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8(6):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01 CSTR:
摘要:适应国家对区域规划日益重视的趋势,总结我国“十一五”规划区域规划项目——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经验,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认为“协调”是区域规划工作的精髓。阐明了区域规划应在三个阶段,即前期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完成阶段以及规划初稿阶段进行协调;协调的对象包括各专业规划、高层次区域(空间)规划和地方规划等,即上、下、横向三个层次的规划;协调内容包括战略性内容如规划目标、规划内容尤其是探索性内容、具体项目与对策措施等方面,即从宏观战略到具体方案等不同层次的内容。
2006, 28(6):5-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02 CSTR:
摘要:城市是由各类建筑物构成的非开放空间与建筑物之外的开敞空间组成的开放空间综合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展,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城市地域格局,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由于其弹性较大,因而成为城市景观格局规划的主要对象。揭示了城市开放空间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而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对开放空间的案观总体格局进行探讨。
2006, 28(6):1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03 CSTR:
摘要: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中国当前城市建设面临许多非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忧患。对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边缘城市主义和其后的新城市主义思想从理论上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表明了城市设计理念从科技理性向自然和人性的转变,阐述了新城市主义本质内涵是人居环境思想。启迪人们应从人本主义角度探讨城市建设,用人本思想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保持人、自然和人居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城市环境才能走上真正健康之路,对城市开发区建设具有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2006, 28(6):14-1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04 CSTR:
摘要:哪里要更新、哪里先更新是城市更新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更新地即需要更新的城市空间,更新地的产生是由于同周边存在比较弱势。在明确更新地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更新地的范围、改造的优先性等问题,并进一步在时间维度下对更新地进行考察,随后结合中国现状对需要更新的城市空间进行分析;以期对城市更新的空间问题能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改造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城市更新的效益。
2006, 28(6):18-2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05 CSTR:
摘要:通过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实例说明了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受到公众和城市建设者普遍欢迎的景观特质,包括自然生态特质——自然特色浓郁、景观丰富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显著和功能复合全面,社会效益特质——游憩活动性质明确、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和教育功能突出以及经济效益特质。针对我国部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设置不分地域和条件、景观设计形式化、游憩活动城市化、忽视其它生命、“物种入侵”形势严峻、忽略教育意义等景观建设的误区,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应遵循严格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严格控制人类干扰、建设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游憩活动主题化、建筑自然化生态化等重要原则。最后,对城市湿地公园景现建设中的概念设计和景观分区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文中研究能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6, 28(6):2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06 CSTR:
摘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微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派古民居的选址布局深受徽州风水理论影响,尤其注重水口营造。徽派古民居的内部结构格局生动体现了徽州宗法制度及其观念形态。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独特文化品格,成就了古民居内部装饰与陈设的独特艺术魅力。
2006, 28(6):27-2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07 CSTR:
摘要:住宅平面设计多为直觉和感性设计,由此产生的设计方案往往在住宅的朝向、采光及节能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从而造成住宅使用功能方面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低密度住宅的设计中尤为突出。针对独院式、并联式、联排式等低密度住宅的平面布局特点,提出住宅内不同位置处依据朝向、自然采光及节能保温等因素的“优势度”概念,并根据房间不同朝向,自然光源数量及不同围护内墙数量等因素,分别为每一个区域赋于优势度分值。建议平面设计以各区域综合优势度排序为依据。该方法有助于建筑师将直觉和感性设计转为理性设计。具体案例应用表明了方法的适用性。
2006, 28(6):30-3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08 CSTR:
摘要:以“根基在哪”为核心,探索赵冰教授确立的,企在能激发个人信仰时代的他个人自我的信仰——“活的信仰”这一文化信念的发展脉络,并论述由此信仰生发出的,以中华为根基,以激活各主体的创造力为目标的营造体系建筑思想“活的建筑”的建构历程。这一营造体系建筑思想具体框架为:一次营造活动,涉及内在与外在(人与物)两方面因素,包含三个层次即境界、礼仪、技艺的内容,展开为设计、建造、呵护、保护四阶段。这一框架的确立,对于文化的整合、实践的指导、现实面貌的改进、营造思想的传承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 28(6):34-3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09 CSTR:
