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Vol. 27Issue (5): 99-10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5.018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麻春晓, 毛蒋兴. 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27(5): 99-10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5.018.
MA Chunxiao, MAO Jiangxing.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rchitectural and planning performance techniques course[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8, 27(5): 99-10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5.018.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5C380)

作者简介

麻春晓(1984-), 女, 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讲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研究, (E-mail)316818636@qq.com

文章历史


修回日期:2017-11-25
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麻春晓 , 毛蒋兴     
广西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文章主要从课程与整体教学体系对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手绘能力、适应快速方案表达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实践,以及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引发的思考,旨在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    教学改革与实践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rchitectural and planning performance techniques course
MA Chunxiao, MAO Jiangxing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Planning,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P. R. China
Abstract: Architectural and planning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r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course for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The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content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as well as the think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aspects of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rriculum and the overall teaching system, cultiv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nd hand-painting ability, and adapting to the expression of rapid program, aiming at cultivating excellent talents with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solid foundation ability and high level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architectural and planning performance techniques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地理学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往往在课程设置上偏重理科的理念与分析,而工科方向的绘图技法课程设置相对比较薄弱。工科课程绘图与设计能力对于学生毕业以后工作的支撑度较强,因而在地理学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开设增强学生绘图能力相关课程,对于偏向理科思维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为此,优化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课程,使其能适应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和未来就业的需求尤为重要。

一、课程设置调整——增加课时与后续课程协调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以及艺术审美能力,而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类课程正是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技术型课程。目前全国有131所高校开设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等类似课程,授课内容多为基础素描、色彩渲染、钢笔线条练习和建筑速写等基础美术课内容,课程通常设置在大一阶段。

① 根据网络数据得出,数据来源http://www.dxsbb.com/news/10211.html

大部分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并未经过美术类考试,学生美术基础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生从未接受过任何美术或绘画训练。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基础绘图能力,对未来专业设计所需要通过手绘分析图来表达设计构思,甚至通过快速手绘方法绘制效果图或方案鸟瞰图,使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课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衔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以广西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曾为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专业)为例,最早的课程设置由于没有专业的建筑美术教师,转而借用美术学院教师在大一上期教授建筑素描课程,同时安排建筑速写教学穿插于素描课中,此类教学方式与后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几乎脱节。学生虽然学到了基本形体的透视造型与明暗素描的绘图方式,却无法将此类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应用到后续的规划设计课程中,其练习的作业内容更是与城市规划设计表达的图件毫无关联。到大二、大三学年需要绘制专业设计课程相关图件时,往往出现以下问题,即大一的素描色彩课程让学生在不断的线条与色块练习中感得迷茫和枯燥,而到大二和大三下半学期,在完成专业设计课程作业时,只能通过不断摸索表现和绘制方式来展示相关成果,费时费力,导致绝大多数的课程作业存在表现手法稚嫩、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① 2012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被分割为两个专业,分别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依然隶属于一级学科“地理科学类”。

学院于2014年引入具有工科背景的城市规划和景观园林专业教师,并对201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进行了培养方案和任课教师调整,将原先设置的建筑素描课程调整为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在大一上下两个学期分别由两位教师授课,增加了课时量,授课内容也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一名教师侧重基础透视、基础素描和钢笔建筑速写等基础透视和线条能力训练,另一名教师侧重于训练学生用钢笔线条加彩色铅笔和马克笔,完成街景透视图、园林透视图、城市鸟瞰图、规划分析图、规划平面图的绘制和内容表达。

在调整建筑与规划技法课程设置的同时,安排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一)的教师担任乡村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两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二)的教师担任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中外建筑史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授课任务。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同时对物体透视规律和建筑制图进行基础理论和绘图训练,中外建筑史课程结合中外经典建筑的图纸绘制,乡村规划课程结合房屋户型图绘制、节点鸟瞰图绘制进行练习,三门课程与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课程的内容相互交叉融合,通过规划分析图和总平面图的作业训练,为后期专业课程(如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如图一所示。

图 1 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及与其他课程之间关系示意

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达到了以下目的:(1)从大一学生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开始引导学生对形体、形态、色彩、配色、线条、透视规律、明暗关系等基础美术知识进行训练;(2)配合其他专业课程学习要求,由静物写生或建筑素描、建筑速写单一美术基本功训练转变为专业内涵更为丰富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轴测图、分析图、鸟瞰图、节点透视图等专业领域所涉及的绘图训练;(3)建立了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关联,加快了学生对专业内容和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培养了学生对后续课程内容的亲切感,从单纯的美术基础训练转变到综合型的专业技能应用,取得了前后课程内容相互支撑、互为体系的良好教学效果,如图二所示。

