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Vol. 27Issue (6): 173-17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6.030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赵彦琦, 杨英, 王心义. 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出现的新问题及对策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27(6): 173-17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6.030.
ZHAO Yanqi, YANG Ying, WANG Xinyi. New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8, 27(6): 173-17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6.030.

基金项目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B2012-106);河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06JG010、2017JG099)

作者简介

赵彦琦(1977-), 男,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 理学博士, 主要从事水文与水资源及环境保护研究, (E-mail)zhaoyq@hpu.edu.cn

文章历史


改回日期:2017-08-29
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出现的新问题及对策探讨
赵彦琦 1,2, 杨英 1,2, 王心义 1,2     
1. 河南理工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2.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伴随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步伐,以独生子女为主的"90后"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问题,比如初期志向远大而后期迷茫浮躁、个性强而责任感弱、接受新事物能力增强但自我管控和分辨能力降低、价值观和心态发生变化。通过教学一线的深刻体会及与学生深入交流,归纳当前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剖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从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解决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当代大学生    新问题    原因剖析    解决途径    
New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ZHAO Yanqi1,2, YANG Ying1,2, WANG Xinyi1,2     
1. Institute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P. R. China;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Coalbed Methane and Shale Gas for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Jiaozuo 454000, P. R.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mainly comprised by an only child have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era. There are some new features and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hina's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such as being ambitious in early stage but being confused at later, the strong personality but the weak responsibility, being enhanced in the accepting ability to new things but being reduced in the ability to self-control and distinguish, and values and mentalities being changed. Through the profou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and in-depth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we summed up the new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and analyzed the main reasons, and proposed some targeted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The purpose is to arouse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fused state to cherish the four years of university life like gold, to rightly hold the steering wheel for walking along the bright path, and to live their lives without regret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new issues    reason-analysis    solution    

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2010年以来,“90后”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当代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成长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享受着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发展的红利,物质条件比以前大学生强很多,教育环境大为改善,物资和网络等资源极大丰富,且拥有长辈们全部的关爱。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受国情、教育体制和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呈现出个性张扬、极富鲜活思想等共性特征的同时,又显现出一些时代背景的新特征和新问题。为培养好祖国繁荣昌盛持续发展的建设者,必须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深入剖析当代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其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办法。

一、当前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其原因剖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已成为经济与科技竞争力的关键[1]。作为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其高等教育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1]。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合格优秀人才的重任。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1-2],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识别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

(一)最初的雄心壮志与过程的迷茫浮躁形成较大反差

历经十二年寒窗苦读,走过了六月的冲刺、七月的等待,考取了自己心仪的或虽有不甘但也跨过大学门槛的天之娇子,初入大学校园,抱着无限憧憬和雄心壮志,自我管理式的大学生活方式与成天沉醉书海且有人监管并负责“后勤”的高中生活形成较大反差。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有其环环相扣的任务,大学阶段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正值人的身体状况最佳,精力和时间最为充沛,各方压力最小的阶段。进入大学后,部分适应力差的学生逐渐出现迷茫、浮躁、松懈,大学时光会在不知不觉中很快消逝,临近毕业方恍然大悟,错失人生最宝贵的黄金年华。在这珍贵的青春时期,大学生恰好要利用好大学环境来磨炼身心,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便能沉着应对激烈复杂的社会竞争。此外,形象气质和修养等这种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是通过在大学阶段的课堂学习、业余大量阅读、各种校园团体活动、体育锻炼及校内外各种消费过程与人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经大学氛围的熏陶,是很难具有较高的素养。

(二)自我意识强烈但责任意识淡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大学生出生时即身处优越舒适环境,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虽有独立意识强、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等优点,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个体中心主义及利己思想明显,组织集体观念及团结协作意识相对淡薄,缺乏艰苦朴素的作风、忧患意识和担当,缺乏对人生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规划。个别学生还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种厌恶、厌倦、厌烦,甚至痛苦、憎恨的心理情绪[3]

