工作。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资源缺乏整合,尚未实现育人资源共享,形成育人合力。(3)由于导师承担了较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不熟悉,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难以调动导师的主观能动性。

二、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理论基础 (一)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权责明确,充分发挥双主体育人作用

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协同育人是各教育主体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责任分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3]。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7]

高校实行导师负责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与导师接触最多,导师对研究生最了解,导师不仅是学术带路人,更是思想道德的楷模,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上除了进行专业指导外,还必须对研究生的德育、能力及素质培养负有教育、提高、把关等责任。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专业优势,无论从学习生活、专业定位、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职业规划等都可以充分发挥的积极作用。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相对导师而言更亲切,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大部分辅导员都具备心理辅导、职业咨询等专业能力,也具有处理各类学生事务的经验,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内容上以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为核心,研究生入学后,主要任务是科研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贯穿全程,导师围绕“立德树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导师和辅导员的权责明确不是狭隘地导师负责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辅导员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而是更加强调导师与辅导员的沟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要求,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明确权责、合理分工、联动配合、形成合力。

(二) 以价值共同为基础,充分调动和发挥导师、研究生朋辈和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价值关系,即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和客体对主体的需要。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构成价值的主体条件,价值的实现是主体与客体的合一。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引领必须是同步的、整体的、系统的,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有机结合是创建共同体的指导思想,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创建共同体的核心利益基础,达到共同体内部持续稳定是其目标[4]。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目标,是一个价值共同体。同时价值共同的理念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导师要用良好的科研水平、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魅力影响研究生,激发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师作为研究生教学的主体,在指导研究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围绕学术科研形成学术共同体。共同承担科研任务,探索前沿性知识。导师引领研究生探索新知,带领学术团队突破创新,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也主要依靠导师的指导及学术团队的支持。同时,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是完成科研任务的重要支撑力量,导师的学术生命在研究生对导师的超越中得以延续。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育人目标上有一致性,研究生文化水平高、民主参与意识突出、自我管理能力较强,遵循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和成长规律,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及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协同发展并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应体现在研究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参与性方面。以导师、辅导员、研究生的价值共同体目标为基础,充分调动和发挥导师、研究生朋辈和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以学术科研为依托,把握研究生的学科特点,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

“在当前的科研与学术实践中,研究生已成为科研攻关的一支重要力量,已成为学术梯队的一个重要层次。”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最重要的是将德育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相结合。在研究生的学术科研中,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和探索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受导师影响。研究生与辅导员接触的频率并不高,辅导员需要借助导师在科研实践中全程育人的力量,积极关注研究生的学科特点和学术需求,通过研究生学术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导师都会尊重研究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大部分研究生对导师有极大的依附感和信赖感。由于导师的学术权威性,研究生向导师沟通汇报则主要围绕学术科研,对于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不太乐于表达。调研显示,部分导师与“95后”研究生在沟通交流上有障碍,这时就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和青年教师的积极作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根据研究生的特点,高校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选聘一定数量的硕士学位以上优秀毕业生专职从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加强培养培训,使其成为研究生辅导员骨干,支持他们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业去建设、作为职业去发展、作为事业去追求,成为专门人才。要充分利用青年教师资源,将其作为研究生辅导员配备的重要补充[5]。在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各高校也可以考虑青年教师、高年级博士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多元化的组成结构,青年教师也是研究生导师的后备队伍,借助青年教师的辅助作用,搭建导师与研究生沟通的桥梁,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师门文化,从而取得育人和科研双赢。以学术科研为依托,把握研究生的学科特点,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有以下几种方式:(1)辅导员以社会实践为抓手,专业教师形成合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展;(2)以学术科研为依托,突出学风与学术道德教育,调动导师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的积极性;(3)在活动组织上充分发挥朋辈育人作用,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

