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碳排放的时空动态效应——基于“宽带中国”准自然实验的证

      2025, 31(1):100-116.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4.10.004

      关键词:数字基础设施“宽带中国”战略碳排放时空动态效应影响机制双重差分模型
      摘要 (17)HTML (33)PDF 3.08 M (20)收藏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之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分析“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动态持续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这对于进一步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低碳绿色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数字基础设施和碳排放纳入同一框架,从理论层面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和时空动态效应,创新性地将双重差分的思想纳入空间矩阵的构建中,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碳排放的内在机制及时空动态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通过了工具变量法、三重差分法、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既能直接影响碳排放,又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渠道促进碳减排。时空动态效应分析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时滞性,碳减排效果在政策实施后第二年才会发挥,但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趋势;并且,“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地理相近和经济相似地区的碳排放存在着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明显,并且中部地区的效果大于东部地区。因此,文章建议继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推广;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各城市不同发展特征,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策略;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畅通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碳减排的中间渠道。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1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