(三)学习能力强但自控力、分辨力和抗挫折能力弱

大学阶段学习的效果和能力提升与就业及未来人生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未来,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民素质和国家形象。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具有独立性与批判性等优良品质,易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思想,对先进技术和知识有着特有的直觉和敏锐,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勇于探索和创新,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但是,当代大学生也有相当部分缺乏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弱,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变差。此外,当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便捷的同时,对当代大学生自控能力和抗诱惑力、良莠分辨能力也是一大考验,智能手机、游戏、微信等现代化媒介成为了少部分学生留级、退学的罪魁祸首[4]

(四)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致使学生价值观有所改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丰富的社会阅历致使他们思维理性且现实,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品质。现如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社会转型期相伴而生的诸多社会问题,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其群体中部分人学习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动机的浅层化[5]。有的追求经济收入这种显性收益,而忽视了通过大学阶段的熏陶,取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提升所带来的精神满足,以及社会地位晋升、人脉资源增加等隐性收益。还有人以偏概全觉得“读书无用”,而忽视了差距的根源在于职业能力,而非学历。这些能力主要取决于自己如何利用好时间和学校资源,充分拓展其能力边界。

(五)现行教育体制和考核方式致使师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目前,中国在跨入大学之前的教育更侧重于应试,忽视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大学教育更注重教师的管理和业绩导向,对学生要求相对宽松。这样的体制和理念致使高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精力放于科研和疲于应付各种考核,部分大学生只求分数不求学习效果、只为就业和保研加分来上课的做法,导致学生临考前借笔记突击复习,甚至“挂科”、补考、重修和留级等,造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讲,“混”学历的现象。实际上,大学阶段是整个人生很重要的一环,把握好这四年每一阶段特征并尽快调整适应并努力奋斗,对大学生的一生将大有裨益。大学前两年是由“管教式”的高中应试教育向相对宽松的自主学习过渡,数理化外语等基础课是这一阶段的主修课,随着课程难度加大,有些新生不能尽快适应,出现“挂科”,甚至认为这些课程貌似无用就失去兴趣和信心。事实上,这些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计算、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严谨、完备的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会用到。大学后两年主要学习专业课,是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培养专门的理论基础和专术技能,课程体系具有提升视野和完善某一领域知识结构的作用,专业课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阅历一般是高于学生的,大学生如能不带情绪地学好每一门课程,将会大幅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二、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完整的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即教会学生如何工作,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6],即教会如何做人。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大学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国家有用的建设者和综合素质高、修养好的国民,值得教育工作者探索。

(一)高考中增加心理与素质考核,提高其比重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普及后,建议高考增加诸如尊师爱幼、勤俭节约、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等在内的综合素质考核,以提高全民素质和修养。

知识和素质是一个人“精神战车的双轮”,智商和情商都需达到一定的层次。培养的人才智商再高,而情商极低,心理素养极差,缺乏基本素质,那只能是资源的浪费者、公共秩序的破坏者和国家形象的损害者,会连累无辜的人并造成极大的损失。受过高等教育的国民尚且素质提高不上去,那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程就会令人担忧。想要成为受人尊敬的真正高素质人才,除做好自己本职的学习工作之外,还要注重日常生活细节和好习惯的养成,比如节俭、守规矩、诚信等。大学阶段更应努力提高自己全方位素质和修养,假如所有大学生都不注重这些素养,势必会造成整个国民素质的整体下滑。

(二)体制和教学管理及教育理念的改革,发挥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

国家发展进步需要人才、需要创新,对大学而言,排在前列的应该是人类良知的传承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而现在大学的教学管理对教师教学管理极其严格,迟到或早下课教学事故、说话不当穿衣不正规通报批评、试卷重复率和作业批改不能有半点差池,甚至学生的到课率、听课认真程度也与教师的教学效果紧密相联。学生网评被管理层视为老师们的“紧箍咒”,与教师职称、评评先进及奖金等挂钩。不负责任的学生不公正的评价会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本着良心上课的教师会逐渐伤心、失望,甚至出现了一部分“老好人”,最终受害的是学生。

