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21(2):1-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01 CSTR:
摘要:通过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岩石边坡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规范传递系数法、转动极限平衡法(瑞典条分法)及有限元法进行了研究,发现规范传递系数法所得安全系数较转动极限平衡所得安全系数大,而转动极限平衡所得结果接近有限元法。建议D对高层建筑岩石边坡地基进行稳定性分析时进行转动极限平衡校核。
1999, 21(2):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02 CSTR:
摘要:指出分析双向水平地震动峰值相关性的必要性,采用常规回归方法和双随机变量一致最小二乘法统计得出五组相关关系的表达式,给出工程中使用这些相关关系时的建议。
1999, 21(2):12-1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03 CSTR:
摘要:在总结国内外设计规定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弯矩调幅的设计建议,该建议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变刚度法计算程序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1999, 21(2):19-2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04 CSTR:
摘要:通过对埋设于570中段光弹性应力计的观测,分析了该中段矿柱破坏的情况及原因。采用光弹性应力计进行观测及分析,对该中段下一步的回采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999, 21(2):2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05 CSTR:
摘要:在讨论桩基承台破坏机理的基础上,给出群桩基础设计的优化方法。桩在承台上采用最优化方式布置,承台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为承台混凝土的体积,约束函数考虑承台抗剪切、柱冲切、角桩冲切和沉降等,优化设计由编制的程度完成。通过一工业厂房基础设计的实际应用表明本文优化方法高效实用,并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1999, 21(2):28-3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06 CSTR:
摘要:在对常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方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工程条件的特点,就进度计划的编制技巧提出建设性探讨。
1999, 21(2):33-3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07 CSTR:
摘要: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地基现场快速载荷试验各荷载下的t-s曲线及总体的P-S曲线进行了双重灰色预测。编制了实用计算程序。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该法的可行性。
1999, 21(2):3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08 CSTR:
摘要:弹性动力学是力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采用边界元方法计算时有许多数值方法值得探讨,尤其是奇异积分的处理。本文讨论了在Fourier变换下弹性动力学方程边界元方法中的奇异积分的一种计算方法。
1999, 21(2):42-4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09 CSTR:
摘要:初步尝试了运用弹性波速确定岩体的裂隙张量;首先将岩体视为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基于裂隙岩体的应变体积平均,从裂隙引起的间断位移出发,导出裂隙张量与由裂隙引起的柔度张量增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正交各向异性岩体的波动理论,建立了岩体裂隙张量、等效弹性参数和弹性波速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给出了二阶、四阶裂隙张量的弹性波速计算过程。含裂缝水泥砂浆试件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计算方法获得的裂隙张量基本能反映出裂隙的分布情况。
1999, 21(2):49-5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10 CSTR:
摘要:根据建模的一般原理,由石刻区岩体含水性及水力特性概化出石刻岩体渗流的概念模型,即石刻岩体上部渗流和下部渗流,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经数值模拟,证明所建模型是正确的。
1999, 21(2):53-5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11 CSTR:
摘要:在各向异性地震波勘探中分离快、慢横波技术是关键环节。现有的理论方法的前提假设与实际勘探有差距,实施过程也较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离方法,可直接利用地震横波记录提取方位角,实现快、慢横波分离,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利用合成地震资料计算算例表明该分离方法速度快,精度高。
1999, 21(2):57-6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12 CSTR:
摘要:通过对金龙山I区滑坡体进行了随机场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基于岩体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随机概率模型、Mohr-Coulomb抗剪强度准则概率模型和Drucker-Prager准则概率模型的滑坡体的可靠度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二滩水电站金龙山I区巨厚层滑坡体稳定性作了评价。
1999, 21(2):63-6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13 CSTR:
摘要:首先讨论了岩石动态复合型初始断裂实验的试件设计问题,指出四点弯曲试件是非常理想的试件;其次论述了大理岩动态四点弯曲试验的试验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得到了有实际意义的断裂曲线。
1999, 21(2):66-6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14 CSTR:
摘要:混凝土是典型的受拉脆性材料,内部微裂纹的受荷扩展破坏是土木工程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采用裂纹线附近分析方法,从平衡方程和混凝土材料的破坏准则出发,对混凝土内受单向拉伸的I型微裂纹进行弹脆性静力破坏分析,得出了单向拉伸应力大小与微裂纹脆断长度之间的关系。
1999, 21(2):70-7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15 CSTR:
摘要:介绍了二十米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荷载试验结果,并对该梁的裂缝开展及挠度发展等变形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此外,通过该梁的非线性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分析对比,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晨线性破坏规律进行了有益探索。
1999, 21(2):74-7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16 CSTR:
摘要:目前,对山区高等级公路深挖路堑边坡设计时,设计方案的比选多用经验或直觉判断的方法,常导致决策或方案的不合理甚至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本文应用灰色理论中灰关联分析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这在确定方案、避免或减少设计的失误上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999, 21(2):79-8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17 CSTR:
摘要:基于大量的实验及工程实测资料,在简单回顾软土工程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吹填软土的一般工程性质进行了有关分析归纳,并对天然软土和吹填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作了对比分析,指出后者虽然工程性质上比前者更为不利,但加固处理的条件却优于前者。
1999, 21(2):8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18 CSTR:
摘要:无单元法(EFM)在板弯曲(C1)问题中的应用,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将无单元法用于自由边界弹性地基板挠度内力的计算中,推导了地基析的无单元法刚度四公式,编制了地基板无单元法计算程序,并给出了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无单元法解决地基板问题的精度是令人满意的,因此,无单元法用于解决板的弯曲问题是合理可行的。
1999, 21(2):89-9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19 CSTR:
摘要:提出了岩体Mohr-Coulomb强度准则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同时还讨论了c、等强度参数的变异系数和参数概型对准则可靠度的敏感性,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强度参数的变异性是准则可靠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对岩体工程的详细勘察和试验以及对参数的变异性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工程设计来说是具有较大意义的。
1999, 21(2):95-9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20 CSTR:
摘要:BOT投融资方式是一种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的投资与融资方式。特许权协议是政府授予项目公司对特定项目以BOT方式建设经营的特许权的协议,它是BOT项目实施的的核心,它决定着BOT项目的其它合约的基本结构和方式,政府肩负着决定BOT项目成败的重要责任。政府在创制BOT特许权协议中有七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1)既坚持本国立场和利益,又考虑投资者的权利和利益;2)尽可能减轻政府负担,又不放弃政府责任;3)既充分理解和运用国际惯例,又必须一切从国情出发;4)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并重;5)处理好引进外资与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关系;6)鼓励积极外在性,限制消极外在性;7)预防和制止不良垄断。
1999, 21(2):100-10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1999.02.021 CSTR:
摘要:以任意非线性弹性材料为对象,系统评述了在梁柱分析中变形增量计算模型的运用,以及最终实现对梁柱体系全过程分析的计算方法。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11322;023-65111863 E-mail:xuebao@cqu.edu.cn
版权所有: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