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第8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空调动态负荷计算方法的研究
    田胜元
    1986, 8(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86.02.001
    [摘要](1227)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文章从分析广州近十年(1974~1983)逐时气象数据出发(共61万个值),在改进日本“标准年”气象资料构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微机构成“动态计算用气象资料”的方法.依此方法构成了适合于广州地区的气象资料,存入磁盘,可供调用.为建立我国的“气象数学模型”和开展建筑能耗分析,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在讨论和分析《响应系数法》的基本原理和改进“求根方法”的基础上,首次用IBM-PC/XT型微机,移植并开发丁动态负荷计算,并将全部程序编入磁盘,便于推广应用.最后,将上述成果用于广州珠江帆影工程,进行了空调能耗的优化分析及设备容量组合匹配的最佳选择,取得了初步可喜的成果.
    2  房间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传递函数求解法的研究
    田胜元 戚永东
    1986, 8(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86.02.002
    [摘要](2154)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本文通过对旅馆标准客房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房间的传热机理,描述了计算房间传递函数系数的数学基础,并编制了能计算各种房间传递函数系数——“用户权系数”的电算程序.同时,尝试了一种求解房间传递函数系数的新方法——拉氏递变换法.该法通过求房间传递函数的极点来确定W_i,能对各种波形的得热曲线求解,从而提高了精度.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影响房间传递函数的主要因素.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测验证.
    3  肋片形状对强化传热效果的影响
    李健康 王建修
    1986, 8(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86.02.003
    [摘要](2549)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本文对三种高效肋片——纸花肋、齿形肋、铜丝肋与普通平圆肋在吸风式直流风洞上,以热管作为试验芯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研究.采用微型计算机(APPLE—Ⅱ)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得出了各种性能关系曲线;并按综合传热和流动阻力的性能比较方法,以平圆肋为基准对各高效肋片进行了比较.实验发现,在迎面风速为1.5~3.5m/s内,纸花肋、齿形肋、铜丝肋的外表面平均放热系数与平圆肋相比所增加的量分别约为:65%、20%、15%,各肋片的性能比值因子约为:1.40、1.14、1.07(平圆肋性能比较因子为1).本文采用改变肋形、达到强化传热以提高气侧放热系数的方法是有效的.我们设计的两种高效肋片——纸花肋、齿形肋,与普通平圆肋相比更经济,适用于空冷换热器以改善换热性能.铜丝肋的经济性在一些场合还不如平圆肋,需要进一步改进.
    4  双面纵向波纹管强化冷凝换热的研究
    吴祥生 王建修
    1986, 8(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86.02.004
    [摘要](643)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本文对六种不同波距与波深比(p/e)的余弦型纵向波纹管的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本实验的条件下,波纹管的平均冷凝换热系数是光管的4~7.5倍.在2.79≤D/e≤9.85的范围内,强化效果随p/e值的减小而增大.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到波纹管的平均冷凝换热系数随冷凝液膜Re数和p/e的变化关系.运用数值方法,结合实验,从理论上分析计算了余弦型波纹管的冷凝换热系数.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和国外的研究结果吻合较好.
    5  水电站厂房自然通风模型的研究
    王学华
    1986, 8(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86.02.005
    [摘要](758)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研究了水电站厂房这种特殊的自然通风系统的模型实验.通过对流动的分析、应用基本相似原理和经典流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用相似准则的物理意义代替其定义来计模型的新方法,推导出一个近似真实相似条件:(1)单值性条件相似,(其中温度和热流看,后者是主要考虑的因索)(2)流动是紊流.导出了两个相似不变量用了变异了单值性条件的畸变相似方法,分析了畸变效应,并做了削弱的措施.实验是对三个模型进行的,结果证实了近似真实相似条件,并说明了畸变效应很微弱.
    6  空调动态负荷计算机方法的研究
    李百战
    1986, 8(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86.02.006
    [摘要](802)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本文着重叙述利用IBM-PC/XT微机,进行建筑物空调能耗分析的《VCD-I》电算方法.近年来,国外动态负荷计算的大型电算程序,虽已相继引入我国,但因目前国內大型机尚难普及,加之,作为计算的原始输入数据(动态负荷计算用气象资料),尚无公认和实用的资料,致使该先进方法,难以在国内普及推广.为此,作者在研究此种气象资料构成方法并已获得了广州地区气象数据的基础上[4],结合我国空调建筑的构造和使用特点,对日本标准动态负荷计算程序《HASP/ACID/8001》,采用模块化等复盖技术,进行了改编并移植到IBM-PC/XT微机上.经过编泽汇编成空调动态负荷计算的应用软件,暂命名为《VCD-I》程序,以便推广调用.本文,旨在说明《VCD-1》程序的编制过程及使用方法.
    7  水电站高窗厂房热压通风的研究
    付祥钊
    1986, 8(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86.02.007
    [摘要](748)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用正交回归设计改进了相似模型试验方法,并以高窗厂房热压通风的研究为例,说明使用这一改进方法只需为数不多的试验,可较为容易地揭示复杂通风现象的规律,并用获得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实际高窗厂房的热压通风,结果较令人满意.
    8  低位热能的利用及氟喷制冷装置的试验介绍
    刘宪英 刘佳杰 张吉祥 孙纯武
    1986, 8(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86.02.008
    [摘要](682)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低位热能(60~90℃热水),采用氟利昂喷射制冷装置制取冷量的试验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试验资料证明,实验装置是合理的,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是低位热能制取冷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热水温度在75~80℃时,在空调使用工況下,其热力系数一般均在0.1以上.另外对该装置的关键部件—氟利昂喷射器,在理论计算上作了探讨,在实际上作了多种喷射器和喷咀形式的试验,试验结果推荐了一种比较满意的喷射器型式.
    9  间接供热系统的调节
    李桂荣
    1986, 8(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86.02.009
    [摘要](51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在设计与非设计工况下,供暖的建筑要求供热系统通过运行调节维持室温恒定,目前国内对间接供热系统的调节公式及线算图尚无完整资料,本篇文章将着重讨论该种系统的调节公式及调节曲线的绘制方法,并用于供热工程实践,指导系统运行,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性,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10  地下建筑中采用地道新风和调温降湿机的诱导器系统的探讨
    董强
    1986, 8(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86.02.010
    [摘要](520)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本文通过重庆某试点工程的实践,探讨在现有的低矮地下建筑中采用全空气诱导器系统的经验.分析在诱导器系统中采用地道新风和调温降湿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节能角度分析其利弊,对调温降湿机的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提出了近似计算公式.并通过调查介绍这类系统采用间歇运行的实际效果.
    11  室内环境风速的测定
    刘佳杰
    1986, 8(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86.02.011
    [摘要](3712)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准确地测定室内环境的微风速度,对于推动通风空调技术的发展、气流组织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国内外同行正在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室内微风速的测试方法,风速计的选择,以及热式风速计的基本原理、王要特性作扼要介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