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34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层状地基中群桩基础弹性理论解法及参数分析
    曹明 陈胜立
    2012, 34(2):1-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01
    [摘要](2181) [HTML](0) [PDF 6.94 M](1349)
    摘要:
    根据Muki & Sternberg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层状地基中不同桩长、桩径、桩体材料情况下桩桩间的相互作用系数,利用叠加原理对层状地基中群桩基础进行计算分析,通过与已有文献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并对层状地基中群桩基础的沉降以及各桩的荷载分担情况进行了参数分析。计算方法得到的相互作用系数可以考虑桩的“加筋效应”。能够用来分析大规模群桩基础,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2  免疫遗传算法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与改进
    郭惠勇 李正良
    2012, 34(2):7-1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02
    [摘要](1726) [HTML](0) [PDF 8.15 M](1134)
    摘要:
    为了解决结构的多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免疫遗传算法和贝叶斯融合理论的二阶段识别方法。首先将结构的应变能和频率数据作为两种具有互补性质的信息源,通过采用贝叶斯融合理论来初步确定结构的损伤位置,然后通过免疫遗传算法来精确确定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考虑到基本免疫遗传算法的搜索效率仍不太高,故提出了疫苗培养、以及双终止条件等改进策略。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二阶段方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出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而所建议的改进免疫遗传算法明显优于基本免疫遗传算法和简单遗传算法。
    3  锈蚀栓钉连接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荣学亮 黄侨
    2012, 34(2):15-2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03
    [摘要](2293) [HTML](0) [PDF 6.23 M](1879)
    摘要:
    为了解钢-混组合梁的栓钉连接件发生锈蚀后的静力工作性能,进行了4组栓钉试件的推出试验。首先通过人工电化学快速锈蚀方法使试件中的栓钉达到预定锈蚀状况,然后进行静载破坏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不同锈蚀状况对栓钉连接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栓钉钉杆尤其是靠近结合面处发生锈蚀时,其极限承载力降低最大达到18%,相同荷载作用下滑移量增加,与极限荷载相对应的滑移量最大减小了12%;栓钉大头端部发生锈蚀时,对推出试件的承载力影响不大,但对栓钉连接件变形性能影响较大。
    4  具有半封闭隧道的饱和粘弹性土动力特性
    高华喜 闻敏杰
    2012, 34(2):21-2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04
    [摘要](1827) [HTML](0) [PDF 5.77 M](1682)
    摘要:
    考虑介质和流体的压缩性,根据Biot理论和弹性壳体理论,在频率域内研究了饱和分数导数粘弹性土体-半封闭圆形隧道壳体衬砌系统耦合振动。将土体视为液固饱和多孔介质,选择反映介质流变特性的分数导数模型描述土骨架的应力-位移本构关系,又引入部分透水的边界条件,得到了饱和粘弹性土体中半封闭隧洞内边界分别在轴对称荷载和流体压力作用下位移、应力和孔压的表达式。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表明:轴对称荷载条件下,分数导数阶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远大于流体压力情形下的动力响应,且存在明显的共振效应,但流体压力条件下不产生共振现象。
    5  Gumbel分布的基本风压计算与分析
    张延年 王元清 张勇 石永久 李宁
    2012, 34(2):27-3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05
    [摘要](4744) [HTML](0) [PDF 4.91 M](2045)
    摘要:
    统计了中国159个代表性城市在1951—2008年的历年最大风速值,采用Gumbel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参数进行估算。用矩法和耿贝尔法分别计算出重现期为10、50、100 a的基本风压值,并采用柯尔莫哥洛夫检验法进行检验,最后与规范取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Gumbel分布对中国各地区的最大风速年极值进行统计时,耿贝尔法比矩法拟合效果好;重现期为10、50、100 a的基本风压值对比分析表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基本风压值与采用近58 a的历年最大风速值计算的基本分压值相比
