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Vol. 27Issue (3): 35-4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3.009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于洋, 吴桂虎, 钱玥希. 中美高校城市规划教育比较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27(3): 35-4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3.009.
YU Yang, WU Guihu, QIAN Yuexi. Comparative study for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8, 27(3): 35-4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3.009.

作者简介

于洋(1978-), 男,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城乡规划系副主任,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城市空间与交通规划相关研究, (E-mail) yuyang@swjtu.edu.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11-01
中美高校城市规划教育比较研究
于洋, 吴桂虎, 钱玥希     
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与设计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56
摘要:中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正逐步进入深层次优化发展阶段,专业的规划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如何培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的专业人才,是开展城市规划教育的高校都应深思的问题。美国高校的规划教育起步较早,发展也更为系统和完善。因此,文章从现代城市规划教育发展历程、政府和行业对规划教育的影响、规划院系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与模式等方面,对中美高校城市规划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理清了当下中美高校城市规划教育的差异,总结了美国高校规划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中国规划教育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以期对中国高校城市规划教育的改革与提升有所启示。
关键词城市规划    高等教育    教育研究    中美对比    
Comparative study for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YU Yang, WU Guihu, QIAN Yuex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1756, P. R. China
Abstract: Chines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gradually enter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deep-level optim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planners are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How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who can grasp the law of urban development is a problem which should be pondered over by the universities which provide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While in America,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started earlier, and its development is more systematic and more perfect.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industry on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lanning departments,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odels and so on, clarifies the gap of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which are worth referr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in America,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reform and upgrading of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不断深入,城市规划工作也会随之发展和变化,将由过去更重视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转向以满足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社会公平、环境改善等新要求的系统性、综合性城市规划。规划师的使命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规划教育则是为了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规划师而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变革和城市建设需求的步伐。

关于中国的规划教育问题,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很多有益研究。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变化方面,庞春雨针对《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建议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教育纳入教学,并建立多元的知识框架体系[1],赵民则提出规划教育中要突出公共政策因素[2]。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洪亘伟、杨新海从培养基本规划思维、训练基本规划技能及建立科学创新意识三方面构建基础教学体系[3],张竟竟提出了规划实践教学应采取“野外—室内—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4]。在新科学技术应用方面,柏祝玲、张晓瑞认为实验教学中加强GIS技术教育是现代规划教育的本质要求[5]。在与别国规划教育对比方面,袁媛、邓宇等对比中英两国本科规划教育的差异,提出中国应在不同年级和阶段增设价值取向课程,加强价值判断训练[6],张建、吴娜认为美国更注重学生分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互动讨论教学[7],韦湘民、刘东洋则强调中国要根据自身国情来借鉴学习西方经验[8]。从中外规划教育对比角度进行研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更具前瞻性。中美两国都是世界经济强国,人口众多、地域广袤,但美国规划教育开始时间早,发展程度完善,因此,美国高校规划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非常值得中国高校借鉴。中美两国高校规划教育对比研究对中国规划教育的良性发展和提升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中美现代城市规划教育发展历程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粗放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众多城市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创造更好的城市环境,英国利物浦大学在1909年设立了市政设计系,被视为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教育的开端[9]。美国的现代城市规划教育起步稍晚于英国,但发展更为系统和完善。

(一) 美国城市规划教育发展历程

20世纪初,美国政府组建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寻找专业人才来解决和改善城市发展的问题。哈佛大学是第一个开设城市规划原理课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则于1932年创建了城市规划专业。此时,各校对城市规划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城市规划专业还处于成长的雏形阶段[10]。二战后,美国城市急需建设专才,一些知名院校纷纷设立了城市规划专业。由于哈佛大学不再授予城市规划的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在目前美国规划教育协会所属的院系中资历最老,教学与科研规模在全美规划院系中首屈一指[11]

美国的规划教育在二战前及二战后的一段时间内强调的是城市物质空间的设计能力。随着20世纪50年代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与住宅法案的通过,美国规划教育开始关注经济地理、交通数据分析等。从60年代开始,美国将原本由政府或少数规划师主导的城市规划转变为公众参与的倡导型规划,并开始关注社会学问题。70年代因新城镇建设等问题导致的城市骚乱促使政府和规划师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使城市规划与公共管理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些因素引发了相关学科对城市问题的研究热情,也促使美国规划教育达到了高峰期。但由于对城市规划过细的分类,忽视了规划的根本要求,再加上公共管理、市政卫生等专业对规划专业的冲击,导致了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美国高校规划院系学生人数迅速减少。80年代以后,美国高校规划专业开始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办留学教育,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城市主义”的产生和建筑设计的重新兴起,美国的规划教育又逐渐恢复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的规划教育又加入了景观城市主义、城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9]