摘要:以设计发展过程为对象,观察3D模型为主要数据来源,探讨对数字建筑概念发展与呈现的影响。研究运用HP(快速原型)的彩色输出功能将数字模型实体化,作为设计互动过程中沟通的媒体。结果发现RP模型是连接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重要媒介之一。设计者可经由虚拟模型转换到实体模型的相互验证来提升设计操作的效率,使构件的物表属性与建筑空间型态得以和媒体形式相互搭配,而延伸建筑物表在设计表达上之自由度,并使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大量信息因而简化。
2006, 28(6):3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10 CSTR:
摘要:运用改进的BP—NN,构建了三峡库区滑坡稳定性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并选择30个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作为样本及算例,BP—NN方法同传递系数法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此外,本方法输入参数易得,对勘察质量和滑带土等参数依赖小,且简便易行,为三峡库区滑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适宜于三峡库区滑坡详勘前的稳定性预判。
2006, 28(6):42-4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11 CSTR:
摘要:结构试验中在采集诸如荷载挠度曲线等数据时,由于受到外界环境不可预测的信号的干扰,往往会使采集的数据产生很大的漂移,而且漂移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这就严重歪曲了试验的真实曲线,给试验的分析处理带来了困难。本文根据随机干扰信号的特点,采用了一种三阶段的数字滤波算法,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滤波思想,逐步地将干扰信号过滤出去,还原结构试验曲线的真实面貌,并通过两个具体不同的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2006, 28(6):4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12 CSTR:
摘要:借鉴框-剪结构分析方法,基于协同工作原理,考虑混凝土梁与核心筒间刚域、混凝土核心筒的剪切变形、钢框架轴向变形以及钢柱与混凝土梁的半刚性连接的影响,建立了含刚度特征值的混合结构变形曲线方程。再将混合结构视为连续弹性无限自由度结构,建立自由振动微分方程,推导了混合结构的自振周期公式。通过图表分析了与刚度特征值有关的自振周期系数中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刚域的存在减小了结构自振周期,核心筒剪切变形、钢框架轴向变形及梁柱半刚性连接使自振周期增大。
2006, 28(6):51-5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13 CSTR:
摘要:为了判断无侧移单元封闭框架柱在考虑轴力p-δ效应下柱端弯矩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综合梁柱约束类型及节点二阶附加转角的判断法则;并经过典型算例结果的检验与证实。当节点转动是由梁端引起时,若考虑p-δ效应后节点转角增大,则意味着由于柱对梁端的约束作用减弱,柱端弯矩与梁端弯矩将变小;反之,则梁端受到柱端的约束效应增强,那么柱端弯矩与梁端弯矩将增大。当节点转动是由柱端转动引起时,由于作为柱端转动约束构件的梁抗弯刚度保持某一常量,如果考虑p-δ效应后,节点附加转动增大了原节点转角,那么梁端弯矩就会增大,从而使与之相连接的柱端弯矩也相应增加;反之,若节点附加转角减小了节点转角,则梁端约束弯矩减小,而减小与之连接的柱端弯矩。
2006, 28(6):5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14 CSTR:
摘要:风致振动是大跨度中承式拱桥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风洞主桥节段模型静力三分力试验以及节段模型动态试验的主要内容及相应的结果,介绍了由于双拱干扰下的主拱静力三分力试验和涡振试验及其结论.试验表明,桥梁主桥具有良好的气动稳定性,主拱在风载下受力极为复杂。由于前榀拱尾流的影响,后拱阻力系数起伏较大。当两榀拱相距较近时,后拱的阻力系数为负数,随着间距的增大逐渐增大。试验结果将为大桥的抖振、涡振以及颤振分析提供依据。
2006, 28(6):58-6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15 CSTR:
摘要:为探讨应力路径对重塑粘土本构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增、等、减排水和常规三轴压缩不排水应力路径下的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四种应力路径下重塑粘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数值建模方法通过可视化分别给出了四种应力路径下整个应力场中的剪切和体积三维变形曲面,并给出了四种应力路径下的剪切和体积屈服轨迹。对比这四种应力路径下的变形结果发现,无论在应力范围、应变峰值、应变曲面的形状和体积屈服轨迹的变化趋势上都存在显著差别,然而剪切屈服轨迹相似。这些结果证实了应力路径对粘土本构关系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和不容忽视的,而有效平均正应力对应力路径相关性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2006, 28(6):62-6410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16 CSTR:
摘要:通过实际工程的低应变桩基动测,发现打入桩的波速随时间提高。用一维和三雏应力波传播理论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影响桩的波速的各种因素,认为被测桩波速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桩侧土的贡献造成的。桩侧土和桩共同工作,就象是加大了桩的截面尺寸。波速的增大和桩承载力的提高有着一致性,可以借助波速提高的时效性来研究桩的承载力的时效性,推算和确定桩的承载力。
2006, 28(6):65-6713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17 CSTR:
摘要:建立在理想状态的温度场仿真分析可以反映实际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但是施工过程中一些偶然因素会导致仿真出现偏差。论文结合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和有限元技术,以百色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实例,通过采用实测数据修正温度场初始条件的方法,得到实测数据、理想仿真数据及实时仿真数据的对比曲线。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实时仿真更能准确反映温度场变化规律,对温度控制更具有指导意义。
2006, 28(6):68-7113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18 CSTR:
摘要:目前,小净距公路隧道在我国的修建越来越多。小净距公路隧道一般采用一先一后的施工方法,后行洞是在先行洞扰动之后的围岩中修建的,后行洞的施工又对已建的先行洞产生影响。为了揭示这类隧道的施工相互作用规律,本文结合重庆市金山大道岚峰隧道工程实践,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围岩各关键点的变形、应力场和塑性区的特征,研究表明:这类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后行洞的开挖对已修建的先行洞产生较大的作用,其分析结果能够为小净距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006, 28(6):72-7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19 CSTR:
摘要:通过对岩石地基上扩展基础试件现场试验的简介,在现场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测得的在各级加载下的基底反力数值,绘制出各型试件的基底反力分布曲线,总结出各型试件基底反力分布曲线的规律。并与土质地基上扩展基础的基底反力分布规律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差异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影响岩石地基上扩展基础基底反力分布的内在因素主要为:地基土特性及荷载的差异,可以为扩展基础控制截面内力的计算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岩石地基上基础工程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6, 28(6):75-7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20 CSTR:
摘要:河流中的悬浮态泥沙对污染物质在河流中的输移转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展开研究,通过室内平衡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对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的泥沙粒径、初始泥沙浓度等关键要素对磷酸盐吸附特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三种泥沙粒径在不同泥沙浓度时的吸附特性,认为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着泥沙浓度和粒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2)通过Langm iur吸附等温式的拟合,求取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认为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是Langm iur型第五类吸附,在清样浓度和吸附量较高时出现吸附最大值,并随着清样浓度的继续增加而减少;(3)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着磷酸盐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2~4 h。
2006, 28(6):79-8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21 CSTR:
摘要:针对氧化沟脱氮除磷过程特点,分析了氧化沟脱氮除磷强化过程,探讨了氧化沟脱氮除磷适宜环境条件,从如下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氧化沟脱氮除磷性能的途径和方法:(1)安排合适的曝气器、进水口、出水口、回流口位置,将氧化沟反应区段构建成倒置A2/O脱氮除磷工艺;(2)将氧化沟设计成立面水流循环的形式,尽可能在沟渠内构建一个较严格的厌氧区段;(3)确定适当的供氧量,避免供氧量不足造成氨氮硝化与吸磷不充分;避免供氧过度导致碳源被大量消耗影响反硝化、溶解氧浓度偏高影响厌氧释磷;(4)确定适宜的氧化沟水力工作条件、供氧方式。
2006, 28(6):84-8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22 CSTR:
摘要:对重庆小城镇(市)———永川、黔江居民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表明:2004年两座城市居民实际人均用水量与居民的家庭收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总体而言仍低于现行规范值。居民对现有的自来水水质满意程度不一,26.21%的居民对现在的自来水水质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74.6%的居民都希望供水的卫生状况得到改善,27.27%的居民希望有直饮水供应,并且被调查的居民中已有56.68%的家庭将桶装水作为饮用水。85%以上的家庭愿意为自来水质改善和污水处理支付费用。
2006, 28(6):88-9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23 CSTR:
摘要:三峡库区固体有机废物厌氧发酵产生的气体有CH4、CO2、H2S、NH3、H2及多种微量气体。通过分析,三峡库区城镇每年产生垃圾约394万t,人畜禽粪尿每年约为380万吨,整个三峡库区每年填埋垃圾平均产生的甲烷气的量为2.9亿kg,人畜禽粪尿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量为2.3亿kg,甲烷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仅次于二氧化碳,其他气体除了对产生区域有较大影响外,由于量小(二氧化碳除外),对整个大气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2006, 28(6):91-9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24 CSTR:
摘要:文中以实地气候资料为依据,针对计量供热系统的三项主要节能措施:室内温度控制、系统气候补偿、系统变流量运行,分别进行节能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计量供热节能效益十分显著;居住建筑供热系统以居住模式运行节能效果良好;公共建筑供热系统以办公模式运行节能效果十分显著.继而以节能型分析结果为基础。以计量供热所需增设主要设备的市场价格为依据进行计量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供热公司的计量供热节能收益显著;实施合理的热价可以使热用户同时受益;计量供热应遵守市场原则。
2006, 28(6):95-9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25 CSTR:
摘要:住宅建筑的采暖空调能耗受室内居住人员行为方式的影响,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确定了两种反映室内居住人员行为方式的计算模式。在两种不同计算模式下,利用建筑热环境模拟工具DeST对上海地区同一住宅建筑能耗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调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模式对上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大小的影响,从而获得能正确反映上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大小的模拟计算方法。此方法可用于上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空调的能耗分析与评价,并正确指导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
2006, 28(6):99-10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26 CSTR:
摘要:根据城市燃气管道失效及泄漏燃气运移和危害的特点建立了燃气管道失效事件树模型,然后将故障树分析结合到事件树分析中,利用故障树分析初因事件和后续事件的原因及概率,利用事件树分析燃气泄漏后的事件序列及后果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燃气管道失效及危害分析的方法。
2006, 28(6):102-10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27 CSTR:
摘要: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完善,专业分工的越来越细,房地产开发商委托代理机构销售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文中通过分析房地产开发商与代理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开发商和代理商都将有可能面临对方的道德风险。应用贝克尔-斯蒂格勒的委托-代理模型深入分析了代理商采取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开发商的道德风险行为,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2006, 28(6):106-11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28 CSTR:
摘要: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在不同阶段均面临不同的质量风险,并各自采取不同的质量风险管理决策。首先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基于利益分歧对业主和承包商在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方面决策进行经济学解释。建设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之间、政府与项目法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集中反映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与契约的不完备性,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建设项目委托代理关系的规律和基本特征,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对质量风险管理决策进行经济学解释。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防范工程质量风险的措施。
2006, 28(6):111-11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29 CSTR: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冲突事件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基于项目管理的五种冲突处理方式在解决建筑工程项目冲突事件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冲突事件调查结果的聚类分析,发现并确定了建筑工程项目冲突事件具有明显的多属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建筑工程项目冲突事件的互适性概念,构建了基于这一概念的项目管理新机制和在这一机制作用下基于项目整体利益的冲突事件处理方式,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2006, 28(6):115-11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30 CSTR:
摘要:构造了不完备金融契约环境下,企业控制权对金融契约效率影响的博弈论模型。在加进控制权因素后,影响金融契约效率的因素不仅仅是投资者受益、管理者的努力水平、管理者的私人福利等,更重要的是金融契约的不完备程度.这个因素对金融契约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对投资者、管理者努力水平和管理者的私人福利的影响实现的。可以利用金融契约的不完备性讨论融资行为影响的传导机制。
2006, 28(6):120-12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31 CSTR:
摘要:承包商的索赔欺诈行为不仅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也是业主的风险之一。文中针对索赔过程中的夸大实际损失形式的索赔欺诈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建立夸大建设工程实际损失的索赔欺诈矩阵对策数学模型,寻求当承包商与业主之间发生高额索赔事件时对承包商索赔欺诈所给予的处罚与两者所采取策略的概率之间的关系,提出防止措施,并向业主提出一些建议,以此来防止承包商进行索赔欺诈。
2006, 28(6):124-12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32 CSTR: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合理地评价建筑企业竞争力,以便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中建立了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多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了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以我国上市建筑企业做为研究对象,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价建筑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能够确定建筑企业竞争策略。
2006, 28(6):128-13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33 CSTR:
摘要:流化床燃煤固硫渣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火山灰活性的燃煤副产品,由于其f-CaO和SO3含量较普通煤粉锅炉灰渣高,具有一定的自硬性和膨胀性,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或标准准确评定其火山灰活性,影响了该燃煤副产品的建材资源化利用。根据流化床燃煤固硫渣火山灰活性来源及其特点,参照《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2847和《用于水泥混合材料的工业废渣活性试验方法》GB12957-91,提出采用“水泥熟料胶砂28天抗压强度比”来评定流化床燃煤固流渣的火山灰活性。试验研究表明该方法测定的火山灰活性与其自硬性强度和活性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006, 28(6):132-13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34 CSTR:
摘要:如何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密切关注的问题,远程视频答疑教室能改变教学手段,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和NGN服务器提供的语音视频服务,应用于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情景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现在的大学校园都有基于IP的校园网络,一般的学生宿舍,办公室和教师家里都与其连通。在此基础上连接一台NGN服务器,有必要的客户端增加摄象头就可以实现,就如何实施视频答疑的功能和使用管理进行了阐述。
2006, 28(6):135-13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35 CSTR:
摘要:综合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导电混凝土的导电机理,介绍了石墨、碳纤维、钢纤维及钢屑等常用导电组分材料及其导电混凝土的性能、导电混凝土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导电混凝土的压敏性、温敏性、力电效应和电热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导电混凝土在室内采暖、变电站接地网和电热除冰化雪中的应用,指出了目前导电混凝土研究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2006, 28(6):140-14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36 CSTR:
摘要:
2006, 28(6):148-14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6.06.037 CSTR:
摘要:1《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是重庆大学主办的建筑工程技术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以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开展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提高建筑技术水平,为我国建设服务。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11322;023-65111863 E-mail:xuebao@cqu.edu.cn
版权所有: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