    6  黏土的一维非平行等效时间线流变模型
    胡亚元
    2012, 34(2):32-3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06
    [摘要](1832) [HTML](0) [PDF 6.80 M](1250)
    摘要:
    在连续介质流变理论框架内研究了等效时间与流变速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当软土的流变速率仅取决于应力和应变量时,在相同应力和应变状态下简单加荷历史的黏土流变速率等于复杂加荷历史的流变速率,故根据简单加荷历史反算而得的黏土流变速率可用于复杂加荷历史的建模工作,在简单加荷历史下反算黏土流变速率所用的持续时间即是等效时间,在简单加荷历史簇中相同等效时间的应力应变关系线即为等效时间线。根据上述建模思路,获得了软土等效时间线不平行时流变速率与等效时间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等效时间线不平行时黏土的一维流变模型,该流变模型可退化
    7  考虑结构应力的粘土一维非线性固结分析
    刘洋 宫志 王喆
    2012, 34(2):39-4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07
    [摘要](1875) [HTML](0) [PDF 8.00 M](1083)
    摘要:
    考虑结构性粘土的结构应力比以及施工荷载分级加载情况,建立了考虑结构应力比的天然饱和软粘土一维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采用Crank-Nicolson有限差分格式对固结方程进行了求解,并与不考虑结构应力比的一维线性和非线性固结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针对不同η/c比值分析了天然饱和软粘土的一维非线性固结性状。研究表明,非线性参数η/c对固结速率有较大影响,η/c值越小孔压消散越快,固结速率越大。在固结初始阶段不考虑结构应力比的线性与非线性固结计算结果比较接近,随着固结的发展,不考虑结构应力比的非线性
    8  大直径钢管桩打桩振动对粘土土阻力的影响
    李飒 蒋衍洋 周扬锐 蒋宝凡
    2012, 34(2):46-5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08
    [摘要](1740) [HTML](0) [PDF 6.29 M](1503)
    摘要:
    随着海洋平台上部结构的增大,大直径超长的钢管桩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要想对桩的可打入性进行准确预测,首先要对打桩冲击振动对周围土体所造成的影响有准确的评价。为了对打桩过程中的土阻力作出准确分析,根据渤海海域36根桩的打桩记录,对其中粘性土土层的打桩记录进行了反分析,总结了打桩过程中粘土层中土阻力的变化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同时利用实测数据回归得到粘土层强度衰减的规律,提出了进行打桩分析时粘土层计算参数选取的方法,并通过一个实际工程对此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粘土层在打桩过程受动力效应的
    9  劈裂裂缝混凝土在海洋潮汐区的氯离子传输
    金祖权 赵铁军 庄其昌 蒋金洋
    2012, 34(2):52-5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09
    [摘要](2466) [HTML](0) [PDF 7.69 M](1730)
    摘要:
    研究了不同尺度劈裂裂缝混凝土在海洋潮汐区环境作用下的氯离子浓度分布、氯离子传输以及钢筋锈蚀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劈裂裂缝在制备过程中存在裂缝回复,裂缝宽度应以卸载后位移传感器获得的裂纹宽度值为准。裂缝混凝土氯离子浓度随深度增加而下降,然后在10 mm深度以下形成稳定段。裂缝区域稳定段氯离子浓度随裂缝宽度增加而呈指数函数增加,裂缝周边区域稳定段氯离子浓度则随裂缝宽度增加而线性增加;但与裂缝区域氯离子增加幅度相比,其增加幅度不明显。裂缝宽度大于005 mm,30 d海洋暴露后混凝土裂缝面氯离子渗透深度近50
    10  连续变温下早龄期混凝土应变时变规律试验研究
    秦煜 刘来君 支喜兰 张柳煜
    2012, 34(2):58-6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10
    [摘要](1946) [HTML](0) [PDF 6.25 M](1163)
    摘要:
    针对早龄期混凝土开裂现象,为掌握其应变变化规律,通过日大气温度变化影响下早龄期混凝土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模拟试验,采集试件的应变及重量数据,分析早龄期混凝土在日气温变化影响下的应变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气温变化的升温和降温过程中,早龄期(3d内)混凝土均数次出现量级达100×10 -6的剧烈收缩,受到约束时可产生易使混凝土开裂的应力;不同水灰比混凝土之间的膨胀应变差值、收缩应变差值分别可达100×10 -6、200×10 -6。
    11  盐冻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仿真分析
    徐港 谢晓娟 艾天成 王青
    2012, 34(2):63-6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11
