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等建筑教育  2019, Vol. 28Issue (2): 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2.001 RIS(文献管理工具)
0

引用本文 

吴绍阶. 问题产生论[J]. 高等建筑教育, 2019, 28(2): 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2.001.
WU Shaojie. Problem emergence theory[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9, 28(2): 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2.001.

作者简介

吴绍阶(1958-), 男, 原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任、三级研究馆员, 主要从事理论教育、文博、党史党建研究, (E-mail)1704586766@qq.com

文章历史


修回日期:2019-01-16

编者按: 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与人类伴始终。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很快,当代中国发展变化也很快,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要应对好各种复杂局面,关键是提高对规律的认识,善于用规律来处理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1],他在党的十九报告中指出:“坚持问题导向”[2]。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研究问题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对于有效破解社会前进中的各种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对于促进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研究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此,本刊将刊出有关问题研究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问题产生论
吴绍阶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 重庆 400043
摘要:问题是事物顺向发展中遇到的梗结,是人作为主体对客观事物认识受阻的反应。研究问题产生的特性、诱因、过程和方式等一般规律,对于帮助人们预见问题、预防问题、认清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问题学    问题产生研究    新兴学科    
Problem emergence theory
WU Shaojie     
Chongqing Hongyan Alliance Culture Developing Management Center, Chongqing 400043, P. R. China
Abstract: Problem is the impediment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ings, is the reaction when people' understanding of objectives are obstructed. The research on the general rule of characteristic, inducement, procedure and mode when the problem emerged can help people foresee the problems, prevent the problems, recognize the problem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is of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alistic meaning.
Key words: the theory of problem-oriented    problem emergence research    emerging discipline    

问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问题的产生是问题存在的前提,研究问题必须首先研究问题的产生。研究问题的产生,对于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破题性的意义。

一、对问题产生的认识

问题与人类伴始终,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随着人类的消亡而终结。问题的深度随着人类的进化而深化,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鲜活。每个人都会遇到矛盾,每个组织都会遇到问题,每个社会都会遇到难题。问题的产生具有客观性、主观性、普遍性、特殊性、复杂性和永久性。

(一)问题产生的客观性

它是指问题产生前和临界产生的各种因素存在的本来状态,或者是问题产生前和临界产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存在状况。就自然属性而言,它是自然现象变化前或临界变化的存在状态,如地震产生前或临界地震发生时的状态。就社会属性而言,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多个个人或无数个人相互作用形成合力的存在状态。

问题的产生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无论你感觉没感觉,看见没看见,它都实实在在的孕育着。它的客观性要件:一是要有问题产生的原因要素;二是要有促使问题产生的催化要素;三是要有问题产生的临界要素或即时要素。

(二)问题产生的主观性

问题产生的主观性是指人作为主体对问题产生前或问题产生临界存在状态的感觉和认知,是问题产生前或问题产生临界状态的客观实在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在一定的情境下,由于人的智能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同理,由于人的智能不同,也会对问题产生前或问题产生临界状态有不同的感觉和认知。比如,在同一数学逻辑情境下,一般而言,运动员不如数学工作者对数学问题敏感;在同一环境下,不同利益群体会对各自熟悉领域的问题产生前或临界状态很注意,而对不熟悉领域的问题产生前或临界状态不那么留神。由于智力不同,即使是在同一环境、同一领域里,人们对问题产生前或产生临界状态的认识深度和关注程度也会不一样。

对问题产生前或问题产生临界状态已经感觉到的各类人或人群主体而言,无论注意力、认识度、关注度如何,都是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的反应,都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它的主观性要件:一是要有感知主体要素;二是要有主体对问题产生前或问题产生临界状态的认知要素;三是要有预知问题产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素;四是要有预知问题产生的能力、知识和阅历要素。

(三)问题产生的普遍性

无论是人类野蛮史,还是人类文明史都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会有问题产生,人类或人的一生所经过的一切事物,都是在问题的产生中度过。问题产生存在于人所经历的一切事物中。人们遇到的一切事物,事事都会有问题产生。除此之外,问题产生还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新问题产生的诱因埋藏在旧问题的沃土里。也许旧问题解决之日,就是新问题诞生之时。在事物新旧问题交替及发展过程中,绝不存在哪怕是一瞬间的无问题产生诱因的存在。

问题产生无处不有,无时不有。它客观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领域、每个社会中,存在于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发展中,存在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它的普遍性要件:一是每件事物都有问题产生要素;二是每件事物时时刻刻都有问题产生要素。

