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等现象日益严重,可再生无污染的风能成为了未来能源的重要支柱之一。风力发电机制造和维修成本极其昂贵,诸多风场均发生过批次性更换齿轮箱的事件,耗费资金均在百万级以上,因此高可靠性成为齿轮箱极其重要的指标。齿轮箱中的行星架是传扭的重要部件,但其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参数,使得行星架的强度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因此传统的安全系数并不能全面反映行星架的可靠度,必须借助可靠性分析来评价齿轮箱的可靠度[1, 2],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参数优化,就能比较全面地提高行星架可靠度。
响应面法是用多元多项式或非多项式模型(如kriging模型)来描述系统自变量和响应特征的复杂关系,从而替代有限元仿真和其它复杂模型进行更有效设计或计算的一种方法[3, 4]。响应面法源自统计计量经济学,在结构的参数优化与分析应用方面也逐渐成熟,郭勤涛等对响应面法的样本点选取、响应面拟合做了比较全面的描述[3, 4]。费庆国等对显著性参数筛选的方差分析方法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5]。因此,响应面法应用也逐渐成熟,在可靠性设计中,蒙特卡洛模拟对系统无具体数学模型或模型比较难描述的问题特别有效,能够通过参数的抽样点,计算出特征量响应值,并通过概率统计的概率密度、累计概率密度、正态分布校验等方法来识别特征量的统计特性,以此研究系统的特性。蒙特卡洛法是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但高精度的响应值必须取大量的样本点,通常都在百万级左右,这样的计算量如果都是基于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文中采用了快速的响应面模型,就解决了计算量的问题。
1 分析方法 1.1 多项式响应面法快速响应面模型能够直接替代有限元计算,使得大规模工程问题求解时间大大缩短,非常适用于结构参数优化及可靠性设计。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性试验设计拟合一个响应面函数来模拟真实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隐式关系,使系统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建立在响应面函数上,采用快速响应面模型目的在于研究特征量的统计特性时能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多项式回归分析是建立响应面模型的核心,其具体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1.1 试验设计方法基于回归分析的响应面拟合是对样本数据进行操作,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为全因子试验设计、中心点复合设计、box-behnken design、D-最优设计等[5, 6]。
D-最优设计定义如下,研究回归模型为
$ y = {k_1}{f_1}\left( x \right) + {k_2}{f_2}\left( x \right) + \ldots + {k_n}{f_n}\left( x \right). $ | (1) |
应用F值检验法进行假设检验,找出显著性参数定为主参数。例如,有限元模型的设计参数A,对其某一响应特征(比如模态频率f)的F检验如下
${F_A} = \frac{{{S_A}/{f_A}}}{{{S_e}/{f_e}}} \sim F\left( {{f_A},{f_e}} \right),$ | (2) |
系统的特征量y为因变量,xi(i=1,2,…,k)代表k个设计参数,采用一阶交互项和二次项的响应面函数可表示为
$ y = {\beta _0} + \sum\limits_i^k {{\beta _i}{x_i}} + \sum\limits_i {\sum\limits_j {{\beta _{ij}}{x_i}{x_j}} + } \sum\limits_{i = 1}^k {{\beta _{ii}}x_i^2} , $ | (3) |
$ {\rm{RSME = }}\frac{1}{{{N_g}}}\sqrt {\sum\limits_g {{{\left( {y - {y_r}} \right)}^2}} } , $ | (4) |
${R^2} = 1 - \frac{{\sum\limits_{j = 1}^{{N_g}} {{{\left( {{y_r}\left( j \right) - y\left( j \right)} \right)}^2}} }}{{\sum\limits_{j = 1}^{{N_g}} {{{\left( {{y_r}\left( j \right) - \bar y} \right)}^2}} }}, $ | (5) |
蒙特卡洛法亦称随机模拟法,通过随机数试验,求得特征量的近似解,尤其对系统无具体数学模型或模型比较难描述的问题特别有效。
蒙特卡洛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概率模型,即所求问题的解为概率模型的特征量,通过蒙特卡洛抽样获取大量的样本点,求解特征量的值,并采用统计分析手段对特征量的特性进行分析。蒙特卡洛法关键是抽样,常见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超拉丁抽样、中心点复合抽样等,其中超拉丁抽样具有避免样本点重复与集中地性质而广泛应用。相比较直接抽样法,超拉丁抽样能够缩减20%~40%计算规模,且能够达到同样的计算精度,如图 1所示。
可靠度是指应力超过强度的概率,已知正态分布xs、xσ,令δ=xs-xσ,f(δ)也服从正态分布[8, 9]
令 $t = \frac{{\delta - \bar \delta }}{{{S_\delta }}}$,则dδ=Sδdt,
当δ=0,t=-${\bar \delta }$/Sδ;当${\bar \delta }$=∞,t=∞,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 R = \frac{1}{{\sqrt {2\pi } }}\int_{ - z}^\infty {{e^{ - {t^2}/2}}dt} , $ | (6) |
$ z\frac{{{x_s} - {x_\sigma }}}{{\sqrt {S_s^2 + S_\sigma ^2} }}, $ | (7) |
因此,应力和强度联接起来,亦称“联接方程”,Z称为联接系数。然后依据正态分布表查阅处所需可靠度R。
2 不确定性参数对行星架强度的影响 2.1 问题描述在GL旋转坐标系下,行星架主要承受从轮毂中心传递来的扭矩与弯矩。根据经验,行星架静强度最薄弱环节主要为前轴承座清根处(如图 2所示),立柱倒角处以及内部油孔等,而弯矩传递至前轴承比后轴承大很多,因此取前轴承座清根处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模型与材料参数见表 1。
约束主轴末端,扭矩传递至行星轮并转换为轴承载荷,弯矩传递至前后轴承并转换为轴承载荷,同时考虑收缩盘压力,如图 3所示,载荷参数见表 2。
行星架的设计、生产与装配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参数,这些参数会对行星架强度有一定影响,描述见表 3。
由于缺乏数据,暂不研究材料力学性能和零件最大厚度,只研究过盈量与铸造公差这两类参数的影响。依据现有数据,取图 4~图 7中4个不确定性参数作为研究的对象。
取前后腹板偏差为随机变量;铸造圆角R1取草绘图中圆角半径为随机变量,其余取原始值。
首先对4个随机变量进行归一化,使抽样更为简便,采用D-最优法取样本点60组,代入参数化后的有限元精细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清根处拉应力值。相关性矩阵如图 8所示。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铸造过渡圆角R1对清根处强度几乎无影响,因此忽略。取剩余3参数为研究对象,进行独立性与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矩阵可以发现3个随机变量表现为弱相关性。
