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33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2011, 33(2):0-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01 CSTR:

      摘要 (1128) HTML (0) PDF 286.12 K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三轴加卸载下花岗岩脆性破坏及应力跌落规律

      2011, 33(2):1-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02 CSTR:

      摘要 (3057) HTML (0) PDF 6.14 M (1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种卸荷应力路径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加卸载条件下花岗岩的变形破坏及应力脆性跌落特征.卸荷条件下岩石变形主要是向卸荷(主)方向回弹或拉伸变形为主,而非或次卸荷方向的塑性变形很小,峰后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明显的脆性特征.而加载条件下岩石以轴向压缩变形为主,且压缩塑性变形随围压增大而增大;卸荷条件下破坏岩石各种级别的张拉裂缝较多,张裂面一般垂直于卸荷主方向,高初始围压时双向卸荷甚至在次卸荷方向也可产生环形张拉裂缝.破坏围压较高时破裂面剪性特征相对明显,但剪性裂面一般追踪张性破裂面发展而成,并在剪切面两侧发育较多微张裂缝.而相对较高围压下常规三轴压缩岩石一般为剪切破坏,张性裂缝很少;常规三轴压缩岩石的应力脆性跌落系数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卸荷条件下却随初始围压的增大而减小.相同初始围压时,卸荷条件下比加载时的应力脆性跌落系数小得多,方案Ⅱ在初始围压达到30 MPa时甚至出现负值,应力脆性跌落系数R依次为:RⅢ>RⅠ>RⅡ.

    • 双排刚性桩屏障对平面SH波的隔离性状研究

      2011, 33(2):7-1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03 CSTR:

      摘要 (2286) HTML (0) PDF 5.86 M (1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Twersky的理论,引入圆柱体对声波和电磁波的多重散射解析解,对用排桩隔离环境振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任意排列、任意直径刚性桩对平面SH波多重散射的理论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假设单重散射的计算方法中不考虑桩列作为整体屏障从而忽略桩间相互干涉关系的不足.随后,在数值计算分析中讨论了散射重数,排间距,桩间距等因素对双排刚性桩隔振效果的影响,对实际工程中利用排桩进行振动污染治理和屏障隔振的设计提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 配置HRB500钢筋的框架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2011, 33(2):12-1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04 CSTR:

      摘要 (2268) HTML (0) PDF 7.70 M (1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土木建筑工程界正在推广应用HRB500级高强钢筋,但是,以HRB500钢筋作为主要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还相对缺乏.该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最新修订稿设计了3个配置不同强度钢筋的8度03g区一级抗震等级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完成了该3个结构在多波输入下的非弹性地震响应分析,对比了配置HRB500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配置HRB400和HRB335钢筋的相应框架的地震反应规律和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罕遇水准的地面运动输入下,配置HRB500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的最大位移反应与配置其他两种钢筋的框架结构大致相当,其构件的塑性转角延性需求则小于配置其他两种钢筋的框架结构;配置HRB500钢筋的一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在强震下形成的是梁铰塑性耗能机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可满足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 落石运动模式与运动特征现场试验研究

      2011, 33(2):18-2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05 CSTR:

      摘要 (2228) HTML (0) PDF 7.36 M (1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落石试验是寻找落石运动敏感因素、探求运动规律和获取运动参数的较好方法.为厘清落石形状、块度大小和运动模式对其运动特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112块落石现场试验;以落石形状、质量和运动弹跳次数为变量,统计分析了水平运动距离、运动速度的变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管何种形状落石,运动模式均为滚动和弹跳,无明显滑动段;切坡平台和公路内侧沟槽拦截了59%的试验落石,显示出了良好的拦截能力,可考虑作为被动拦截措施;近球形、方形和短柱状落石水平运动距离、运动速度等均较大,且运动特征类似,而长方形、片状落石运动能力较差,且同长柱状落石运动特征相似,综合而言落石圆柱状假定较球形假定应更符合实际;落石质量越小则运动能力越差,但随机性越大;落石以滚动模式为主时动能损耗大,弹跳为主时则水平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较大,落石同坡表的碰撞会急剧改变落石的运动参数与方向.