(四)问题产生的特殊性

它是指不同事物问题产生的各自的特殊点。也就是一事物问题产生与另一事物问题产生的不同特点;各个事物在其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上问题产生的特点;不同人群面对同一事物,有的有新问题产生,有的有老问题产生,有的则新老问题一起产生。具体事物产生具体问题,具体事物问题产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具体事物的差别性。同一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具体阶段产生与其阶段相应的具体问题,也决定了它与上一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的差异。

问题产生各有其特点。它是区别这一问题同另一问题的入手,认识和分析不同问题的主要来源,判断不同问题的重要依据。它的特殊性要件:一是问题产生具有鲜明的个性要素;二是问题产生具有十分具体的要素;三是问题产生具有丰富多彩的要素。

(五)问题产生的复杂性

问题产生前和问题产生临界状态,是由多个诱因因子彼此运动、相互作用,在某一个合力点上,由量变到质变前的逐渐变化状况。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有的是事物内部要素本身运动变化,诱发着问题的产生;有的是受外界作用后,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促使着问题的产生; 有的是事物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运动,导致着问题的产生。问题产生前和问题产生临界点既具有预感性、症兆性和显而易见性,又具有潜伏性、酝酿性和潜移默化性。对于有准备的人而言,他对问题产生就具有预见性、自觉性。对于无准备的人而言,他对问题产生就具有突然性、盲目性。

问题产生的动因多种多样,产生的环境纷繁复杂,产生的过程或长或短,产生的方式或明或暗,产生的效果或好或坏。问题产生极其复杂,它的复杂性要件:一是要有问题产生的多个动因要素;二是要有问题产生的复杂环境要素;三是要有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要素。

(六)问题产生的永久性

问题产生是人作为主体对客观的反应。问题产生与人类共生共存,它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随着人类的消亡而消失。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永远有问题产生。就人的个体而言,问题产生伴随生命的始终;就人的群体而言,问题产生伴随着群体的产生与消失;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问题产生伴随着其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更替。

问题产生的永久性,是指人的一生、人的群体和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问题产生前或问题产生临界的状态。它的永久性要件:一是要有感知问题产生的人的要素;二是要有问题产生的人类社会要素;三是要有问题产生的不间断要素。

二、问题产生的诱因

问题是事物顺向发展中遇到的梗结,是人作为主体对客观事物认识受阻的反应。它既是客观存在,又是客观存在在头脑中的反应。

问题梗结产生前会有多种多样的诱因。就诱因多少而言,可分为单个诱因和多个诱因;就诱因难易度而言,可分为简单诱因和复杂诱因;就诱因环境而言,可分为自然诱因、社会诱因和思维逻辑诱因;就诱因因果联系而言,可分为偶然诱因和必然诱因;就诱因内外关系而言,可分为内在诱因和外在诱因;就诱因空间而言,可分为微观诱因和宏观诱因;就诱因时间而言,可分为短时诱因和长时诱因;就诱因作用而言,可分为主要诱因和次要诱因;就诱因主客体而言,可分为主体诱因和客体诱因。

问题诱因的多样性,决定问题产生的多样性。问题诱因的复杂性,决定问题的难度。一个诱因可以产生一个问题,也可以产生多个问题;一个问题可以由多个诱因引起,也可以由一个诱因引起;多个诱因可以产生多个问题,也可以产生错综交叉问题。问题诱因与问题产生紧密相联,研究问题产生不得不解剖问题诱因。

(一)单个诱因和多个诱因

单个诱因是指引起问题产生的唯一原因,也就是说问题产生是仅有一个原因引起的。多个诱因是指引起问题产生的多种原因,也就是说问题产生是由许多个原因引起的。

(二)简单诱因和复杂诱因

简单诱因是指问题产生由显而易见、简洁明了而引起的原因。复杂诱因是指问题产生由错综交叉、暗藏潜伏所引起的原因。

(三)自然诱因、社会诱因和思维逻辑诱因

自然诱因指问题产生是由自然界本身运动变化的原因而引起的。社会诱因指问题产生是由人类活动和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所引起的。思维逻辑诱因指问题产生是由人的大脑思维活动、思维推理的原因而引发的。

(四)偶然诱因和必然诱因

偶然诱因指问题产生是由事物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外部的、不稳定的、非本质的原因引发的,它对问题产生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必然诱因指问题产生是由事物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内在的、确定的、本质的原因生发的,它对问题产生起着支配的、决定的作用。