三、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以同济大学为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有在读研究生1 742人,专兼职导师257人,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基于学术科研价值共同理念,按照导师研究方向组成了29个学科梯队,由青年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博士生和高年级硕士生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对博士生和硕士生采取以学科梯队为单位的纵向管理,这样的体系架构能够弥补导师由于学术权威性造成的距离感,也能弥补辅导员由于专业差异造成的生疏感。博士生与硕士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联系密切,在研究生学习生活、班团活动、社会实践、科研创新中,朋辈的互动和互助能充分发挥研究生自身的教育力量,使每个研究生既能得到自我成长,又能互帮互助、互学互促,推动研究生集体共同成长。基于价值共同体的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具体的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体系框架如图 一所示。

图 1 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体系框架
(一) 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搭建协同育人支撑平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始终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围绕“成长”“成才”“成功”培养理念,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研究生的特点,积极发掘各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研究生的思想情况和实际需求,以研究型教学为导向,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要积极发掘专业科研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成长”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注意在研究生学术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培养研究生不畏艰难的求真精神。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邀请院士为学生做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讲座,引导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成才”教育主要为增加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素养,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科研带头作用和榜样育人作用。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党支部书记与关工委老教授支部开展“师生面对面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党建活动,以老一辈党员同志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牢记同济精神,勇于追求卓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教育主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邀请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系主任、校友代表、具有职业咨询认证的辅导员一起参与研究生职业规划指导,从专业基本功到社会责任感,引导研究生建立成熟理性的职业价值观。

(二) 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一直以来格外重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专业教师的科研支持,更需要辅导员积极引导和组织协调。建筑类学科实践性较强,研究生的实践教育是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研究生要结合个人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在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了解社会、锻炼本领、提升素养。

多年来,学院研究生以科研报告、技术开发和推广、挂职锻炼等形式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研究生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院教学团队与辅导员队伍积极与企事业单位、部队、地方政府等共同搭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中导师与辅导员共同搭建高品质学术实践平台,开展大型城乡调研,参与住建部课题研究。学院也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建立了完善的保障体系,安排了必要的研究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通过导师指导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研究生得到了专业锻炼,提高了综合素养,也充分展现了高水平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立足专业,报效祖国,积极投入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实践行列。

(三) 发挥朋辈育人作用,营造协同育人氛围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朋辈育人作用与导师的教育同等重要。要加强研究生骨干培养,发挥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带动作用。从年龄层次看,博士生与硕士研究生在心理成熟度与问题处理能力方面具备朋辈育人的条件,尤其是高年级研究生也能够起到导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桥梁作用,导师与辅导员要借助这一力量开展智育和德育工作。

学院通过研究生自发组织跨学科学术论坛“博思论坛”,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行为规范教育中,打造针对博士生群体的“博士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培训班”品牌活动,树立博士研究生高远的学术理想和创新精神,培养其爱国爱校的博大情怀、勤勉敬业的职业操守、诚实守信的学术品格、乐观友善的处世态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得到充分内化与渗透。在研究生中开展“学术先锋”评选活动,发挥研究生中学术精英的先进模范作用,并通过组织研究生参与“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弘扬和深化了“以德为先、以德为大、以德为基”的师风师德。学院还积极鼓励优秀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的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发挥其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在参与育人的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此外,还注重表彰和宣传研究生中的先进典型,共同营造研究生自我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结语

新时期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观念、教育手段、工作队伍以及应急处置机制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研究生管理各个部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除了加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还需要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协同;要强化专职思政队伍、科教管理人员和研究生管理协同;要推动学校、家庭与社会在沟通协同;要重视网络与现实、线上与线下的工作方法协同;要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真正形成协同育人、联动运行的良好局面,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 教思政[2010] 11号.
[2]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
[3]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 教思政[2010] 11号.
[4]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 教思政[2017] 43号.
[5] 许烨.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伦理及其构建研究[D]. 湖南: 湖南大学. 201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degree&id=D576960
[6]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 教思政[2010] 11号.
[7] 程肇基. 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J]. 高教探索, 2015(3):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