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6(3):28-3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07
摘要: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规划师专业能力的需求,给出了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概念模型,分析了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基本思路,指出校企协同是提高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实践与专业竞赛相结合、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实用价值与创新水平提升等方面。
2017, 26(2):131-13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3
摘要: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对于城乡规划专业这类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制定好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实践能力和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2016, 25(2):25-2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06
摘要: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乡规划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其规划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新时期,城乡规划教育首先要找准存在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拓宽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建立科教协同培养的联合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和未来城乡规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2016, 25(1):32-3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1.007
摘要: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规划师职业能力的需求,对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及其基本素养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基本素养的影响因素,指出了基本素质、专业核心理论知识、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创新与实践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优势与特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采用AHP法,从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2014, 23(3):13-1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3.004
摘要:针对特色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文章界定了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能力的概念,指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途径,提出了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所包含的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及工程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结合教学实践,给出了以分组设计与师生共同讲评、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顶岗实习、创新实践与专业竞赛相结合、实习与设计、就业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2014, 23(2):16-1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2.005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中国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职业素养,并从规划教育方面提出相应课程改革对策,以期给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014, 23(2):83-8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2.022
摘要:规划快题设计作为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备受各高校重视。文章由规划快题设计的重要性及就业实际需求分析入手,针对就业单位对招聘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结合多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方法,规划快题设计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方法,最终考核方案及评分细则的制定,以考核成果反馈平时教学四个方面展开对规划快题设计的教学研究,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010, 19(2):32-35.
摘要:通过对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分析了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规划设计、规划管理等部门,论述了8个主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及人才培养方法,研究结果可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毕业生的培养规格定位提供依据和参考。
2010, 19(2):36-39.
摘要:基于当前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现状,分析了培养目标定位中存在的定位偏高、目标定位趋同以及表述模糊与笼统等问题,总结了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内涵,指出了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表述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建议。
2010, 19(3):39-42.
摘要: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在调研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特点,探讨了其基本素养,提出了5种教学应对措施:以核心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拓展经济、社会、管理、政策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强化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校企联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