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究城市绿地调控城市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植被覆盖、径流污染物浓度、土壤层深度、地下水、水力负荷与停留时间对城市绿地削减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中和高3种 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水平(CODCR 为68、137、550 mg/L;TN是3.01、7.51、30.06 mg/L;TP为0.29、0.69、2.73 mg/L; NH+4是0.44、1.61、2.19 mg/L),水力负荷为3.5、3.0、2.5 cm/h,持续进水1 h条件下,城市绿地具有良好且稳定的污染削减能力,对CODCR 、TN、TP、NH+4的平均削减率分别达到41.52%、78.96%、84.68%,50.21%、70.23%、60.91%,73.18%、95.88%、94.99%,62.72%、55.16%、69.98%。受土壤复氧能力和水力停留时间的限制,绿地覆盖对污染物CODCR 与TN削减率的影响不明显。城市绿地污染削减率随着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城市绿地对雨水地表径流污染削减作用主要发生在深度35~65 cm土层内。城市绿地对低、中和高污染浓度水平各污染物削减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降低。
摘要:为研究青藏铁路普通道碴路基和本文提出的块碎石夹层路基的温度场分布,本文将铁路道碴和块碎石夹层的对流换热简化为多孔介质的热传导问题,根据多孔介质中流体热对流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应用伽辽金法导出了多孔介质对流换热的有限元公式,并对普通道碴路基和抛石路基在未来50年的十月份温度场进行数值分析与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普通道碴路基中,路基下冻土的温度升高和退化,路基阴阳坡下温度的不对称性极为发育,阳坡有明显贯穿路基高温区且坡脚高温聚集,其路基结构很难保持路基及冻土的稳定性和路基的温度对称性性;而在块碎石夹层路基中,路基下冻土上限缓慢抬升且冻土地温保持良好的对称性,阴阳坡下路基温度差异较小且对称分布,坡脚没有温度聚集现象,其路基温度分布有利于保持路基及冻土的稳定性,同时说明了块碎石路基具有良好的调节路基温度的能力。
摘要:根据模态置信度准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提取出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动力分析数据,得到了主梁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化布设方案,并根据此优化方案在实际桥梁上进行了现场动力特性测试实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由现场实验测得的自振频率、振型位移与ANSYS理论计算出的结果十分接近,从而验证了基于MAC准则的模拟退火算法在斜拉桥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设方面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摘要:建立了某工业核电站设备模块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在有限元模型中模拟几种不同支承边界条件,对比说明不同的简化假定能够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通过建立普通预埋件的模型,变换各种边界假定以及根据不同的规范进行计算,对比得出最优的简化计算方法。
摘要:为了探索除磷的优良吸附材料和新方法,本实验对粉煤灰与PFS联用、碱改性粉煤灰处理二级出水中的磷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与PFS联用处理3 mg/L的含磷模拟废水去除率可达72%,两者联用可使吸附与混凝发挥协同作用,强化处理效果;而用2 mol/L的氢氧化钠碱改性粉煤灰后,当投加改性粉煤灰8 g,以30 r/min的转速搅拌5 min时,对含磷模拟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0%,碱改性后,粉煤灰在发挥其吸附作用的同时,与磷酸根离子产生羟磷灰石化学沉淀,强化了除磷效果,且可实现泥水分离。比较分析上述2种方法,碱改性粉煤灰既能有效除磷又能实现泥水分离,且药剂成本较低,工艺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介绍了单跨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的主要方法,并以上海某中学单跨教学楼为例,重点探讨了增设抗震墙加固法的具体加固措施,采用PKPM系列软件对所选加固方案进行加固前、后整体结构分析对比。
摘要:到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是拥有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甚至超过欧洲老年人总和。这些老人有3300万左右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他们在今后的余寿中将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因此,老年人问题已成了整个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但相对于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中国的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尤其是专业的老年住宅体系却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不足。在这方面,最早出现专业系统的欧洲则相对完善。西班牙作为上世纪70年代末才开放的国家,当时的经济基础同我国现今有着一定地相似性。论文试图通过对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老年住宅的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式的系统阐述,以及对优秀建筑设计案例的剖析,摆脱以美国为主流的奢侈型老年住宅的限制,总结归纳出能够更加适合中国的借鉴之处。