    • 源于纵筋面混凝土劈裂的无腹筋板冲切模型

      2011, 33(2):24-2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06 CSTR:

      摘要 (2495) HTML (0) PDF 3.71 M (1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工程中常见的配筋率较大(>085)、厚度较小(≤120 mm)的板为对象,通过对冲切破坏特征的观察分析,假定沿纵向钢筋平面,混凝土劈裂所致的纵筋销栓失效为连锁破坏源,建立了新的错动冲切模型并推导了上限解.研究发现,与按搜集到的构件样本总体分析结果相比(均值为1072,变异系数为0250),符合上述特征的试件组,其冲切承载力理论计算值和试验观测值之比的均值变化不大(为1017),而变异系数有显著降低(为0184),说明所作假定及所建模型用于描述该类板的受力行为是合适的.

    • 抗滑桩土拱效应的时效性试验分析

      2011, 33(2):28-3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07 CSTR:

      摘要 (2521) HTML (0) PDF 4.68 M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拱效应是保证抗滑桩桩后土体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岩土体具有蠕变特性,必然导致桩间土拱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笔者设计了抗滑桩室内推桩模型试验,分析了1 kN 、2 kN恒定外推力条件下,抗滑桩桩后土体内部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土拱效应的时效性.沿法向布置的土压力计量测数据表明,土拱效应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拱作用厚度相对增加;沿推力方向布置的土压力计量测数据表明,水平土拱效应伴随推力增长呈现出先增强而后逐渐扩展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增长,应力沿着法向扩散的范围有很大的增长.

    • 三主桁连续板桁组合桥空间计算方法研究

      2011, 33(2):32-3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08 CSTR:

      摘要 (2031) HTML (0) PDF 6.47 M (1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三主桁连续板桁组合桥的构造特点,通过构造结合梁单元的位移模式,利用势能原理推导结合梁单元的刚度矩阵,提出2种结合梁法,结合梁法一的特点是把桥面板作为主桁架弦杆的上翼缘并与主桁架弦杆形成钢-混结合梁,结合梁法二的特点是把桥面板作为纵、横梁的上翼缘并与纵、横梁形成钢-混结合梁;而常规的板梁组合法的特点是桥面板为连续各向同性的薄板并与纵、横梁组成桥面系共同承受荷载;并通过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3种空间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及结果的正确性.

    • 水网密集区粘土路基当量回弹模量的预估分析

      2011, 33(2):38-4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09 CSTR:

      摘要 (2000) HTML (0) PDF 6.74 M (1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非饱和土基本理论,利用基质吸力及土水特征曲线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受地下水位控制的粘土路基的平衡湿度状态进行了预估分析;同时采用室内重复动三轴试验方法,建立了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动回弹模量的双线性本构经验预估模型.将上述研究成果相结合,创建了综合考虑路基湿度和应力状态的路基当量回弹模量的预估方法,并结合实体工程建立了以地下水位、路基填筑高度为核心的路基当量回弹模量预估方程.通过与试验路上传统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特点.研究成果从平衡湿度和应力状态耦合控制的角度,对水网密集区粘土路基当量回弹模量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 滑坡灾害典型受灾体失效概率计算方法及应用

      2011, 33(2):45-5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10 CSTR:

      摘要 (2032) HTML (0) PDF 6.42 M (1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系统研究的角度看,滑坡灾害系统包括致灾体子系统和受灾体子系统.滑坡灾害是这2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灾体稳定性的评价上,没有全面考虑2个子系统对灾害风险的影响,尤其缺少对受灾体子系统的研究.针对这种现状,对一种典型受灾体(框架结构)在滑坡灾害作用下的失效概率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将滑坡灾害致灾模式简化为致灾体对受灾体的冲击破坏模型,推导了滑坡冲击力计算公式;探讨了典型受灾体整体功能函数的建立方法,提出了滑坡灾害典型受灾体失效概率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分析了滑坡灾害致灾强度和受灾体抗灾性能对受灾体失效概率的影响,得出滑坡灾害影响范围可划分为绝对危险区域、相对危险区域和绝对安全区域.还研究了受灾体失效概率对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得出当定值计算受灾体为失效时,受灾体失效概率随影响因素变异性增加而减小;当定值计算受灾体为安全时,受灾体失效概率随影响因素变异性增加而增加.

