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3(3):47-5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3.006
摘要:交通强国战略导向下,交通院校应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进行建筑类研究生特色化培养,以满足我国交通建设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需求。对国内8所交通特色院校建筑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发现,理论课程及设计实习均较少涉及对交通建设问题的探索,国际教育受限于学制和学籍管理而系统性和特色性不强,研究及实践未结合交通建设的前沿问题而创新性不足。因此,结合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和交通强国战略的要求,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交通院校建筑类研究生特色化培养机制:建立多学科交叉、理论联合实际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国际联合培养机制。这对我国交通院校建筑类研究生特色化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020, 29(3):103-10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3.013
摘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对国家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教学也因此应运而生。文章首先分析了研究生校际联合培养的理论应然性与现实实然性,在总结传统联合培养模式基础上,针对大学轻松的惯性思维和高校区域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空跨度下的从本到研、从研到研研究生联合培养新模式,助推学生成长。最后,针对跨校合作中现状问题作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2019, 28(6):100-10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15
摘要: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以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为原则,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在毕业设计环节以分类形式多样化、实施方案流程化、过程管理标准化、设计成果定量化为目标,制定并推行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实施计划与考核标准,为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经验。以强调创新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持续的教学形式,在加强培养基地建设、强化管理及培训指导、系统制定培养计划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2017, 26(4):31-3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8
摘要:以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重庆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中,构建校企联合培养长效稳定机制,建立三级两地基地管理体系,创新3+1+2本硕贯通与导师团队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建设实践型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思路与举措。
2013, 22(5):70-7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5.017
摘要:以工程兵合训学员未来任职岗位任务需求为牵引,以提升学员未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目标,研究军队综合性大学合训专业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阐述了“任务牵引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总体设计思路,介绍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组织应用,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有效解决了传统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与合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可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