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9(4):1-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01 CSTR:
摘要:通过2000年统计资料,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化肥流失、农药流失、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城市径流等污染源对非点源污染物COD、NH3-N、TN、TP的贡献。运用RUSLE模拟计算颗粒态污染负荷并结合溶解态污染负荷,估算入库非点源污染总负荷。得出库区颗粒态N负荷(占TN的50.1%)与溶解态N负荷(占TN的49.9%)相当;颗粒态P负荷(占TP的58.0%)略大于溶解态P负荷(占TP的42.0%)。该方法给湖泊、水库等水体底质再悬浮与释放溶解态N、P的迁移研究提供了计算颗粒态污染负荷和溶解态污染负荷的简洁方法。
2007, 29(4):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02 CSTR:
摘要:太阳光是安全、洁净的能源,充分利用日光和天空漫射光进行建筑天然采光是节能设计的有效方式。不同的地域气候和外部环境中对建筑采光节能设计的要求差异很大,甚至出现采光节能和热工节能设计的矛盾,如果用同一种节能标准和方法进行建筑采光设计必然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因此,建筑节能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建筑光、热环境的影响因素,以整体设计的思维,从环境规划布局、建筑体型及采光控制到建筑反光遮阳设施设计等各方面,研究适宜不同地域气候环境的建筑采光节能设计方法。
2007, 29(4):8-1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03 CSTR:
摘要:通过对案例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调查发现,虽然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城市道路及公共设施等建设方面,已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了建设,但是还缺乏系统性,严重制约着城市无障碍设施作用与效果的发挥。文中提出现代城市无障碍建设必须实现由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转向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包括无障碍硬环境和无障碍软环境两方面,并且,串联式双核心模式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与工作任务。
2007, 29(4):12-1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04 CSTR: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知觉矩阵分析的方式,试图对长沙市的整体城市意象进行定量研究。随后的聚类分析印证了这一结果:(1)在特殊文化遗产与古迹的知觉矩阵图中,大部分意象元素集中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中,说明这些元素的保护工作处于两个极端(或者具有强烈的意象作用,或者市民们基本上不知道它们的存在)。(2)整体水域的品质偏低,说明水域整治急待加强,对于重要度颇高的湘江和橘子洲头更是如此。(3)城市地标的情况同特殊文化遗产与古迹的情况相似,说明大量标志物的意象品质有待提高。最后,对处于各个象限的意象元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对策。
2007, 29(4):17-2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05 CSTR:
摘要:作为帮助人类认知的工具,图示是与人的理想化宇宙观、价值观紧密联系的符号系统。中国传统建筑图示是在相对单纯、原始的初衷下发展起来的。它在事实上表达了一系列独特、稳定的视觉符号信息,其中隐含着大量的宇宙观、价值观等文化元素。由于其形式取决于营建行为所选择的自然、文化方面的综合视角,因此只有用图像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建筑图示视角的探讨,方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图示的符号信息,进而才能深入剖析传统建筑文化中的认知问题。
2007, 29(4):22-2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06 CSTR:
摘要:复杂性科学是20世纪70年代新兴的一门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次大整合,也是思维科学的一次大风暴,建筑学同哲学,技术和艺术相比,具有相对滞后性,但这不能成为建筑师不去自觉关注和吸收其它学科领域思想的理由。复杂性科学从思维上可以开拓建筑师的思考领域和深度,帮助建筑师更加系统、全面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临界性理论和分形几何与地形地貌、城市规划、建筑空间和造型密切相关;智能化设计将带来设计上的革命,从而帮助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
2007, 29(4):2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07 CSTR:
摘要:城市景观照明是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沿江山地城市特有的地域特征及空间形态不仅为创建山水园林式的景观照明风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又对景观照明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本文根据沿江山地城市的特点,从地域性及人文性方面对景观照明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光度学及色度学的基本原理对景观照明中的亮化分级和光色分层进行了应用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创建立体化城市夜景的新概念。文中针对沿江山地城市景观照明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法,以防止因生搬硬套,盲目效仿等不良设计风气所造成的负面效应。该文以突出绿色照明思想为中心,强调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为创意独具特色的沿江山地城市景观照明风格提供了应用和理论依据。
2007, 29(4):31-3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08 CSTR:
摘要: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在应对全球化浪潮,彰显地域特色,抵制“千城一面”的新一轮建筑运动中,作为人性的表达,建筑流派应起到重要作用。在流派与技术此消彼涨的思辩关系上,本文通过对历时性流派理论的梳理分析,认为技术的进步才是健康流派演替发展的深层动因,其实质为一种相互依存关系,是一种技术发展与情感需求的动态平衡。并进一步通过对《北京宪章》相关理论的分析运用,认为只有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对新技术的地域化表达是未来形成流派从而彰显地域特色的主要因素。
