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内涵特征、重大意义和推进策略

      2024, 30(4):37-48.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4.04.016

      关键词:国家战略腹地重大生产力布局发展和安全新质生产力
      摘要 (1760)HTML (1523)PDF 1.69 M (1068)收藏

      摘要: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全球产业竞争, 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 我国亟需尽快优化调整重大生产力布局, 在广大中西部内陆腹地拓展战略纵深, 夯实国家安全基石。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的战略构想, 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创造了条件。国家战略腹地是相对于前沿地区而言, 能为前沿地区提供强大支撑的战略后方, 主要是指围绕我国东部沿海起着稳定后方并服务国家战略安全的中西部内陆城市群或相应地区。国家战略腹地概念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 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大局去考量和谋划的, 相比其他重大区域战略, 国家战略腹地具备地理区位的枢纽性、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创新发展的引擎性、城市文化的凝聚性等基本特征。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史看, 三线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了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维护大后方的使命任务, 国家战略后方作为新时代大后方概念, 在新时代语境下自然也被寄予历史重任。进言之, 加快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当前应对百年大变局的应有之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乘势之举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破题之策, 唯有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才能把握战略主动。为把战略决策和预期目标变为现实结果, 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必须系统推进。通过完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统筹战略物资储备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打造战略产业备份基地和建设战略运力空间网络, 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不断推进新时代大后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建设。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1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