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8卷第Z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机械铰的量化准则及其在倒塌分析中的应用

      2016, 38(Z2):1-5. CSTR:

      摘要 (792) HTML (0) PDF 5.27 M (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评估建筑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在机械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铰的量化准则,进行了框架节点的数值模拟,并与节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最后建立了基于机械铰的结构倒塌判定准则,并对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倒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塑性铰的倒塌判定准则,基于机械铰的倒塌判定准则更接近于结构的真实倒塌极限,可以更真实地模拟结构的抗倒塌能力。

    • 小剪跨比作用下CFRP抗剪加固梁的尺寸效应

      2016, 38(Z2):6-12. CSTR:

      摘要 (557) HTML (0) PDF 4.87 M (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几何比例相同的大、小两种不同尺寸的外贴U形碳纤维增强复合条带材料(CFRP)抗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在小剪跨比作用下的尺寸效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U形加固梁最终抗剪承载力的提高率与试验梁的尺寸有关,小尺寸梁优于大尺寸梁。同时,外贴U形CFRP条带的理论剪贡献值与实际剪贡献值存在差异,小尺寸梁的理论剪贡献值要小于实际剪贡献值,大尺寸梁则是相反的。另外,CFRP条带的剪力值随加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大尺寸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小尺寸的,且在任一相同加载水平下,大尺寸加固梁的CFRP条带剪力值高于小尺寸梁的。

    • 配筋超高强混凝土柱徐变试验研究

      2016, 38(Z2):13-17. CSTR:

      摘要 (603) HTML (0) PDF 4.52 M (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6个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C120的配筋超高强混凝土柱进行了徐变试验,比较了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徐变特性。根据混凝土变形计算公式以及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力平衡条件与变形协调条件,推导出钢筋对混凝土徐变系数的影响系数计算公式。对常用的4种徐变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基于ACI 209R(1992)模型进行了配筋和强度的修正,得到修正徐变系数预测模型。

    • FRP-钢复合筋的生产制备及其拉伸性能研究进展

      2016, 38(Z2):18-20. CSTR:

      摘要 (700) HTML (0) PDF 2.13 M (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FRP-钢复合筋的生产制备以及试验研究,介绍了FRP-钢复合筋的结构设计、生产加工工艺及其拉伸力学性能研究现状,为FRP-钢复合筋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水平弹性支撑抛物线拱在均布荷载与热载荷作用下的屈曲特性

      2016, 38(Z2):21-23. CSTR:

      摘要 (599) HTML (0) PDF 952.93 K (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水平弹性支撑抛物线拱在均布荷载与热负荷共同作用下的屈曲特性,通过变分原理推导了弹性支撑抛物线拱的非线性平衡方程,得到了外荷载与径向位移和轴力的关系,用数值法分析了弹性支撑抛物线拱在均布荷载与热负荷共同作用下屈曲特性。

    • 某复杂大跨度站房屋盖结构静力加载试验模型设计

      2016, 38(Z2):24-29. CSTR:

      摘要 (725) HTML (0) PDF 6.29 M (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次桁架、变椭圆截面钢斜柱、钢管格构式斜柱、单层椭球壳和鱼眼形结构共同组成了一复杂大跨度站房屋盖结构。为进一步了解结构的力学性能,对该结构进行了试验模型设计并完成了模型静力加载试验。模型设计过程中,在结构纵向截取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其涵盖了屋盖的主要结构特征,并制作了1∶20的大比例缩尺模型。在模型设计中利用相似原理进行了各参数相似比的确定,然后进行了屋盖结构与下部结构间的支座条件模拟。为验证缩尺模型的合理性,对实际模型与试验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相似原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缩尺结构模型能够反应实际结构的基本受力性能。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模型试验设计与制作提供参考。

    • 新疆某超高层住宅楼动力弹塑性分析

      2016, 38(Z2):30-34. CSTR:

      摘要 (596) HTML (0) PDF 4.79 M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新疆某高层住宅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行为,研究构件的损伤及屈服情况,判断结构的薄弱部位及薄弱构件,并对抗震设计提供建议。通过Midas-Building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1/100限值的要求,大部分连梁出现损伤,主要受力剪力墙塑性损伤较小,结构无明显的薄弱部位。该工程虽属于高烈度区的超高层建筑,但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相应的构造措施,能达到设计规定的抗震设防目标。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倾覆和坠落事故风险评价模型

      2016, 38(Z2):35-39. CSTR:

      摘要 (840) HTML (0) PDF 2.68 M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立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倾覆和坠落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17项风险因素;构建了基于集对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权重;根据集对分析法原理,将各因素风险等级分为三个级别,根据专家打分结合各风险因素权重系数确定同一度、差异度、对立度;采用特殊取值法、集对势分析法确定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倾覆和坠落事故风险等级;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工程实例,评定结果为该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倾覆和坠落事故风险等级处于可控状态,与现场工程实际相符。

    • 隔震建筑维护与管理措施

      2016, 38(Z2):40-43. CSTR:

      摘要 (744) HTML (0) PDF 4.34 M (1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后,隔震建筑在大量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尽管隔震建筑的结构设计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后期的维护和管理还不完善。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在隔震建筑维护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介绍了日本和美国隔震建筑维护管理的经验,并从施工过程、竣工验收、日常检查和BIM技术等4个方面,对隔震建筑维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 人体承受全身振动响应研究综述

      2016, 38(Z2):44-53. CSTR:

      摘要 (994) HTML (0) PDF 6.54 M (1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姿态、振动方向、性别、年龄、身高、振动持续时间和噪声对人体承受全身振动响应的影响以及人体振动不舒适度实验室和现场研究的进展情况,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

    • 车桥耦合在稳定型悬索桥上的性能

      2016, 38(Z2):54-59. CSTR:

      摘要 (706) HTML (0) PDF 5.73 M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稳定型悬索桥是在普通悬索桥桥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张索结构,以增加桥整体的稳定性。运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在稳定型悬索桥和普通悬索桥中,进行移动力、移动荷载质量作用下和1/4弹簧质量车辆模型作用下3种车桥耦合的有限元分析,得出相应的位移响应图和加速度响应图。得出稳定型悬索桥在刚度和稳定性方面更加优于普通悬索桥,为稳定性悬索桥的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高速列车运行下WJ-7型扣件动力分析

      2016, 38(Z2):60-63. CSTR:

      摘要 (639) HTML (0) PDF 5.61 M (1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分析WJ-7型扣件弹条在列车运行下所引起的铁轨对弹条的冲击,建立详细的扣件系统有限元模型,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下分析WJ-7型扣件弹条在安装过程中的受力,以及列车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分析静力与冲击力下的应力大小与位置,在不同冲击力作用下发现弹条的最大应力发生在与铁垫板接触的部位,最大应力为1 853 MPa。10 kN的扣压力下的静力分析,弹条的最大应力同样发生在与铁垫板接触的部位,最大应力为1 765 MPa。弹条与绝缘块接触部位为了实现固定钢轨的作用受到的冲击随着冲击力的增大位移也不断增加,同时两臂向上翘起且变形越来越明显,弹条的弹程随扣压力的增大呈线性增加趋势。随着列车的反复通过,弹条容易在这区域萌生裂纹最终裂纹扩展导致弹条发生疲劳断裂。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多处弹条断裂破坏位置吻合,分析结果可为以后弹条的设计、优化、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 隧道围岩压力拱研究进展

      2016, 38(Z2):64-69. CSTR:

      摘要 (901) HTML (0) PDF 4.01 M (1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压力拱定义来看压力拱是能保证岩体的稳定性的,那么充分发挥压力拱的拱效应,就可以提高隧道工程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压力拱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和难点。通过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及综合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得出:随着试验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压力拱及相关概念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其判断标准、形成条件依然未陈述清楚,并且缺少统一的标准;压力拱的自稳性和动态压力拱是否具有一般性的规律,是否在一定条件才成立?仍有待证实;压力拱研究中的数值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各有优缺点,因此,二者需要相互“合作”,彼此补充和验证。从当前情况看,试验设备、试验材料及加载方法仍达不到清洁高效、简洁适应、智能环保的要求,仍需深入研究。

    • 同进隧道二次衬砌开裂原因分析及治理

      2016, 38(Z2):70-73. CSTR:

      摘要 (640) HTML (0) PDF 2.76 M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衬砌裂纹是隧道衬砌承受力超出其强度的反映,二次衬砌开裂是隧道工程常见的病害,针对同进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段局部侵入净空进行了分析,围岩分级、地下水和施工因素是导致衬砌开裂的主要原因,对失效衬砌采取拆除重建进行整治,首先加固周围的围岩,加强对衬砌裂纹的监控量测,拆除旧衬砌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确保施工安全。提出了预防裂缝开裂的措施,设计方面正确判断围岩级别,选择支护和衬砌参数;施工方面规范操作,确保支护到位和衬砌强度,防患于未然。