    [摘要](2083) [HTML](0) [PDF 6.58 M](1667)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同时考虑到混凝土力学性能及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受盐冻融作用的损伤,对经历不同盐冻融循环次数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研究了其抗力性能受盐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盐冻环境下梁抗弯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降低,而粘结性能退化对梁抗力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盐冻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类型会发生改变,将由适筋破坏转换为超筋破坏;梁端锚固区粘结性能的冻融损伤对梁抗力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当冻融程度较严重时,梁的承载力较锚固良好时约有4%左右的降
    12  冷弯薄壁型钢C型构件滞回性能
    杨娜 彭雄 杨庆山
    2012, 34(2):69-7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12
    [摘要](6581) [HTML](0) [PDF 10.08 M](31038)
    摘要:
    对7根冷弯薄壁型钢C型构件进行了竖向常轴力作用下,水平循环荷载加载试验,以探索冷弯薄壁型钢C型构件滞回性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试验反映了轴压比、截面宽厚比对试件破坏形式,能量耗散等滞回性能相关参数的影响。还重点研究了组合效应对滞回性能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轴压比对试件的滞回性能有极大的削弱作用;试件通过组合,滞回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此外,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型,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将分析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得到过早出现局部屈曲是构件破坏关键原因的结论。最后,总结了冷弯薄壁型
    13  钢-混凝土组合索塔压弯性能试验研究
    曾耀 吴冲 周家兴
    2012, 34(2):77-8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13
    [摘要](2421) [HTML](0) [PDF 9.16 M](2138)
    摘要:
    设计制作了2类共10个带开孔板连接件的钢-混凝土组合索塔模型试件,并进行轴压和恒定轴力下往复荷载试验。试验展示了不同真实轴压比下的2类试件承受往复荷载作用时的极限能力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根据轴压比的不同,所有试件破坏形态清楚的分为受压破坏和受拉破坏2类,无轴力和过高的轴力都会明显降低构件在往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既作为连接件又作为加劲肋的开孔板能有效地限制受压试件钢板局部屈曲波长。最后,将试验结果与按照规范计算得到的轴力-弯矩关系进行比较。
    14  层状土中土钉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丁敏 张永兴 王辉
    2012, 34(2):84-8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14
    [摘要](1595) [HTML](0) [PDF 6.67 M](1281)
    摘要:
    根据极限平衡法的原理,采用简单条分法建立了非均质层状土中的土钉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分析模型,推导了安全系数的理论表达式;为了克服传统的遗传算法在迭代过程中出现的适应度值标定方式复杂、过早的收敛到局部最优解和在最优值附近收敛速度慢等缺点,提出了采用动态自适应技术和非标准的遗传操作算子改进遗传算法的新算法,并将其引入到土钉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中去,建立了一种能同时确定土钉支护最危险滑动面和最小安全系数的动态自适应遗传算法(DAGA)。工程实例分析表明,采用动态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其分析效率更高,收敛速度
    15  行波激励下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贺拥军 李练兵 周绪红
    2012, 34(2):90-9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15
    [摘要](1822) [HTML](0) [PDF 8.22 M](1142)
    摘要:
    考虑到大跨空间结构中的空间相关性影响,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一维及多维罕遇地震作用下行波激励对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首先通过输入水平横波和纵波,考察行波激励时结构弹塑性位移和应力大小、应力范围、以及屈服杆件随时间的分布和发展,然后研究了不同维数地震作用下和不同跨度下结构的行波效应,结果表明,行波激励对结构响应的影响与一致激励下有较大差异,且不同地震作用下和不同跨度下的差异有所不同,说明对大跨度空间结构需要考虑不同地震作用下的行波激励影响。
    16  定热流热响应实验确定岩土热物性方法
    卢军 黄光勤 徐永军
    2012, 34(2):98-10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16
    [摘要](1973) [HTML](0) [PDF 6.98 M](1376)
    摘要:
    针对工程中常用的定热流热响应实验方法,分析研究了采用不同传热模型耦合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确定岩土热物性及钻孔热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线热源模型与柱热源模型确定的岩土热物性及钻孔热阻存在较大差异;岩土容积比热对导热系数的确定影响很小,但对钻孔热阻影响较大;三参数估计确定导热系数及钻孔热阻具有良好可信度,但是对于热扩散率的确定稳定性较差。通过分析总结,以最小平均误差作为线热源及柱热源传热模型的权值分析基础,提出三参数估计耦合线热源及柱热源模型的加权平均方法确定岩土热物性及钻孔热阻,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可信
    17  地铁站厅至站台楼梯口风速对火灾烟气运动的影响
    闫淑霞 吴喜平
    2012, 34(2):105-10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17
    [摘要](2882) [HTML](0) [PDF 5.45 M](1811)
    摘要:
    地铁车站站台发生火灾,连接站厅与站台的楼梯口保持一定风速,可阻挡烟气向站厅蔓延并为人员疏散提供诱导气流。为研究楼梯口风速对车站火灾烟气运动的影响,试验对不同排烟模式下楼梯口风速进行测量,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火灾场景下楼梯口风速大于无火源场景下风速,因此常规楼梯口风速校核设计方法由于没考虑真实火灾情况下各种因素的复杂作用,需进一步改进;楼梯口附近起火,烟气易从挡烟垂壁溢出向站厅层蔓延,站台火灾时站厅层为送风状态,存在溢出烟气时站厅层烟浓度可增至大于站台层;站台公共区着火,增开隧道风机,能够增
    18  气候变化下建筑能耗模拟气象数据研究
    刘大龙 刘加平 杨柳 张卫华
    2012, 34(2):110-11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18
    [摘要](2963) [HTML](0) [PDF 4.87 M](3750)
    摘要:
    气象参数是建筑能耗模拟的基础,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暖,必将对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产生重要影响。进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能耗模拟,必须首先开展未来模拟气象参数的研究。根据TMY2模拟气象参数模式提出了节能分析气象年(AEEMY)模拟气象参数模式。使用了3个气候模型预测了中国建筑热工分区代表城市未来2021-2050的30 a气象参数。使用AEEMY模式得到了1971-2000年和2021-2050年代表城市的建筑能耗模拟气象参数。应用DOE2模拟软件对中国各气候区的居住建筑在2种气候条件下进行了建筑能耗模拟。验
    19  三峡库区土壤淹水对Cd形态稳定性的影响
    吉芳英 王图锦 叶姜瑜 黎司 曹琳
    2012, 34(2):115-12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19
    [摘要](1920) [HTML](0) [PDF 5.77 M](1139)
    摘要:
    采用三峡库区紫色土和黄壤作淹水厌氧培养,研究土壤氧化还原过程对吸附于土壤中的外源Cd形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厌氧培养过程,pH向中性转变,体系Eh降低,土壤从氧化环境转入还原环境,黄壤氧化还原转换趋势更为明显。紫色土CEC含量增加到1753 cmol·kg -1,黄壤为2794 cmol·kg -1。黄壤Fe(II)增加趋势明显,Fe(II)含量达到3 15630 mg·kg -1,紫色土为44656 mg·kg -1。外源Cd进入水土体系后,快速被土壤吸附,至培养结束,999%以上
    20  垃圾焚烧飞灰电弧炉熔渣微晶玻璃的晶化行为
    刘汉桥 魏国侠 梁茵 杨俊兰
    2012, 34(2):121-12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20
    [摘要](2047) [HTML](0) [PDF 5.78 M](1407)
    摘要:
    将垃圾焚烧飞灰与适量废玻璃粉混合后用电弧炉熔融处理,产生的水冷熔渣进一步粉碎、压型并在750~1 050 ℃间热处理制取微晶玻璃,运用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测试设备对微晶玻璃的晶化行为及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研究表明: 微晶玻璃主晶相为硅灰石CaSiO3和少量透辉石Ca(Mg,Al)(Si,Al)2O6, 其衍射峰随处理温度升高呈增加趋势,850 ℃热处理时所得微晶玻璃具有较佳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机械及化学性能,其密度为262 g/cm 3、抗弯强度达9044 MPa,耐酸碱性分别为2