    • 三边约束钢板的抗剪承载力

      2011, 33(2):51-5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11 CSTR:

      摘要 (2466) HTML (0) PDF 7.30 M (1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静力加载方法对4种宽厚比的三边约束钢板单元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考察了三边约束钢板的破坏形态和抗剪极限承载力,分析了宽厚比对钢板抗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宽厚比钢板的抗屈曲能力较强,但是对边界约束条件要求较高,易造成边界连接破坏.根据钢板破坏形态,对其抗侧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三边约束钢板的抗侧性能计算模型,给出了三边约束钢板极限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文章最后对三边约束钢板的选择和设计提出了建议.

    • 考虑桥面板振动的桥梁结构低频噪声分析

      2011, 33(2):58-6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12 CSTR:

      摘要 (2172) HTML (0) PDF 9.62 M (1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桥梁结构在车辆的动力作用下,将产生振动并辐射低频噪声,这种低频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桥面板振动的桥梁低频噪声预测方法,主要包括考虑桥面板振动的车桥耦合振动、桥面板辐射声波以及空气波传播分析.以一座辐射低频噪声较强的钢桥为对象,分别采用基于桥面板振动和基于梁格振动的方法计算了结构振动与噪声,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桥面板振动的预测更为准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降低桥梁低频噪声的方法,结果表明,降低桥面粗糙度可以降低桥梁低频噪声,但当达到ISO极好路面标准后,进一步降低粗糙度产生的效果不明显;对端横梁用混凝土进行加强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降低桥梁低频噪声的方法.

    • 软土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极限上限解

      2011, 33(2):65-6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13 CSTR:

      摘要 (2754) HTML (0) PDF 5.60 M (1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虑到天然软黏土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特点,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在不排水条件下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进行了研究,推导了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公式.土体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有相互放大作用,在当土体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较强时,极限支护压力与隧道埋深的关系存在一个极大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软土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时,土体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影响较大,不能忽略.

    • 夏季空气流动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

      2011, 33(2):70-7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14 CSTR:

      摘要 (2550) HTML (0) PDF 3.94 M (2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确定夏季高温环境下空气流动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程度,于2008年夏季,进行了吹风环境下人体生理、心理热舒适实验.统计分析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吹风使人体生理参数及热感觉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且下降的程度与其所处环境的空气温度有关,相同风速下,空气温度越低,下降程度越大.但当空气温度达到约34℃时,吹风对人体生理参数基本无影响,但对热感觉仍有所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加强空气流动可在一定程度改善人体热舒适性,但是这种改善是有限制的,空气温度过高、风速太大或长时间吹风都可能会导致人体不舒适.

    • 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蓄能特性实验研究

      2011, 33(2):74-7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15 CSTR:

      摘要 (1911) HTML (0) PDF 6.62 M (1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过程中不同蓄热模式下的系统特性,在人工模拟环境下,对不同的蓄热模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串联蓄热模式下,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和温度分别稳定在038 MPa和165 MPa以及-69℃和750℃,而并联蓄热模式和单独蓄热模式下吸排气压力低至012 MPa和116 MPa,排气温度高达1225℃.串联蓄热模式下,相变材料在蓄热过程中很好的完成相变,室内机出风温差达到180℃,压缩机耗功达到825 W.因此,串联蓄热模式下系统压力和温度等特性最为稳定,且蓄热过程时间较短,对室内供热影响最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 湿法施工毛细管末端冬季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2011, 33(2):80-8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16 CSTR:

      摘要 (1870) HTML (0) PDF 5.99 M (1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采用湿式施工法的毛细管辐射末端,在冬季工况下对其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不同敷设面层厚度及不同管间距的毛细管辐射末端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地板辐射供暖方式相比,地面湿式毛细管末端具有较低供水温度,并有良好的冬季换热性能和系统节能性.建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根据室内散热量与人体热舒适性的要求,并基于供水温度与面层厚度之间的耦合关系,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