(五)内在诱因和外在诱因

内在诱因指问题产生是由问题内部构成要素运动变化的原因引起的。外在诱因指问题产生是由问题与问题之间外部结构要素作用互动引发的。

(六)微观诱因和宏观诱因

微观诱因指问题产生是由细小的、局部的原因引起的。宏观诱因指问题产生是由宏大的、整体的原因引起的。

(七)短时诱因和长时诱因

诱发问题产生因素作用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是短时的,有的是长时的。短时诱因是指引发问题产生的因素在某一时段发挥作用,而在另一时段不发挥作用的诱因。长时诱因是指问题引发因素不仅在问题产生前起作用,而且问题产生临界点和即时产生也在起作用的诱因。

(八)主要诱因和次要诱因

就多个原因产生的问题而言,一般来说,都有起主要作用的诱因和起次要作用的诱因。主要诱因是指对问题产生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的诱因。次要诱因是指对问题产生起着非主要的、配合作用的诱因。

(九)主体诱因和客体诱因

主体诱因是指人不仅能认识问题产生的客体原因,而且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体的诱因。客体诱因是指存在于主体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诱因,客体诱因决定主体诱因。

引起问题产生的诱因还不止以上九组,这里仅列举这些。这些诱因,有的作用于自然界自身运动和自然科学研究的问题产生中,有的作用于人类社会运动和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产生中,有的作用于人的大脑思维运动和思维科学研究的问题产生中。凡有问题产生,总会找到其原因。凡是即将产生的问题,总有其诱因和苗头。就社会运动而言,凡是能捕捉到的诱因和发现到的苗头,只要给于重视,就有可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就科学研究而言,凡是能敏感或查觉到的诱因,只要扭住不放,就可能产生疑问或新问题,进而提出新命题。就思维规律而言,只要外界事物不断进入大脑或以往存储在大脑的东西不断重现,就可能成为新问题的诱因,就会不断闪现新问题。

三、问题产生的过程

问题产生的过程,是问题产生的起始、变化发展和临界形成的路径,是问题产生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是问题产生的存在和发展形式。起始状态、发展状态和临界形成状态是问题产生的三个重要环节。

起始状态即问题产生前的萌芽状态。常言道,风起于青萍之末。风从何处来,只要理过去,总能找到源头。问题产生于诱因,诱因一露头,就埋下了问题产生的种子,就有可能开出问题之花,结出问题成熟之果。

发展状态即问题诱因增强或减弱的变化状态。问题诱因可以增强,也可以减弱,它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强弱而起伏。问题起始到问题临界产生,既包含着量的变化,又包含着质的变化。在复杂问题诱因量变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质的变化,这是在复杂问题未产生之前,诱因总的量变过程中所发生的阶段性的、局部的或某个方面的变化,它是复杂问题产生的前兆。

临界形成状态是诱因导致问题产生的可能性成为问题产生的现实性的状态。弧线是由无数条微分的直线构成的,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临界状态,就像微分的直线变成弧线的临界点一样,即将形成弧线质的飞跃。

问题产生的过程是其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问题产生是有时间的,它在什么时候产生,不在什么时候产生,都离不开具体的时间。问题产生所经历起始、变化发展和临界产生的过程,都与时间紧密相关。问题产生过程的时间有长有短,产生的速度有快有慢,产生的规律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它具有连续不断的持续性。问题产生是有空间的,它在什么地方产生,不在什么地方产生,都离不开具体的空间。问题产生的过程与空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是在一定的空间里进行的。问题产生过程的空间有大有小,产生的规模也有大有小。问题产生过程占用的空间地位有长有宽,也有高有低,具有立体的广延性。

问题产生的过程是问题产生存在和发展形成的形式。问题产生以过程形式存在和发展,问题产生的内容存在于问题产生的过程形式中。问题产生的内容固然重要,问题产生的形式同样不可小视。问题产生的内容决定问题产生的形式,有什么样问题产生的内容,就有什么样问题产生的形式。问题产生的形式受问题产生的内容的制约,它依赖于问题产生的内容。问题的产生是个过程,它要有同它相适应的形式才能存在和发展,问题产生的过程积极地影响着问题产生的内容。

问题产生的诱因在某一点、某一时是静态的,但诱因引发问题发生的过程是动态的。在问题产生的过程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但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问题产生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固定的集合体,而是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的集合体。

四、问题即将产生的方式

问题为什么在这时产生而不在那时产生,为什么在这里产生而不在那里产生,为什么在一些人里产生而在另一些人里不产生,这是因为有问题产生的时机,即问题产生的临界点,也就是问题产生由起始、发展,再到产生的枢纽点、关节点,也就是问题即将产生又没有产生的关口。问题产生的临界点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就速度而言,问题产生的临界点的方式有渐进式和剧变式之分。渐进式指问题即将产生达到临界点状态的速度是缓慢的、循序的、逐渐的;剧变式指问题即将产生达到临界点状态的速度是急骤的、突发的、快速的。渐进是通过量变,逐渐靠拢并达到问题产生临界点;剧变是量变渐进过程的中断,它飞跃式地达到问题产生临界点。