摘要:大跨度预应力悬浇箱型梁施工中,混凝土弹性膜量E、热膨胀系数α等参数会随施工环境而改变。在一定的温度场情况下,其参数的改变会引起桥梁内部应力应变的增减,其变化值会影响桥梁的施工质量、设计参数及使用安全。据此,结合实际桥梁工程施工,以某一温度场的箱梁截面为对象,研究当混凝土悬浇桥梁E、α等参数发生改变时,对桥梁截面应力和应变场的影响程度,揭示桥梁截面应力变化敏感性的规律,总结出为提高桥梁使用安全度需要着重考虑的温度应力敏感性因素的影响。
摘要:无论是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压力,还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都在暗示2012年的经济可能进入一个下行的周期。政策面依然将是决定房地产市场走势的最重要因素。面对紧缩的货币环境、限购、限贷、限价等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和快速增长的保障房供应,商品房成交价量陷入下行趋势,市场形势复杂、严峻。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提高经营效率,防范各种风险,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房地产内部控制原则及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在房地产开发流程中的主要控制措施。
摘要:为促进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结构影响系数能够定量实现“大震不倒”这一性能化抗震目标,按照中国抗震规范设计了3个具有相同的抗倒塌储备能力的抗弯钢框架,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并结合“等倒塌”设计准则,确定了抗弯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给出了建议值。
摘要: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大跨度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滑模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摘要: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结合井塔的实际框筒结构工程进行建模分析,通过矿井井塔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具体性能表现,得出梁柱刚度比对剪力滞后效应有较大的影响。再对梁柱刚度比对剪力滞后效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将计算结果与仿真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提出改进方法。
摘要:结构的连续倒塌分析(PCA)是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定量评定和抗连续倒塌设计的基础,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土木工程界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备用荷载路径原理,采用考虑构件失效时长的竖向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进行了竖向连续倒塌分析,根据损伤结构的反应判断剩余结构能否抵抗连续倒塌,分析中考虑了将同一轴线不同楼层的框架柱逐根移除和将同一轴线所有楼层的框架柱同时移除这两种情况对结构倒塌失效模式的影响,探讨了失效时长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发现构件失效时长对剩余结构的响应有重大影响。研究表明,竖向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是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与抗连续倒塌能力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摘要:运用CFD技术对某典型工业厂房的自然通风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热源、污染源参数一定时,不同进风口离地高度对厂房工作区热环境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带热源工业厂房热环境的主要特点,认为评价这种高温环境时,应同时考虑工作区风速及建筑内壁面辐射的影响。为此,采用热应力指数HIS作为这类热环境的评价指标。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热源具有一定的高度的工业厂房,适当提高进风口位置,不仅可以增加自然通风量,提高工作区空气流速,改善工作区热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厂房平均污染物浓度。随着H的增加,通风量和工作区风速增大,热应力指数和污染物浓度减小。当H增加到1.2 m后,通风量和工作区风速基本不再变化。
