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顶端[1],培养高素质人才一直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层面,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关系学校办学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学院层面,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影响着学科建设的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科评估的结果。然而,研究生生源质量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2-3],选拔录取什么样的考生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4]。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是当前研究生招生工作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受研究生招生工作国家政策、就业单位对毕业院校和专业要求,以及东西部地域差别等影响,推免生全国开放流转,纷纷涌向高水平大学,第一志愿统考生优先选择层次高于本校的学校,东部沿海高校更受考生青睐。第一志愿考生本科毕业学校层次低于本校,而本校学生大量涌向外校[5],这也是国内大部分院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如何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成为各高等院校努力的方向。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与力学2个一级学科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工程管理二级学科研究生学位授权点,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本文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2019年四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分析学院当前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措施,从而为同类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硕士研究生生源情况与质量分析 (一) 硕士研究生报录情况图 1给出了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由图 1(a)可见,近四年来,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逐年上升,由2016年的179人增长至2019年的282人,涨幅57.5%。在这些生源中,本校及外校推免生数量持平,除2016年46人稍高外,其余每年基本稳定在30人左右,而调剂生逐年增多,从2016年的36人增加到2019年的94人,涨幅达161.1%;统招生数量在2017年之后基本稳定,维持在150人左右。由图 1(b)可见,近四年内,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数量分布在114—127人之间,基本维持恒定,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数量稳步增长,从2016年65人增加到2019年的119人,涨幅83.1%,非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涨幅较大,从2016年无人录取至2019年36人录取。
![]() |
图 1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 |
表 1给出了学院2016—2019年硕士研究生各生源类型和培养类型占比情况。由表 1可知,2016—2019年,学院统招生占所有考生类型的主要部分,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调剂生增幅明显,从2016年的20.1%增加到2019年33.3%,而推免生占比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25.7%下降到2019年12.8%。,这说明不仅本校优秀生源流失较为严重,而且也很难招收到外校的推免生。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中,全日制研究生占绝大部分,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占比较大,但是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63.7%下降到2019年的45.0%,而全日制专业型占比相对稳定,处在36.3%-46.0%之间。此外,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增长明显。
![]() |
表 1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统计 |
学院2016—2019年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如表 2所示。从表 2可知,工程力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硕士(MEM)等三个专业招生数量逐年提高,而其他专业基本持平。其中,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和项目管理等六个专业存在生源不足现象。
![]() |
表 2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2019年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 |
1.优质生源占比分析
表 3统计了学院2016—2019年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情况。由表 3数据可知:(1)近四年来,学院共录取硕士研究生939人,其中985高校本科毕业生104人,211高校本科毕业生341人,985和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占47.4%,其他院校本科毕业生共494人,占52.6%。由此说明,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生源,来自985和211高校毕业生比重还有待提高。(2)2016—2019年,学院硕士研究生生源985和211高校毕业生分别占当年录取人数的58.1%、39.7%、46.1%和47.9%。可见,自2017年起,来自985和211高校毕业生比重稳步提升,其中211高校毕业生占比稳定,985高校毕业生提升幅度较大。
![]() |
表 3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优质生源情况 |
统计分析了学院2016—2019年硕士研究生来自985与211高校毕业生的招考方式,如表 4所示。(1)985高校生源绝大部分来自调剂生,这主要因为学生考研往往会选择平台和层次高于本校的学校,在未取得理想成绩的情况下调剂至相应分数线的高校。(2)211高校生源调剂生逐年提高,统招生人数相对稳定,而推免生下降明显,尤其是本校推免试生数量大幅减少,这主要受教育部推免政策影响。推免生不再限制留本校,因而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平台和层次高于本校的学校,导致学院推免人数下降。
![]() |
表 4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2019年硕士研究生按招考方式录取情况 |
2.来源院校和地域分析
表 5列出了学院2016—2019年硕士生来源院校情况,表中仅列出了近四年来每年均有生源院校。从表 5不难看出,学院近四年来每年均有生源高校共计19所,招生人数为505人,占近四年招生总数53.7%。招生人数前5名的高校依次是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和南京工程学院,占近四年招生总数的37.9%。这五所院校为徐州市或江苏省内,或徐州市周边城市高校,稳定生源高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学院2016—2019年所有生源来源院校中,招生人数最多的985高校是中南大学,共15人;招生人数最多的211高校是中国矿业大学,共241人;招生人数最多的其他高校是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共51人。其余高校每年生源数较少,或生源数变化较大。
![]() |
表 5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2019年硕士研究生来源院校 |
图 2给出了学院2016—2019年硕士研究生来源院校地域分布情况。图中列出了近四年生源占比2.0%以上的省份,其余省份占比累加在“其他”部分。学院近四年生源占比2.0%以上的省份共8个,占近四年招生总数84.1%。其中,以江苏省内高校生源为主,占近四年招生总数50.7%,紧随其后是安徽省和山东省,分别占8.8%和7.9%,均为江苏省邻省,说明考生在选择就读院校时具有较为明显的就近倾向。
![]() |
图 2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2019年硕士生源来源院校地域分布 |
招生宣传是提高生源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吸引优质生源的有效手段。招生宣传形式可以多样化,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多层次开展招生宣传。从学院领导到系所教师,从本科生工作办公室到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从辅导员到班主任,充分调动学院所有教师的积极性,深入生源地高中,突出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6],有针对性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通过学科教授等专任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开展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
