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7(6):8-1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6.002
摘要: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首次提出新工科概念,作为吉林省首批整体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抓住新工科建设的契机,从专业改造升级、贯穿BIM技术思想、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探索和创新。
2017, 26(3):32-3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08
摘要:苏州科技大学和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5+2和3+4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项目。以此为例,深入分析该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本着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负责、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业要求和确保教学质量等原则,对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转段考核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4, 23(5):19-2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5.005
摘要:文章分析了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加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新办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2014, 23(1):30-3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1.008
摘要:以中国的盐城工学院和英国的普利茅斯大学为例,分别从双方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培养定位、专业方向设置、学制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重点对双方的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设置进行了分类研究。在培养方案方面,普利茅斯大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工程知识的教育,课程学分制定科学,实践环节更加集中,师生比例合理,学生可以跨学科兼修其他专业。在核心课程设置方面,普利茅斯大学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课程划分宽泛,教学计划更加循序渐进,贴合学生对专业知识积累的实际。最后,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和建议,以期为中国同类型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
2014, 23(4):152-15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4.035
摘要: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现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上存在的“三个脱节”问题,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探讨研究。文章重点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的体系建设、实验类型与教学方法,提出了课程建设思路与改革措施。
2010, 19(6):13-17.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广东工业大学根据“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强化能力、突出特色”的思路,构建了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毕业生成为既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