摘要: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导流洞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地应力极高,节理、断层发育,施工过程中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塌方。基于离散元法模拟主要节理和断层,建立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导流洞围岩的变形破坏规律。导流洞开挖后,围岩应力释放,结构面松弛、滑移,导致围岩边墙首先产生纵向裂缝,拱顶出现掉块;随着结构面变形加剧,边墙沿结构面进一步滑移张开,拱顶的支撑作用减弱导致坍塌,计算模拟和实际塌方情况基本一致。
摘要:基于Ashour所做的有关集中荷载作用下两跨连续深梁腹板开洞的试验成果,设定一系列有限元模拟试件,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分别作用时混凝土强度、开洞大小、洞口位置、竖向腹筋配筋率以及水平腹筋配筋率对试件承载力的影响。
摘要:首先,运用低频率震荡测试法对基质沥青、仓储式橡胶沥青及其RTFOT短期老化产物进行了测试;其次,运用图形外延法、Cross模型拟合法及Carreau模型拟合法对各材料的零剪切粘度进行了测定;最后,对基质沥青进行了蠕变恢复试验,通过蠕变阶段和恢复阶段沥青的应变响应的计算,得出了静态施载作用下基质沥青的零剪切粘度。研究表明:基质沥青在低频震荡测试中,随着频率的降低会进入粘度稳定阶段,可以用图形外延法得到零剪切粘度;然而对于RTFOT老化后的橡胶沥青,在测试条件下未进入粘度稳定阶段,无法通过图形外延法测算零剪切粘度;由Cross模型拟合的结果都大于同样材料Carreau模型拟合结果。
2012, 34(Z1):68-71. DOI: 10.3969/j.issn.1674-4764.2012.Z1.019 CSTR:
摘要:高海拔地区低温缺氧、自然条件恶劣,建设施工难度大。为了解决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施工难题,研制了一种具有可拆分式标准节的施工抱杆。通过将标准节设计为多片组装式并选用合理的钢结构材料及钢铝组合比例等方法将抱杆本体单重降低,以降低抱杆在人力搬运及组装的劳动强度,也便于机械运输及机械装卸。首台研制的可拆分式抱杆样机经检测及试验后,完成了青藏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第十标段453、421号铁塔的组立施工。
2012, 34(Z1):72-75. DOI: 10.3969/j.issn.1674-4764.2012.Z1.020 CSTR:
摘要:在中国现代城市化和产业更新的推动下,高新科技新城(区)得到空前规模的快速发展。一些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交通可达性较弱地区也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而往往这些城市建设用地便是新城区或高新科技开发区的不二之选。在城市特色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两方面,高新科技新城(区)都存在诸如人气聚集、环境保护、招商引资等问题。文章通过山东烟台市高新科技开发区城市设计实例,总结滨海高新科技新城的发展特征和设计需求,提炼其设计理念与策略,塑造功能多用、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生活体系,旨在为类似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摘要:对引起管网失效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给水管网失效的故障树,在此基础上,对故障树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摘要:结合冻土流变学、冻土物理学、冻土力学和传热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并考虑水分场与温度场的耦合作用及温度对冻土路基力学特征的影响;同时引入冻土野外试验蠕变方程,进而建立了冻土路基的水、热、力(蠕变)分析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随后,以青藏铁路某试验段路基为例,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热—力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发现,所建立的冻土路基热—力理论模型正确合理,较好地分析预测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的长期稳定性。
摘要:斜风作用下,输电线覆冰舞动往往为控制工况。基于斜风下的输电线气动特性是影响舞动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研究新月形覆冰导线在斜风作用下的空气动力特性,新月形覆冰导线随着风向角的变化,及其三分力系数曲线变化。文章对斜风下覆冰导线三分力系数对传统的斜风分解法进行检验,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两种不同方法,对覆冰导线在斜风下的气动力特性进行研究,把风洞试验的测得数据和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吻合的很好。
摘要:随着幼儿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园装修中对电气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基于目前幼儿园的装修现状,分别从强电设计和弱电设计两个方面对二次装修的幼儿园电气设计进行阐述。
摘要:节点作为空间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变形曲线(滞回曲线)是对其延性、耗能能力、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的综合反映。对K型搭接相贯节点内隐藏焊缝焊与不焊两种模型在弦杆轴向往复荷载作用下进行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计算,对比分析得到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滞回曲线,同时有限元模拟分析所得结果和试验所得结果较为吻合。结果表明:隐藏焊缝焊接节点破坏时是局部的,最终是搭接管在焊缝处被拉断;不焊节点的破坏模式是焊缝整体破坏,隐藏焊缝不焊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不能忽视。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来代替相贯节点滞回性能试验是可行的。
