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6(4):45-4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1
摘要:以广州大学-香港专业人才服务机构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例,对广州大学与境外机构合作教学由简单向纵深拓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等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期望能对其他高校类似的境外合作模式有所示范。
2015, 24(5):83-8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5.020
摘要: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结合授课实践,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探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和调查问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等实践活动,着重讨论在创新实践性思维下尝试展开的教学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和经验。
2014, 23(2):8-1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2.003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普遍采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惠及学生面相对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依托专业自身条件,在本科阶段即可独立实施,不依赖额外教学资源投入但惠及更多学生并适应专业教育规范的本科拔尖人才培养方式,并阐明了相应的适宜目标及主要培养方法,以期对现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补充,为高校更为广泛地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4, 23(6):38-4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6.010
摘要:面对信息时代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加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信息实践能力为导向,从信息意识和修养、信息知识和技术、信息能力和道德等三方面拟定建筑学专业人才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出建筑信息实践能力的培养机制。
2013, 22(1):17-2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1.004
摘要:通过对广州大学建筑学专业学生来源与就业的分析,指出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性。文章提出了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制定到实施的策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普适性基础上,通过特别的管理制度提供灵活多样的渠道,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广州大学为例,分析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2012, 21(4):107-110.
摘要:建筑类专业教育与行业执业注册制度密切相关,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院校中,执业教育更是该类专业本科阶段不可忽视的任务,对其目标和过程应进一步优化。通过分析相关要求和现存问题,笔者认为,应促使学生了解执业相关知识与能力要求,帮助学生建构有差别的执业知识与能力框架,以此作为建筑类专业本科执业教育的适宜目标,提出增强师生及管理者的执业教育意识、建构执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高校与业界合作方式等主要优化途径,以期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更好地为行业输送可较快适应执业要求的本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