图 2 调整后的课程培养目标及学生能力训练示意
二、教学方法调整——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在美术学院教师的授课中,采用传统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临摹石膏静物写生为主,重点训练学生用线条和明暗关系表达静物形体的能力,但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诉求中,学生还应掌握城市规划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初步具备独立研究的能力和运用具体技能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能力,这其中包括了绘制城乡规划分析图等表现能力,具备独立的空间感知、形体组合、空间尺度、轴线空间、节点空间等基本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能够运用绘图技能表达设计思维和思考过程,以及快速调整草图和修改方案的能力。

在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一)课程中,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基础形体的感知能力和运用线条、色块、明暗关系处理形体表达的能力。在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二)课程中,首先让学生对规划平面图、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等进行描摹训练,建立对城乡规划专业图件的熟悉和基本认知,同时训练学生对于专业图的手绘表达能力;随后以经典建筑作为表现对象训练学生独立手绘建筑效果图的能力,结合水彩、马克笔、彩色铅笔的运用表现,绘制如天坛祈年殿测绘图(水彩渲染)、流水别墅效果图(马克笔或彩铅上色)等专业性较强的图件;最后过渡到规划平面和分析图的绘制,而这些图件的绘制在涉及对象、规模大小、难度深浅方面同样是循序渐进的。例如:初始阶段,绘制居住小区平面图,给出同一个居住小区不同方案、不同表现方式的范本进行临摹,让学生对居住小区布局形成基本概念,同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尝试绘制功能结构、交通系统、景观节点等专业工作中常用的分析图。从最后的作业完成情况看,虽然学生的表现手法尚显稚嫩,但是已经初步建立了对居住小区空间布局和住宅户型、尺度的基本认知,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后续阶段,通过临摹以城市新区规划图集为范本的系列分析图,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基本线条、色块来表现道路、功能、水体、节点、轴线等基本规划要素。从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对规划图件的表达方式掌握较好,得到了一致好评。

课程后期通过描摹城市鸟瞰图,让学生加深对城市尺度、城市景观、城市建筑组合、城市天际线、城市山水关系等城市空间布局方式的综合理解和大范围透视图的构图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开始对于透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局部单一物体的表现上,但是通过城市鸟瞰图的绘图训练,学生对于城市近景、远景和重点与次要表现区域的处理有了整体的思考,表现在线描图基础上,马克笔或彩色铅笔从最初的“乱涂”逐渐有了排线、渐变、多种颜色叠加、颜色选择、明暗对比等上色技巧运用,作业表现突出,教学效果较好。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中外建筑史相关内容,让学生尝试进行住宅平面布局、户型改造等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发散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尝试运用建筑和规划专业相关知识和生活常识结合绘图技能表达设计思想,使学生能够快速投入设计工作情境之中。

三、教学课时调整——集中时间连续绘图练习

根据绘画技法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求课时连续,最好集中一上午或一下午让学生完成绘图练习;二是理论课时可适当减少,突出实践训练。在原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课程课时安排中,一周两节课,课时明显不够,往往教授理论内容后再让学生做绘图练习,学生尚未完成框架草稿图,当次课就已结束。授课与作业练习的完整培养过程被打断,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在下周继续完成上周未完成的作业时会产生较强的不适感,进入状态较慢。作为授课教师,也感到课时偏少,教学内容弹性不足,不同教学内容之间较难衔接。在课程改革中,增加了教学课时,并集中安排在一个上午连续三个课时,一周上两次课,授课节奏加快,学生完成绘图练习的时间充足,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图三所示。此外,增加了学生提交绘图作业的类型和数量。

图 3 学生部分作业成果
四、结语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其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综合,其授课内容和方式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实用目标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针对性地练习专业工作领域中运用较为广泛的表现图件,让学生掌握直接、高效的绘图技能和表现技法。

参考文献
[1]
何皙健. 城市规划专业建筑美术课教学实践与探索[J]. 大众文艺, 2012(5): 227-228. DOI:10.3969/j.issn.1007-5828.2012.05.198
[2]
应小宇. 美术在建筑教育中的定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8): 146-147.
[3]
常工, 王珉, 蒙小英. 跨学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1): 70-74.
[4]
喻明红. 城市规划专业《规划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改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12): 46-47, 278. 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2.12.027
[5]
刘燕. 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2): 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