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30(5):39-4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06
摘要:基于新工科背景深入分析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例,以思政铸魂育人为初心,通过组建多学科融合导师团队,以研究生双创双实一体化教学为主要载体,以生教协同平台、医企合作平台、科企共双创平台、教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律、查、讲、谈、评、督六位一体督查教学监察体系为保证,对工科研究生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实现了对学生知识结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思维模式的全覆盖和全融入,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新工科研究生培养体系。
2021, 30(1):70-7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1.010
摘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研究生培养也存在诸多问题,师生关系异化即是典型问题之一。文章基于齐美尔“边界理论”的视角,发现研究生师生关系“权责边界、利益边界与行动边界模糊”是导致研究生师生关系异化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完善师生关系制度规范、倡导师生平等互动理念进而构建清晰边界是预防和化解研究生师生关系异化的关键。
2020, 29(4):57-6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4.009
摘要: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相互支撑、紧密联系,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人才是工程教育的使命,也是产业发展需要。以美国工程教育发展历程和产业结构发展视角,融入美国工程教育范式的演变,概括出从1783年到1990年,即美国工程教育技术范式初级阶段到科学范式的过程中,美国从农业大国转变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信息化大国,工程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经历了回应、适应、带动三个阶段,并推导出1990年至今,即第四次产业革命下,回归范式的工程教育理应引领产业结构发展。
2015, 24(4):67-6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4.017
摘要:文章从整体理论体系、基本理论、具体章节三个层次,将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归纳,分析了其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了典型的供课堂深入讨论的问题,为学生系统、深入掌握教学内容奠定一定的基础。
2014, 23(4):25-2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4.006
摘要:基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间的互动关系,文章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探索地方应用性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提出地方应用性高校应进一步准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实现特色办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特色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形成特色区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010, 19(4):161-164.
摘要:文章通过对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起源与产生,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职权与义务关系,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发挥高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构建和谐校园.
2008, 17(1):28-31.
摘要:工程项目进度目标与质量目标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文章在研究工程项目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影响工程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因素以及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施工中的协调作用,并从技术措施层面对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工程项目中的协调进行了简要论述.
2007, 16(3):95-97.
摘要:文章针对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几年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工程管理专业经济类课程进行梳理,确定课程之间逻辑关系,构建与整合了课程内容,并提出了相关教学改革建议.
2006, 15(4):70-73.
摘要:通过阐述概念教学法的含义,并从时间概念、整体概念、课程相互关系处理等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概念教学如何在混凝土结构课程中运用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