(二) 中国城市规划教育发展历程

相比欧美国家,中国城市规划教育起步较晚。有记载的最早开展城市规划教育的是交通大学唐山学校,1931—1942年朱皆平教授在唐山学校开展城市规划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12],而中国系统的城市规划教育是1952年由同济大学开始的。1956年,冯纪忠在全国建筑教学计划会上建议成立城市规划专业[13]

中国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过程十分曲折。1931—1951年,国内没有系统的规划教育,1952—1965年则是摇摆期,1958年把规划调出建筑系直到1963年才调回[14]。1966—1976年的文革期间,城市规划专业停办,1977年开始恢复招生,至1989年,规划教育得到恢复发展。1990—2012年,中国高校的规划院系与学生数量均快速增长,2001年在土建类目录下设有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的高校为63所,大专(高职)院校为50所。到2007年,本科院校增长到154所,大专院校为66所,超过5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设立了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15]。如果计入规划相关学科的专业和专科教育,2010年中国提供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高校已经接近270所[16]。2014年至今,中国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时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也随之进入调整和改革阶段,城市规划教育也同样进入思索、调整、改革时期。

二、中美高校规划教育对比研究 (一) 政府和行业对规划教育的影响对比

政府和行业对规划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要和显著,无论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为何,这种影响和干预都是长期性的。一般来说,政府通过法律条文,行业则通过相关规范对规划人才培养进行引导。

1. 政府的干预

城市规划具有多角色参与的性质,规划过程也是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通常会占据主要或主导位置,政府的主导和干预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规划教育上。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已比较完善,可以明确分为联邦、州、地方3个层次,其规划法律法规是联邦制政体下的产物,主要是以州法律法规为框架的地方规划法规体系,重视自下而上的规划理念[17](图 1)。

图 1 美国规划法律体系

中国传统规划院系的办学方式主要以建筑学为基础,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能力。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和实施,中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该法为核心,以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辅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图 2)。而规划院系培养的学生正是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的直接践行者,这就要求各院系不但要继续重视城市规划设计能力,还应在本科教育阶段就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各项相关法规做出相应的调整[1]

图 2 中国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从城乡规划法律体系上可以看出,中国采用统一的规划法,中央政府对规划的把控较多,层级较多,给地方的权限较低,因此,中国规划教育受中央政府影响较大,受地方政府影响较小。而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规划法律是处于指导层面,地方政府对规划的影响较大,因此美国规划教育受地方政府的影响较大。

2. 行业协会的引导

美国最早的城市规划行业组织可以追溯到1909年在华盛顿特区召开的首届全美城市规划大会,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规划行业协会直到1917年的第九次全美城市规划大会才得以建立[17],即美国城市规划协会(APA)。在美国,开设规划专业的学院必须经过相关的规划学资格评审委员会(PAB)对其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组织机构、师资力量及年预算等考核才能具有授予城市与区域规划学学位的资格。而评审委员会则受美国注册城市规划师学会(AICP)与美国规划协会的指导与监督(图 3)。

图 3 美国规划行业协会与规划院系的关系

中国的城市规划行业组织主要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UPSC)是全国性学术团体和职业组织,在民政部注册备案,其前身是1956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CACP)在1993年注册成立,是一个全国性的行业社会团体,同时受住建部与民政部的管理。与美国一样,在中国也存在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负责组织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评估工作,评估人选由住建部直接任命。同时,住建部也委托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指导与服务工作,委员会隶属于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图 4)。

图 4 中国规划行业协会与规划院系的关系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规划行业协会与规划院系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相较于美国,中国政府通过行业协会作用于规划教育,对其影响较大。这样可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规划教育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的作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对规划教育的影响能力。

(二) 规划教育院系发展对比

高校中规划院系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与该地区或国家的经济社会背景及城市化发展阶段有关。一般来说,在城市化初期会逐渐出现部分院校开设规划院系,城市化中期随着人才需求的增大,开设院校数量最多,而城市化后期的开设数量又会相对减少,但各院系的特色化、多样化情况会增加。

