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胶凝材料固化底泥力学特性与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投稿时间:2023-12-26  修订日期:2024-03-20
关键词:底泥固化  修正Mohr-Coulomb屈服准则  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损伤演化规律
基金项目:生物炭固化剂固化/稳定化复合重金属污染土机理研究
作者单位邮编
邱  硕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400044
顾水涛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陈 新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江山*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30071
马 威 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院 
曹海涛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点击次数: 360
全文下载次数: 0
摘要:
      疏浚法治理河湖产生的大量底泥具有含水率高、颗粒细、可压缩性强和承载能力弱等工程特性,固化是底泥处置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方式。为探究不同胶凝材料与固化参数固化底泥的力学特性演化规律,首先通过正交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UU)对比分析普通硅酸盐水泥与自主研发的BC、SWCM-Ⅳ、BSWCM-Ⅳ四类胶凝材料以及污泥生物炭改性底泥的固化效果,基于统计物理学、损伤力学原理和修正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构建不同材料和固化参数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分析固化体本构参数和破坏形态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制样含水率会使固化体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减小,压实度、固化剂掺量等因素对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当固化体峰值强度σ1f远大于围压σ3时,应力应变行为表现为脆性应变软化,反之,为塑性应变硬化;固化体强度越高,围压越低,脆性越大,失效后破坏面越多,损伤累积产生的劈裂效应越明显,剪切角逐步增大,而污泥生物炭具有改善固化体脆性破坏的作用。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