2.3 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取这3个随机变量为参数,采用D-最优法取样35样本点,代入参数化后的有限元精细模型计算清根处拉应力。归一化后样本点组合如图 9所示,整个取样点由MATLAB编写的程序完成。
取三阶多项式模型(包含二阶交互项)进行回归拟合。根据经验,在结构静强度计算中,响应和参数的非线性程度不强,因此三阶多项式模型精度已经较高,能够满足计算要求。通过最小二乘估计,求解出多项式的系数。各响应面如图 10~图 12所示,响应面精度校验见表 6。
同时,响应面除了对拟合点的预测精度较高外,还必须对非拟合点的预测精度也一样高,这样的响应面才具有较高可信度。随机取8个单独的样本点,对比响应面预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响应面可信度符合要求(如图 13~图 14所示)。
文中抽取3参数组合样本点100万,通过超拉丁方抽样法获取样本点,样本点绘图如图 15~图 18所示,柱状图为概率密度,黑线为累计概率密度。
在GL和IEC认证规范[11, 12]中,考虑了材料强度安全系数、载荷安全系数以及其他安全系数,因此安全系数较高。如下计算都是已经考虑了这些折现系数之后的结果。
在不考虑不确定性参数时,计算
$ S1 - 210MPa,SRF = 230MPa/210MPa = 1.095. $ | (8) |
$ S1 - 218.1MPa,SRF = 230MPa/218MPa = 1.055. $ | (9) |
$ z = \frac{{230 - 218}}{{\sqrt {{{1.4}^2} + {{4.6}^2}} }} = 2.47, $ | (10) |
1) 不确定性参数对行星架强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应着重考虑不确定性参数均值影响,显著性参数过盈量和前后腹板偏差对清根处强度影响明显;
2) 在已考虑认证规范安全系数后,行星架可靠度仍可达99.324%,表明行星架静强度可靠度很高,因此可靠度分析能够比较全面直观地反映行星架的安全裕度;
3) 响应面法是不确定性参数分析的有效方法,而蒙特卡洛模拟是随机参数研究的有效手段,在文中研究基础上,后续可进行高精度响应面法研究以及参数优化。
[1] | 张庆伟,张博,王建宏,等.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优化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2010,33(3):30-35. ZHANG Qingwei, ZHANG Bo, WANG Jianhong, et al. Dynamic optimization design of gea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wind turbine[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2010, 33(3):30-35.(in Chinese)(1) |
[2] | 李国云,秦大同.风力发电机齿轮箱加速疲劳试验技术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2(11):1252-1256. LI Guoyun, QIN Datong. Analysis of accelerated fatigue test technology for wind turbines gearbox[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32 (11):1252-1256.(in Chinese)(1) |
[3] | 郭勤涛,张令弥,费庆国.用于确定性计算仿真的响应面法及其试验设计研究[J].航空学报,2006,27(1):55-61. GUO Qintao, ZHANG Lingmi, FEI Qinguo.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and its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deterministic computer simul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06, 27(1):55-61.(in Chinese)(2) |
[4] | 郭勤涛,张令弥,费庆国.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发展-模型确认[J]. 力学进展, 2006, 36(1):36-42. GUO Qintao, ZHANG Lingmi, FEI Qingguo. From fe model updating to model validation:advances in modeling of dynamic structures[J]. Advances in Mechanics, 2006, 36(1):36-42.(in Chinese)(2) |
[5] | 费庆国,张令弥,李爱群,等.基于统计分析技术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5, 24(3):23-26. FEI Qinguo, ZHANG Lingmi, LI Aiqun, et al. Finite element model updating using statistics analysis[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05, 24(3):23-26.(in Chinese)(4) |
[6] | 郭勤涛, 张令弥, 费庆国. 基于响应面重构技术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C]//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 2003-11-26, 上海, 2003. GUO Qintao, ZHANG Iingmi, FEI Qingguo. Finite element model updating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The Vibr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Academic Meeting. November 26, 2003, Shanghai, 2003.(in Chinese)(3) |
[7] | Jones D R. A taxonomy of global optimization methods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s[J]. 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on, 2001, 21(4):345-383.(1) |
[8] | Papadopoulos L, Garcia E. Probabilistic finite element model updating using random variable theory[J]. Aiaa Journal, 2001, 39(1):193-195.(1) |
[9] | 李舜酩.机械疲劳与可靠性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LI Shunming. The fatigue and reliability design[M]. Beijing:Science Publication, 2006.(in Chinese)(1) |
[10] | The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of casting technology, EN-1563-2012, Founding-spheroidal graphite cast irons[B]. 2012. |
[11] | Guidelines for the certification of wind turbines[M]. Hamburg:Germanischer Lloyd, 2010.(1) |
[12] |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 IEC 61400-1 International standard-wind turbines, Part1:design requirements[M]. Third edition, 20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