    • 隧道列车火灾的顶棚射流平均温度分布

      2011, 33(2):86-9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17 CSTR:

      摘要 (2034) HTML (0) PDF 6.05 M (1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列车着火并停留在隧道内时,容易产生夹带火焰的顶棚射流.通过建立列车中部着火时火焰顶棚射流的一维单元控制体模型,考虑火焰烟气与隧道壁面和列车壁面之间的换热,导出列车火灾火焰顶棚射流平均温度的迭代计算公式.并通过隧道列车火灾的1〖KG-*2〗∶〖KG-*4〗8缩尺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迭代公式中的待定系数.由该公式经过迭代运算后得到的平均温度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不超过7%,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列车上方和离开列车进入隧道的火焰顶棚射流的平均温度均沿隧道纵向呈指数形式变化,但变化的程度不同.通过分段拟合的方法,分别给出了两段顶棚射流的平均温度沿隧道纵向变化的预测公式.对隧道列车火灾的报警参数选择及装置设置、乘客安全疏散,以及分析火灾对隧道衬砌结构的破坏作用等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建筑物公共区域能量有效性确定

      2011, 33(2):92-9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18 CSTR:

      摘要 (3330) HTML (0) PDF 4.97 M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共建筑中公共区域人流量变化很大,能量的需求也应随着人流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传统模式下能量输出却很少考虑人流量的变化,这就造成了部分能量无效.如何评价能量有效性,以减少能量浪费是建筑节能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了能量利用效率概念,用于判断人对能量的利用程度,给出了能量利用效率的计算方法.在某医院公共候诊区进行了工程实验,对比实验前后的能耗状况发现,能量利用效率能够评估能量有效性的状况,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为控制目标,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建筑物公共区域能效.

    • 太阳能相变蓄能通风系统实验研究

      2011, 33(2):97-10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19 CSTR:

      摘要 (2290) HTML (0) PDF 5.42 M (1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太阳能通风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相变蓄热材料在日间进行蓄热,夜间利用储存热量热压通风的新型系统,使建筑物达到理想的通风效果.通过分别对相变温度为63℃、44℃的相变蓄热材料进行通风实验,得到不同相变温度下系统夜间通风量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相变温度分别为63℃、44℃的相变蓄热材料棕榈酸和月桂酸,太阳能通风系统在夜间通风10 h累计通风量分别为8066 m3、6154 m3,单位面积水平集热面通风量分别为538 m3/h、41 m3/h.使用棕榈酸的通风系统效果要优于使用月桂酸.提出的太阳能通风屋顶结合相变蓄热系统能有效的强化建筑物夜间自然通风,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减少空调用能.

    • 地铁站板式蒸发冷却器叉流条件下传热传质特性

      2011, 33(2):101-10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20 CSTR:

      摘要 (2267) HTML (0) PDF 5.22 M (1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气液叉流条件下,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热成像测温方法,就不同气相雷诺数和液膜雷诺数对地铁站板式蒸发冷却器液膜传热传质特性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确定的被冷却水温,在液膜雷诺数增加的过程中,液膜厚度逐渐增加,进出口温差逐渐减小,削弱液膜换热,但雷诺数上升使得液膜湍动强度增强,强化了液膜换热,在这2个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存在最佳液膜流动雷诺数,使得液膜的换热热阻最小,传质最强,换热系数最大.

