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3(5):64-6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5.008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包括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形态的改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岩土工程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为契机,开展了以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改革与探索。针对岩土工程研究生群体新兴学科素养和信息化水平不足、高水平科研论文产出较难、科研产出单一、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学术获奖较少等问题,课程着重开展了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培养方式、培养成果多样化四个方面的创新。课程采用国外知名教授全英文线上授课和线下授课结合的形式,结合科研项目、实践项目等加强研究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并引入“过程测验”重点关注研究生的能力提升情况。实践证明,通过混合课程的建设,研究生科研素质与分析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课程建设获得了多方面的培养成果,有效推动了信息化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
2024, 33(2):118-12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2.016
摘要:新冠疫情防控时期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面临困境,以武汉理工大学的卓越工程师实习教学为例,提出以“线下专题讲座+线上视频学习”的方式在校内完成生产实习教学任务。与传统现场生产实习教学相比,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全面、先进、详细,并取得较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2023, 32(3):146-15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3.018
摘要:在深刻了解课程思政内涵、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要素及其实施路径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提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5个思政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类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及其对应的知识或能力目标,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目标融为一体,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元素发掘、教学方式创新和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改进四个方面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落实提出了保障措施。
2022, 31(1):163-17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1.020
摘要:基于114个竹皮箱形截面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0.35 mm与0.5 mm两种厚度规格竹皮制作的等边箱形截面柱在不同宽厚比下的整体稳定性能。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竹皮箱形截面柱的失稳破坏形态和整体稳定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箱形截面构件在受荷时同时存在局部失稳与整体弯曲失稳,其中,长细比小于临界长细比的构件在受压时以局部失稳为主,长细比大于临界长细比的构件以整体失稳为主。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拟合,计算了两种规格竹皮各3种宽厚比箱形截面构件的临界长细比值,提出了竹皮轴压箱形构件柱子曲线与承载力设计方法,为学生在结构设计竞赛中进行构件截面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计算公式。
2021, 30(3):30-3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3.005
摘要: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需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产学研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2009年至今的土木工程教学工作,探索并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需要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专业及技术需求。只有校企携手构建一套集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于一体的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才能有力推动学校产学研一体化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
2021, 30(6):137-14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6.020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以重庆大学土力学课程为例,采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土力学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实践证明,大数据技术能够为科学评价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推动本科工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018, 27(2):64-6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15
摘要:近年来,慕课等线上教学潮流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以翻转课堂为主流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慕课教学较为有效的形式。土力学课程涉及的前置课程宽泛、理论性强,有些内容预备知识不够充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文章介绍了土力学课程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提出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翻转课堂和课后知识拓展三大教学模块,以期为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17, 26(6):139-14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30
摘要:为解决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实践教学能力过程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落后等问题,以沈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课程实践一体化、校企合作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系列改革,从教师基本实践教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此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为地方高校转型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2000, 9(1):40-42.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自动化专业的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的发展和任务 ,而后讨论了在教学和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