(2) 多渠道开展招生宣传。除了传统的现场咨询会和电话招生宣传外,还要充分利用微博、论坛、帖吧、微信公众号和QQ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与考生交流互动,展开全方位多渠道的招生宣传[7]。此外,抓住教师到外单位进行学术交流、讲座和报告的机会,适时进行招生宣传,把招生宣传工作做到常态化。
(3) 利用夏令营和冬令营进行招生宣传。夏令营和冬令营是进行招生宣传的有利时机,学员在校园里能够直观感受学院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以及培养模式等,为此,应加强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吸引优秀学员来校读研。
(4) 与其他高校建立优质生源基地[8]。根据往年招生及培养学生质量情况,遴选出优质生源基地,让这些高校学生在保研和考研时优先选择。在稳固优质生源基地的同时,还需要拓展有潜力的新生源作为招生宣传的重心[9]。
(二) 建立奖励和培育政策,留住本校优秀学生从学院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生源结构可知,本校获推免资格的学生留校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如何留住本校优秀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1)设置优秀新生奖。对保研本校的学生进行奖励,吸引本校优秀学生留校读研;(2)制定优秀本科生硕博一体化培养政策。通过综合考核,保送本校优秀学生优先选择硕博连读或直接攻博;(3)制定优秀学生指导教师政策。邀请知名教授组建导师团队,对保研本校学生进行重点培养;(4)制定优秀学生培育政策。在二、三年级学生中选拔有意读研且各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前对其进行硕士研究生培养。
(三) 强化学科与科研实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考生在选择目标院校时,学校的层次和学科实力是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吸引优质生源来校读研,关键在于提高学校层次和学科影响力。一方面,依托学校985优势学科、211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高校平台,强化学院优势学科,带动其他专业同步发展。同时,学院要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发挥其在领域内的引领作用,助力学科发展[10]。另一方面,学院要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这既有助于学生自身发展,又有益于招生宣传,更有利于提升学科与科研实力。可从三个方面助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1)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培育各类名师,提高指导水平[11]。学院还制定了最新的招收推免研究生政策:来自985和211工程院校且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本科生,可以在当年度具有招生资格的教师中优先选导师;(2)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切实提高研究生学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加强学术交流。
(四) 注重国际化建设,扩大学院学科影响力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促进学科发展、扩大学院影响力以及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学院应抓住国际交流的有利时机,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院教学与科研良性发展。首先,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12],助力学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近年来,学院依托“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以及各级各类引才项目,与国际著名院校开展深入合作,引进了一批知名教授来校进行长期或短期工作,充实了学院教学与科研队伍。通过广泛交流,学院教师与国外专家学者建立了紧密联系,为教师和研究生出国学习搭建了良好平台。通过讲座和授课,研究生了解了国际前沿知识,开阔了国际视野,也激发了出国深造的热情。其次,大胆“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鼓励教师和研究生积极出国访学、进修和交流,紧跟国际前沿,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扩大学院的国际影响力。教师和研究生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江苏省教育厅境外研修、学校双一流项目以及学院等各类资助赴国外高校进修、访学和深造,开阔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三、结语提高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对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院学科发展尤为重要。文章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2019年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统计数据,分析了该院硕士研究生整体报录情况、各专业招生、优质生源比例以及生源院校和地域等情况,提出了提高招生宣传效果、建立奖励和培育政策、强化学科与科研实力、注重国际化建设等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对策,以期为今后同类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1] |
刘延东.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4): 1-6. |
[2] |
李肖伟, 张卫东, 邹志刚, 等. 用科学发展观主动培育优质生源——中国计量学院提高硕士生生源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1): 68-70. |
[3] |
王筱蓉, 姜根柱, 唐文献, 等. 研究生生源质量全面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13): 46-47. |
[4] |
侯俊, 陈安民. 研究生招生质量评估体系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7): 22-25. DOI:10.3969/j.issn.1001-960X.2007.07.005 |
[5] |
王秦辉, 马佳男, 蔡元沛, 等. 质量、人本、营销、公正——新时代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策略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12): 111-112. |
[6] |
徐琳, 孙跃东. 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与培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六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实证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2(3): 55-59. |
[7] |
倪瑞, 杜进, 李文婷. 信息化时代研究生招生精准宣传工作的探索——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6): 44-48. |
[8] |
黄韵, 王平, 李星, 等.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策略探索——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J]. 高教学刊, 2020(16): 161-163. |
[9] |
李磊, 佘正昊. 省属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现状与对策分析——以某省属"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9): 40-41. |
[10] |
张云霞, 尹学锋, 余小燕, 等. 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的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措施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 12(3): 126-133. |
[11] |
向贻顺, 王亚珂, 陈文婷, 等. 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特征统计分析及生源质量提升策略——以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9(87): 230-232. |
[12] |
高玉蓉.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高校办学水平[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3): 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