    • 空调系统中热湿处理过程的评价方法及应用

      2011, 33(2):106-11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21 CSTR:

      摘要 (2622) HTML (0) PDF 5.22 M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对热、湿处理过程进行单独评价的概念,并构建了相应评价指标.以某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的典型夏季空气处理过程为例,在热力学极限意义上阐明了对热、湿处理进行单独评价的实施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该空气处理过程的显热效明显高于潜热效,潜热效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再热显热损和冷凝水损,因此从潜热效看,表冷器并不是一个节能的除湿设备,采用露点送风回热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潜热效,结果表明在空调系统分析中采用热、湿独立评价可以更好地评价其利用表现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 泡沫铜/石蜡复合相变材料融化过程的换热特性

      2011, 33(2):112-11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22 CSTR:

      摘要 (2687) HTML (0) PDF 5.32 M (1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强化相变蓄热器的换热情况,搭建了矩形腔体内填充泡沫金属/石蜡的实验台,在恒壁温条件下,进行了泡沫金属/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融化蓄热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不同加热温度下石蜡内部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了腔体内自然对流对温度分布的影响、传热温差对蓄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金属的高导热性能强化了石蜡在腔体内的融化过程,距离加热面较近的石蜡融化后产生的自然对流加速了剩余固态石蜡的融化;而且传热温差越大,自然对流越明显,蓄热时间越短.

    • 污水污泥处理的碳排放及其低碳化策略

      2011, 33(2):117-12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23 CSTR:

      摘要 (2736) HTML (0) PDF 5.26 M (1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为了促进污泥处理过程的碳减排,针对常用污泥处理技术采用质量平衡模型进行碳排放核算,通过低碳化程度评估,建立了面向不同层次需求的污水污泥低碳化处理策略.结果表明,污泥厌氧消化产沼利用、余热干化后焚烧或混烧发电等技术的低碳化程度最高,分别为896%、803%和766%;而在不具备上述处理条件的地区,采用好氧堆肥或在填埋前进行好氧稳定预处理也是较好的低碳处理方式.低碳化处理作为污泥处理的新策略,必须与具体区域的经济、技术、社会条件相结合,以适应中国污泥处理从卫生无害到碳减排的多层次需求.

    • 超固结土三轴排水不排水试验数值分析

      2011, 33(2):122-12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24 CSTR:

      摘要 (2292) HTML (0) PDF 5.17 M (2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临界状态土力学的框架内,采用Hashiguchi提出的下负荷面本构模型,建议了一个简化的塑性硬化规律,使之能较合理地描述超固结粘土在正常屈服面和下负荷面之间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硬化规律能够较好地描述超固结粘土的许多力学特性如应力应变关系、应变软化以及应力剪胀性等.数值预测结果与室内三轴排水试验结果相一致,并可以用来分析超固结粘土的不排水三轴应力路径.

    • 外加剂对混凝土TSA腐蚀的抑制作用

      2011, 33(2):126-13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25 CSTR:

      摘要 (2266) HTML (0) PDF 6.16 M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掺加化学外加剂的水泥净浆试件在(5±2)℃、质量分数5%的硫酸镁溶液中浸泡300d的外观变化、强度发展及侵蚀产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分析了侵蚀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甲酸钙能延缓水泥石发生TSA腐蚀,但不能阻止TSA发生,在03%~07%范围内,随着甲酸钙掺量的增加,水泥石抗TSA腐蚀的能力增强.硝酸钡能有效抑制水泥石中碳硫硅钙石的生成,原因是硝酸钡能结合生成碳硫硅钙石所需的SO42-,从而降低了水泥石发生TSA腐蚀的程度.硝酸钡掺量在1%左右时,水泥石抗TSA性能较好.

    • 电渗脉冲用于混凝土结构抗渗防潮技术

      2011, 33(2):132-13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1.02.026 CSTR:

      摘要 (2294) HTML (0) PDF 4.75 M (4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混凝土结构的抗渗及防潮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需要克服的重要技术难题之一.文章研究了电渗脉冲用于混凝土结构抗渗防潮的影响因素,包括电渗脉冲电压、混凝土水灰比、液相中离子浓度,以及脉冲频率等;模拟测试了电渗脉冲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排水与相对湿度变化.研究表明,随着脉冲电压升高与混凝土水灰比增大,电渗脉冲下混凝土渗水量增加;Na2SO4溶液浓度增大时,电渗脉冲作用下混凝土渗水量增加;脉冲频率对混凝土渗水量影响不大;研究亦显示电渗脉冲作用下混凝土排水效果明显,混凝土相对湿度显著降低.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