1. 规划院系数量与发展背景

美国高校开展规划教育已近百年,其规划院系依发展背景基本可分为三类:一是偏物质设计,通常和建筑系、景观系设置在同一学院内,典型院校为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二是偏管理、公共政策与社会科学,开设的设计类课程较少,典型院校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三是综合型,典型院校为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18](表 1)。

表 1 美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院校的学科背景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深化,中国高校开设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已达到历史高峰期,有的高校还会有多个分属不同学科的规划相关院系。截至2016年底,本科院校中共有441个与城市规划相关的院系[19]。其中,属于工科类城市规划专业的有224个,占总数的50.8%;属于理学类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有162个,占36.7%;属于管理学类的城市管理专业有55个,占12.5%。此外,还有79所专科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其中城市规划74所,村镇建设与管理3所,城市信息化管理2所(表 2)。

表 2 中国开设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的院系数量及比例

在中国开设规划教育的院系中,按学科背景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建筑类,约占65%;二是工程类,如测量、环境等,约占15%;三是理学类,以地理学科为基础,约占15%;四是林学类,约占5%[20](表 3)。

表 3 中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院校的学科背景

综上可知,两国目前规划教育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如在美国规划教育发展历程中所述,美国高校开设规划教育的学科背景是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变化的,先是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后来转向以公共政策和管理为主导的模式。到70年代中后期,美国规划教育界意识到以公共政策和管理为主的教学与规划实践脱节,因此又设置了专业评审委员会,以平衡各规划专业类型。中国目前虽然开设规划教育的院系数量激增,但已形成的专业类型仍侧重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难以满足整个城市规划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

2. 学生数量与质量

由于美国人口基数小,且城市化水平高,开设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院校数量逐渐减少,学生数量亦是如此。而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发展迅速,高校扩招等,规划类学生的总体规模比美国大很多,但对于通过评估的40余所院校来说,学生数量并未大幅增加。这是由于偏重物质空间规划设计的教学有相当比例的设计能力培养,师生比是规划院系教育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能像其他工科、理科类专业一样开展大班教学。对于很多没有参加评估的规划院校来说,规划专业的招生数量增长迅速,导致了学生规划设计能力的下降。

美国规划教育在研究生阶段招收的学生除了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外,还有社会学、历史学、公共卫生、经济学等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公共事务和政策类工作。而中国高校规划教育研究生阶段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城市规划或相关工科专业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后仍有相当比例会从事物质空间规划工作。

(三) 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对比

中美两国开设规划教育的院系在教育层级与结构方面比较类似,但两国不同学科背景的规划院系所采用的教学内容与模式有一定差异。

1. 教育层级与结构

从教育层级与结构来看,中美两国高校的规划教育都采取本科、硕士、博士的三层培养结构。美国开展规划本科教育的院系数量较少,开展硕博士教育的院系较多。而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中国开展城市规划本科教育的院系数量众多,开展硕士教育的院系次之,开展博士教育的院系则很少。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展硕博士教育的规划院系正逐步增加。两国的本科教育过程比较类似,基本都是选择学校开设的课程,修满足够的学分,完成毕业设计。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美国规划硕士选题方向的多样性明显,一般是先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和研究兴趣自由探索,在最后一年才确定导师及论文的方向,并完成毕业论文。美国规划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过程则与中国规划硕博士研究生教育过程类似,一般是在考试合格或申请获批并与导师双向选择后,再根据导师的科研方向或自身的研究兴趣选择论文题目,最后经过论文撰写和答辩而完成学业。

2.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中美两国规划院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一般分为3个层次,即核心必修课、推荐选修课、一般选修课。美国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较为广泛,包含了区域、城市、建筑、管理、经济等方面,主要课程有规划历史与理论、城市空间结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社区环境与社会发展、区域和国际发展、建筑环境、数理统计、计算机软件运用、GIS、经济学等。在选修课方面,美国规划教育强调的是对专业领域的拓展,更能体现城市规划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而目前中国主流规划教育是以建筑学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干课程主要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基础设施、课程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和法规等。选修课程方面,除了与规划教育密切相关的推荐选修课外,由于教育经费、教师数量等限制,开设的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并不多,学生大多会选择一些面向全校的通识类课程(表 4)。