就深度而言,问题产生临界点的方式有浅表式和深层式之分。浅表式指问题即将产生达到临界点的表现方式是浅层次的、显而易见的、容易的;深层式指问题即将产生达到临界点的表现方式是隐藏的、不易发现的、有难度的。浅表式问题产生临界点是捕捉深层式问题产生临界点的入门,深层式问题产生临界点是浅表式问题产生临界点的继续和深化。浅表式问题产生临界点往往潜伏着深层式问题产生临界点的种子,深层式问题产生临界点往往可看到浅表式问题产生临界点的影子。

就领域而言,问题产生临界点的方式有日常式和特有式之分。日常式指问题即将产生达到临界点是司空见惯的、周而复始的、生活日常的;

特有式指问题即将产生达到临界点是发生在特有领域的、特殊人群的、特别时段的。日常式问题产生临界点带有普遍性,寓于特有式问题产生临界点之中;特有式问题产生临界点带有特殊性,离不开日常式问题产生临界点。

就频率而言,问题产生临界点的方式有重复式和首现式之分。重复式指问题即将产生达到临界点是多次的、类似的、几乎同样的,甚至是反复的;首现式指问题即将产生达到临界点是第一次显现的、全新的、前无先例的。重复式告诉我们,同类的问题不仅此时出现,彼时也可能出现;会在这里出现,也可能会在那里出现。首现式告诉我们,问题一旦突破临界点,如果是在科学界,就可能预示着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诞生;如果是在社会生活中,就可能预示着一种新的社会矛盾需要面对。

就产生的动因而言,问题产生临界点的方式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之分。主动式指问题产生即将达到临界点的发生是顺向的、自然而然的、必然的;被动式指问题产生即将达到临界点的发生是逆向的、被逼迫的、主观人为的。主动式问题产生到达临界点是一个靠自身内在动因作用,循序渐进、由量变靠近质变的过程。如果是消极问题,就应早做工作,提早预防;被动式提醒我们,问题产生到达临界点是靠外因起作用,加速或减速,激化或弱化的过程。对正在发生中的矛盾,要注意工作方法,要防止火上加油、激化矛盾。

五、研究问题产生理论的实践意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党正从事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问题还没弄清楚,好多难题还待解决,前进发展中的新问题又接踵而来,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尖锐棘手。问题越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就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越多。问题存在决定问题意识。问题产生的临界点是问题产生的关节点,从理论上研究问题的产生,对于预见问题、预防问题、弄清问题、破解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研究问题产生理论,有助于我们对问题产生规律的把握,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的客观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质量互变规律、内因和外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等理论是指导我们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本方法。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才能从根本上把握问题产生的一般规律,认清问题产生的实质,自觉的树立问题意识,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勇气和自觉性。

研究问题产生理论,把握问题产生的临界点,有助于增强我们对问题产生的预见性。问题产生前往往会出现多种症状、多种诱因,我们可以根据问题产生的一般规律,去分析、去推测这些症状和诱因将要引发的问题,预先料到事物可能的变化过程及大致问题的出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问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比如发展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又指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还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事关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上,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确保可持续地发展。如果我们有问题意识,懂得问题产生的一般规律,就可能在强调发展的同时,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问题恶果,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研究问题产生理论,把握问题产生的临界点,有助于我们及时化解矛盾,预防问题尤其是疑难、尖锐问题的产生。现实生活表明,有些问题本来是简单问题,若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久而久之就会拖成疑难问题、突出问题、尖锐问题。如果我们注重对问题理论的研究,不断树立问题意识,不忽视简单问题,善于从细小的问题中预见任其发展的后果,就有可能预防矛盾的激化,预防尖锐问题的产生,把疑难复杂问题、尖锐矛盾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至少掌握在可控状态。

研究问题产生理论,把握问题产生的临界点,有助于我们认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产生理论告诉我们,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一个起始、发展、形成的过程,都有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如果我们关注和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知晓问题形成的过程,就可能大致预知问题产生的临界点,进而认清问题产生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产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研究问题产生理论,把握问题产生的临界点,有助于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即使事物由量变发生了质变,突破了问题产生的临界点,问题产生了,但由于我们事先对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在处理问题时,就不会被动盲目、束手无策。就会从容不迫地、胸有成竹地、主动地应对和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2018: 33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21, 23, 61.
问题产生论
吴绍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