    • 堆载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比较

      2016, 38(Z2):74-78. CSTR:

      摘要 (735) HTML (0) PDF 1.45 M (2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堆载预压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都是工程中处理软土地基的常用方法。通过舟山富通电缆项目地基处理工程项目中堆载预压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的比较研究,得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比堆载预压具有更高的施工成效效率,更好的沉降稳定性和沉降性,以及水平位移量更小,使周围软弱边界的变形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 地下空间综合单元环境质量的简易评价法

      2016, 38(Z2):79-89. CSTR:

      摘要 (537) HTML (0) PDF 6.08 M (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地下空间综合单元概念,进一步将多学科研究应用在对地下空间综合单元环境质量的认识与分析中。文章从多维相关因素走向一致性的角度,整合与地下空间相关的土木工程、节能、视场景等跨学科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对构筑物地下空间综合单元环境质量的ESVA简易评价方法。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地下空间综合单元概念的提出,及其对环境质量的简易评价方法的探讨,以期对日渐受到重视的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 文化景观理论视角下的传统古镇保护——以绵阳市三台县郪江古镇为例

      2016, 38(Z2):90-96. CSTR:

      摘要 (836) HTML (0) PDF 8.65 M (1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文化景观理论视角出发,结合绵阳市郪江古镇案例,对传统古镇的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基于影响文化景观的内外因素及其演变特征提出以保护文化景观特性为原则的生态治理、风貌保护、文化传承、技艺复兴、建立古镇保护保障机制等建议,由此探索传统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非常规突发情况下安置点内围合式临时教育建筑设计

      2016, 38(Z2):97-100. CSTR:

      摘要 (725) HTML (0) PDF 5.54 M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安置点临时教育设施应具备结构坚固、功能合理、形式美观等特点,教授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足够的安全庇护。结合中国现行教育类建筑相关规范及文献,对临时安置点内幼儿园及中小学功能流线、平面布局和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构建适宜的围合式建筑模型与参数,为完善灾民临时安置点的整体功能配置提供条件。

    • 计算机技术在西部绿色城镇建设中的应用

      2016, 38(Z2):101-103. CSTR:

      摘要 (850) HTML (0) PDF 1.81 M (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针对西部绿色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生态城镇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房屋结构体系等方面应用的计算机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与遥感技术结合,获得中国西部地区地质环境及大型地质灾害的基本资料,有利于西部绿色城镇建设中灾害监测和提早防治。在生态城镇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中,基于GIS 技术的土方填挖分析和用地选择评价、基于Transcad 技术的区域交通模拟、基于CFD 技术的风环境模拟和基于众智软件的日照模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在绿色房屋结构体系研究中,计算机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并行计算技术已在土木工程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基于生态足迹的建筑项目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2016, 38(Z2):104-108. CSTR:

      摘要 (901) HTML (0) PDF 3.49 M (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构建了项目全寿命周期生态足迹模型,涵盖全寿命周期消耗的能源、资源、产出的CO2、固体垃圾4个方面的生态足迹,提出了全寿命周期生态足迹空间效益指标,用于评价建筑项目的生态可持续性。研究了严寒地区4种不同结构类型(砖混平房、多层砖混楼房、多层钢混楼房、高层钢混楼房)住宅建筑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平房,体形系数和窗墙比较小的高层住宅楼的生态可持续性高;在层数、体型系数和窗墙比都相同的情况下,钢混结构比砖混结构住宅楼的生态可持续性高;4种结构类型住宅楼中,高层钢混结构的生态可持续性较高,是较适宜推广的建筑结构类型。

    • 夜间通风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

      2016, 38(Z2):109-113. CSTR:

      摘要 (1140) HTML (0) PDF 5.33 M (1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夜间通风作为一种被动式降温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研究夜间通风在中国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节能效果,选取北京、上海、广州分别作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夏热冬暖地区的代表城市,使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建立一个办公建筑模型,分别在使用和未使用夜间通风的情况下计算出3个城市建筑在供冷季各月的供冷能耗和总能耗,通过对比,分析夜间通风的节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月份,夜间通风的效果会随着城市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对于整个供冷季,即便是在低纬度的夏热冬暖地区,夜间通风也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 强化室内通风研究进展

      2016, 38(Z2):114-119. CSTR:

      摘要 (796) HTML (0) PDF 3.91 M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解释了自然通风和强化室内通风。接着介绍了强化室内通风的主要结构形式,包括太阳能强化室内通风(太阳能通风墙、太阳能烟囱、太阳墙、太阳能通风屋顶、太阳能蓄能通风)、多元通风和通过改良设计强化室内通风,并对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最后指出目前强化室内通风在研究应用的一些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群策式智能多联机末端在大学教学楼的设计应用与分析

      2016, 38(Z2):120-126. CSTR:

      摘要 (811) HTML (0) PDF 4.33 M (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比重较大,中央空调在公共建筑中使用广泛,滥用无管理使得公共建筑夏季空调能耗很高。本文针对大学中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以末端智能调控系统控制策略方向为目的进行基于群策控制智能末端控制改造,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单片机对空调控制面板进行电信号控制,数据判断及传输通过总服务器进行计算。控制方式采用自动控制与群策相结合,由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及发送命令,通过网络传输和数据库相连。数据库录入空调系统使用教室信息、工作及学习时段表等相关数据。从调研、设计、模拟来看,节能效果显著,最理想节能量可达84%,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此可接受。

    • “十二五”渝中区空气中NO2污染变化趋势

      2016, 38(Z2):127-130. CSTR:

      摘要 (652) HTML (0) PDF 3.58 M (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渝中区“十二五”期间环境空气中NO2的变化趋势,本文对渝中区“十二五”期间NO2年、月均值及小时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十二五”期间渝中区NO2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NO2已取代细颗粒物成为渝中区空气首要污染物,分析结果表明:渝中区空气中NO2受主城区汽车尾气影响最为突出,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 综合管廊弱电系统设计简析

      2016, 38(Z2):131-136. CSTR:

      摘要 (1160) HTML (0) PDF 3.99 M (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规范和引导综合管廊弱电系统设计,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综合管廊弱电系统各个子系统的设计要点如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环境和设备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火灾检测和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和报警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语音通信系统,可作为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 基于级联神经网络的年降雨量预测

      2016, 38(Z2):137-141. CSTR:

      摘要 (717) HTML (0) PDF 3.54 M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降雨量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准确预测降雨量成为指导农业、水利等一项重要的科技指标。从信息利用角度来看,单一预测模型仅能利用降雨量数据部分有效信息,而组合模型将单一模型的优势互补,可获得更佳的预测效果。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快速发展及级联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针对降雨量曲线的特点,深入分析BP神经网络及RBF神经网络发现,BP神经网络可很好的拟合对降雨量有很大影响的气候信息和其它因素,输出同一类型的降雨量影响信息; RBF 网络的特点就是可很好地提取同一类信息特征,二者的组合可很大程度的提高降雨量预测精度。鉴于此,将BP-RBF级联神经网络引入降雨量预测研究中,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高于单一神经网络预测精度,证明该方法应用于降雨量预测是合理有效的。

    • 综合法优选局域邻近点的供水量预测模型

      2016, 38(Z2):142-146. CSTR:

      摘要 (571) HTML (0) PDF 3.63 M (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混沌理论的局域法是目前较先进的预测技术,对于非线性、非平稳特征较强的城市日供水系统的预测,通常混沌局域法更适用。混沌局域法的日供水量预测,最重要的就是对历史信息的利用,即对邻近点的选择和利用,但在运用混沌局域法对城市日供水量预测时却鲜有人考虑邻近点选取问题,或仅考虑邻近点个数与邻近点位置中的一个,很少没有人将2种情况综合考虑的研究。据此,运用BIC信息准则和衰减系数相结合对相空间重构进行数据挖掘,优选混沌局域法的邻近点,并用该模型对实际水厂日供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能显著提高日供水量预测精度,预测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06%,说明该综合法是可行的。

    • 演化追踪法优化相空间的SVM供水量预测模型

      2016, 38(Z2):147-150. CSTR:

      摘要 (851) HTML (0) PDF 3.32 M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相空间重构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应用十分广泛,在城市供水量预测方面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的预测模型趋向于将重构的相空间整体带入,这样可能存在引入无效相点从而影响预测精度的问题,基于此将演化追踪法引入相空间重构的预测模型对有效相点进行筛选,优化预测模型的训练样本,达到提高预测精度目的。利用MATLAB编程软件将演化追踪法用于城市供水量的预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由0.52%降低到了0.29%,证明了演化追踪法的可利用性与有效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