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2(2):28-3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2.004
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面对产业发展需求,如何建立前瞻性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前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以全球新工程教育改革的领跑者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对其新工程教育改革计划进行系统梳理,研究新工程教育改革原则,解析以项目为中心的串编课程体系,从教师、学生、社会力量的视角探讨工程教育的治理模式,并重点分析工程教育思维模式、工程教育实践、师生角色转变与校企融合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提出适合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2021, 30(4):125-13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4.017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提出,对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专业教育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从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专业建设发展现状出发,综合分析目前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专业的特点,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对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的影响,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与形式,打破原有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思维模式,建立适合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的教学框架,培养新型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专业人才。
2021, 30(2):170-17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2.024
摘要:为推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探索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新格局,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学生舍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建立一站两室工作平台、完善师生协同工作机制、开展五位一体舍区教育等途径,将思政教育和舍区教育相融合,形成舍区一体化育人格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党建进舍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以舍区党团活动室为主阵地的党建工作蓬勃开展,但在舍区党组织架构、党建宣传、舍区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党建工作与舍区教育深度融合方面尚需要进一步探讨。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舍区教育中,还需要从学校层面进一步明确校区定位,理顺体制机制,整合育人队伍,明晰工作职责,协同协作、同向同行,形成一体化育人的良好局面。
2018, 27(1):101-10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25
摘要:空间是现代建筑学的核心问题和关键要素,空间设计训练则是当前国内大多数建筑院校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整个建筑教学体系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关注建筑学主干课程体系中的空间设计教学,以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方体限定与展览空间设计为例,阐述相关教学探索,总结经验与不足。教学实践利用空间设计作为串联系列课程设计的主线,引入分析思考与空间操作的方法,使空间概念理解和设计思辨过程变为可教、可控,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课程设计既符合当前建筑教育的国际趋势,也具有自身特色。
2015, 24(1):1-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01
摘要:中国山水文化蕴藏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人与自然多种多样的关系,被看作民族文化的重要特质,其蕴含的哲学意义对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独特的自然观与审美观,对国内外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2015, 24(5):98-10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5.024
摘要:针对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特点和难点,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适用于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模式。首先明确双语教学定位,以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的传授为主体,语言为载体。其次在结构行为的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建立极限状态设计的理念,衔接力学和钢结构课程,剪裁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综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实时进行多通道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反馈。
2014, 23(2):66-6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2.018
摘要: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需要和桥梁工程自身特点,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结合相应教学知识点的讲授,增强美学、力学分析、防灾减灾、极端事件、工程风险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能力,培养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的桥梁工程专业学生。
2010, 19(3):14-17.
摘要:文章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系的建筑学启蒙教育,并结合专业特点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提出了可供国内高等建筑院校建筑学启蒙教育借鉴的思路。
2009, 18(1):2-8.
摘要:文章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和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研究生阶段的城市设计课程。从课程安排、设计方法、特色创新等方面分析两所学校的城市设计教学特点,并比较它们的异同。最后把中国与欧美这两所学校的城市设计教学进行比较,并总结中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9, 18(5):147-150.
摘要:教授委员会是高等学校“教授治校”的重要体现,其设置和运行应当与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相适应,并应对国家的高等教育产生推动作用。通过对不同教育体制下的教授委员会的分析比对,提出了在高校构建 “教授委员会”的架构形式和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