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依据中国120个样本城市的相关数据,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组省域城市化质量水平指标的测度模型,并以中国东、中、西部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为例,分别用模型测度了它们的城市化质量水平,然后结合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质量主要指标的差异认为,省域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协调发展取决于区域城市化的内在质量,要提高中西部省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应该重点培育次级高能量城市,增强省域城市体系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城市网络张力.
Abstract:区域经济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提出从区域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区域智力资本的定义、构成和基本特征,分析了区域智力资本理论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价值,并分析了欧盟国家智力资本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论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Abstract: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从国外引进并在中国逐步实践的.西藏,有着雪域高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这也一直是西藏吸引中外游客的根本魅力所在.青藏铁路通车后,催生了西藏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由于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旅游景区承载力较为有限.目前西藏又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基于这些原因,西藏只有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既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旅游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在归纳总结现代金融理论体系基础上,对开发性金融进行了理论研究上的定位,并提出了该理论的研究框架.开发性金融理论是不完全市场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研究中应注重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作为一个例证,探讨了开发性金融作为一种金融深化机制在促进金融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PENG Xiao-bing??YANG Wen-wen??
Abstract:在审视长江上游金融发展格局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集群理论来研究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构建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金融服务业产业集群路径与对策.构建金融中心重点是提升重庆金融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和金融业产业集中度,因此,要建立与金融业产业集群配套的物流基地,构造长江上游地区的市场化、有偿及双边或多边利益调节机制和金融格局.
Abstract:在中国的税制变迁中,不断变化的目标背后相同的变迁理念是强制和权宜.在税制演进中的强制是指哈耶克式的不可预期且个人行动受制于他人意志的强制.在这种强制下不仅对税收遵从和运行成本形成负面影响,而且从长期看,使税制优化目标无从选择的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对根本社会政治制度的恶劣影响.而由于权宜所具有的时效性,在缺乏一般规则约束的制度背景中,税制变迁很容易走向权宜.权宜性税制变迁确实能带来短期效益,但从长期看,却极大地破坏了制度的有序衍生,影响社会的长期有序性.
WU Xiao-bo??HU Song-cui??ZHANG Wei??
Abstract:"创新"和"创新性"术语的模糊性导致了创新类型的多种定义.根本型、适度、渐进型、构建型、模组型、不连续型、破坏型和延续型等词,经常会被用来区分各种创新,这必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分类有什么不同?分类是依据什么维度进行的?分类的意义何在?另外,这些关于创新类型的词经常会被误用.根据对以往文献的回顾和总结,文章从市场、技术、知识和价值网络角度,以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识别各种创新,明确指出了各种创新类型的概念.同时,明确了各种创新分类的意义,并指出了各种类型的创新之间的关系.
Abstract: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技术创新的定义和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理论进行阐述,进而剖析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所具备的优势,并通过对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分析,发现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得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经验启示.
Abstract:文章研究了激励机制和治理结构对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会计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市场业绩不存在显著关系.这证明会计业绩比市场业绩在激励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公司治理结构对高管薪酬存在显著影响,并观察到股权结构治理与薪酬-业绩激励机制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Abstract: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经济现象,其优势已经在经济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与此同时,伴随着产业集群的还有人才集群.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根本,人才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相似,并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互相促进.文章首次界定了人才集群的概念,研究人才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以及国内外发达地区促使人才集聚的经验借鉴,提出应重视引进人才和促使其集聚的结论和营造良好的人才生境、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加强在岗培训等促进人才集群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Abstract:文章介绍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基本意义,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四层结构,包括学科发展评价、学科研究评价、学科教育评价和学科社会影响评价,其中学科研究评价是重点,研究成果评价是核心.然后根据"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评价"实践,总结了开展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评价的经验和体会.
Abstract: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学科构成的复杂多元性,民族性、阶级性、本土性,真理检验的直观性,价值实现的潜在性和间接性,成果多样性,引文的长周期性等特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应尊重其特殊性,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而不应照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中的评价方法.
Abstract: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前评价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公平竞争,鼓励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前评价的特点、评价指标体系和主要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前评价可以将同行专家评审与比较评价法相结合,从而对申请项目进行择优立项.
Abstract:科学研究活动社会评价系统和社会评价机制的产生可以说是科学研究活动发展内在要求和外在要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科学研究活动社会评价机制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内部评价到外部评价再到综合评价的演变过程.科学研究活动价值的内示,即科学研究活动内部规范化,以及科学研究活动价值的外示,即科学研究活动的外部监督与控制,是推动科学研究活动社会评价机制产生的根源.
Abstract: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国家安全,对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法律功能优势的解析,指出了中国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法律功能优势在实现过程中的不足与缺失.阐明应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完善节约型社会法律促进机制,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法律的功能优势,以法治保障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以法治现代化推进法律功能优势的实现.
Abstract: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解决好环境资源问题,而环境资源问题解决的地实施.文章探讨了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了影响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因素以及深层基础原因,同时提出了要从建立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法律机制,配套环境法律实施的外部制度,加强环境法律监督,加强环境法律宣传,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和司法水平,建立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完善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制度.
Abstract:传统资源利用法律关系属于民商法调整范畴,但是民商法的权利本位价值观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着被形式化的困境,其过错责任原则也难以实现应有的作用.引入社会本位价值观,通过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并且在诉讼领域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与举证责任倒置,从而有助于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Abstract:中国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包含关系,内容没有实质差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以环境法作为基本的制度保障.准确把握环境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定位,有利于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法学研究的进步.
Abstract:文章首先以狭义语法化和广义语法化的二分法,讨论和拓展了两种语法化观点,指出前者为实词虚化,后者为语用目的的合乎语法规范的言语化.由此出发论述了语用化,着重论述了语用化过程,即"PP1(语用目的1)→F1(形式1)→PP2(语用目的2)"的嬗变过程:一定的语用目的势必经过一定的广义语法化,而其结果即某表达式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经过一定的语用化.语用化的结果是以不变的表达式表达与原先的语用目的有关而有别的语用目的.笔者提出,任何两种语言的语法化和语用化的方式、结果和语效都不甚相同,研究语法化尤其是考察语用化,对翻译实践(与语言教学)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翻译过程中不求语法化的相同,所求者为:(1)语用目的的一致或一样;(2)语用化方式和语效的近似.
Abstract:老子与庄子是中国早期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其精深的学术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文章在研究老子和庄子语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翻译的本质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开拓了研究翻译问题的新视角.
WANG Dong-hong??LIU Dong??ZHENG Xiao-Lin??HE De-zhong??FANG Zhen-yun??
Abstract:通过对中国部分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和企业的调研,对校企合作培养、教学基地培养、工作站培养以及校内集中培养等主要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各种培养模式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对存在的不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高校工程硕士的培养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模式,这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关键.
Abstract:目标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管理理论,是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引进目标管理机制应是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有益尝试.文章从目标管理的概述入手,对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设置、实施及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引进目标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You are the visitor
ContactAddress:
Postcode:400030 Fax:
ServiceTel:023-65102306 E-mail:shekexeb@cpu.edu.cn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