表 4 美国的主要城市规划相关选修课程
三、美国城市规划教育发展经验借鉴

通过中美两国高校规划教育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两国的规划教育发展历程类似,均起步于城市化初期的物质空间设计培养,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逐步变化。在政府与协会对规划教育的影响方面,美国更注重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而中国主要是由中央政府指导;在规划院系发展情况方面,美国目前更注重专业设置的多样化、细分化与完善化,中国则处于快速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各校专业设置比较相似;在教学内容与模式方面,美国目前比较注重设计、社会、经济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则因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而更注重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等方面有所疏忽。通过此类对比研究,可在今后的规划教育发展与改革中避开误区,以促进中国规划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 增强行业协会的影响力

从政府对规划院校的管理和干预来看,中国较美国更为严格,中央政府对规划教育的干预和影响也更深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整个规划教育模式和过程的单一和趋同。而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规划教育的发展应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节奏,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对规划教育的影响应有所加强,这样可以促进规划教育教学模式和过程的多样化,准确把握规划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规划人才。

(二) 规划院系的特色化发展

近年来中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系数量增长迅速,但其中多数是采取同济、清华等学校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过于强调物质空间规划能力的培养。而美国各规划院系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会根据学校本身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进行设计,既有物质空间规划实力强的院系,也有在城市经济、交通、社会、公共政策等方面独具特色的院系。因此,中国规划院系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各规划院系,尤其是新开设规划教育的院系应结合自身优势和地域特点将特色化作为办学的发展方向。

(三) 教学内容与课程的更新

与美国高校规划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比,中国高校规划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偏窄。从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的比赛成果来看,学生越来越会画图,而不善于写文章,专业教学过于偏向“设计”,而对“规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21]。因此,在规划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上,需要加强与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交融,需要加强思考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画图能力。此外,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高校规划教育还应在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重视对学生团队工作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规划价值观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庞春雨.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与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J]. 学术交流, 2011(6): 195–197.
[2] 赵民. "公共政策"导向下"城市规划教育"的若干思考[J]. 规划师, 2009(1): 17–18.
[3] 洪亘伟, 杨新海. "思维+技能+创新"——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体系建构研究[J]. 规划师, 2011(12): 106–110. DOI:10.3969/j.issn.1006-0022.2011.12.021
[4] 张竟竟. 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途径探析[J]. 科技信息, 2009(29): 28, 135.
[5] 柏祝玲, 张晓瑞. 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城市规划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10): 371–374.
[6] 袁媛, 邓宇, 于立, 等. 英国城市规划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及对中国的启示——以六所大学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2): 61–66.
[7] 张建, 吴娜. 中美现代城市规划教育教学对比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1): 98–102.
[8] 韦湘民, 刘东洋. 借鉴西方, 审视中国城市规划教育之未来[J]. 国际城市学划, 2009(S1): 136–140.
[9] 侯丽. 美国规划教育发展历程回顾及对中国规划教育的思考[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6): 105–111.
[10] 宇宙. 浅谈美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J]. 城市规划, 2000(5): 45–46.
[11] 毛其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规划系简介[J]. 城市规划汇刊, 1997(4): 36–39, 66.
[12] 邱建, 崔珩. 我国城市规划教育起源的探讨——兼述朱皆平教授教学思想[J]. 城市规划, 2012(10): 75–80.
[13] 冯纪忠. 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的诞生[J]. 城市规划学刊, 2005(6): 1.
[14] 肖建莉, 黄建中. 吴志强教授谈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J]. 城市规划学刊, 2007(3): 9–13.
[15] 周江评, 邱少俊. 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和不足[J]. 城市规划学刊, 2008(4): 112–118.
[16] 侯丽, 徐素. 我国城市规划教育事业的八十年发展历程——兼论问题与挑战[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1.
[17] 孙晖, 梁江. 美国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J]. 国外城市规划, 2000(1): 19–25, 43.
[18] 韦亚平, 董翊明. 美国城市规划教育的体系组织——我们可以借鉴什么[J]. 国际城市规划, 2011(2): 106–110.
[19]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专业知识库[EB/OL]. [2017-06-17]. http://gaokao.chsi.com.cn/zyk/zybk/.
[20] 赵民, 林华. 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及其制度化环境建设[J]. 城市规划汇刊, 2001(6): 48–51, 80.
[21] 陈锦富, 余柏椿, 黄亚平, 等. 城市规划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建构[J]. 城市规划, 2009(6):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