摘要:通过对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因素分析,根据Fick第二定律导出的简化模型,建立综合考虑水灰比、混凝土掺合料、龄期、温度、湿度、混凝土与氯离子结合能力及冻融损伤影响的扩散模型,通过与现有解析模型和有限差分法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与现有解析模型相比,该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广泛,综合考虑温度、湿度的季节变化及冻融损伤的时随效应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与数值模型相比,该模型计算效率高,便于工程应用。
摘要:电梯系统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特种设备,其安全问题受工作系统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更好地量化分析电梯系统的安全性,对电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电梯系统进行风险要素的权重分析,并引入事故树分析(ATA)技术系统地分析电梯运行中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事件,作为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的赋值依据。在其基础上,建立电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设定安全评定等级,通过加权求和的方法对电梯系统进行量化评估。该电梯系统风险评估体系避免了专家打分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结合故障树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系统建立了电梯系统风险评估体系,为客观评价电梯系统安全等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依据。
摘要:大型沉井下沉过程中摩阻力和底部的端阻力分布是沉井下沉可行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基于大直径桩和中、小型沉井的研究成果已不适用。结合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南锚碇大型沉井下沉过程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大型沉井基础下沉机理和下沉过程中的受力特性,验证了不同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在沉井工程中的适用性;对比沉井下沉至不同深度时,底面阻力和井壁侧摩阻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对现行规范建议的侧摩阻力的计算公式和分布特征进行初步修正,结论可供大型沉井工程借鉴和参考。
摘要:针对多层混凝土结构底层柱抗震能力较差的问题,本文采取提高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方法,计算分析七度、八度设防下框架梁、柱的轴力、剪力和弯矩。数值结果表明:提高结构的设防烈度,梁、柱的弯矩、剪力、轴力均增大,在底层(第一层)变化最为突出。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底层柱的破坏,因而增大建筑设计中的设防烈度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摘要:以冻结土壤、水-水平换热管之间耦合传热作用为研究对象,对冻结条件下非饱和土壤连续性方程和热量迁移方程,采用有限容积数值方法进行离散求解,给出了部分温度场、冻结率分布图,并分析了耦合传热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冻结土壤温度场是大致与地表平行的水平线,固液相变区高峰值发生在有回水管的上部,低值发生在无水平换热管的地方,水平换热管使冻结锋面向地表方向偏移,水平换热管进回水位置布置方式不同影响冻结土壤相变区域的大小与位置,回水管在单侧和中间布置是较优的布置方式。
摘要:污泥热干燥过程中在干燥设备内部表面的粘结是影响干燥设备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热干燥模拟实验,分析了污泥含水率、加热温度、加热方式、加热界面性质等因素对污泥粘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是影响污泥粘结最主要的因素,污泥含水率较高时,粘结量较少,随着污泥干燥程度增加,含水率降低,粘结量逐渐增加,当含水率达到60%左右时粘结量达到最大,之后转而减少;加热温度不超过120 ℃时,温度对污泥粘结的影响不明显,加热温度高于120 ℃时,污泥粘结量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传导加热方式比对流加热方式更易导致污泥粘结;加热接触界面的表面粗糙度越大则污泥粘结量越大。
摘要:为了确保T形型钢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发生延性剪切破坏,在对其破坏机理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其破坏形态。在分析过程中考虑水平钢筋的配筋率、混凝土强度、轴压比以及型钢配钢率等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水平钢筋体积配筋率、混凝土强度以及型钢配钢率可以明显改变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