    21  浓缩液回灌对垃圾填埋体水位及稳定性的影响
    詹良通 兰吉武 邓林恒 吕国庆 陈云敏
    2012, 34(2):126-13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21
    [摘要](2567) [HTML](0) [PDF 7.15 M](1329)
    摘要:
    成都长安填埋场渗滤液反渗透处理工艺日产260 t浓缩液,拟在填埋场进行回灌处理,回灌工程实施前需评估回灌工程对垃圾填埋体稳定性的影响。在该填埋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结果的基础上,利用GMS软件开展了垃圾填埋体非饱和饱和三维渗流分析,模拟和预测了浓缩液回灌前后填埋体内渗滤液水位变化。基于渗流分析结果,利用Slope/W软件分析了浓缩液回灌对垃圾填埋体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回灌工程安全稳定控制措施。分析表明,现状水位条件下垃圾填埋体恰能满足稳定安全控制要求,现状水位线即为安全控制水位;若直接实施浓缩液回灌,全
    22  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代谢的影响
    曾薇 杨莹莹 王向东 李磊 李博晓 彭永臻
    2012, 34(2):132-13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22
    [摘要](3373) [HTML](0) [PDF 5.80 M](2140)
    摘要:
    以2种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中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EBPR系统中的聚磷菌对于亚硝酸盐的耐受能力不同。人工配水富集聚磷菌的活性污泥,当亚硝态氮浓度超过10 mg/L时,聚磷菌吸收VFA受到抑制, PHA的合成减少,磷酸盐的释放增加;处理生活污水的SBR短程脱氮除磷活性污泥,亚硝酸盐的浓度高达30 mg/L时,未对聚磷菌的厌氧代谢造成抑制,但引起异养反硝化菌与聚磷菌竞争VFA,导致PHA合成量和释磷量的减少。富集聚磷菌的活性污泥投加亚硝酸盐后P/VFA
    23  表面活性剂强化空气扰动技术修复机理
    秦传玉 赵勇胜 郑苇
    2012, 34(2):138-14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23
    [摘要](2314) [HTML](0) [PDF 4.97 M](1967)
    摘要:
    运用中砂(0.25~0.5 mm)和砾石(5~10 mm)通过一维砂柱实验分别研究了在2种不同气流运行方式下,表面活性剂强化空气扰动技术过程中空气饱和度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气流以孔道运行方式为主时,随表面张力降低,地下水中空气饱和度提高,但当表面张力降至495 mN/m后,空气饱和度反而有降低的趋势,表面张力降低所引起的毛细压力下降是空气饱和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当气流以鼓泡运行方式为主时,当SDBS浓度<1 000 mg/L,空气饱和度随着表面张力降低而持续增加,气泡稳定性增强是空气饱和度提高的主要原
    24  废弃混凝土再生水泥熟料的配制与性能
    万朝均 李腾 陈旭 邓天明 张廷雷 范菁菁
    2012, 34(2):143-14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24
    [摘要](2602) [HTML](0) [PDF 6.53 M](2188)
    摘要:
    以完全不用天然石灰石、粘土、页岩和砂岩,废弃混凝土在生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高达95%~99%和普通煅烧工艺制备出了水泥熟料(以下简称再生熟料)。将再生熟料与用天然石灰石和砂岩制备的水泥熟料进行了对比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2种熟料具有完全相同的XRD特征峰位,再生熟料的熟料矿物形成正常;2种熟料化学成分相近,再生熟料的率值设计中更倾向于高钙低硅;再生熟料的f-CaO含量满足安定性要求;再生熟料制备的水泥的3 d强度达到425级硅酸盐水泥的要求,28 d强度达到525级硅酸盐水泥的要求。
    25  成孔剂对烧结页岩砖性能的影响
    谢厚礼 彭家惠 郑云 陈燕
    2012, 34(2):149-15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2.02.025
    [摘要](2590) [HTML](0) [PDF 5.49 M](1610)
    摘要:
    选用锯末、煤矸石和造纸污泥作为烧结页岩砖的成孔剂,系统研究不同成孔剂的热解特性及其对页岩烧结砖的可塑性、体积密度、抗压强度、显孔隙率、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锯末掺量的增加,烧结砖中孔隙数量增加,同时其体积密度和强度迅速下降,吸水率增加,因而掺量应控制在6%以内;煤矸石可塑性较差,烧失量较小,烧结页岩砖的孔隙率低,从而导致其吸水率低,体积密度和强度降低幅度都较小,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内燃砖发热量和可塑性要求,适量掺加煤矸石;造纸污泥的可塑性较好,随着掺量增加混合料的可塑性变大,但掺量过大成型搅拌困难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