反观目前的社会,娱乐界演员动辄豪车豪宅各种奢侈品、上百万成千万的片酬、身价上亿,与科研教职人员的待遇形成了鲜明对比。演艺活动能带来收视率,进行很好的商业宣传,而能带来第一生产力的科研和为国输送人才的教育属于默默无闻的良心工程,虽有生产商及国家科研资金等的投入,但效益相对其他行业是漫长的,而当前社会这种重视销路和即时效益的大环境,势必造成二者收入和社会重视程度上的悬殊。

这种体制和教育管理机制及理念势必会造成教育工作偏离正途,因为教育工作具有全民和国家发展的导向作用,关系着整个国家后备发展力量及国民素质问题。

(三)加大“宽进严出”的淘汰机制,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意识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部分发达城市和地区已逐渐普及,但人才培养模式普遍为“宽进宽出”[8],没有严格的淘汰机制,个别高校由于担心淘汰率高影响生源或学生就业,一再迁就学生,毕业和学位标准的降低,导致个别学生出现混日子的不良倾向[9],这势必造成学风不正、质量下降。

《文汇报》2009年发表的文章《国内名校实行高淘汰率,可能吗》指出:清华大学在1928—1937年期间,每年学生淘汰率为27.1%,理学院最高达到69.8%,工学院则为67.5%。吴有训先生执掌清华物理系时期,“1929年入学学生11人,到1933年毕业时仅剩5人,淘汰率54.6%;1930年入学13人,到1934年毕业时剩下4人,淘汰率69.4%;1931级淘汰率为50%,1932级更高达82.8%……”与如此“残酷”的淘汰率相对应,在物理系1929—1938年入学并得以毕业的71位本科生中,出现了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美国科学院院士。目前,北大、清华的本科生毕业率是92%~95%,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48%,加州理工学院在60%左右……

高考只能说明入学门槛问题,不能代表后期大学的学习状况,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国家精英人才和建设者,就该严标准高质量。全国高校如能一律采取严格的学位制度,社会上如能做到真正重视这种得之不易的含金量高的学位人才,淘汰“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的不合格学生,构建“政府-社会-高校”三者顺畅的权责平衡和协作共赢关系[10], 逐步正确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在大学的过程教育中实行伴随终生的诚信档案制度,尤其通过诚信记录让用人单位对学生起到反馈作用,自觉遵守并养成诚信的好习惯。如此以来,大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会努力培养自己站在行业的前沿,把学科结构和框架建立起来,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刻苦训练自学和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阅读和检索信息的能力、克服困境的心理承受及调适能力、挖掘自身潜力发现兴趣与特长的能力、规划未来人生之路并使自己能乐观快乐生活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动手能力,变“要我学”为“想要学”“必须学”。这样培养的人才才是真正国家需要的建设栋梁,才能整体提升全民素质,赢得世界的称赞。

参考文献
[1]
王璋元. 高等教育改革与科学发展新思维[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9(1): 121-122. DOI:10.3969/j.issn.1008-5823.2013.01.057
[2]
刘丰华. 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J]. 学校管理研究, 2013(27): 320-321.
[3]
牛君霞, 张继平.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13(4): 6-8, 19. DOI:10.3969/j.issn.1008-5149.2013.04.002
[4]
刘忠信. 高校学风建设构建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27(1): 115-118.
[5]
王云海, 武丹丹, 李峰. 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研究与对策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6(5): 163-168.
[6]
阿瓦琪. 论教师的能力素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20): 39, 42.
[7]
张韶宇. 董仲舒"王道教化论"理路透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1): 54-57.
[8]
杨德广, 李梅. "宽进严出"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J]. 现代大学教育, 2011(3): 23-26.
[9]
张驰.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26(4): 5-9.
[10]
胡仲胜. 社会参与视角下的高校治理模式改革初探[J].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26(5):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