摘要:以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水灰比为0.45的基准混凝土及再生骨料掺量(质量分数)为25%、50%和75%的混凝土在水中和3.5%氯化钠溶液中的抗冻性,并掺入细骨料体积5%和10%的橡胶粉对其改性。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冻性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再生骨料掺量为25%和50%时,其对抗冻性的影响较小,掺加橡胶粉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再生骨料掺量为75%时,其对抗冻性影响显著,掺加橡胶粉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与基准组混凝土相比,最大冻融循环次数仍下降30%以上;水冻的破坏特征为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过大,掺入5%橡胶粉的抗冻性能最好;盐冻的主要破坏特征为质量变化率超过规定要求,掺入10%橡胶粉的抗冻性能最佳;橡胶粉对抗盐冻性能的改善明显优于抗水冻性能。
摘要:土体在沉积过程中存在各向异性,将土体视为各向异性体更为合理。考虑土体和衬砌的相互作用,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和弹性理论,在频率域内研究了简谐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土——半封闭圆形隧道衬砌简谐耦合振动。通过衬砌内边界应力连续以及土体和衬砌界面处应力和位移协调,得到了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土和衬砌的位移、应力和孔压解析表达式。利用衬砌中流体速度和土体中流体速度相等,建立了隧道部分透水边界条件,得到了待定系数的具体表达式。数值算例分析了土体和衬砌物性和几何参数的影响,表明:横观各向同性面内的弹性模量对系统动力响应影响较大,而垂直于各向同性面内的弹性模量对系统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另外,相对渗透系数和衬砌厚度对响应幅值有很大影响,而衬砌泊松比对响应幅值影响较小。
摘要:通过5个足尺重组竹受弯构件的试验与理论分析,详细研究了重组竹的抗弯性能。研究表明,重组竹受弯构件的典型破坏形态是底部竹纤维拉断和中性轴附近层间剪切破坏,重组竹受弯构件的设计由截面刚度控制,对应挠度限值L/250的荷载值PL/250 与极限荷载Pmax 的比值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回归建立了重组竹抗弯强度fm与弹性模量E的相关关系模型,弹性模量表达的刚度能够准确预测承载力;对于重组竹受弯构件,平截面假定依然成立;参考木结构设计计算方法,考虑竹材重组竹的材料特性,给出了重组竹受弯构件的计算方法,初步建议了重组竹抗弯强度设计值、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E的设计指标。
摘要:现有的公共建筑配电系统中往往是通过直接计量的方式统计某户或某层的总电耗,不能达到对具体住户或楼层各分项电耗的计量工作,而通过电耗拆分算法能够间接计量出各分项电耗值,从而能实时、准确地采集各类电耗数据信息,为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时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典型钢框架节点(狗骨式节点、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和T型钢连接节点)抗倒塌性能,通过改变冲击荷载大小得到节点的荷载-位移曲线关系,从而得到节点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节点,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均未形成悬索机构,且翼缘削弱部分和螺栓连接是梁柱子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采用节点延性系数评估连续倒塌过程中节点延性的方法,定义不同类型节点结构动力荷载下的极限转动能力θmax 与结构开始形成悬链线效应所达到的转角(θc)比值为节点延性系数。当节点延性系数大于1.0时,表示该节点结构能够形成悬链线效应,进入悬索作用阶段;延性系数越大,结构的安全储备越大。节点延性系数可以用于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评估结构是否考虑悬链线效应,以便对结构进行经济、合理的设计。
摘要:在汶川地震灾区,顺层陡倾斜坡是一类地震山地灾害非常发育的斜坡类型,而开挖往往加剧了斜坡的地震山地灾害。为了重现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分析斜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规律。选取平武县平通镇桑树坪滑坡所处斜坡作为顺层陡倾角开挖损伤斜坡的典型实例,进行地震荷载作用下变形破坏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开挖加剧了斜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破坏。从破坏形式来看,顺层陡倾斜坡的坡变形破坏兼具崩塌和滑动二者特征,与野外调查结果吻合。从整个变形破坏过程来看,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a.地震初始阶段,此阶段开挖呈契形体岩层在地震作用下沿层面微小滑动,坡脚应力剧增;b.开挖岩层坡脚溃曲阶段;c.全面下滑阶段;d.岩层滑动受阻倾倒阶段。
