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28(3):91-9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3.014
摘要: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被中国高校采用,由于多数高校采用基于成绩的竞争性分流方式,导致小专业学生成绩普遍偏低,缺乏专业认同感。分析了大类培养模式下小专业现状和传统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小专业的影响,指出课程考试应以促进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夯实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和提升专业认同感的改革思路。基于全程考核理念,提出了分单元进行知识点测试、设计探索性作业、给出自学章节进行测试和改进课程考试方式方法的具体措施,并进行了初步实践。结果表明:教学过程中全程考核,以及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对于促进小专业教学有积极作用。
2017, 26(4):18-2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5
摘要:结合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对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评价、持续改进等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其核心思想如下:以国家及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本科生毕业约5年后的社会成就;以培养目标具体内容为基础确定学生应达到的毕业要求,从而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毕业生问卷调查、社会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现有培养目标进行持续改进,继而完善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旨在提高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也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借鉴。
2014, 23(6):142-14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6.036
摘要:文章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及科学计算软件Mathematica建立岩石地下工程数字教学平台。通过FLAC数值模拟,形象和直观地展现围岩中二次应力分布及规律,并解释了新奥法初期支护的原理;采用Mathematica对理论解析解进行可视化处理,形象展现围岩力学参数对二次应力分布的影响。该平台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和拓展数值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2, 21(1):103-106.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大多数本科生未能透彻理解摩尔-库伦强度理论的现状,提出采用伺服控制系统进行加载和卸载条件下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实验,而后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实验曲线,并以动画形式展现试样在受力过程中剪切面的形成及其贯通。实验教改成果对学生全面掌握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实质,增强实验兴趣,提高对课程的认知能力,以及拓展数值分析知识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