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2(6):196-200.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6.025
摘要: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政治发展追求的目标。公共领域作为公众话语表达和舆论监督的政治参与平台,对国家政治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下中国,“私民意识”“顺民意识”和“官本位意识”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并产生了不利于政治生态建设的消极影响。作为一种公众“在场”的参与型民主政治,公共领域就是要使决策者接受公众的审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此,党和政府应该大力提升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完善公众话语表达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主动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积极利用舆论监督优化政治生态。
2014, 20(6):153-159.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6.021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不断融入到反腐大潮之中。通过对10个典型网络反腐案例的分析,可以从共性中反映出网络反腐是公民社会普遍认同的体现,且具有反腐的高效便捷性,能减少举报风险。同时,网络反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以上因素,笔者从宏观上构建网络廉政文化、中观上完善网络反腐制度、微观上提高网络反腐主体素质等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10, 16(5):116-121.
摘要:舆论监督难是现实问题,与其一味抱怨体制因素不尽人意,还不如积极创新机制破解这道难题。舆论监督的机制创新,既包括媒体内部机制的创新,又包括媒体间合作机制及媒体与党政部门间合作机制的创新。媒体内部机制创新,既要改革考核激励机制和稿件审签机制,更要完善权益保障机制,让记者敢于监督、乐于监督。媒体间合作机制的创新,既包括同城同类媒体间的联动,又包括跨地域、跨级别、跨种类媒体间的联动,以凸显舆论监督的整体威力。媒体与党政部门间合作机制的创新,既要创新联合监督机制和良性互动机制,又要创新舆论监督的督办机制,多方合作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