摘要:以洗浴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铝盐、铁盐及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对洗浴废水中的LAS去除效果,筛选出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处理效果较好,进而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混凝剂的投加量,废水的pH,静沉时间,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LA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45 mg/L,废水pH值为6.0~8.0,静沉时间为15 min,中速(150 r/min)搅拌3 min,慢速(50 r/min)搅拌10 min时混凝效果最佳,对LAS的去除率达44.75%。
摘要:通过总结国内传统雨水排放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低影响开发(LID)城市雨水管理模式的内涵及其优越性,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情况,就LID雨水管理模式的中国化,如创新式推广、本土化表达、多元化应用、数字模拟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为该模式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出参考和建议:改变传统的“以点带面”的推广方式,因地制宜的选择工程技术措施,将LID理念和技术多元化应用于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流域水环境治理,应用数字化模拟技术增强LID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摘要:用低掺量水泥加固3种不同的土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测试了不同Ca(OH)2掺量及不同龄期下3种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了随Ca(OH)2掺量的增加,不同龄期的3种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及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红粘土强度随Ca(OH)2掺量的增加提高最为明显,粉质粘土次之,砂土最弱。分析原因是由于土体的细度对水泥土强度影响较大。土体越细,土体中粘土矿物越多, Ca(OH)2掺量的增加促进了更多的离子交换作用和火山灰作用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水泥土强度。试验所用的3种土中红粘土最细,所以水泥红粘土强度随Ca(OH)2掺量的增加提高最为明显。
摘要:在基桩静载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桩身内力测试系统连续观测桩身内力变化,结合原型试验,发现桩身应变呈台阶状增大。卸载阶段,由于桩身回弹量大于土层回弹量,土层中产生负摩擦阻力。在资料处理过程中,认为混凝土损伤模型能有效解释加载过程中标定断面的模量“减小”现象。利用损伤力学理论,得到了混凝土模量与其自身应变的函数关系,根据桩身实际应变状态选取不同的模量,由此计算桩身内力。原型试验的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桩身内力更加科学。
摘要:环向预应力FRP能够对核心混凝土提供主动约束,避免FRP的应力滞后问题,增强约束效果。在设计时若采用非预应力FRP约束混凝土的计算模型和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将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引入与环向预应力大小有关的初始约束应力和有效约束应力,并依据已有的试验数据和有限元模拟,提出了环向预应力FRP约束混凝土圆柱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极限应力和极限应变的计算模型;分析了环向预应力FRP约束混凝土圆柱的初始弹模,借鉴已有的FRP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提出了环向预应力FRP约束混凝土圆柱的三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摘要:水工大坝混凝土力学特性试验迄今仍采用湿筛成型小尺寸试验试件完成,而湿筛试验往往剔除大于40 mm以上大骨料,如此造成试验结果与大坝混凝土实际全级配性能的差异,无法真实反映实际大坝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结合锦屏一级高拱坝混凝土强度测试要求,开展其全级配试件力学特性及相关性能试验,对其单轴抗压、单轴抗拉、极限拉伸及弹性模量等指标进行全面测试,其180 d龄期的单拉强度和90 d龄期的极限拉应变与湿筛试验测试值的比值变化为::按C180 40、C180 35、C180 30强度分区,分别为0.661、0.637、0.690和0.583、0.579、0.573。在大骨料作用下,锦屏一级拱坝混凝土全级配试验测试的弹性模量则比湿筛试验测试值略高。
摘要:通过对等截面简支梁的分析,推导跨中挠度校验系数(ηy)与一阶竖弯频率校验系数(ηf)的关系;对某6梁式简支T梁桥的进行仿真分析,探讨在支座刚度变化、边界条件变异、桥面系参与受力以及承重构件损伤等各种情况下ηy和1/η2f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的差异。对两座装配式T梁桥进行静载试验以及动力特性测试,并分析各种试验工况下实测ηy以及1/η2f。仿真分析和实桥试验结果表明:1/η2f能代替ηy来反映简支梁桥整体刚度,快速评定其承载力。
2012, 34(Z1):196-199. DOI: 10.3969/j.issn.1674-4764.2012.Z1.047 CSTR:
摘要:大学城区域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环境承载力严重下降,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护大学城大气环境质量,减缓大学城人口膨胀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展本项目的研究。论文根据大学城现有用地规划及环境质量现状,结合区域气象资料,运用数学建模估算区域常规污染因子大气环境容量;根据人均资源消耗调查资料,统计分析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及区域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环境容量估算结果,论证大学城现有规划的合理性,并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对大学城人口规模控制提出反馈意见。
摘要:为研究地裂缝活动对两侧土体性质的影响,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这一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深度裂缝带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和电镜扫描试验,阐述了裂缝带两侧土体性质的变化规律及与土体微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表下不同深度地裂缝的表现形式不同,相应裂缝带土体的微观结构及性质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近地表处,地裂缝呈现张性特征;一定深度之下,裂缝面及附近土体微观结构趋于致密,稍远离地裂缝,这种变化迅速衰减,物理力学指标做相应变化,如孔隙比趋小,密度趋大等,但总体变化并不显著,对工程影响较小。
摘要:以我国规范GB 50010—2002设计好的梁为基础,通过换算公式把个别已知的参数值转化为美国规范ACI3I8-89和欧洲规范Eurocode2 (EN 1992-1-1:2004)中相应的取值,再对这三种规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与控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规范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值比美国规范、欧洲规范的要大,但在相似的工作环境下,我国规范对最大裂缝宽度的控制却相对较严。
摘要:基于灾害恢复力的概念和评价属性,以城市给水系统地震损失模型为研究路径,运用基于蒙特卡洛仿真的GIRAFFE模型,通过升级输水干道评价了城市给水系统在M6.5和M7.0两个震级下的技术鲁棒性和组织鲁棒性。结果表明,升级输水干道对系统的技术鲁棒性和组织鲁棒性效果明显,且随着震级的提高而越发显著。此外,输水干道的重要程度与震级强度无关,但随着震后时间的推移,其重要性取决于输水管道所处的系统位置,即在震后0时,处于系统枢纽位置的管道相对重要;在震后24 h,靠近供水源的管道则相对重要。
摘要:将R1和R2间歇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平均粒径大小分别为1 300 μm和900 μm的脱碳好氧颗粒污泥接种硝化活性污泥,以提高系统氨氮脱除率。试验结果表明,R2中的小平均粒径好氧颗粒污泥,经2周后氨氮脱除率达到90%以上;而R1中的大平均粒径好氧颗粒污泥,经3周半后氨氮脱除率才达到相同水平。平均粒径小的好氧颗粒污泥比表面积大,接种活性污泥附着量大,渗透接种至颗粒污泥中快,因而系统氨氮脱除速率增加迅速。系统周期分析表明,虽然R1中大粒径好氧颗粒污泥0.033 d-1 的硝化速率小于R2中小颗粒污泥0.060 d-1 的硝化速率,其10 g/l 的污泥浓度大于小粒径颗粒污泥6 g/l的污泥浓度,从而导致两个系统的氨氮脱除时间相同,即2.5 h。由于R1中大粒径好氧颗粒污泥内部缺氧区相对小粒径好氧颗粒污泥大,其脱氮效率(64.7%)相对小颗粒污泥脱氮效率(57.3%) 高一些。
摘要:采用ArcEngine二次开发包结合水力学基础算法,建立山地城市暴雨径流模型,以模拟山地城市降雨径流,分析山地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放能力。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市北部新区盘溪河流域排水系统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效率系数Nash-Suttcliffe系数Ens为0.56~0.76,相对误差8.82%~11.8%。模型关键参数率定及敏感性分析表明,最敏感参数为径流宽度、坡度、曼宁系数和不透水面积率。针对排水管道内流量、充满度和溢流检查井个数等方面进行了排水系统排放能力的评估,结果表明,一年一遇暴雨下有0.52%的排水管道长时间处于满流状态,五十年和百年一遇的超载排水管道占排水管道总数5.86%和 8.20%;百年一遇暴雨下有0.72%的检查井发生溢流,一年一遇暴雨下有0.31%的检查井发生溢流。该模型实现了对山地城市暴雨径流的产汇过程模拟以及内涝点位置和数量的识别,为城市雨水管网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012, 34(Z1):228-231. DOI: 10.3969/j.issn.1674-4764.2012.Z1.054 CSTR:
摘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模拟了北京某水厂臭氧接触池中水的流态分布及水力效率。通过流体停留时间分布(RTD)的分析,得知臭氧接触池的T10 /HRT为0.466,短流现象明显,水力效率低。在臭氧接触池中增加导流板后,T10 /HRT值可提高20.38%,但T90 /HRT高达1.316,回流现象明显;设置横挡板,可将T10 /HRT提高15.88%,同时T90 /HRT降至0.821,RTD更为集中,流场更接近理想活塞流。因此,增加横挡板有利于臭氧接触池水力效率的提高。
摘要:采用两种不同构型过流通道多孔陶瓷膜对纯水和池塘水进行过滤及水流组织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构型的多孔陶瓷膜对浑浊度、色度、CODMn 和UV254 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扇形过流通道多孔陶瓷膜的过滤性能优于圆形过流通道多孔陶瓷膜,其过滤通量是圆形过流通道多孔陶瓷膜的1.45倍。
