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7(1):1-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01 CSTR:
摘要:多分支隧道的排烟与补风路径较多,热压与风机动力的竞争可能造成其通风排烟模式具有多解性。针对某一多分支隧道的防排烟工况,利用理论分析建立了各种气流模式的控制方程,通过数学方法获得了理论解。结果证明,在按照预期设计选定通风排烟模式与风机以后,多分支隧道内的排烟气流仍然可能存在多种状态,风机的运行工况点也会随之漂移,导致排烟方向可能与设计预期完全相反。研究还发现,通过改变风机选型能起到抑制排烟气流出现多解的作用。
罗庆 , 吴运龙 , 方小凯 , 王汉斌 , Al-Hamadan Sulala
2015, 37(1):7-1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02 CSTR:
摘要:城市区域内复杂的建筑布局和形式导致了建筑间的多次反射辐射现象,而这种多次反射辐射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了城市区域内热环境的分析。以建筑间多次反射问题理论为基础,将城市综合反射率问题转换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关联的几何参数问题,使问题的分析过程具有一定的操控性。最后引入了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得到了考虑城市空间几何结构影响后的综合反射率,结果显示综合反射率比未考虑多次反射情况下的值要低32.4%,该结论为城市热环境分析中反射率设定值的修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5, 37(1):12-1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03 CSTR:
摘要:在建筑能耗模拟与太阳能建筑系统设计中,逐时的太阳直射和散射气象数据是最重要的基本参数。由于中国辐射观测数据的缺失,逐时直射和散射数据很难获得。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数十种直散分离模型。采用北京地区2009年—2011年3年太阳总辐射和散射实测数据,选取Erbs模型、Orglill模型、清华大学随机气象模型、宇田川光弘模型、张晴原模型5个代表性的直散分离模型进行计算验证,分析比较了实测数据和计算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得出晴空指数Kt可以作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Erbs模型预测散射的准确率最高,其次为张晴原模型和Orglill and Hollands模型。
2015, 37(1):18-2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04 CSTR:
摘要:从非平衡热力学角度论证了多层墙体热湿耦合过程采用水蒸气分压力和温度作为驱动势的合理性。由于水蒸气分压力是含湿量和温度的函数,利用全微分思想,建立了多层墙体热湿耦合传递模型,该方法可避免Budaiwi方法在热湿耦合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的空气含湿量与相对湿度间的近似表达式,而且简化了方程系数,便于方程的求解。通过对多层墙体求解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2015, 37(1):23-28.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05 CSTR:
摘要:在建筑能耗模拟用典型年的生成中,传统的Finkelstein-Schafer统计方法对气象参数赋予了固定的权重因子,但有关研究表明,由于地域间气象资源不同,气象参数权重因子的固化有待商榷。针对挑选典型年时气象参数权重因子统一与否对典型年挑选结果和建筑能耗模拟准确性的影响问题,选同一建筑热工分区中寒冷地区的代表城市北京和拉萨,分别使用FS方法和主成分法进行了典型年的挑选,并对典型公共建筑建模进行了能耗模拟分析。结果表明:FS统计方法适于表征单独气象参数的长期相似性,但存在对太阳辐射参数权重赋予过大的问题,适用于太阳能丰富地区;而主成分法适合寻求当地气象资源的本质特征,使用主成分法时对气象参数的选择尤为重要。
2015, 37(1):29-3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06 CSTR:
摘要:对重庆某三级污水管网的流量动态特性、温度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某商场建筑的全年负荷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商场建筑日峰值排热量与污水平均载热量的相对大小,找出最不利流量及其与建筑需求侧的差额。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城市污水冷热资源,探索在污水流量不利工况下城市污水与城市建筑负荷之间的供需匹配方法,采用复合式系统弥补全年污水最不利流量时段污水平均载热量与建筑负荷的差值,并针对复合式系统提出了负荷分担原则及控制策略。
2015, 37(1):35-39.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07 CSTR:
摘要:建立了闭式热源塔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自编程序,实现了对喷淋工况下热源塔的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利用程序得到了喷淋工况下的闭式热源塔内喷淋溶液、载热流体、空气焓值的分布,结果表明:塔内空气焓值呈线性分布,翅片换热器上半部分换热效果比下半部分好,塔的中部位置附近最先出现结霜现象,空气干球温度高于5.1℃,相对湿度高于75%,闭式热源塔热泵系统没有结霜风险,可以停止喷淋泵,有助减少热泵系统的运行能耗。
2015, 37(1):40-4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08 CSTR:
摘要:经过调研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京为例)梅雨季节住宅建筑室内热湿状况,并分析3种不同建筑能耗计算模型(整体建筑热湿空气流动耦合模型HAM,传递函数模型CTF,有效湿渗透深度模型EMPD)的准确性。数值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编写,使用调研数据进行验证,进而使用梅雨季节典型气象参数模拟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在2013年梅雨季节,多数时间内建筑室内温度高于28℃,相对湿度高于70%。数值模拟结果显示3种能耗模型对室内温度模拟的差异较小,而对室内湿度的模拟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CTF模型误差最大。结果显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当房间换气次数小于2 ACH时,围护结构对于室内环境湿缓冲的作用明显,选择合适的吸放湿材料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30%以上。
2015, 37(1):47-54.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09 CSTR:
摘要:基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运中心空调系统,利用生命周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针对能源高效利用途径进行了研究。针对生命周期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建筑能源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数据进行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数据来源与所提模型紧密结合,基于层次分析法框架性模型,以空调工程各种资源的消耗值和各种环境影响潜值分析为例,量化剖析了如何利用全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对耗能项目进行评价。结合案例数据的生命周期评价提出了能源利用评价层次模型,并针对模型给出了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调整建立能源利用过程监控与评价等建议。
2015, 37(1):55-6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10 CSTR:
摘要:辐射空调房间内围护结构表面之间的角系数,以及人体表面与室内维护结构表面之间的角系数,是计算室内辐射热交换的基本参数。目前,有关人体、辐射板、门、窗等表面和其它围护结构表面间的角系数通常较难求解,这里避开了采用传统的直接积分法求解角系数,而是利用对表面边界曲线的角系数积分公式,推导出了相互垂直以及相互平行情况下两矩形表面间的角系数表达式,其过程较为简单;同时把人体形状适当地简化为1个六面体固体,得到了人体与维护结构表面之间的角系数。所得结论不受围护结构表面大小及相对位置的限制,可以有效地求解与人体、辐射板、门、窗等表面相关的角系数。
2015, 37(1):61-6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11 CSTR:
摘要:为得到低色温高显色性白光LED光谱对中国传统书画色彩的量化影响规律,论证白光LED在书画展陈照明中的实际适用性,基于满足书画照明标准的RYGB型白光LED光源照射书画模型试件的实验方法,周期性测量试件色彩参数,进而绘制色坐标和亮度值随时间周期性变化曲线图,通过分析色坐标在CIE 1931色度图上的变化情况以及亮度衰变曲线,得到此类白光LED对书画色相、饱和度、明度的量化影响规律,提出RYGB型白光LED在书画展陈照明中的应用依据。
2015, 37(1):67-7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12 CSTR:
摘要:研究在饱和状态、反复干湿循环和自然蒸发3种情况下常用屋顶绿化基质材料陶粒、草炭和保水剂的保水性能。通过抽真空饱和试验得到基质材料的蓄水性能,试验发现基质材料混合后实测饱和含水量大于理论推算值,分析了导致材料混合使得蓄水性能大幅提高的原因。采用反复干燥吸水试验证明陶粒和草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保水剂在较高温度烘干时主分子链易断裂,反复吸水和烘干后其保水性能大幅降低。常温常压蒸发试验表明在含水量较高时,三者蒸发速率与自由水面蒸发的相当,随着含水量降低,保水性能越差的基质材料蒸发速率降低越快,合理添加保水剂能有效改善基质材料保水性能。
2015, 37(1):73-80.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13 CSTR:
摘要:混凝土保护层锈裂严重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为了研究混凝土保护层的锈裂行为,考虑到混凝土细观结构的非均质性以及钢筋锈蚀的非均匀性,将完好混凝土视为由骨料、砂浆和界面过渡区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建立了细观随机骨料模型。在模型中,钢筋的非均匀锈蚀行为以施加非均匀径向位移的方式模拟,骨料的力学行为假定为弹性,砂浆和界面过渡区的力学特性采用塑性损伤模型来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部钢筋非均匀锈蚀引发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行为的细观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已有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另外,对比了均质模型和非均质模型中钢筋均匀锈蚀和非均匀锈蚀导致的保护层开裂模式;并探讨分析了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对保护层开裂模式、钢筋锈胀压力及保护层开裂时钢筋锈蚀率的影响。
2015, 37(1):81-87.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14 CSTR:
摘要:实测硬化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内的温度分布,确定混凝土的终凝时间,提出固化温差及有效温差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两种施工环境条件下路面板的固化温差和有效温差,进行固化温差对板的翘曲和应力影响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施工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中产生负的固化温差,将会导致路面板在1 d中的大部分时间处于板中脱空的状态,在板中临界荷位处板底产生拉应力,而采用小尺寸板,相比较大尺寸板更能降低路面板翘曲及耦合应力,降低疲劳破坏。
2015, 37(1):88-95.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15 CSTR:
摘要:为了研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采用钢板锚贴加固后的力学性能,设计了12根钢筋混凝土梁,以设计锈蚀率为10%进行电化学快速锈蚀。在锚贴钢板加固前进行预压试验,裂缝宽度控制为0.2 mm。按保护层厚度分为3组,每组1根对比梁,其余3根分别按钢板厚度3、4、5 mm进行锚贴钢板加固。加载对比试验研究表明:锚贴钢板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跨中截面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正常使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且极限承载力亦有明显提高。锚贴钢板有效地减小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和裂缝延伸高度,在相同保护层和锈蚀率相近时,钢板厚度增加3~5 mm导致其挠度减小,且减小幅度为13%~51%。保护层厚度对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影响不明显。
2015, 37(1):96-103.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16 CSTR:
摘要:为简化考虑截面畸变的薄壁杆件力学分析,提出一种把薄壁杆件拆分为两个较简单的部分分别分析、按需综合的方法。该文重点探讨截面畸变变形的效应分析:首先基于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建立矩形板条的面外弯曲变形方程,然后适当简化截面畸变的变形形式和平衡条件,实现反映开口薄壁杆件畸变和扭转性能的“板件面外弯曲综合抗力体系”分析,最后与另文探讨的薄壁杆件“板件面内拉弯综合抗力体系”的分析进行综合,建立考虑截面畸变的开口薄壁杆件常微分变形方程。与目前较为常用的广义梁理论及有线条法相比,该方法无需进行截面正交分析或假定变形沿杆长的分布。为提高方法的实用性,文中还基于该变形方程,探讨了薄壁杆件单元刚度方程等矩阵位移法诸实现要件,据此编制的通用程序计算结论与基于壳单元的ANSYS软件算例结论吻合良好。
2015, 37(1):104-111.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17 CSTR:
摘要:已建成的扁平钢箱梁桥在运营过程中发现一些与结构、构造和制造相关的病害,并且随着服役时间的增长越来越突出。其原因是扁平钢箱梁结构采用薄板组焊而成,因此,扁平钢箱梁在未受力之前,便已存在着由于焊接所产生的应力场和变形场, 导致扁平钢箱梁普遍出现裂纹等病害。运用热结构耦合法对扁平钢箱梁U肋与桥面板交接处焊接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并得到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分析结构病害与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2015, 37(1):112-116.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18 CSTR:
摘要:利用水泥粉磨过程中的机械力促使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进行酯化反应形成聚羧酸助磨剂。试验研究了HPMA、MPEG、HPMA与MPEG的混合物、HPMA与MPEG的反应合成物对水泥助磨效果以及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MA与MPEG都有一定的助磨性,HPMA与MPEG的混合物和反应合成物具有更佳的助磨性能,且可以改善水泥砂浆的流动性能和显著提高水泥砂浆的早期强度。激光拉曼光谱测试表明HPMA与MPEG的混合物和反应合成物与水泥共同粉磨后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具有相似的拉曼位移图谱。
2015, 37(1):117-122.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5.01.019 CSTR:
摘要:根据桥梁工程结构特点,提出了桥梁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制备出粘聚性与包裹性好、流动度佳,且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C30~C50高性能清水混凝土。通过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硬化试件不同部位显微硬度与微观结构的测试,分析了增粘剂对其匀质性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对于C30桥梁清水混凝土,掺5×10 -5的纤维素醚或掺6%的硅灰时,混凝土的含气量不超过2%,浆体旋转粘度值在1 900~2 000 MPa·s之间,试件不同部位显微硬度值接近,匀质性好,结构密实。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11322;023-65111863 E-mail:xuebao@cqu.edu.cn
版权所有: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