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1]。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难情况日益严重,地方普通高校应响应国家号召,反思本身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应用型教育体系转变。同时教育应面向市场需求,市场应引导教育改革,普通高校应致力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对于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权威性的定义。当今社会把人才区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并从学术型的对应视角来定义应用型人才,其实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应用既包括技术性操作应用,也包括知识和技术的开发应用。地方普通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或理论型人才,也不同于技术操作性人才,主要培养的是知识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强调既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也要有应用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2]。
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设置要求(1)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这要求重构教学内容,转变理论知识传授脱离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滞后的状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又要重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联系,加强教学内容实践性、生产性和生活性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内容层面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2)加大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形成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从学生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出发,围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合理设计分层分类的实践教学。
(3)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形成教学、实践、培训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以实践性、应用性课程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将理论与实践通过实习实训结合,强化学生知识应用、知识转化和技能操作等实践应用的能力。
二、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及安装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工程造价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编制标底、投标报价和工程竣工决算的能力,具备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上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国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一致,主要问题是如何完成工程造价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前提,下面通过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探讨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与不足。
(一)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成本专业通过多年研究整合了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调整了具体课程学时,形成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图 1)。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在大学一年级就让学生接触到工程造价概论、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识图、工程测量等这些学科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是“培养什么人”[3],培养学习兴趣。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CAD绘图、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工程经济学、工程结构、建筑工程合同、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等,通过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本专业是“如何培养人”[2]。本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分为建筑工程造价、装饰装修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三个方向,建筑工程造价方向对应课程有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装饰装修工程造价方向对应课程有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等,安装工程造价方向对应课程有建筑设备技术、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造价等,各方向还有对应的软件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具体构成见图 1。
![]() |
图1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流程 |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实践方面要精于研究型大学,基础知识方面广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技能让毕业生尽快在就业市场中立足,宽厚的基础知识也为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空间。为此在课程设置中综合考虑了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表 1为本专业课程与造价师资格考试科目对应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符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需要。
![]() |
表1 工程造价专业开设课程与注册造价师资格考试科目的对应情况 |
课程设置完成后建立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责任人根据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和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包括思路、措施等),并根据课程组每一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能力将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如课堂讲授效果、实践性教学、课程教学研究等任务落实到人,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小结,该教学效果明显。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模块构成工程造价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必须合理有效。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 2所示,实践训练模块主要分为基础能力训练模块、单项能力训练模块、合成能力训练模块和综合能力训练模块,后三项属于专业训练模块。其中单项训练模块在大学二年级完成,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学专业实践、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践、建筑工程识图课程设计、工程结构课程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绘图、简单设计和分析的单项基本能力。合成训练模块在大学三年级完成,包括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实践、安装工程造价实践、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实践和施工组织设计实践等,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文件、装饰工程造价文件、安装工程造价文件及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操作和管理的能力。综合训练模块在大学四年级完成,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本校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最后一年中,考研的学生可以专心复习准备考试;准备出国的学生可以专心学习外语;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实践单位的实际岗位积累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寻找就业单位。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可具备将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结合的能力。
![]() |
图2 工程造价业实践教学体系流程 |
本专业开展了“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工作[4],重构了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以及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理清了实践教学的思路,重新设计实践任务书,制定详细的实践考核指标和实践指导措施,让实践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充分保证,具体内容见表 2。通过实践教学巩固了理论教学成果,为培养与市场需求相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 |
表2 细化实践环节的任务及目标 |
通过多年教学和实践体系的不断研究和整合,现有教学和实践体系构成已趋于合理,教学效果突显,但还有一些方面仍需完善。
第一,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引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教学效果,工程造价专业一直在不断地引入新知识,包括从03平法图集到11平法图集的更新,从08清单到13清单的引入,还有地方定额的更新换代,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介绍等。近几年随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推广使用,对造价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专业教师更应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继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竞赛,组建学生竞赛指导团队,以便取得更好的竞赛成果,逐步把BIM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
第二,加强师资实践能力培养。虽每位教师教授的课程和擅长的领域不同,但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实践较多,有时实践安排比较集中,需要的指导老师较多,要求专业教师有综合的实践能力,这是现有教师需要强化学习的方向,为此应鼓励教师参加实践培训,增加专业教师的实践训练,鼓励专业教师取得注册师执业职格,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继续努力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把企业需要的知识融入教学,把企业的的先进技术引入教学,校企联合办学,进一步细化校外实践基地的信息反馈制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专业教学,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在专业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在国家普通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政策下,工程造价专业本身的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从课程和实践两大方面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调整和改革,教学和实践体系基本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但还要通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引入,通过加强师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等多途径继续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1] | 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33-34.(![]() |
[2] | 刘焕阳.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0.(![]() |
[3] | 尹贻林.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15(1):114-119.(![]() |
[4] | 郝丽,刘海芳.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12(3):5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