2007, 29(4):35-3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09 CSTR: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道路的不断延伸,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成为新时期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注释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从城市道路的景观构成要素出发,结合我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探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提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步骤,讨论城市道路号观设计的具体内容:通过对道路线型、绿化植栽、交通设施、沿街建筑与道路的协调性、道路景观结点、道路景观的自然景色、人文要素、对人活动的考虑以及道路蒂观与地下因素和变动因素的分析论述,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具体思路和可行参考。
2007, 29(4):39-4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10 CSTR:
摘要:根据已经完成的21个接近足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中间层中节点平面梁柱组合体的低周交变加载试验,较全面测试和分析了在轴压比、剪压比、钢筋强度和混凝土强度以及贯穿节点梁筋相对长度的影响下贯穿节点段梁筋的粘结退化规律,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试验加裁制度下贯穿中间层中节点梁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应力τ在不同加载阶段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受轴压比、剪压比、钢筋强度和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影响的贯穿节点梁筋相对长度hc/d的建议公式。
2007, 29(4):4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11 CSTR:
摘要:完成了7个高剪压比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试件的低周交变荷载试验,试验过程中夹心节点试件表现出较好的受力、变形、耗能性能和较高的位移延性,多数试件因节点剪切破坏失效,没出现核心区受压破坏的情况。虽然夹心节点的某些性能如梁筋的粘结滑移性能等相对传统节点更为不利,但其综合性能仍然能够满足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
2007, 29(4):49-5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12 CSTR:
摘要:从强度、刚度和稳定的关系讨论着手,在对传统稳定分析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梳理中,通过对稳定问题的性质、临界力的意义、两类稳定问题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剖析了目前对于稳定问题认识上的不足及其带来的方法上的缺陷,建立了实用稳定分析的合理的力学逻辑层次和数学表述形式。针对影响因素复杂的结构特别是薄壁钢结构,提出新的考虑二阶效应的结构分析方法——跟进解法。文中分析了基于附加变形的等比级数假定的放大系数二阶分析法的误差来源和特点,分析同时表明,两个方法的结合是自然而有效的。
2007, 29(4):55-5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13 CSTR:
摘要:通过14根被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和钢板以及两者复合加固后混凝土梁的破坏特征、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并对不同加固方法、剪跨比、加固片材的名义“配箍率”及粘贴锚固方式下的斜截面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并使得梁的整体刚度和变形能力也得到提高;相对于碳纤维布加固,复合加固增大了梁破坏时碳纤维布的利用率;梁的剪跨比越大,其复合加固后承载力提高越明显,延性越好;对于粘贴锚固方式,U型锚固比两侧面粘贴加固效果好,45°粘贴比90°粘贴加固效果好;提高碳纤维布以及钢板的名义“配箍率”可以提高被加固梁的抗剪承载力。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007, 29(4):60-6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14 CSTR:
摘要:为保证大体积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质量,防止和控制在张拉前出现裂缝,对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温度及裂缝控制方法作了认真分析研究,并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施工过程温度监测,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文中还结合转换梁的预应力施工特点进行了介绍,最后给出了参考建议。
2007, 29(4):66-6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15 CSTR:
摘要:预应力框架次弯矩与连续梁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探讨了预应力框架等效荷载次弯矩与轴次弯矩产生的机理及其计算方法,分析了,次弯矩对弯矩调幅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考虑次弯矩影响的预应力框架弯矩调幅设计建议,该建议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并考虑了次弯矩的有利作用与不利作用,可以对预应力框架调幅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2007, 29(4):7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16 CSTR:
摘要:开展平面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时经常会遇到杆件含有初始应力力或初始应变的情况。由于非线性刚度矩阵中舍有节点位移,矩阵运算量大,给刚度矩阵的推导带来很大困难。根据平面梁单元几何非线性方程,采用计入初始应力和初始应变项的一般性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导出了相应的切线刚度矩阵,利用MATLAB数学工具箱,给出了含有初始应力和初始应变的所有刚度矩阵的显式表达式,为程序编制奠定了基础。
2007, 29(4):75-7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17 CSTR:
摘要:岩体边坡的稳定性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巨系统,通过某种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物元理论和关联函数,将可拓理论引入到边坡稳定性评价当中,提出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可拓方法。以某实际边坡工程为例,在合理选取能够反映边坡岩体综合特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可拓模型,并且将预测结果与传统的模糊评判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边坡的稳定性状况,证明了该方法可行性。
2007, 29(4):7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18 CSTR:
摘要:水-荷载的耦合作用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建立饱水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荷载作用形式、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而后对比分析了动态荷载作用下,饱水沥青路面和无水沥青路面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剪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与无水状态相比,饱和状态下沥青路面的应力场和位移场都发生了变化,且出现了较大的孔隙水压力的正负逆转,这种孔隙水压力的反复作用将导致集料和沥青粘结的破坏。
2007, 29(4):83-8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19 CSTR:
摘要: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来解决单层球面网壳结构构件截面优化问题,并采用VC++语言编写了相应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和有限元计算程序,可以实现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自动优化设计。设计了不同类型、跨度和矢跨比的网壳优化算例;并通过对按照现行相关规范优化设计的单层球面网壳和符合现行相关规范要求但未经优化设计的单层球面网壳用ANSYS软件进行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屈曲分析,分别确定其屈曲荷载与设计荷载之比,以比较它们的受力和安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离散变量的网壳结构截面优化设计容易收敛,优化效果良好。如果综合考虑经济和安全因素,设计网壳时,其矢跨比取1/6~1/5比较合适。
2007, 29(4):87-8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20 CSTR:
摘要:在Mises屈服条件下,求解了外边简支内边自由环板和内外边均简支环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塑性极限荷载。Mises屈服条件是非线性的,文中采用加权残值法进行求解,得出了极限荷载下限解简洁的计算公式,并比较了Mises条件与最大极限弯矩条件的数值结果,结果是合理的。
2007, 29(4):90-9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21 CSTR:
摘要:按现行规范及技术规程设计了设防烈度为8度的一个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并进行了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空间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考查了异形柱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水准下的整体抗震性能,对结构能否达到抗震设防目标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8度区按规范设计的结构在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
2007, 29(4):95-9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22 CSTR:
摘要:针对支盘灌注单桩沉降计算问题,根据其在地基土层中的荷载应力传递机理,首先采用应力分段扩散的方法来求解地基土层附加应力,然后再按照工程上常用的分层总和法对其沉降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计算方法所得到支盘灌注单桩沉降的理论计算值与现场试验实测值比较接近,其误差为-15.61%~+12.67%。此外,本文提出的沉降计算公式不需要修正系数,意义明确,计算简便,可为支盘灌注单桩的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2007, 29(4):99-10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23 CSTR:
摘要:基于大量试验观察及数据分析研究,揭示了泥石流固相在浆体中的沉降规律。研究影响固相在泥石流浆体中沉降的三个主要因素,分析了各个因素影响泥石流固相沉降的根本原因。泥石流固相在浆体中沉降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为初。始阶段,继而为快速沉降阶段,最后呈减速沉积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沉降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其中浆体粘度、固相质量和附加孔隙压力对固相在泥石流浆体中的沉降规律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07, 29(4):104-10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24 CSTR:
摘要:对粪便污水及其水质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详细介绍了欧美国家、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对于粪便污水的收运方式和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了欧美模式、日本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对于粪便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劣。综述了国内外对于高氛高浓度有机粪便污水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处理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比较了对于粪便污水处理技术中厌氧及好氧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对于我国等发展中国家比较适用的粪便污水处理技术,即多段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等多项技术的高效组合工艺,为我国粪便污水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2007, 29(4):107-11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25 CSTR:
摘要:在分析、统计夏季室外高温数据的基础上,引入频率分析法,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对夏季室外高温参数的极值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以北京地区1951~1981之间30年气象参数为例,得到其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夏季高温分布图。研究使用分布检验了模型拟合效果,结果显示,上述模型能较好的反映真实气象状况。研究为不同标准层次HVAC系统设计气象参数的选取提供了有益补充,并可供相关研究参考。
2007, 29(4):111-11313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26 CSTR:
摘要:以丙烯酸和甲氧基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大分子单体(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探讨了丙烯酸与甲氧基聚乙二醇摩尔比、催化剂和阻聚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丙烯酸与甲氧基聚乙二醇摩尔比为1.5,对甲苯磺酸的用量为甲氧基聚乙二醇质量分数为3%,对苯二酚的用量为丙烯酸质量分数的1.5%,甲苯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30%。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6h,酯化率可达96.8%。