摘要:将混凝土等效为由骨料、水泥砂浆及二者间的界面所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采用线性应力裂缝宽度关系来表征混凝土材料的各相软化力学行为,利用扩展有限元法对单轴拉伸条件下混凝土材料的界面特性与力学性能进行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界面强度提高,混凝土强度、断裂能和延性增大,破坏模式由单一贯通裂纹向多条非贯通裂纹过渡;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界面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大;界面厚度减小时,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断裂能增加,界面厚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弱化作用变小。
摘要:二氧化钒镀膜玻璃(下称VO2玻璃)是一种有前景的热致变色玻璃,具有相变机能,可以通过自身光学透过率的变化,调节进入建筑室内的太阳光,达到节能的目的。根据国家对建筑玻璃的测量标准,测量了VO2玻璃的可见光透射率、太阳光直接透射率、相变温度、发射率、可见光反射率等参数,计算出了VO2玻璃的遮阳系数Sc值。通过建立传热模型,模拟计算出了传热系数K值。最后将所有关于VO2玻璃的参数汇总并与目前常用节能玻璃进行性能的比较和分析,得出VO2玻璃优于部分目前常用节能玻璃,略弱于Low-E玻璃。VO2玻璃优势在其相变机能和对光污染的控制,缺点是采光性能一般,隔热性能不足,相变前后的透射率变化范围窄。对其性能不足的改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开展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按建筑使用功能分类,抽取能源管理数据资料齐全的建筑进行能源管理现状分析及能源审计等级分类,分析每类建筑能源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重庆市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更科学的指导重庆市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2012, 34(Z1):251-257. DOI: 10.3969/j.issn.1674-4764.2012.Z1.059 CSTR:
摘要:废旧料用于公路建设时所对应的节能、减排效果的准确、快速评估对于该类技术的发展和政策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公路建设的材料也在不断发展,对应的能耗和排放也会变化。本文设计了一套软件用于公路建设中使用废旧料以后以及材料改性后所产生的综合能耗、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综合影响四个方面的变化的快速、定量分析,并命名为“绿色道路建设综合能耗和环境影响评估”(Systematic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 for Green road construction, 简称SEE-at-GRC)。通过三个实际工程案例展示了此软件工具在废旧料作为建材再生应用于路基甚至路面建设时对所发生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及环境影响4个方面变化的快速量化功能。计算结果表明,废旧料用于公路建设时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路面、路基材料在改性、改型后使用也具有更好的。SEE-at-GRC能有效指导废旧料在公路建设中的再生应用工艺发展方向;同时还能有效对比公路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工艺方案、定量核算工艺优化后的节能减排效果。
2012, 34(Z1):263-266. DOI: 10.3969/j.issn.1674-4764.2012.Z1.061 CSTR:
摘要:公共浴室的洗浴废水中有大量的可回收热量。针对不同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比较,提出了基于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回收系统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实际该工程为例进行经济性分析,表明该废热回收系统可以大幅度减少运行费用,值得广泛推广。
摘要:在《筑·居·思》中,海德格尔将建筑的本质理解为栖居,而栖居就是“终有一死者”与“天”、“地”、“神”的统一,建筑就是保护这种统一,让“天地人神四方”保存在其本质之中。海德格尔指出了建筑技艺的手段异化乃至人存在的“无根”状况,这一异化嵌在对“存在的意义”的遗忘史之中。然而,海氏建筑之思的起点与主题是“终有一死者之诗意栖居”,这就意味着,作为起点的“终有一死者”锁闭了开放的交往向度。甚至,其“诗意栖居”与和“他人”的共在是相互冲突的。如果说,筑造标志着人存在的方式,那么,如果它在指向诗意栖居的同时,遗忘了建筑活动发生于其中的城市—历史背景,这作为“大地”的历史背景就在对意义的追寻中被遗忘,从而,对建筑意义的追求依然从根底上就断裂了。
摘要:基于对重庆市政府办公类建筑用能现状的调研,对重庆市现有279栋政府办公建筑以节能标准执行时间为界进行了划分,并对其能耗特征分布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建筑面积、空调形式、管理体系与政府办公类建筑能耗分布的关系,初步探讨了重庆市政府办公类建筑的用能特征。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11322;023-65111863 E-mail:xuebao@cqu.edu.cn
版权所有: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