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69-17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5.01.021
摘要:古典园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重视“咫尺乾坤”的意境构建与知觉体验。古典园林空间转译可引发系列空间思辨,是建筑学教育的重要议题。数字化时代,古典园林转译教学面临诸多新挑战,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需要及时更新。首先,构建多维的空间认知路径,利用网络平台、航拍测绘、扩展现实技术等强化体验与感知;其次,打破“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等壁垒,发挥多元信息渠道优势,引导自主学习创新;最后,采用模块化思路组织教学,形成6个教学模块、5种教学方式、4个主题授课、3个交流环节,以提高教学的适应性与可控性。
2020, 29(6):144-15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6.021
摘要:空间认知作为建筑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院校的重视。虚拟现实(VR)技术能生成三维动态视景,为用户提供1∶1的虚拟沉浸体验。对建筑类学生而言,VR技术带来全新的设计视角。为证明VR对学生空间认知的积极作用,对比VR和几种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并在不同阶段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深入访谈。研究结果表明,VR设计方式下,学生对空间尺寸和比例等的把控更为准确,其空间认知和设计理解能力有显著提升。
2020, 29(5):156-16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22
摘要:空间认知能力是建筑学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虚拟现实技术在提高空间认知能力与训练设计思维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虚拟现实结合建筑教育的案例多侧重于教学过程描述与技术路线分析,对教学成果的评价仍需进一步证明。通过对空间认知能力基本定义、形成方式和评价要素进行阐述,并提取空间尺度认知要素,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部分教学手段介入建筑初步教学改革实践课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低年级学生空间认知能力提升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虚拟现实介入教学过程后,可对学生的建筑空间尺度认知能力提升11.2%~68.7%,对立面开窗尺度的理解变化则表现出局限性。此外,经VR教学的学生更加关注空间体验感,表明空间思维方式受教学手段的影响,虚拟现实使视觉表征与空间思维关系更加密切。
2018, 27(3):87-9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3.020
摘要:结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特点,对工程制图与建筑识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思考。探讨了适合专业制图课程的学习特点和教学方法,注重传统教学与辅助教学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7, 26(2):127-13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2
摘要: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多渠道实践教学探索,文章提出了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学生自主申报创新课题,以及教师带队集中式的专业认识实习和分散型的生产+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多渠道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2016, 25(4):50-5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4.013
摘要:文章对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观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和研究,得出了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建议,也为高校制定培养方案和导师指导学生提供参考。
2015, 24(5):129-13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5.032
摘要:桥梁工程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针对当前桥梁工程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根据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分析了桥梁工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各自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从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现场、实习管理等角度分析了实习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优选实习工点、建立实习基地、强化现场讲解、补充实习讲座、完善视频资源等系列改进措施。在近几年的实习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供同类实习教学参考。
2015, 24(2):152-15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2.036
摘要:通过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发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道面损伤识别软件,结合室外模型实验开发了道面数字图像畸变纠偏程序,建立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仿真教学平台。教学平台包括室外实验、图像处理和结果处理三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实践机会,在促进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实际工作中所需技能。仿真教学平台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是科研成果向教学工具转化的典型实例,体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
2014, 23(6):4-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6.002
摘要:针对建筑构思能力培养难的问题,主张从认识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来培养建筑构思的能力。通过剖析构思的心理过程,提出从建筑构思的认知、情感、意志和构思表达四个过程来提高认识,加强积累和训练;通过分析构思的意识特征,提出建筑构思要综合运用意识与潜意识,不断获取信息材料,充实信息库,善于激发灵感,力求构思具有独创性和巧妙性。构思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对建筑构思的系统认识和构思各个环节的积累与锻炼。
2014, 23(4):116-12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4.026
摘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通过借鉴认知学理论和研究性学习理论,设立以空间为核心的空间认知与设计训练系列教学单元,进行相关教学实践。教学单元系列由人体尺度认知、城市认知与分析、经典建筑作品学习与分析、立方体空间设计、空间组合和空间建造六个单元组成,形成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序列,同时在教学中贯穿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