2007, 29(4):114-11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27 CSTR:
摘要: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效果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针对这一问题选用了四类纤维,分别采用普通沥青和改性沥青,选用沥青混合料AC-16I型,客观的分析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等路用性能。研究表明:纤维加入后,最佳沥青用量、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稳定度和流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密度下降;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和耐水害性能等路用性能均有一定改善;其中高温和抗疲劳性能的改善最为显著,并且添加纤维的普通沥青混合料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改性沥青的性能,改性沥青再添加纤维性能将更好。
2007, 29(4):118-12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28 CSTR:
摘要: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SCA-1613)对聚丙烯纤维分别进行浸泡和表面接枝改性,并研究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通过对开裂指数和断裂能的测试,研究了偶联剂改性对聚丙烯纤维在砂浆中的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纤维相比,经硅烷浸泡处理后的纤维,可明显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塑性开裂性能,其最佳的纤维体积掺量为0.08%,改性效果较突出。
2007, 29(4):121-12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29 CSTR:
摘要: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硅酸盐、硫铝酸盐水泥混合体系的凝结时间、水泥砂浆的强度性能,并对一定混合比例的OPC-SAC水泥进行了XRD、SEM和水化量热测试。结果表明,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混合,SAC中的C4A3^-S矿物与OPC中的G3S矿物在共同水化过程中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会使混合水泥水化和凝结加速;混合水泥的强度性能与两种水泥的混合比例有关。本研究可对硅酸盐-硫铝酸盐水泥混合体系的应用提供借鉴。
2007, 29(4):125-12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30 CSTR:
摘要:随着我国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增加,一系列涉及建设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凸现。因此,迫切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与客观的评价,以反映建设项目的综合满意度。文中提出了涉及到用户、投资者、业主、承包与供应商、政府以及项目周边组织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共19项指标组成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具有强大的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能力及高度非线性映射性和泛化性特点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具体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建设项目满意度评价的可靠性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2007, 29(4):129-13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31 CSTR: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工程项目外部和内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文章从和谐的系统含义出发,介绍了和谐管理理论;探讨了和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哲学地位,指出和谐管理是贯穿整个认识层次的方法论;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和谐模式;探索了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新思路。
2007, 29(4):133-13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32 CSTR:
摘要:为了客观、准确地对招投标的规范化进行评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选取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四大指标为招投标规范化的评判特征因子。在此基础上,引入可拓学理论,建立了招投标规范化评判物元模型,给出了基于关联函数的可拓评判方法。并结合某招投标活动,实际评判了其规范化综合水平。
2007, 29(4):136-13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33 CSTR:
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房地产纠纷日益增多,而房地产开发商的欺诈行为是导致房地产纠纷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首先分析房地产开发商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和生成原因,然后针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欺诈行为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以期加强对商品房购买者的法律保护。
2007, 29(4):140-14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07.04.034 CSTR:
摘要:填埋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处理不当,不仅白白浪费可利用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失去卫生填埋的最初意义。介绍了垃圾卫生填埋场中常见的三种二次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并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防止二次污染的的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以及相应的资源化处理。详细介绍了防止垃圾渗滤液渗漏的方法,垃圾填埋场防渗层的设计和材料选取、渗滤液的收集等,提出了国际上垃圾处理技术的今后发展的新趋势。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11322;023-65111863 E-mail:xuebao@cqu.edu.cn
版权所有: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